安徽東至勝利江心洲回民村的前世今生

長江 清朝 農村 沙洲 民俗薈 民俗薈 2017-08-29

勝利江心洲源於清朝咸豐年間的一次大水,長江主航道逐漸北移,南邊的小沙洲逐年增長而成,光緒17年(1891年),江心洲的面積有30平方公里,上至吉陽,下至黃石磯,與南岸阜康圩並列,枯水期連為一體。1914年,長江主航道發生變化,向南沖刷,該洲連續不斷的發生崩潰,其上首縮短到阜康圩下首的羅家洲。1921年至1932年12年間,阜康圩下首對面不斷淤積形成了一個新沙洲,名復生洲,現為瓦龍幸福村。1934年,長江主航道再次發生變化,洲岸不斷崩潰,江心洲面積減少為現存15平方公里,自1950年後相對穩定。

安徽東至勝利江心洲回民村的前世今生

江心洲早期移民始於清朝光緒年間,來自西北陝西商州和本省懷寧、安慶市區等地馬、丁、樑三姓回民為主,親屬相攜。1913年時,全洲僅20戶人家,100多人,其中漢民只有幾戶,30多人。他們以墾荒種植、捕魚和打工為生。抗戰8年不少人來此躲反,到1945年時,江心洲有80多戶,300多人。

安徽東至勝利江心洲回民村的前世今生

1937年,江心洲以自然江叉為界分為三個部分,中部最大,由安慶市的回民清潔堂管理,故名清潔洲;東部沙洲屬東流縣天主教堂管理使用,名學文洲;西部沙洲名叫接文洲歸懷寧縣管轄。江心洲形成"三洲兩縣一市各一邊"之說,解放後,清潔洲和接文洲歸懷寧縣管轄。1955年,成立江心農業生產合作社,三洲合一,定名為江心洲。1958年上半年,江心洲劃歸東流縣管轄。江心洲雜草蘆葦叢生,血吸蟲遍地,易澇易旱,村民生活困苦,歷史上曾有諺語云"江心洲是個苦地方,十年就有九年荒,夏季惡水白茫茫,拖兒帶女去逃荒。柴筍馬蘭當主糧,大肚病兒代代染。有兒不娶江心女,有女莫嫁江心郎。”

1983年長江大水,江心洲和幸福圩均潰破,在東至縣委縣政府的安排下,江心和幸福兩村部分居民遷往七裡湖鄉,成立橋東回民村。

安徽東至勝利江心洲回民村的前世今生

安徽東至勝利江心洲回民村的前世今生

安徽東至勝利江心洲回民村的前世今生

安徽東至勝利江心洲回民村的前世今生

1999年,國家實施移民建鎮,江心村整體搬遷到長江岸邊。2012年6月該村美好鄉村建設開始啟動,經過兩年建設,形成了如今美麗特色民族鄉村。江心回民村轄10個村民組,407戶,1530人,其中回民佔總人口數的74%,是池州市最大的少數民族聚居行政村。走進這個特色村寨,映入眼簾的是美觀大氣且具有回民風格的村寨門樓,回族景觀長廊文化牆上展示著民族文化、歷史、宗教節日活動的圖案,一排排整齊劃一的二層樓房組成的一片佔地200多畝的村莊,儼然城市裡中等規模的居民小區。村裡衛生室、回民小學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全村400多戶人家由3條水泥幹道連接在一起。村東的一座清真寺格外引人注目,這裡是全村穆斯林群眾的宗教場所。村民們"穿衣戴帽",玩轉陀螺,一派生機活力的場景,廣闊的室外健身廣場上,各種健身器材齊全,回漢群眾和諧相處,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穩定,全村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


為了拯救即將消失民風民俗風情,傳承弘揚家族家規家訓宗祠文化,歡迎聯繫。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