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普通的饢,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中間薄,邊沿略厚,不放鹼而放少許鹽。稍稍升級版的饢,除了麵粉外,芝麻、雞蛋、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唐語林》記載了高配版的“古樓子”,原文是這樣的:“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也就是說,用一斤羊肉一層一層地鋪滿胡餅,不僅要用椒豉,而且胡餅皮還要用酥油塗抹浸潤,想必很是酥脆。最妙的是半熟的時候就吃,我就喜歡這樣有筋道的,更香濃。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普通的饢,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中間薄,邊沿略厚,不放鹼而放少許鹽。稍稍升級版的饢,除了麵粉外,芝麻、雞蛋、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唐語林》記載了高配版的“古樓子”,原文是這樣的:“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也就是說,用一斤羊肉一層一層地鋪滿胡餅,不僅要用椒豉,而且胡餅皮還要用酥油塗抹浸潤,想必很是酥脆。最妙的是半熟的時候就吃,我就喜歡這樣有筋道的,更香濃。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胡餅美味到何種地步?《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張衡令史出身,因路傍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則天乃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

唉,這位兄臺啊,你在在升職和流放之間,差了一隻胡餅啊!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普通的饢,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中間薄,邊沿略厚,不放鹼而放少許鹽。稍稍升級版的饢,除了麵粉外,芝麻、雞蛋、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唐語林》記載了高配版的“古樓子”,原文是這樣的:“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也就是說,用一斤羊肉一層一層地鋪滿胡餅,不僅要用椒豉,而且胡餅皮還要用酥油塗抹浸潤,想必很是酥脆。最妙的是半熟的時候就吃,我就喜歡這樣有筋道的,更香濃。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胡餅美味到何種地步?《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張衡令史出身,因路傍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則天乃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

唉,這位兄臺啊,你在在升職和流放之間,差了一隻胡餅啊!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白居易也愛胡餅,但是人家就情商爆表了。

他在忠州擔任刺史時,發現當地餅子是學長安的胡餅製作的,於是,便給萬州刺史楊歸厚寄了些去。白居易並賦詩一首:“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讒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輔興,就是長安的輔興坊,據說是胡餅做得最地道的。末句以疑問句收尾,擱自媒體時代,也是範文。

正所謂:徘徊在輔興坊,我曾是長安城裡最靚的吃貨,現寄上胡麻餅,你是我心頭最牽掛的老友。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普通的饢,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中間薄,邊沿略厚,不放鹼而放少許鹽。稍稍升級版的饢,除了麵粉外,芝麻、雞蛋、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唐語林》記載了高配版的“古樓子”,原文是這樣的:“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也就是說,用一斤羊肉一層一層地鋪滿胡餅,不僅要用椒豉,而且胡餅皮還要用酥油塗抹浸潤,想必很是酥脆。最妙的是半熟的時候就吃,我就喜歡這樣有筋道的,更香濃。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胡餅美味到何種地步?《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張衡令史出身,因路傍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則天乃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

唉,這位兄臺啊,你在在升職和流放之間,差了一隻胡餅啊!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白居易也愛胡餅,但是人家就情商爆表了。

他在忠州擔任刺史時,發現當地餅子是學長安的胡餅製作的,於是,便給萬州刺史楊歸厚寄了些去。白居易並賦詩一首:“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讒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輔興,就是長安的輔興坊,據說是胡餅做得最地道的。末句以疑問句收尾,擱自媒體時代,也是範文。

正所謂:徘徊在輔興坊,我曾是長安城裡最靚的吃貨,現寄上胡麻餅,你是我心頭最牽掛的老友。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吃的肉類主要是啥品種?

小胖墩馬伯庸繼續答道:“是馬……哦,不,是羊肉!”恭喜你馬同學,你會搶答了!

馬肉酸澀,自然不是主要的肉類食品。而且,馬在古代是征戰時的夥伴,情非得已,不能作為食物。同樣,牛肉雖然也是唐代人所愛的食物,但是,牛在唐代還是重要的耕種工具,不得隨意宰殺。豬肉那時還不入流。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普通的饢,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中間薄,邊沿略厚,不放鹼而放少許鹽。稍稍升級版的饢,除了麵粉外,芝麻、雞蛋、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唐語林》記載了高配版的“古樓子”,原文是這樣的:“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也就是說,用一斤羊肉一層一層地鋪滿胡餅,不僅要用椒豉,而且胡餅皮還要用酥油塗抹浸潤,想必很是酥脆。最妙的是半熟的時候就吃,我就喜歡這樣有筋道的,更香濃。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胡餅美味到何種地步?《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張衡令史出身,因路傍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則天乃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

唉,這位兄臺啊,你在在升職和流放之間,差了一隻胡餅啊!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白居易也愛胡餅,但是人家就情商爆表了。

他在忠州擔任刺史時,發現當地餅子是學長安的胡餅製作的,於是,便給萬州刺史楊歸厚寄了些去。白居易並賦詩一首:“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讒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輔興,就是長安的輔興坊,據說是胡餅做得最地道的。末句以疑問句收尾,擱自媒體時代,也是範文。

正所謂:徘徊在輔興坊,我曾是長安城裡最靚的吃貨,現寄上胡麻餅,你是我心頭最牽掛的老友。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吃的肉類主要是啥品種?

小胖墩馬伯庸繼續答道:“是馬……哦,不,是羊肉!”恭喜你馬同學,你會搶答了!

馬肉酸澀,自然不是主要的肉類食品。而且,馬在古代是征戰時的夥伴,情非得已,不能作為食物。同樣,牛肉雖然也是唐代人所愛的食物,但是,牛在唐代還是重要的耕種工具,不得隨意宰殺。豬肉那時還不入流。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劇中,張小敬第一次自由上街,就迫不及待地去吃“水盆羊肉”,還特意多要一份羊肉,邊走邊吃,根本停不下來,讓人看了全身心地喊餓。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陝西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碗大,而是店鋪多用大水盆盛湯,因器得名。

《山家清供》透露了熬煮羊肉湯的祕訣,“羊作臠,置砂鍋內,除蔥椒外有一祕法,只用搥真杏仁數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爛。”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普通的饢,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中間薄,邊沿略厚,不放鹼而放少許鹽。稍稍升級版的饢,除了麵粉外,芝麻、雞蛋、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唐語林》記載了高配版的“古樓子”,原文是這樣的:“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也就是說,用一斤羊肉一層一層地鋪滿胡餅,不僅要用椒豉,而且胡餅皮還要用酥油塗抹浸潤,想必很是酥脆。最妙的是半熟的時候就吃,我就喜歡這樣有筋道的,更香濃。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胡餅美味到何種地步?《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張衡令史出身,因路傍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則天乃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

唉,這位兄臺啊,你在在升職和流放之間,差了一隻胡餅啊!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白居易也愛胡餅,但是人家就情商爆表了。

他在忠州擔任刺史時,發現當地餅子是學長安的胡餅製作的,於是,便給萬州刺史楊歸厚寄了些去。白居易並賦詩一首:“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讒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輔興,就是長安的輔興坊,據說是胡餅做得最地道的。末句以疑問句收尾,擱自媒體時代,也是範文。

正所謂:徘徊在輔興坊,我曾是長安城裡最靚的吃貨,現寄上胡麻餅,你是我心頭最牽掛的老友。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吃的肉類主要是啥品種?

小胖墩馬伯庸繼續答道:“是馬……哦,不,是羊肉!”恭喜你馬同學,你會搶答了!

馬肉酸澀,自然不是主要的肉類食品。而且,馬在古代是征戰時的夥伴,情非得已,不能作為食物。同樣,牛肉雖然也是唐代人所愛的食物,但是,牛在唐代還是重要的耕種工具,不得隨意宰殺。豬肉那時還不入流。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劇中,張小敬第一次自由上街,就迫不及待地去吃“水盆羊肉”,還特意多要一份羊肉,邊走邊吃,根本停不下來,讓人看了全身心地喊餓。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陝西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碗大,而是店鋪多用大水盆盛湯,因器得名。

《山家清供》透露了熬煮羊肉湯的祕訣,“羊作臠,置砂鍋內,除蔥椒外有一祕法,只用搥真杏仁數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爛。”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正的唐代羊肉湯啥樣?

在唐代醫聖孫思邈眼裡,羊肉是不能這樣簡簡單單地吃的,必須要做到藥食兩用,那才過癮。正所謂:世人都道神仙好,醫聖羊湯沒喝到。

在醫聖寫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記錄了一款叫“香豉羊肉湯”的菜譜。這款羊肉湯,是將二斤羊肉、三斤去皮後的大蒜和三升香豉,用一斗三升水,煮取五升,去渣後加入一升酥油再煮,最後取三升羊肉湯。

隔著屏幕感嘆:唐代人真敢吃。

這款湯的所用原料,即使在今天也全是食物,但孫思邈說,這款湯可治產後中風、月水不利、乍赤乍白及男子虛勞冷甚等,可以說這是唐代比較經典的一款食療湯。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普通的饢,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中間薄,邊沿略厚,不放鹼而放少許鹽。稍稍升級版的饢,除了麵粉外,芝麻、雞蛋、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唐語林》記載了高配版的“古樓子”,原文是這樣的:“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也就是說,用一斤羊肉一層一層地鋪滿胡餅,不僅要用椒豉,而且胡餅皮還要用酥油塗抹浸潤,想必很是酥脆。最妙的是半熟的時候就吃,我就喜歡這樣有筋道的,更香濃。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胡餅美味到何種地步?《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張衡令史出身,因路傍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則天乃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

唉,這位兄臺啊,你在在升職和流放之間,差了一隻胡餅啊!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白居易也愛胡餅,但是人家就情商爆表了。

他在忠州擔任刺史時,發現當地餅子是學長安的胡餅製作的,於是,便給萬州刺史楊歸厚寄了些去。白居易並賦詩一首:“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讒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輔興,就是長安的輔興坊,據說是胡餅做得最地道的。末句以疑問句收尾,擱自媒體時代,也是範文。

正所謂:徘徊在輔興坊,我曾是長安城裡最靚的吃貨,現寄上胡麻餅,你是我心頭最牽掛的老友。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吃的肉類主要是啥品種?

小胖墩馬伯庸繼續答道:“是馬……哦,不,是羊肉!”恭喜你馬同學,你會搶答了!

馬肉酸澀,自然不是主要的肉類食品。而且,馬在古代是征戰時的夥伴,情非得已,不能作為食物。同樣,牛肉雖然也是唐代人所愛的食物,但是,牛在唐代還是重要的耕種工具,不得隨意宰殺。豬肉那時還不入流。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劇中,張小敬第一次自由上街,就迫不及待地去吃“水盆羊肉”,還特意多要一份羊肉,邊走邊吃,根本停不下來,讓人看了全身心地喊餓。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陝西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碗大,而是店鋪多用大水盆盛湯,因器得名。

《山家清供》透露了熬煮羊肉湯的祕訣,“羊作臠,置砂鍋內,除蔥椒外有一祕法,只用搥真杏仁數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爛。”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正的唐代羊肉湯啥樣?

在唐代醫聖孫思邈眼裡,羊肉是不能這樣簡簡單單地吃的,必須要做到藥食兩用,那才過癮。正所謂:世人都道神仙好,醫聖羊湯沒喝到。

在醫聖寫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記錄了一款叫“香豉羊肉湯”的菜譜。這款羊肉湯,是將二斤羊肉、三斤去皮後的大蒜和三升香豉,用一斗三升水,煮取五升,去渣後加入一升酥油再煮,最後取三升羊肉湯。

隔著屏幕感嘆:唐代人真敢吃。

這款湯的所用原料,即使在今天也全是食物,但孫思邈說,這款湯可治產後中風、月水不利、乍赤乍白及男子虛勞冷甚等,可以說這是唐代比較經典的一款食療湯。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唐代羊肉還有啥經典吃法?

唐代人吃羊肉,絕對不是那樣胡吃海塞的,而是大有講究。另一款“唐人羊肉脯”就是這樣,而且更有來頭。

據考證,這款菜的菜譜出自甘肅敦煌莫高窟的一個石室中,20世紀初被法國人伯希和盜走,現藏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1988年10月,著名醫史專家馬繼興先生主編的《敦煌古醫籍考釋》出版,該書收有從巴黎國立圖書館微縮膠片裡記錄的這份菜譜。

根據原文,這款菜的做法是:選取一斤精羊肉,用一兩白砂糖醃漬,然後烤成肉脯。據說,每天吃一次,分為10天吃,“極有效驗”。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普通的饢,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中間薄,邊沿略厚,不放鹼而放少許鹽。稍稍升級版的饢,除了麵粉外,芝麻、雞蛋、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唐語林》記載了高配版的“古樓子”,原文是這樣的:“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也就是說,用一斤羊肉一層一層地鋪滿胡餅,不僅要用椒豉,而且胡餅皮還要用酥油塗抹浸潤,想必很是酥脆。最妙的是半熟的時候就吃,我就喜歡這樣有筋道的,更香濃。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胡餅美味到何種地步?《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張衡令史出身,因路傍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則天乃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

唉,這位兄臺啊,你在在升職和流放之間,差了一隻胡餅啊!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白居易也愛胡餅,但是人家就情商爆表了。

他在忠州擔任刺史時,發現當地餅子是學長安的胡餅製作的,於是,便給萬州刺史楊歸厚寄了些去。白居易並賦詩一首:“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讒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輔興,就是長安的輔興坊,據說是胡餅做得最地道的。末句以疑問句收尾,擱自媒體時代,也是範文。

正所謂:徘徊在輔興坊,我曾是長安城裡最靚的吃貨,現寄上胡麻餅,你是我心頭最牽掛的老友。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吃的肉類主要是啥品種?

小胖墩馬伯庸繼續答道:“是馬……哦,不,是羊肉!”恭喜你馬同學,你會搶答了!

馬肉酸澀,自然不是主要的肉類食品。而且,馬在古代是征戰時的夥伴,情非得已,不能作為食物。同樣,牛肉雖然也是唐代人所愛的食物,但是,牛在唐代還是重要的耕種工具,不得隨意宰殺。豬肉那時還不入流。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劇中,張小敬第一次自由上街,就迫不及待地去吃“水盆羊肉”,還特意多要一份羊肉,邊走邊吃,根本停不下來,讓人看了全身心地喊餓。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陝西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碗大,而是店鋪多用大水盆盛湯,因器得名。

《山家清供》透露了熬煮羊肉湯的祕訣,“羊作臠,置砂鍋內,除蔥椒外有一祕法,只用搥真杏仁數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爛。”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正的唐代羊肉湯啥樣?

在唐代醫聖孫思邈眼裡,羊肉是不能這樣簡簡單單地吃的,必須要做到藥食兩用,那才過癮。正所謂:世人都道神仙好,醫聖羊湯沒喝到。

在醫聖寫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記錄了一款叫“香豉羊肉湯”的菜譜。這款羊肉湯,是將二斤羊肉、三斤去皮後的大蒜和三升香豉,用一斗三升水,煮取五升,去渣後加入一升酥油再煮,最後取三升羊肉湯。

隔著屏幕感嘆:唐代人真敢吃。

這款湯的所用原料,即使在今天也全是食物,但孫思邈說,這款湯可治產後中風、月水不利、乍赤乍白及男子虛勞冷甚等,可以說這是唐代比較經典的一款食療湯。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唐代羊肉還有啥經典吃法?

唐代人吃羊肉,絕對不是那樣胡吃海塞的,而是大有講究。另一款“唐人羊肉脯”就是這樣,而且更有來頭。

據考證,這款菜的菜譜出自甘肅敦煌莫高窟的一個石室中,20世紀初被法國人伯希和盜走,現藏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1988年10月,著名醫史專家馬繼興先生主編的《敦煌古醫籍考釋》出版,該書收有從巴黎國立圖書館微縮膠片裡記錄的這份菜譜。

根據原文,這款菜的做法是:選取一斤精羊肉,用一兩白砂糖醃漬,然後烤成肉脯。據說,每天吃一次,分為10天吃,“極有效驗”。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據《本草綱目》記載,製糖之法“出自西域,唐太宗始遣人傳其法入中國,以蔗糖過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為蔗餳,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此製糖法在唐代民間已廣泛推行,和同樣傳自西域的胡椒等調味料品一起,共同構成了唐代人的五味。

《唐本草》指出,白砂糖味甘、寒、無毒,“主心腹熱脹,口乾渴”,古人常用其治療腹中緊張、中虛脘痛等,並作為潤肺生津之品。據季羨林先生的研究,在這道菜裡,要選糖塊大如乳頭者搗篩為散。綜合可見,這款羊肉脯的食療功效。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普通的饢,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中間薄,邊沿略厚,不放鹼而放少許鹽。稍稍升級版的饢,除了麵粉外,芝麻、雞蛋、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唐語林》記載了高配版的“古樓子”,原文是這樣的:“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也就是說,用一斤羊肉一層一層地鋪滿胡餅,不僅要用椒豉,而且胡餅皮還要用酥油塗抹浸潤,想必很是酥脆。最妙的是半熟的時候就吃,我就喜歡這樣有筋道的,更香濃。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胡餅美味到何種地步?《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張衡令史出身,因路傍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則天乃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

唉,這位兄臺啊,你在在升職和流放之間,差了一隻胡餅啊!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白居易也愛胡餅,但是人家就情商爆表了。

他在忠州擔任刺史時,發現當地餅子是學長安的胡餅製作的,於是,便給萬州刺史楊歸厚寄了些去。白居易並賦詩一首:“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讒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輔興,就是長安的輔興坊,據說是胡餅做得最地道的。末句以疑問句收尾,擱自媒體時代,也是範文。

正所謂:徘徊在輔興坊,我曾是長安城裡最靚的吃貨,現寄上胡麻餅,你是我心頭最牽掛的老友。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吃的肉類主要是啥品種?

小胖墩馬伯庸繼續答道:“是馬……哦,不,是羊肉!”恭喜你馬同學,你會搶答了!

馬肉酸澀,自然不是主要的肉類食品。而且,馬在古代是征戰時的夥伴,情非得已,不能作為食物。同樣,牛肉雖然也是唐代人所愛的食物,但是,牛在唐代還是重要的耕種工具,不得隨意宰殺。豬肉那時還不入流。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劇中,張小敬第一次自由上街,就迫不及待地去吃“水盆羊肉”,還特意多要一份羊肉,邊走邊吃,根本停不下來,讓人看了全身心地喊餓。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陝西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碗大,而是店鋪多用大水盆盛湯,因器得名。

《山家清供》透露了熬煮羊肉湯的祕訣,“羊作臠,置砂鍋內,除蔥椒外有一祕法,只用搥真杏仁數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爛。”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正的唐代羊肉湯啥樣?

在唐代醫聖孫思邈眼裡,羊肉是不能這樣簡簡單單地吃的,必須要做到藥食兩用,那才過癮。正所謂:世人都道神仙好,醫聖羊湯沒喝到。

在醫聖寫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記錄了一款叫“香豉羊肉湯”的菜譜。這款羊肉湯,是將二斤羊肉、三斤去皮後的大蒜和三升香豉,用一斗三升水,煮取五升,去渣後加入一升酥油再煮,最後取三升羊肉湯。

隔著屏幕感嘆:唐代人真敢吃。

這款湯的所用原料,即使在今天也全是食物,但孫思邈說,這款湯可治產後中風、月水不利、乍赤乍白及男子虛勞冷甚等,可以說這是唐代比較經典的一款食療湯。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唐代羊肉還有啥經典吃法?

唐代人吃羊肉,絕對不是那樣胡吃海塞的,而是大有講究。另一款“唐人羊肉脯”就是這樣,而且更有來頭。

據考證,這款菜的菜譜出自甘肅敦煌莫高窟的一個石室中,20世紀初被法國人伯希和盜走,現藏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1988年10月,著名醫史專家馬繼興先生主編的《敦煌古醫籍考釋》出版,該書收有從巴黎國立圖書館微縮膠片裡記錄的這份菜譜。

根據原文,這款菜的做法是:選取一斤精羊肉,用一兩白砂糖醃漬,然後烤成肉脯。據說,每天吃一次,分為10天吃,“極有效驗”。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據《本草綱目》記載,製糖之法“出自西域,唐太宗始遣人傳其法入中國,以蔗糖過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為蔗餳,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此製糖法在唐代民間已廣泛推行,和同樣傳自西域的胡椒等調味料品一起,共同構成了唐代人的五味。

《唐本草》指出,白砂糖味甘、寒、無毒,“主心腹熱脹,口乾渴”,古人常用其治療腹中緊張、中虛脘痛等,並作為潤肺生津之品。據季羨林先生的研究,在這道菜裡,要選糖塊大如乳頭者搗篩為散。綜合可見,這款羊肉脯的食療功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皇室還有啥驚豔好菜?

老說羊肉,也有點煩了,最後,再給大家介紹一款叫“唐懿宗紅虯脯”的菜譜,這是唐懿宗賜給同昌公主的一款御饌。

唐僖宗光啟年間的進土蘇鶚,在《杜陽雜編》中說,這款御饌雖然叫“紅虯脯”,卻不是“虯(一種龍)”,將其盛在盤裡,一縷一縷地像紅絲,堆起來可有一尺高。如果用筷子壓下,會變成三四分高,拿開筷子,紅絲又會恢復高度。

蘇鶚把大唐御饌說得神祕兮兮的,但是其用料和製法卻是謎團。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普通的饢,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中間薄,邊沿略厚,不放鹼而放少許鹽。稍稍升級版的饢,除了麵粉外,芝麻、雞蛋、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唐語林》記載了高配版的“古樓子”,原文是這樣的:“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也就是說,用一斤羊肉一層一層地鋪滿胡餅,不僅要用椒豉,而且胡餅皮還要用酥油塗抹浸潤,想必很是酥脆。最妙的是半熟的時候就吃,我就喜歡這樣有筋道的,更香濃。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胡餅美味到何種地步?《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張衡令史出身,因路傍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則天乃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

唉,這位兄臺啊,你在在升職和流放之間,差了一隻胡餅啊!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白居易也愛胡餅,但是人家就情商爆表了。

他在忠州擔任刺史時,發現當地餅子是學長安的胡餅製作的,於是,便給萬州刺史楊歸厚寄了些去。白居易並賦詩一首:“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讒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輔興,就是長安的輔興坊,據說是胡餅做得最地道的。末句以疑問句收尾,擱自媒體時代,也是範文。

正所謂:徘徊在輔興坊,我曾是長安城裡最靚的吃貨,現寄上胡麻餅,你是我心頭最牽掛的老友。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吃的肉類主要是啥品種?

小胖墩馬伯庸繼續答道:“是馬……哦,不,是羊肉!”恭喜你馬同學,你會搶答了!

馬肉酸澀,自然不是主要的肉類食品。而且,馬在古代是征戰時的夥伴,情非得已,不能作為食物。同樣,牛肉雖然也是唐代人所愛的食物,但是,牛在唐代還是重要的耕種工具,不得隨意宰殺。豬肉那時還不入流。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劇中,張小敬第一次自由上街,就迫不及待地去吃“水盆羊肉”,還特意多要一份羊肉,邊走邊吃,根本停不下來,讓人看了全身心地喊餓。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陝西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碗大,而是店鋪多用大水盆盛湯,因器得名。

《山家清供》透露了熬煮羊肉湯的祕訣,“羊作臠,置砂鍋內,除蔥椒外有一祕法,只用搥真杏仁數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爛。”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正的唐代羊肉湯啥樣?

在唐代醫聖孫思邈眼裡,羊肉是不能這樣簡簡單單地吃的,必須要做到藥食兩用,那才過癮。正所謂:世人都道神仙好,醫聖羊湯沒喝到。

在醫聖寫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記錄了一款叫“香豉羊肉湯”的菜譜。這款羊肉湯,是將二斤羊肉、三斤去皮後的大蒜和三升香豉,用一斗三升水,煮取五升,去渣後加入一升酥油再煮,最後取三升羊肉湯。

隔著屏幕感嘆:唐代人真敢吃。

這款湯的所用原料,即使在今天也全是食物,但孫思邈說,這款湯可治產後中風、月水不利、乍赤乍白及男子虛勞冷甚等,可以說這是唐代比較經典的一款食療湯。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唐代羊肉還有啥經典吃法?

唐代人吃羊肉,絕對不是那樣胡吃海塞的,而是大有講究。另一款“唐人羊肉脯”就是這樣,而且更有來頭。

據考證,這款菜的菜譜出自甘肅敦煌莫高窟的一個石室中,20世紀初被法國人伯希和盜走,現藏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1988年10月,著名醫史專家馬繼興先生主編的《敦煌古醫籍考釋》出版,該書收有從巴黎國立圖書館微縮膠片裡記錄的這份菜譜。

根據原文,這款菜的做法是:選取一斤精羊肉,用一兩白砂糖醃漬,然後烤成肉脯。據說,每天吃一次,分為10天吃,“極有效驗”。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據《本草綱目》記載,製糖之法“出自西域,唐太宗始遣人傳其法入中國,以蔗糖過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為蔗餳,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此製糖法在唐代民間已廣泛推行,和同樣傳自西域的胡椒等調味料品一起,共同構成了唐代人的五味。

《唐本草》指出,白砂糖味甘、寒、無毒,“主心腹熱脹,口乾渴”,古人常用其治療腹中緊張、中虛脘痛等,並作為潤肺生津之品。據季羨林先生的研究,在這道菜裡,要選糖塊大如乳頭者搗篩為散。綜合可見,這款羊肉脯的食療功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皇室還有啥驚豔好菜?

老說羊肉,也有點煩了,最後,再給大家介紹一款叫“唐懿宗紅虯脯”的菜譜,這是唐懿宗賜給同昌公主的一款御饌。

唐僖宗光啟年間的進土蘇鶚,在《杜陽雜編》中說,這款御饌雖然叫“紅虯脯”,卻不是“虯(一種龍)”,將其盛在盤裡,一縷一縷地像紅絲,堆起來可有一尺高。如果用筷子壓下,會變成三四分高,拿開筷子,紅絲又會恢復高度。

蘇鶚把大唐御饌說得神祕兮兮的,但是其用料和製法卻是謎團。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有人考證,陶榖《清異錄》引唐中宗時韋巨源《燒尾食單》,說其中有用鱖魚做的“白龍臛”,說明已有將主料是魚的菜起名為“白龍”的記載。

因此,有人考證這裡的“虯”有可能是魚。這種乾魚絲有可能是用紅曲等食用色素染成的,也可能魚肉本身就是紅色的,而且,晾乾後還要有彈性,鮸魚、魚翅等應在考慮之列。

但是,究竟是怎麼樣的,專家卻沒有說。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普通的饢,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中間薄,邊沿略厚,不放鹼而放少許鹽。稍稍升級版的饢,除了麵粉外,芝麻、雞蛋、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唐語林》記載了高配版的“古樓子”,原文是這樣的:“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也就是說,用一斤羊肉一層一層地鋪滿胡餅,不僅要用椒豉,而且胡餅皮還要用酥油塗抹浸潤,想必很是酥脆。最妙的是半熟的時候就吃,我就喜歡這樣有筋道的,更香濃。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胡餅美味到何種地步?《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張衡令史出身,因路傍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則天乃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

唉,這位兄臺啊,你在在升職和流放之間,差了一隻胡餅啊!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白居易也愛胡餅,但是人家就情商爆表了。

他在忠州擔任刺史時,發現當地餅子是學長安的胡餅製作的,於是,便給萬州刺史楊歸厚寄了些去。白居易並賦詩一首:“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讒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輔興,就是長安的輔興坊,據說是胡餅做得最地道的。末句以疑問句收尾,擱自媒體時代,也是範文。

正所謂:徘徊在輔興坊,我曾是長安城裡最靚的吃貨,現寄上胡麻餅,你是我心頭最牽掛的老友。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吃的肉類主要是啥品種?

小胖墩馬伯庸繼續答道:“是馬……哦,不,是羊肉!”恭喜你馬同學,你會搶答了!

馬肉酸澀,自然不是主要的肉類食品。而且,馬在古代是征戰時的夥伴,情非得已,不能作為食物。同樣,牛肉雖然也是唐代人所愛的食物,但是,牛在唐代還是重要的耕種工具,不得隨意宰殺。豬肉那時還不入流。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劇中,張小敬第一次自由上街,就迫不及待地去吃“水盆羊肉”,還特意多要一份羊肉,邊走邊吃,根本停不下來,讓人看了全身心地喊餓。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陝西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碗大,而是店鋪多用大水盆盛湯,因器得名。

《山家清供》透露了熬煮羊肉湯的祕訣,“羊作臠,置砂鍋內,除蔥椒外有一祕法,只用搥真杏仁數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爛。”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正的唐代羊肉湯啥樣?

在唐代醫聖孫思邈眼裡,羊肉是不能這樣簡簡單單地吃的,必須要做到藥食兩用,那才過癮。正所謂:世人都道神仙好,醫聖羊湯沒喝到。

在醫聖寫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記錄了一款叫“香豉羊肉湯”的菜譜。這款羊肉湯,是將二斤羊肉、三斤去皮後的大蒜和三升香豉,用一斗三升水,煮取五升,去渣後加入一升酥油再煮,最後取三升羊肉湯。

隔著屏幕感嘆:唐代人真敢吃。

這款湯的所用原料,即使在今天也全是食物,但孫思邈說,這款湯可治產後中風、月水不利、乍赤乍白及男子虛勞冷甚等,可以說這是唐代比較經典的一款食療湯。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唐代羊肉還有啥經典吃法?

唐代人吃羊肉,絕對不是那樣胡吃海塞的,而是大有講究。另一款“唐人羊肉脯”就是這樣,而且更有來頭。

據考證,這款菜的菜譜出自甘肅敦煌莫高窟的一個石室中,20世紀初被法國人伯希和盜走,現藏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1988年10月,著名醫史專家馬繼興先生主編的《敦煌古醫籍考釋》出版,該書收有從巴黎國立圖書館微縮膠片裡記錄的這份菜譜。

根據原文,這款菜的做法是:選取一斤精羊肉,用一兩白砂糖醃漬,然後烤成肉脯。據說,每天吃一次,分為10天吃,“極有效驗”。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據《本草綱目》記載,製糖之法“出自西域,唐太宗始遣人傳其法入中國,以蔗糖過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為蔗餳,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此製糖法在唐代民間已廣泛推行,和同樣傳自西域的胡椒等調味料品一起,共同構成了唐代人的五味。

《唐本草》指出,白砂糖味甘、寒、無毒,“主心腹熱脹,口乾渴”,古人常用其治療腹中緊張、中虛脘痛等,並作為潤肺生津之品。據季羨林先生的研究,在這道菜裡,要選糖塊大如乳頭者搗篩為散。綜合可見,這款羊肉脯的食療功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皇室還有啥驚豔好菜?

老說羊肉,也有點煩了,最後,再給大家介紹一款叫“唐懿宗紅虯脯”的菜譜,這是唐懿宗賜給同昌公主的一款御饌。

唐僖宗光啟年間的進土蘇鶚,在《杜陽雜編》中說,這款御饌雖然叫“紅虯脯”,卻不是“虯(一種龍)”,將其盛在盤裡,一縷一縷地像紅絲,堆起來可有一尺高。如果用筷子壓下,會變成三四分高,拿開筷子,紅絲又會恢復高度。

蘇鶚把大唐御饌說得神祕兮兮的,但是其用料和製法卻是謎團。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有人考證,陶榖《清異錄》引唐中宗時韋巨源《燒尾食單》,說其中有用鱖魚做的“白龍臛”,說明已有將主料是魚的菜起名為“白龍”的記載。

因此,有人考證這裡的“虯”有可能是魚。這種乾魚絲有可能是用紅曲等食用色素染成的,也可能魚肉本身就是紅色的,而且,晾乾後還要有彈性,鮸魚、魚翅等應在考慮之列。

但是,究竟是怎麼樣的,專家卻沒有說。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普通的饢,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中間薄,邊沿略厚,不放鹼而放少許鹽。稍稍升級版的饢,除了麵粉外,芝麻、雞蛋、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唐語林》記載了高配版的“古樓子”,原文是這樣的:“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也就是說,用一斤羊肉一層一層地鋪滿胡餅,不僅要用椒豉,而且胡餅皮還要用酥油塗抹浸潤,想必很是酥脆。最妙的是半熟的時候就吃,我就喜歡這樣有筋道的,更香濃。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胡餅美味到何種地步?《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張衡令史出身,因路傍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則天乃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

唉,這位兄臺啊,你在在升職和流放之間,差了一隻胡餅啊!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白居易也愛胡餅,但是人家就情商爆表了。

他在忠州擔任刺史時,發現當地餅子是學長安的胡餅製作的,於是,便給萬州刺史楊歸厚寄了些去。白居易並賦詩一首:“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讒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輔興,就是長安的輔興坊,據說是胡餅做得最地道的。末句以疑問句收尾,擱自媒體時代,也是範文。

正所謂:徘徊在輔興坊,我曾是長安城裡最靚的吃貨,現寄上胡麻餅,你是我心頭最牽掛的老友。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吃的肉類主要是啥品種?

小胖墩馬伯庸繼續答道:“是馬……哦,不,是羊肉!”恭喜你馬同學,你會搶答了!

馬肉酸澀,自然不是主要的肉類食品。而且,馬在古代是征戰時的夥伴,情非得已,不能作為食物。同樣,牛肉雖然也是唐代人所愛的食物,但是,牛在唐代還是重要的耕種工具,不得隨意宰殺。豬肉那時還不入流。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劇中,張小敬第一次自由上街,就迫不及待地去吃“水盆羊肉”,還特意多要一份羊肉,邊走邊吃,根本停不下來,讓人看了全身心地喊餓。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陝西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碗大,而是店鋪多用大水盆盛湯,因器得名。

《山家清供》透露了熬煮羊肉湯的祕訣,“羊作臠,置砂鍋內,除蔥椒外有一祕法,只用搥真杏仁數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爛。”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正的唐代羊肉湯啥樣?

在唐代醫聖孫思邈眼裡,羊肉是不能這樣簡簡單單地吃的,必須要做到藥食兩用,那才過癮。正所謂:世人都道神仙好,醫聖羊湯沒喝到。

在醫聖寫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記錄了一款叫“香豉羊肉湯”的菜譜。這款羊肉湯,是將二斤羊肉、三斤去皮後的大蒜和三升香豉,用一斗三升水,煮取五升,去渣後加入一升酥油再煮,最後取三升羊肉湯。

隔著屏幕感嘆:唐代人真敢吃。

這款湯的所用原料,即使在今天也全是食物,但孫思邈說,這款湯可治產後中風、月水不利、乍赤乍白及男子虛勞冷甚等,可以說這是唐代比較經典的一款食療湯。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唐代羊肉還有啥經典吃法?

唐代人吃羊肉,絕對不是那樣胡吃海塞的,而是大有講究。另一款“唐人羊肉脯”就是這樣,而且更有來頭。

據考證,這款菜的菜譜出自甘肅敦煌莫高窟的一個石室中,20世紀初被法國人伯希和盜走,現藏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1988年10月,著名醫史專家馬繼興先生主編的《敦煌古醫籍考釋》出版,該書收有從巴黎國立圖書館微縮膠片裡記錄的這份菜譜。

根據原文,這款菜的做法是:選取一斤精羊肉,用一兩白砂糖醃漬,然後烤成肉脯。據說,每天吃一次,分為10天吃,“極有效驗”。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據《本草綱目》記載,製糖之法“出自西域,唐太宗始遣人傳其法入中國,以蔗糖過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為蔗餳,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此製糖法在唐代民間已廣泛推行,和同樣傳自西域的胡椒等調味料品一起,共同構成了唐代人的五味。

《唐本草》指出,白砂糖味甘、寒、無毒,“主心腹熱脹,口乾渴”,古人常用其治療腹中緊張、中虛脘痛等,並作為潤肺生津之品。據季羨林先生的研究,在這道菜裡,要選糖塊大如乳頭者搗篩為散。綜合可見,這款羊肉脯的食療功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皇室還有啥驚豔好菜?

老說羊肉,也有點煩了,最後,再給大家介紹一款叫“唐懿宗紅虯脯”的菜譜,這是唐懿宗賜給同昌公主的一款御饌。

唐僖宗光啟年間的進土蘇鶚,在《杜陽雜編》中說,這款御饌雖然叫“紅虯脯”,卻不是“虯(一種龍)”,將其盛在盤裡,一縷一縷地像紅絲,堆起來可有一尺高。如果用筷子壓下,會變成三四分高,拿開筷子,紅絲又會恢復高度。

蘇鶚把大唐御饌說得神祕兮兮的,但是其用料和製法卻是謎團。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有人考證,陶榖《清異錄》引唐中宗時韋巨源《燒尾食單》,說其中有用鱖魚做的“白龍臛”,說明已有將主料是魚的菜起名為“白龍”的記載。

因此,有人考證這裡的“虯”有可能是魚。這種乾魚絲有可能是用紅曲等食用色素染成的,也可能魚肉本身就是紅色的,而且,晾乾後還要有彈性,鮸魚、魚翅等應在考慮之列。

但是,究竟是怎麼樣的,專家卻沒有說。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實的還原,皇室的專享,你值得擁有

文字原創 / 盡色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迅速躥紅,網友說不為別的,因為它應該叫做《舌尖上的大唐》,或者《西安美食帶貨指南》。

能將古裝懸疑探案劇拍成美食紀錄片,讓人無疑看到了吃貨的春天。

然而,如果有人跟你說,《長安十二時辰》裡說的美食,就是歷史本來的面目,你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甩給他!

你要告訴他,這篇文章裡還有真正的唐代名菜的製作,有些還是皇室的專享。好了,先來看看我的朋友“小彪彪”跟我爭論的話題,我們也隨便抽絲剝繭破個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薄荷葉是唐代的口香糖?

非也。薄荷葉是唐代人重要的調味料,但唐代人根本就沒有普遍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你想啊,那麼嬌嫩的葉子,三嚼兩嚼就成泥了,糊在舌頭上不難受嗎?

有人曾專門諮詢了原著作者馬伯庸這一問題,他回答說:“嚼薄荷葉那是我瞎編的。”倒也誠實爽快。本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轉念一想,覺得檳榔貌似還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這就尷尬了。

其實,嚼檳榔倒是正解,只不過相對小眾。

嚼檳榔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據說劉穆之飯後必嚼檳榔。唐代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由此可見,在唐代的士大夫階層中,招待客人已經用檳榔了,相當於現在的上茶、敬菸。

正所謂:最是那一抹檳榔的幽香,像一位美人不勝涼風的嬌羞。不想說再見,不想說再見,再見是今晚長安城上的明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的主食到底是什麼?

馬伯庸搶答道:“是胡餅!”恭喜你,終於答對了,不過要加“之一”。

在劇中,胡餅多次出現。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相當於今天的饢。胡餅還有豪華高配版,稱為“古樓子”。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普通的饢,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中間薄,邊沿略厚,不放鹼而放少許鹽。稍稍升級版的饢,除了麵粉外,芝麻、雞蛋、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唐語林》記載了高配版的“古樓子”,原文是這樣的:“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也就是說,用一斤羊肉一層一層地鋪滿胡餅,不僅要用椒豉,而且胡餅皮還要用酥油塗抹浸潤,想必很是酥脆。最妙的是半熟的時候就吃,我就喜歡這樣有筋道的,更香濃。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胡餅美味到何種地步?《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張衡令史出身,因路傍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則天乃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

唉,這位兄臺啊,你在在升職和流放之間,差了一隻胡餅啊!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白居易也愛胡餅,但是人家就情商爆表了。

他在忠州擔任刺史時,發現當地餅子是學長安的胡餅製作的,於是,便給萬州刺史楊歸厚寄了些去。白居易並賦詩一首:“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讒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輔興,就是長安的輔興坊,據說是胡餅做得最地道的。末句以疑問句收尾,擱自媒體時代,也是範文。

正所謂:徘徊在輔興坊,我曾是長安城裡最靚的吃貨,現寄上胡麻餅,你是我心頭最牽掛的老友。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人吃的肉類主要是啥品種?

小胖墩馬伯庸繼續答道:“是馬……哦,不,是羊肉!”恭喜你馬同學,你會搶答了!

馬肉酸澀,自然不是主要的肉類食品。而且,馬在古代是征戰時的夥伴,情非得已,不能作為食物。同樣,牛肉雖然也是唐代人所愛的食物,但是,牛在唐代還是重要的耕種工具,不得隨意宰殺。豬肉那時還不入流。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劇中,張小敬第一次自由上街,就迫不及待地去吃“水盆羊肉”,還特意多要一份羊肉,邊走邊吃,根本停不下來,讓人看了全身心地喊餓。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陝西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碗大,而是店鋪多用大水盆盛湯,因器得名。

《山家清供》透露了熬煮羊肉湯的祕訣,“羊作臠,置砂鍋內,除蔥椒外有一祕法,只用搥真杏仁數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爛。”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真正的唐代羊肉湯啥樣?

在唐代醫聖孫思邈眼裡,羊肉是不能這樣簡簡單單地吃的,必須要做到藥食兩用,那才過癮。正所謂:世人都道神仙好,醫聖羊湯沒喝到。

在醫聖寫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記錄了一款叫“香豉羊肉湯”的菜譜。這款羊肉湯,是將二斤羊肉、三斤去皮後的大蒜和三升香豉,用一斗三升水,煮取五升,去渣後加入一升酥油再煮,最後取三升羊肉湯。

隔著屏幕感嘆:唐代人真敢吃。

這款湯的所用原料,即使在今天也全是食物,但孫思邈說,這款湯可治產後中風、月水不利、乍赤乍白及男子虛勞冷甚等,可以說這是唐代比較經典的一款食療湯。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在唐代羊肉還有啥經典吃法?

唐代人吃羊肉,絕對不是那樣胡吃海塞的,而是大有講究。另一款“唐人羊肉脯”就是這樣,而且更有來頭。

據考證,這款菜的菜譜出自甘肅敦煌莫高窟的一個石室中,20世紀初被法國人伯希和盜走,現藏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1988年10月,著名醫史專家馬繼興先生主編的《敦煌古醫籍考釋》出版,該書收有從巴黎國立圖書館微縮膠片裡記錄的這份菜譜。

根據原文,這款菜的做法是:選取一斤精羊肉,用一兩白砂糖醃漬,然後烤成肉脯。據說,每天吃一次,分為10天吃,“極有效驗”。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據《本草綱目》記載,製糖之法“出自西域,唐太宗始遣人傳其法入中國,以蔗糖過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為蔗餳,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此製糖法在唐代民間已廣泛推行,和同樣傳自西域的胡椒等調味料品一起,共同構成了唐代人的五味。

《唐本草》指出,白砂糖味甘、寒、無毒,“主心腹熱脹,口乾渴”,古人常用其治療腹中緊張、中虛脘痛等,並作為潤肺生津之品。據季羨林先生的研究,在這道菜裡,要選糖塊大如乳頭者搗篩為散。綜合可見,這款羊肉脯的食療功效。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唐代皇室還有啥驚豔好菜?

老說羊肉,也有點煩了,最後,再給大家介紹一款叫“唐懿宗紅虯脯”的菜譜,這是唐懿宗賜給同昌公主的一款御饌。

唐僖宗光啟年間的進土蘇鶚,在《杜陽雜編》中說,這款御饌雖然叫“紅虯脯”,卻不是“虯(一種龍)”,將其盛在盤裡,一縷一縷地像紅絲,堆起來可有一尺高。如果用筷子壓下,會變成三四分高,拿開筷子,紅絲又會恢復高度。

蘇鶚把大唐御饌說得神祕兮兮的,但是其用料和製法卻是謎團。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有人考證,陶榖《清異錄》引唐中宗時韋巨源《燒尾食單》,說其中有用鱖魚做的“白龍臛”,說明已有將主料是魚的菜起名為“白龍”的記載。

因此,有人考證這裡的“虯”有可能是魚。這種乾魚絲有可能是用紅曲等食用色素染成的,也可能魚肉本身就是紅色的,而且,晾乾後還要有彈性,鮸魚、魚翅等應在考慮之列。

但是,究竟是怎麼樣的,專家卻沒有說。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長安十二時辰》是美食紀錄片?那是沒見識過原汁原味唐代菜

文字原創

感謝轉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