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和尚橋名字啥由來?


長葛和尚橋名字啥由來?

【週末,跟著老樑逛許昌】

第100站:和尚橋

長葛和尚橋名字啥由來?‖老家許昌

文·圖‖樑耀國


沿清潩河西河堤一路向北,過滹沱閘,過祿馬橋,過十八灣,再下穿京廣鐵路橋,即可看到一座年代久遠、式樣樸拙的青石橋,凌駕於因整修而乾涸的河道上。它便是大名鼎鼎的和尚橋,曾經是長葛城到禹州城官道上的必經之地。正因為這座橋太出名了,以至於京廣線上的長葛火車站前身叫和尚橋站,所在的鄉鎮政府叫和尚橋鎮。

和尚橋長約25米,寬約6米,為十墩、十一孔橋。橋墩由青石板砌就,每塊青石板長約四尺,寬約二尺,厚約一拃。橋墩白灰勾縫,錯茬兒砌起,我數了數有十三層之多,再加上上面的橫板,以及紅石鋪就的橋面,共計十五層,高丈餘。

和尚橋呈南北走向。每個橋墩的西端都開鑿成了錐尖形,一來便於河水順利下洩,從而減少上游來水的衝擊,二來防止樹枝秸稈等雜物的滯留,從而確保橋體的安全。

我選好角度,站在河南沿兒那棵老態龍鍾的柳樹下,用手機順光拍了幾張和尚橋的全景照,以備將來所需。

隨後,看河北橋頭那兒有幾位老先生在打撲克牌,還有幾位在新修的碑廊下侃大山,我便推車過了橋。

與老人們談及和尚橋名字的由來,不外乎兩種說法。

其一是:一年輕寡婦,常常半夜三更涉河與對岸的年輕和尚幽會。過了若干年,寡婦長大成人的兒子步入仕途,為官一方。省親之時,捐錢在清潩河上架起了這座橋,表面上是為了方便兩岸百姓往來,實則是為了給年紀漸長的母親和和尚見面提供方便。後來,寡婦病故,此人借奔喪之際,設計將和尚殺了,一來讓和尚為母親殉情而死,二來也了斷了這段讓他抬不起頭的孽緣。

其二是:據民國十九年(1930年)《長葛縣誌》載:在縣西南15裡(原縣治在今老城鎮),為邑衝要。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為知縣蔡紹先創建,因昔有和尚募化錢款,故名和尚橋。明萬曆十年(1582年),鄉里李惟臣、謝科募資在原址上游重修該橋,改名濟眾橋。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知縣劉濤接受時任巡憲沈公沈全的倡議,捐出俸祿,倡議民眾捐款進行了重修,並在河的北岸建起河伯廟和沈公祠。

下圖:和尚橋和碑廊。


長葛和尚橋名字啥由來?



我相信歷史,所以我更傾向於後一種說法。

樂善好施,普度眾生,是佛家追求的終極目標。和尚化緣修橋,在今天看來似乎不可思議。現在有些和尚,拿著信眾捐的香火錢,買高檔手機,住高檔賓館,開高檔豪車,盡享榮華富貴,何談社會責任感?還有一些假和尚,拿著自詡為開光的佛品,東竄西逛,四處兜售,可謂丟盡了出家人的顏面。一言以蔽之,將來的和尚橋只會越來越少。

下圖:嵌在牆上的石碑。


長葛和尚橋名字啥由來?



碑廊後牆的最西端,嵌有一通《架修和尚橋碑》。碑文抄錄如下:

維設橋濟眾及民生之要素,樂善好施,實古今之同情。是以各處橋樑,由國工營繕者頗少,而出自公眾捐修者良多也。和尚橋位於長(葛)禹(州)道潩水河互貫之處,值東西南北交通之衢,商賈行旅來往如織,自有平漢鐵道過渡尤繁。惜橋身卑下,兩坡陡峻,釋輪無殊。飛蓬陡轅,幾似登山。摧軸裂軫,陟馬炎牛。霂雪冰,則顛蹶。相繼天澇水漲,則飛渡無術。似此危險萬狀,早應設補求之方。近復橋板多折,改修之,計安可稍緩。等盡然,神傷奮然,決議擬將斯橋從新架修,提高丈餘,蕩蕩平平,以利民行。惟攻城好大,需款自鉅,非仰群眾之力,決無成功之望。幸賴和尚橋歷代積宗德堂義產,及車站各商慨捐基金,提倡於前,四方仁人君子各解義囊,以繼於後。及自國民念二年,鳩工庇材並轡齊驅,不數月而橋工告竣。眾志成城,勿庸鳴謝,故勒石紀功。功俾善士之芳譽,隨潩水而長流也。於期為序。

甲種農業中學畢業架

榮卿撰文兼書丹

鐵筆黃芝箴

李合立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吉立

下圖:依稀可辨的碑文。


長葛和尚橋名字啥由來?



碑廊中間幾通皆為功德碑和收支帳目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滿了人名,和款項的收支情況,歷史價值不大。

下圖:碑廊全景。


長葛和尚橋名字啥由來?



最東邊那通石碑,碑文只有寥寥八個字,內容是“經手肥己,天誅地滅”,落款是:承辦人自銘。這既是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也是清白做人的磊落體現。

下圖:橋欄杆上的石獸。


長葛和尚橋名字啥由來?



轉眼又過去了八十多年,如今清潩河長葛段正在加緊整修,和尚橋順帶著得以重修。我衷心祝願那些建設者們,事後也敢像先人們那樣,拍著胸脯說:經手肥己,天誅地滅。

下圖:近拍和尚橋。


長葛和尚橋名字啥由來?


【作者簡介】樑耀國,現就職於許昌市房產交易租賃管理處,河南省雜文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