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馬伯庸原著改編,易烊千璽、雷佳音、週一圍主演的《長安十二時辰》燃爆網絡,國人一夜之間彷彿夢迴大唐、夢迴長安。

明麗多彩的門窗樣式、栩栩如生的雕刻藝術、車水馬龍間的井然有序,嚴格考究的人物服飾、長安城108坊的恢弘氣象,憑藉對歷史的考究,精良的美術,服、道、畫上的處理,高度還原了盛唐時期的長安風貌。

01.夢迴長安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無不體現著大唐女性的服飾、妝容審美。除關鍵人物的服裝妝容外,就連路演的服裝妝容都細緻萬分。在當時的國際時尚中心長安城,女子當時流行的衣飾,也是整個世界的潮流審美。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唐代仕女圖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劇中場景


劇中角色服飾造型,大量參考了唐朝時期的歷史資料。劇中一位長安著名歌女的造型,高度還原了唐代“彩繪雙環望仙髻女舞俑”,這個女舞俑是陝西曆史博物館藏品之一。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從《長安十二時辰》中出場人物非常容易看出此值盛唐時期,唐朝女性的衫襦寬大豔麗,同時妝容方面受到了胡風的影響,與唐代獨有的寬大肥美之風相匹配。而男性的袍子也吸收了西域胡服的元素,緋色為常見的中高級官員服色,提花紋樣和服飾顏色均體現官位等級。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牧馬圖)唐·韓幹

唐長安城的結構可謂佈局嚴謹,結構對稱,排列整齊,外城四面各有三個城門,貫通十二座城門的六條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幹道,而縱貫南北的朱雀大街則是一條標準的中軸線,展現了典型的中式對稱美學。城內南北11條大街,東西14條大街,把居民住宅區劃分成了整整齊齊的108(實際上是110)坊,靖安司所在的光德坊、聖人所在的興慶宮以及平康坊,都能在坊圖上找到精確的對應位置。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02.長安美食探究

再來講講《長安十二時辰》裡那些垂涎欲滴的美食吧,畢竟,在看完前五集之後,我就撾耳撓腮撕心裂肺只想吃一碗張小敬呼嚕呼嚕看起來賊香的水盆羊肉。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羊肉,唐朝肉類C位。最著名的燒尾宴中,58道菜中,和羊肉有關的達到8道。《太平廣記》裡,105次提到肉類,其中羊肉類47次,佔比45%,排名第一。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唐代養羊業,主要靠官方養殖——專業養羊機構太僕寺。皇室成員中有大量羊肉愛好者,唐太宗的長子李承乾喜歡在宮裡學突厥人,親手將煮熟的羊肉用佩刀割下來吃;武媚娘喜歡吃冷修羊,在給男寵張昌宗的信裡,她甚至把羊稱為“珍郎”(珍郎殺身以奉國);唐肅宗李亨做太子時,經常陪同唐玄宗食羊腿肉;同昌公主下嫁之後,她的阿爺也時常饋贈她在宮裡常吃的食物——取一頭羊身上四兩肉做成的靈消炙,類似燈影羊肉。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唐人吃羊,主要是烤,但也有水煮。有一首《贈酒店胡姬》的唐詩,描寫的也許就是唐代水煮羊肉——“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鏘鏘。紅毾鋪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盤初膾鯉,金鼎正烹羊。上客無勞散,聽歌樂世娘。”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火晶柿子很軟,很甜,軟到什麼程度,《白鹿原》中,陳忠實把它列入世界上最軟的四樣東西:姑娘腰,棉花包。火晶的柿子,豬尿泡。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在唐代,柿子已大面積在長安附近種植,劉禹錫有詩《詠紅柿子》:“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本因遺採掇,翻自保天年。”寫的大約就是臨潼的火晶柿子。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胡餅看起來和現在的芝麻燒餅相似,和麵,做好餅胚,抹油撒芝麻,放進爐子裡烤熟即可。因為易於儲藏,胡餅成為長安最常見的乾糧之一,堪稱居家旅遊必備。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順便說一句,我最想吃的唐朝食物之一,是《唐語林》里加了羊肉的胡餅:“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面片湯的稱呼顯然是為了讓觀眾更方便理解,在唐朝,這玩意兒叫“餺飥”。把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湯中煮熟,再添加調料,是最普遍的長安早餐,《北夢瑣言》卷三載,“王文公凝……食餺飥面,不過十八片”。

餺飥須帶湯吃,配蒜是長安人常見吃法,我之前曾在日本見“餺飥”兩字,點單上來,居然是一碗烏冬面,老闆娘說這是山梨特產,還說是武田信玄的發明。我默默吃著,有“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之感。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關於三勒漿最完整的記載,是唐人李肇的《唐國史補》:

酒則有河東之乾和、葡萄,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嶺南之靈溪,博羅、宜城之九醞,潯陽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蝦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漿類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謂庵摩勒、訶黎勒、毗梨勒。

三勒漿和其他唐代名酒排在一起,由此可見其知名度。唐代宗曾經以三勒漿賜進士宴,記載於元人王惲《秋澗先生大全文集》中:“唐代宗大曆間幸太學,以三勒漿賜諸生”;裴度請白居易和劉禹錫吃飯,喝的也是三勒漿,記載於《白居易集箋校》中:為穆先陳醴,招劉共藉糟。(居易每十齋日在會,常蒙以三勒湯代酒也。劉夢得也。)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在開元天寶之前,你在長安的街坊上是喝不到茶的,要喝茶,只能去寺廟。

從天寶年間開始,吃茶才大面積流行開來,但這種茶中,除了茶葉,你還能吃到蔥姜花椒大棗桂皮橘子皮薄荷葉等各種味道。另外,這款茶加了鹽,所以喝起來,是鹹口的。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在唐代,如果你口臭,一定要認真對待。要知道,武則天有位文學侍從叫宋之問,宋先生非常有才華,但武則天卻不怎麼喜歡和他說話。宋之問十分不解,經多方打聽,才知道緣由——女皇嫌他口氣難聞。

在《長安十二時辰》的開頭出現了一種“口檀”的口香糖,其實就是嘴巴里吃點檀木片,真的很不好吃,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

最名貴的唐代口香糖來自於唐玄宗的哥哥寧王李憲。據說,他將沉香和麝香混合之後做成一種口檀,含在嘴裡,和賓客議論時,香氣噴於席上,芬芳撲鼻。不過,沉香麝香是貴重品,一般人消費不起,唐朝有一種叫“五香丸”的丸藥,以豆蔻、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白芷等藥加蜂蜜製成,據說天天吃,吃一個星期嘴巴香,一個月全身香——你就是香妃本妃。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03.長安生活方式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過去的電視劇裡,從漢到唐,由明至清,古代人的狗子居然好多外來品種。看清楚,只有長成哮天犬模樣的細犬,才是我唐狩獵犬品種。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唐人講究的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男子留髮,不需要剪短。但可以修剪眼簾和鬢角細碎的頭髮。《顏氏家訓》裡曾經記載,南朝的貴族弟子都削髮剃面。謝安傅在《晉書》七九卷中曰:桓溫後諸安置其理髮。曹破延剪了鬍子之後,新造型真的蠻帥的。順便說一句,我特別喜歡劇中tony的女兒季姜的造型,髮型完全《搗練圖》,活脫脫我唐小兒女。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半袖”就是圖中類似坎肩的衣服,我們第一反派林九郎為什麼會成為劇中唯一穿半袖的男子?因為他在養花,需要一個暖房。溫室栽花的技術,漢代已經有記載,漢書《循吏傳》裡記載,“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然蘊火,待溫氣乃生。”到了唐朝,大棚栽培技術發展水平已經到達了新高度,貞觀年間的陳元璹可以冬天“於地室蓄火種蔬”。要不然,你以為武則天有什麼勇氣讓牡丹花提早開放?

另外,唐代真的有一位喜歡養花的宰相,不過並不是這位林九郎的原型,而是楊國忠。王仁裕曾在《開元天寶遺事·移春檻》中說:“楊國忠子弟每春至之時,求名花異木,植於檻中,以板為底,以木為輪,使人牽之自轉,所至之處檻在目前,而便即歡賞,目之為移春檻。”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唐代的國教是道教,上元節是道教三大節日之一(上元、中元、下元),唐玄宗曾經在開元二十二年下詔“道家三元,誠有科戒”,可以說非常重視了。上元節,看燈是重點。據《大唐新語》和《唐兩京新記》記載:每年這天晚上,長安城裡都要大放花燈;前後三天,夜間照例不戒嚴(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光若晝日。)


04.唐朝專有名詞

除了以上,劇中還有一些唐朝時期特有的名詞稱謂,不懂它們,連電視劇都看不懂了!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歷史」長安十二時辰,太真實了


圖文大部轉載編輯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本平臺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將及時處理。

歡迎朋友們留言,討論我們關注的話題 交流:shahaiguanla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