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靖安司的眼睛——望樓,更是作為一大看點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與望樓有關的那些事兒。

歷史上的望樓不是用來傳信的!

“長安城內各處都分佈有高塔,名曰望樓。”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借李必之口道出瞭望樓的用途:監控以及傳遞消息。隨後,望樓實時將消息傳遞給靖安司,在圍捕狼衛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靖安司的眼睛——望樓,更是作為一大看點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與望樓有關的那些事兒。

歷史上的望樓不是用來傳信的!

“長安城內各處都分佈有高塔,名曰望樓。”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借李必之口道出瞭望樓的用途:監控以及傳遞消息。隨後,望樓實時將消息傳遞給靖安司,在圍捕狼衛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組工作室還特地為望樓系統設計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來完成對信息進行加密和傳遞:信號板翻出的每一個圖案,都對應一個算籌計數或八卦卦象,靖安司內的人再對應密碼本的內容對其進行破譯,只看懂望樓圖案,或者只有密碼本都是破譯不了密碼的。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靖安司的眼睛——望樓,更是作為一大看點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與望樓有關的那些事兒。

歷史上的望樓不是用來傳信的!

“長安城內各處都分佈有高塔,名曰望樓。”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借李必之口道出瞭望樓的用途:監控以及傳遞消息。隨後,望樓實時將消息傳遞給靖安司,在圍捕狼衛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組工作室還特地為望樓系統設計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來完成對信息進行加密和傳遞:信號板翻出的每一個圖案,都對應一個算籌計數或八卦卦象,靖安司內的人再對應密碼本的內容對其進行破譯,只看懂望樓圖案,或者只有密碼本都是破譯不了密碼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靖安司的眼睛——望樓,更是作為一大看點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與望樓有關的那些事兒。

歷史上的望樓不是用來傳信的!

“長安城內各處都分佈有高塔,名曰望樓。”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借李必之口道出瞭望樓的用途:監控以及傳遞消息。隨後,望樓實時將消息傳遞給靖安司,在圍捕狼衛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組工作室還特地為望樓系統設計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來完成對信息進行加密和傳遞:信號板翻出的每一個圖案,都對應一個算籌計數或八卦卦象,靖安司內的人再對應密碼本的內容對其進行破譯,只看懂望樓圖案,或者只有密碼本都是破譯不了密碼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如此嚴密的信息傳遞網絡,讓網友們紛紛感嘆起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黑科技。

然而有專家指出,這套快捷酷炫的信息傳遞系統,實際上在當時並不存在。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唐代是有望樓的。

唐代詩人邵謁的《顯茂樓》中曾有“唯有望樓對明月”的詩句,可見當時已經出現瞭望樓。這裡的“望樓”是一種特殊的軍事用語,指的就是“崗樓”。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靖安司的眼睛——望樓,更是作為一大看點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與望樓有關的那些事兒。

歷史上的望樓不是用來傳信的!

“長安城內各處都分佈有高塔,名曰望樓。”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借李必之口道出瞭望樓的用途:監控以及傳遞消息。隨後,望樓實時將消息傳遞給靖安司,在圍捕狼衛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組工作室還特地為望樓系統設計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來完成對信息進行加密和傳遞:信號板翻出的每一個圖案,都對應一個算籌計數或八卦卦象,靖安司內的人再對應密碼本的內容對其進行破譯,只看懂望樓圖案,或者只有密碼本都是破譯不了密碼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如此嚴密的信息傳遞網絡,讓網友們紛紛感嘆起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黑科技。

然而有專家指出,這套快捷酷炫的信息傳遞系統,實際上在當時並不存在。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唐代是有望樓的。

唐代詩人邵謁的《顯茂樓》中曾有“唯有望樓對明月”的詩句,可見當時已經出現瞭望樓。這裡的“望樓”是一種特殊的軍事用語,指的就是“崗樓”。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但是此時的望樓主要用於監視,並沒有劇中傳遞複雜信息的作用。而且當時長安城內各坊的坊牆都不高,人們隨時都可以看到坊內的情況,因此出於安全考慮,長安城內並不設立望樓這樣的高層監控設施,只將其用於軍事場所。


那麼,長安城又是如何監控治安情況並維持街市秩序的呢?

這就要歸功於一種名為“街鋪”(史料又稱“武侯鋪”)的機構了。

根據史料記載,天寶年間的長安城面積為84.1平方公里,鼎盛時期的人口超過百萬。唐代的長安城區分為三個部分:由太極宮、大明宮以及興慶宮組成的宮城;作為中央各機構辦公場所的皇城;供個人生活、居住的坊區,由街道劃為大小不一的108個坊(其中除了民居,還有商鋪、寺廟等,是組成長安的基礎單位)。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靖安司的眼睛——望樓,更是作為一大看點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與望樓有關的那些事兒。

歷史上的望樓不是用來傳信的!

“長安城內各處都分佈有高塔,名曰望樓。”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借李必之口道出瞭望樓的用途:監控以及傳遞消息。隨後,望樓實時將消息傳遞給靖安司,在圍捕狼衛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組工作室還特地為望樓系統設計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來完成對信息進行加密和傳遞:信號板翻出的每一個圖案,都對應一個算籌計數或八卦卦象,靖安司內的人再對應密碼本的內容對其進行破譯,只看懂望樓圖案,或者只有密碼本都是破譯不了密碼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如此嚴密的信息傳遞網絡,讓網友們紛紛感嘆起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黑科技。

然而有專家指出,這套快捷酷炫的信息傳遞系統,實際上在當時並不存在。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唐代是有望樓的。

唐代詩人邵謁的《顯茂樓》中曾有“唯有望樓對明月”的詩句,可見當時已經出現瞭望樓。這裡的“望樓”是一種特殊的軍事用語,指的就是“崗樓”。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但是此時的望樓主要用於監視,並沒有劇中傳遞複雜信息的作用。而且當時長安城內各坊的坊牆都不高,人們隨時都可以看到坊內的情況,因此出於安全考慮,長安城內並不設立望樓這樣的高層監控設施,只將其用於軍事場所。


那麼,長安城又是如何監控治安情況並維持街市秩序的呢?

這就要歸功於一種名為“街鋪”(史料又稱“武侯鋪”)的機構了。

根據史料記載,天寶年間的長安城面積為84.1平方公里,鼎盛時期的人口超過百萬。唐代的長安城區分為三個部分:由太極宮、大明宮以及興慶宮組成的宮城;作為中央各機構辦公場所的皇城;供個人生活、居住的坊區,由街道劃為大小不一的108個坊(其中除了民居,還有商鋪、寺廟等,是組成長安的基礎單位)。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按照唐朝的制度,城門和各個坊的坊角均設有街鋪,數量超過100個,配置士兵人數可達數千人。這些士兵就相當於今日北京長安街上的巡警,主要負責巡查街道和維護長安城的治安。

起底劇中“望樓”的歷史原型

雖然《長安十二時辰》中用望樓傳遞消息的設定是作者和編劇出於對戲劇效果的考慮而做出的改編,但這種安排也並非空穴來風,這種用來傳遞信息的“望樓”,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

>>>>“望樓”雛形:烽火臺

說起烽火臺,大家一定立刻就想到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雖然已有學者證實,這件事情只是後人杜撰,但烽火臺傳遞戰時消息的用途已經深入人心。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靖安司的眼睛——望樓,更是作為一大看點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與望樓有關的那些事兒。

歷史上的望樓不是用來傳信的!

“長安城內各處都分佈有高塔,名曰望樓。”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借李必之口道出瞭望樓的用途:監控以及傳遞消息。隨後,望樓實時將消息傳遞給靖安司,在圍捕狼衛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組工作室還特地為望樓系統設計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來完成對信息進行加密和傳遞:信號板翻出的每一個圖案,都對應一個算籌計數或八卦卦象,靖安司內的人再對應密碼本的內容對其進行破譯,只看懂望樓圖案,或者只有密碼本都是破譯不了密碼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如此嚴密的信息傳遞網絡,讓網友們紛紛感嘆起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黑科技。

然而有專家指出,這套快捷酷炫的信息傳遞系統,實際上在當時並不存在。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唐代是有望樓的。

唐代詩人邵謁的《顯茂樓》中曾有“唯有望樓對明月”的詩句,可見當時已經出現瞭望樓。這裡的“望樓”是一種特殊的軍事用語,指的就是“崗樓”。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但是此時的望樓主要用於監視,並沒有劇中傳遞複雜信息的作用。而且當時長安城內各坊的坊牆都不高,人們隨時都可以看到坊內的情況,因此出於安全考慮,長安城內並不設立望樓這樣的高層監控設施,只將其用於軍事場所。


那麼,長安城又是如何監控治安情況並維持街市秩序的呢?

這就要歸功於一種名為“街鋪”(史料又稱“武侯鋪”)的機構了。

根據史料記載,天寶年間的長安城面積為84.1平方公里,鼎盛時期的人口超過百萬。唐代的長安城區分為三個部分:由太極宮、大明宮以及興慶宮組成的宮城;作為中央各機構辦公場所的皇城;供個人生活、居住的坊區,由街道劃為大小不一的108個坊(其中除了民居,還有商鋪、寺廟等,是組成長安的基礎單位)。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按照唐朝的制度,城門和各個坊的坊角均設有街鋪,數量超過100個,配置士兵人數可達數千人。這些士兵就相當於今日北京長安街上的巡警,主要負責巡查街道和維護長安城的治安。

起底劇中“望樓”的歷史原型

雖然《長安十二時辰》中用望樓傳遞消息的設定是作者和編劇出於對戲劇效果的考慮而做出的改編,但這種安排也並非空穴來風,這種用來傳遞信息的“望樓”,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

>>>>“望樓”雛形:烽火臺

說起烽火臺,大家一定立刻就想到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雖然已有學者證實,這件事情只是後人杜撰,但烽火臺傳遞戰時消息的用途已經深入人心。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烽火臺不僅有戰時報警的功能,即使沒有戰事發生,也要在黃昏時刻點燃烽火,向遠處的要塞報告駐地平安無事的消息。

在唐代,烽火臺之間的距離很近,每隔30裡就有一個,這也是為什麼詩句中會出現“山北山南總是烽”的描寫。

不僅如此,烽火臺的狼煙使用在當時也是大有講究的。如果有外敵來犯,烽火臺需要根據敵情點燃不同顏色、不同濃度的狼煙,每次燃放多少煙柱也要根據敵軍的數量來決定,而不是像許多影視作品中那樣,敵人來了,就隨便點火放煙。

>>>>發展延伸:塢堡

烽火臺出現之後,人們就開始對它的形制和功能進行改造。

到了秦漢時期,烽火臺開始民用,許多豪強大戶在自己家中建起具有一定高度的土樓,名為“塢堡”。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靖安司的眼睛——望樓,更是作為一大看點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與望樓有關的那些事兒。

歷史上的望樓不是用來傳信的!

“長安城內各處都分佈有高塔,名曰望樓。”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借李必之口道出瞭望樓的用途:監控以及傳遞消息。隨後,望樓實時將消息傳遞給靖安司,在圍捕狼衛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組工作室還特地為望樓系統設計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來完成對信息進行加密和傳遞:信號板翻出的每一個圖案,都對應一個算籌計數或八卦卦象,靖安司內的人再對應密碼本的內容對其進行破譯,只看懂望樓圖案,或者只有密碼本都是破譯不了密碼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如此嚴密的信息傳遞網絡,讓網友們紛紛感嘆起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黑科技。

然而有專家指出,這套快捷酷炫的信息傳遞系統,實際上在當時並不存在。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唐代是有望樓的。

唐代詩人邵謁的《顯茂樓》中曾有“唯有望樓對明月”的詩句,可見當時已經出現瞭望樓。這裡的“望樓”是一種特殊的軍事用語,指的就是“崗樓”。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但是此時的望樓主要用於監視,並沒有劇中傳遞複雜信息的作用。而且當時長安城內各坊的坊牆都不高,人們隨時都可以看到坊內的情況,因此出於安全考慮,長安城內並不設立望樓這樣的高層監控設施,只將其用於軍事場所。


那麼,長安城又是如何監控治安情況並維持街市秩序的呢?

這就要歸功於一種名為“街鋪”(史料又稱“武侯鋪”)的機構了。

根據史料記載,天寶年間的長安城面積為84.1平方公里,鼎盛時期的人口超過百萬。唐代的長安城區分為三個部分:由太極宮、大明宮以及興慶宮組成的宮城;作為中央各機構辦公場所的皇城;供個人生活、居住的坊區,由街道劃為大小不一的108個坊(其中除了民居,還有商鋪、寺廟等,是組成長安的基礎單位)。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按照唐朝的制度,城門和各個坊的坊角均設有街鋪,數量超過100個,配置士兵人數可達數千人。這些士兵就相當於今日北京長安街上的巡警,主要負責巡查街道和維護長安城的治安。

起底劇中“望樓”的歷史原型

雖然《長安十二時辰》中用望樓傳遞消息的設定是作者和編劇出於對戲劇效果的考慮而做出的改編,但這種安排也並非空穴來風,這種用來傳遞信息的“望樓”,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

>>>>“望樓”雛形:烽火臺

說起烽火臺,大家一定立刻就想到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雖然已有學者證實,這件事情只是後人杜撰,但烽火臺傳遞戰時消息的用途已經深入人心。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烽火臺不僅有戰時報警的功能,即使沒有戰事發生,也要在黃昏時刻點燃烽火,向遠處的要塞報告駐地平安無事的消息。

在唐代,烽火臺之間的距離很近,每隔30裡就有一個,這也是為什麼詩句中會出現“山北山南總是烽”的描寫。

不僅如此,烽火臺的狼煙使用在當時也是大有講究的。如果有外敵來犯,烽火臺需要根據敵情點燃不同顏色、不同濃度的狼煙,每次燃放多少煙柱也要根據敵軍的數量來決定,而不是像許多影視作品中那樣,敵人來了,就隨便點火放煙。

>>>>發展延伸:塢堡

烽火臺出現之後,人們就開始對它的形制和功能進行改造。

到了秦漢時期,烽火臺開始民用,許多豪強大戶在自己家中建起具有一定高度的土樓,名為“塢堡”。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東漢之後,這種建築模式已經逐漸成熟,在北方地區十分常見。人們在塢堡上居高臨下,還可以和其他塢堡形成掎角之勢,在冷兵器時代具有很大的作戰優勢。

有的塢堡還建有地下通道,與其他建築相連,融軍事、居住、生產等活動為一體,我國著名的河北張壁古堡採用的就是這樣的形制。

西晉末年衣冠南渡之後,這種建築形式被帶入了華南地區,並且與當地的建築風格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樣式。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靖安司的眼睛——望樓,更是作為一大看點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與望樓有關的那些事兒。

歷史上的望樓不是用來傳信的!

“長安城內各處都分佈有高塔,名曰望樓。”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借李必之口道出瞭望樓的用途:監控以及傳遞消息。隨後,望樓實時將消息傳遞給靖安司,在圍捕狼衛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組工作室還特地為望樓系統設計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來完成對信息進行加密和傳遞:信號板翻出的每一個圖案,都對應一個算籌計數或八卦卦象,靖安司內的人再對應密碼本的內容對其進行破譯,只看懂望樓圖案,或者只有密碼本都是破譯不了密碼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如此嚴密的信息傳遞網絡,讓網友們紛紛感嘆起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黑科技。

然而有專家指出,這套快捷酷炫的信息傳遞系統,實際上在當時並不存在。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唐代是有望樓的。

唐代詩人邵謁的《顯茂樓》中曾有“唯有望樓對明月”的詩句,可見當時已經出現瞭望樓。這裡的“望樓”是一種特殊的軍事用語,指的就是“崗樓”。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但是此時的望樓主要用於監視,並沒有劇中傳遞複雜信息的作用。而且當時長安城內各坊的坊牆都不高,人們隨時都可以看到坊內的情況,因此出於安全考慮,長安城內並不設立望樓這樣的高層監控設施,只將其用於軍事場所。


那麼,長安城又是如何監控治安情況並維持街市秩序的呢?

這就要歸功於一種名為“街鋪”(史料又稱“武侯鋪”)的機構了。

根據史料記載,天寶年間的長安城面積為84.1平方公里,鼎盛時期的人口超過百萬。唐代的長安城區分為三個部分:由太極宮、大明宮以及興慶宮組成的宮城;作為中央各機構辦公場所的皇城;供個人生活、居住的坊區,由街道劃為大小不一的108個坊(其中除了民居,還有商鋪、寺廟等,是組成長安的基礎單位)。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按照唐朝的制度,城門和各個坊的坊角均設有街鋪,數量超過100個,配置士兵人數可達數千人。這些士兵就相當於今日北京長安街上的巡警,主要負責巡查街道和維護長安城的治安。

起底劇中“望樓”的歷史原型

雖然《長安十二時辰》中用望樓傳遞消息的設定是作者和編劇出於對戲劇效果的考慮而做出的改編,但這種安排也並非空穴來風,這種用來傳遞信息的“望樓”,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

>>>>“望樓”雛形:烽火臺

說起烽火臺,大家一定立刻就想到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雖然已有學者證實,這件事情只是後人杜撰,但烽火臺傳遞戰時消息的用途已經深入人心。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烽火臺不僅有戰時報警的功能,即使沒有戰事發生,也要在黃昏時刻點燃烽火,向遠處的要塞報告駐地平安無事的消息。

在唐代,烽火臺之間的距離很近,每隔30裡就有一個,這也是為什麼詩句中會出現“山北山南總是烽”的描寫。

不僅如此,烽火臺的狼煙使用在當時也是大有講究的。如果有外敵來犯,烽火臺需要根據敵情點燃不同顏色、不同濃度的狼煙,每次燃放多少煙柱也要根據敵軍的數量來決定,而不是像許多影視作品中那樣,敵人來了,就隨便點火放煙。

>>>>發展延伸:塢堡

烽火臺出現之後,人們就開始對它的形制和功能進行改造。

到了秦漢時期,烽火臺開始民用,許多豪強大戶在自己家中建起具有一定高度的土樓,名為“塢堡”。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東漢之後,這種建築模式已經逐漸成熟,在北方地區十分常見。人們在塢堡上居高臨下,還可以和其他塢堡形成掎角之勢,在冷兵器時代具有很大的作戰優勢。

有的塢堡還建有地下通道,與其他建築相連,融軍事、居住、生產等活動為一體,我國著名的河北張壁古堡採用的就是這樣的形制。

西晉末年衣冠南渡之後,這種建築形式被帶入了華南地區,並且與當地的建築風格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樣式。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就包括馳名中外的客家土樓,這種建築形式已經成為了外國人眼中典型的中國元素,前些天發佈的《花木蘭》預告片中,也出現了它的身影。

>>>>移動的瞭望指揮台:望樓車

與塢堡的穩固牢靠相比,望樓車就完全是烽火臺向另一個方向發展的結果了。

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更看重偵查設施的機動性。唐宋以來,大規模兵團作戰逐漸興起,而傳統的指揮中樞大纛(dào)旗一旦被砍倒,失去了指揮的軍隊就會立刻作鳥獸散,顯然已經無法繼續滿足戰場需要。

這時,集登高觀察和指揮調度功能於一身的望樓車就登上了歷史舞臺。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靖安司的眼睛——望樓,更是作為一大看點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與望樓有關的那些事兒。

歷史上的望樓不是用來傳信的!

“長安城內各處都分佈有高塔,名曰望樓。”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借李必之口道出瞭望樓的用途:監控以及傳遞消息。隨後,望樓實時將消息傳遞給靖安司,在圍捕狼衛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組工作室還特地為望樓系統設計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來完成對信息進行加密和傳遞:信號板翻出的每一個圖案,都對應一個算籌計數或八卦卦象,靖安司內的人再對應密碼本的內容對其進行破譯,只看懂望樓圖案,或者只有密碼本都是破譯不了密碼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如此嚴密的信息傳遞網絡,讓網友們紛紛感嘆起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黑科技。

然而有專家指出,這套快捷酷炫的信息傳遞系統,實際上在當時並不存在。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唐代是有望樓的。

唐代詩人邵謁的《顯茂樓》中曾有“唯有望樓對明月”的詩句,可見當時已經出現瞭望樓。這裡的“望樓”是一種特殊的軍事用語,指的就是“崗樓”。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但是此時的望樓主要用於監視,並沒有劇中傳遞複雜信息的作用。而且當時長安城內各坊的坊牆都不高,人們隨時都可以看到坊內的情況,因此出於安全考慮,長安城內並不設立望樓這樣的高層監控設施,只將其用於軍事場所。


那麼,長安城又是如何監控治安情況並維持街市秩序的呢?

這就要歸功於一種名為“街鋪”(史料又稱“武侯鋪”)的機構了。

根據史料記載,天寶年間的長安城面積為84.1平方公里,鼎盛時期的人口超過百萬。唐代的長安城區分為三個部分:由太極宮、大明宮以及興慶宮組成的宮城;作為中央各機構辦公場所的皇城;供個人生活、居住的坊區,由街道劃為大小不一的108個坊(其中除了民居,還有商鋪、寺廟等,是組成長安的基礎單位)。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按照唐朝的制度,城門和各個坊的坊角均設有街鋪,數量超過100個,配置士兵人數可達數千人。這些士兵就相當於今日北京長安街上的巡警,主要負責巡查街道和維護長安城的治安。

起底劇中“望樓”的歷史原型

雖然《長安十二時辰》中用望樓傳遞消息的設定是作者和編劇出於對戲劇效果的考慮而做出的改編,但這種安排也並非空穴來風,這種用來傳遞信息的“望樓”,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

>>>>“望樓”雛形:烽火臺

說起烽火臺,大家一定立刻就想到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雖然已有學者證實,這件事情只是後人杜撰,但烽火臺傳遞戰時消息的用途已經深入人心。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烽火臺不僅有戰時報警的功能,即使沒有戰事發生,也要在黃昏時刻點燃烽火,向遠處的要塞報告駐地平安無事的消息。

在唐代,烽火臺之間的距離很近,每隔30裡就有一個,這也是為什麼詩句中會出現“山北山南總是烽”的描寫。

不僅如此,烽火臺的狼煙使用在當時也是大有講究的。如果有外敵來犯,烽火臺需要根據敵情點燃不同顏色、不同濃度的狼煙,每次燃放多少煙柱也要根據敵軍的數量來決定,而不是像許多影視作品中那樣,敵人來了,就隨便點火放煙。

>>>>發展延伸:塢堡

烽火臺出現之後,人們就開始對它的形制和功能進行改造。

到了秦漢時期,烽火臺開始民用,許多豪強大戶在自己家中建起具有一定高度的土樓,名為“塢堡”。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東漢之後,這種建築模式已經逐漸成熟,在北方地區十分常見。人們在塢堡上居高臨下,還可以和其他塢堡形成掎角之勢,在冷兵器時代具有很大的作戰優勢。

有的塢堡還建有地下通道,與其他建築相連,融軍事、居住、生產等活動為一體,我國著名的河北張壁古堡採用的就是這樣的形制。

西晉末年衣冠南渡之後,這種建築形式被帶入了華南地區,並且與當地的建築風格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樣式。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就包括馳名中外的客家土樓,這種建築形式已經成為了外國人眼中典型的中國元素,前些天發佈的《花木蘭》預告片中,也出現了它的身影。

>>>>移動的瞭望指揮台:望樓車

與塢堡的穩固牢靠相比,望樓車就完全是烽火臺向另一個方向發展的結果了。

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更看重偵查設施的機動性。唐宋以來,大規模兵團作戰逐漸興起,而傳統的指揮中樞大纛(dào)旗一旦被砍倒,失去了指揮的軍隊就會立刻作鳥獸散,顯然已經無法繼續滿足戰場需要。

這時,集登高觀察和指揮調度功能於一身的望樓車就登上了歷史舞臺。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根據宋代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攻城法》中的描述:“以堅木為車,坐並轅長一丈五尺,下施四輪,輪高三尺五寸。”

望樓車可以隨時移動,在戰爭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正是集合了上述幾種設施的特點。

沒有望樓,古人是如何傳遞消息的?

既然長安城中沒有望樓,人們又是如何進行信息傳遞的呢?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靖安司的眼睛——望樓,更是作為一大看點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與望樓有關的那些事兒。

歷史上的望樓不是用來傳信的!

“長安城內各處都分佈有高塔,名曰望樓。”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借李必之口道出瞭望樓的用途:監控以及傳遞消息。隨後,望樓實時將消息傳遞給靖安司,在圍捕狼衛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組工作室還特地為望樓系統設計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來完成對信息進行加密和傳遞:信號板翻出的每一個圖案,都對應一個算籌計數或八卦卦象,靖安司內的人再對應密碼本的內容對其進行破譯,只看懂望樓圖案,或者只有密碼本都是破譯不了密碼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如此嚴密的信息傳遞網絡,讓網友們紛紛感嘆起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黑科技。

然而有專家指出,這套快捷酷炫的信息傳遞系統,實際上在當時並不存在。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唐代是有望樓的。

唐代詩人邵謁的《顯茂樓》中曾有“唯有望樓對明月”的詩句,可見當時已經出現瞭望樓。這裡的“望樓”是一種特殊的軍事用語,指的就是“崗樓”。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但是此時的望樓主要用於監視,並沒有劇中傳遞複雜信息的作用。而且當時長安城內各坊的坊牆都不高,人們隨時都可以看到坊內的情況,因此出於安全考慮,長安城內並不設立望樓這樣的高層監控設施,只將其用於軍事場所。


那麼,長安城又是如何監控治安情況並維持街市秩序的呢?

這就要歸功於一種名為“街鋪”(史料又稱“武侯鋪”)的機構了。

根據史料記載,天寶年間的長安城面積為84.1平方公里,鼎盛時期的人口超過百萬。唐代的長安城區分為三個部分:由太極宮、大明宮以及興慶宮組成的宮城;作為中央各機構辦公場所的皇城;供個人生活、居住的坊區,由街道劃為大小不一的108個坊(其中除了民居,還有商鋪、寺廟等,是組成長安的基礎單位)。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按照唐朝的制度,城門和各個坊的坊角均設有街鋪,數量超過100個,配置士兵人數可達數千人。這些士兵就相當於今日北京長安街上的巡警,主要負責巡查街道和維護長安城的治安。

起底劇中“望樓”的歷史原型

雖然《長安十二時辰》中用望樓傳遞消息的設定是作者和編劇出於對戲劇效果的考慮而做出的改編,但這種安排也並非空穴來風,這種用來傳遞信息的“望樓”,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

>>>>“望樓”雛形:烽火臺

說起烽火臺,大家一定立刻就想到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雖然已有學者證實,這件事情只是後人杜撰,但烽火臺傳遞戰時消息的用途已經深入人心。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烽火臺不僅有戰時報警的功能,即使沒有戰事發生,也要在黃昏時刻點燃烽火,向遠處的要塞報告駐地平安無事的消息。

在唐代,烽火臺之間的距離很近,每隔30裡就有一個,這也是為什麼詩句中會出現“山北山南總是烽”的描寫。

不僅如此,烽火臺的狼煙使用在當時也是大有講究的。如果有外敵來犯,烽火臺需要根據敵情點燃不同顏色、不同濃度的狼煙,每次燃放多少煙柱也要根據敵軍的數量來決定,而不是像許多影視作品中那樣,敵人來了,就隨便點火放煙。

>>>>發展延伸:塢堡

烽火臺出現之後,人們就開始對它的形制和功能進行改造。

到了秦漢時期,烽火臺開始民用,許多豪強大戶在自己家中建起具有一定高度的土樓,名為“塢堡”。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東漢之後,這種建築模式已經逐漸成熟,在北方地區十分常見。人們在塢堡上居高臨下,還可以和其他塢堡形成掎角之勢,在冷兵器時代具有很大的作戰優勢。

有的塢堡還建有地下通道,與其他建築相連,融軍事、居住、生產等活動為一體,我國著名的河北張壁古堡採用的就是這樣的形制。

西晉末年衣冠南渡之後,這種建築形式被帶入了華南地區,並且與當地的建築風格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樣式。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就包括馳名中外的客家土樓,這種建築形式已經成為了外國人眼中典型的中國元素,前些天發佈的《花木蘭》預告片中,也出現了它的身影。

>>>>移動的瞭望指揮台:望樓車

與塢堡的穩固牢靠相比,望樓車就完全是烽火臺向另一個方向發展的結果了。

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更看重偵查設施的機動性。唐宋以來,大規模兵團作戰逐漸興起,而傳統的指揮中樞大纛(dào)旗一旦被砍倒,失去了指揮的軍隊就會立刻作鳥獸散,顯然已經無法繼續滿足戰場需要。

這時,集登高觀察和指揮調度功能於一身的望樓車就登上了歷史舞臺。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根據宋代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攻城法》中的描述:“以堅木為車,坐並轅長一丈五尺,下施四輪,輪高三尺五寸。”

望樓車可以隨時移動,在戰爭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正是集合了上述幾種設施的特點。

沒有望樓,古人是如何傳遞消息的?

既然長安城中沒有望樓,人們又是如何進行信息傳遞的呢?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中人們利用望樓系統傳遞信息時,都伴隨有鼓聲,根據史料記載,擊鼓的確是當時長安城傳遞信息的一種手段。

但主要是用於提前告知長安百姓以及各街鋪,城門、坊門的開閉時間,或是街鋪之間互報平安,並不能完成複雜、精確的信息傳遞。

那麼,在那個沒有現代通訊設備的年代,人們要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準確無誤地送到目的地呢?

專業人士指出,在唐朝時,複雜信息傳遞的主要途徑依然是人和馬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靖安司的眼睛——望樓,更是作為一大看點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與望樓有關的那些事兒。

歷史上的望樓不是用來傳信的!

“長安城內各處都分佈有高塔,名曰望樓。”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借李必之口道出瞭望樓的用途:監控以及傳遞消息。隨後,望樓實時將消息傳遞給靖安司,在圍捕狼衛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組工作室還特地為望樓系統設計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來完成對信息進行加密和傳遞:信號板翻出的每一個圖案,都對應一個算籌計數或八卦卦象,靖安司內的人再對應密碼本的內容對其進行破譯,只看懂望樓圖案,或者只有密碼本都是破譯不了密碼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如此嚴密的信息傳遞網絡,讓網友們紛紛感嘆起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黑科技。

然而有專家指出,這套快捷酷炫的信息傳遞系統,實際上在當時並不存在。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唐代是有望樓的。

唐代詩人邵謁的《顯茂樓》中曾有“唯有望樓對明月”的詩句,可見當時已經出現瞭望樓。這裡的“望樓”是一種特殊的軍事用語,指的就是“崗樓”。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但是此時的望樓主要用於監視,並沒有劇中傳遞複雜信息的作用。而且當時長安城內各坊的坊牆都不高,人們隨時都可以看到坊內的情況,因此出於安全考慮,長安城內並不設立望樓這樣的高層監控設施,只將其用於軍事場所。


那麼,長安城又是如何監控治安情況並維持街市秩序的呢?

這就要歸功於一種名為“街鋪”(史料又稱“武侯鋪”)的機構了。

根據史料記載,天寶年間的長安城面積為84.1平方公里,鼎盛時期的人口超過百萬。唐代的長安城區分為三個部分:由太極宮、大明宮以及興慶宮組成的宮城;作為中央各機構辦公場所的皇城;供個人生活、居住的坊區,由街道劃為大小不一的108個坊(其中除了民居,還有商鋪、寺廟等,是組成長安的基礎單位)。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按照唐朝的制度,城門和各個坊的坊角均設有街鋪,數量超過100個,配置士兵人數可達數千人。這些士兵就相當於今日北京長安街上的巡警,主要負責巡查街道和維護長安城的治安。

起底劇中“望樓”的歷史原型

雖然《長安十二時辰》中用望樓傳遞消息的設定是作者和編劇出於對戲劇效果的考慮而做出的改編,但這種安排也並非空穴來風,這種用來傳遞信息的“望樓”,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

>>>>“望樓”雛形:烽火臺

說起烽火臺,大家一定立刻就想到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雖然已有學者證實,這件事情只是後人杜撰,但烽火臺傳遞戰時消息的用途已經深入人心。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烽火臺不僅有戰時報警的功能,即使沒有戰事發生,也要在黃昏時刻點燃烽火,向遠處的要塞報告駐地平安無事的消息。

在唐代,烽火臺之間的距離很近,每隔30裡就有一個,這也是為什麼詩句中會出現“山北山南總是烽”的描寫。

不僅如此,烽火臺的狼煙使用在當時也是大有講究的。如果有外敵來犯,烽火臺需要根據敵情點燃不同顏色、不同濃度的狼煙,每次燃放多少煙柱也要根據敵軍的數量來決定,而不是像許多影視作品中那樣,敵人來了,就隨便點火放煙。

>>>>發展延伸:塢堡

烽火臺出現之後,人們就開始對它的形制和功能進行改造。

到了秦漢時期,烽火臺開始民用,許多豪強大戶在自己家中建起具有一定高度的土樓,名為“塢堡”。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東漢之後,這種建築模式已經逐漸成熟,在北方地區十分常見。人們在塢堡上居高臨下,還可以和其他塢堡形成掎角之勢,在冷兵器時代具有很大的作戰優勢。

有的塢堡還建有地下通道,與其他建築相連,融軍事、居住、生產等活動為一體,我國著名的河北張壁古堡採用的就是這樣的形制。

西晉末年衣冠南渡之後,這種建築形式被帶入了華南地區,並且與當地的建築風格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樣式。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就包括馳名中外的客家土樓,這種建築形式已經成為了外國人眼中典型的中國元素,前些天發佈的《花木蘭》預告片中,也出現了它的身影。

>>>>移動的瞭望指揮台:望樓車

與塢堡的穩固牢靠相比,望樓車就完全是烽火臺向另一個方向發展的結果了。

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更看重偵查設施的機動性。唐宋以來,大規模兵團作戰逐漸興起,而傳統的指揮中樞大纛(dào)旗一旦被砍倒,失去了指揮的軍隊就會立刻作鳥獸散,顯然已經無法繼續滿足戰場需要。

這時,集登高觀察和指揮調度功能於一身的望樓車就登上了歷史舞臺。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根據宋代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攻城法》中的描述:“以堅木為車,坐並轅長一丈五尺,下施四輪,輪高三尺五寸。”

望樓車可以隨時移動,在戰爭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正是集合了上述幾種設施的特點。

沒有望樓,古人是如何傳遞消息的?

既然長安城中沒有望樓,人們又是如何進行信息傳遞的呢?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中人們利用望樓系統傳遞信息時,都伴隨有鼓聲,根據史料記載,擊鼓的確是當時長安城傳遞信息的一種手段。

但主要是用於提前告知長安百姓以及各街鋪,城門、坊門的開閉時間,或是街鋪之間互報平安,並不能完成複雜、精確的信息傳遞。

那麼,在那個沒有現代通訊設備的年代,人們要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準確無誤地送到目的地呢?

專業人士指出,在唐朝時,複雜信息傳遞的主要途徑依然是人和馬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驛站的快馬是當時最快的傳遞手段。按唐朝的規定,傳遞速度按消息的輕重緩急,分為三百里到八百里不等。

我們常說的“八百里加急”,就是傳遞消息的馬匹一天之內必須進行八百里左右的傳遞,負責傳遞消息的人員每到一個驛站都要更換一匹馬,吃喝住行全部都在路上。

但是驛站和快馬只適合進行長距離的信息傳遞,在長安城內,這項任務最終還是要由人來完成。

這一細節在劇中也有所體現:望樓在將信息傳遞出去後,最後還是由一名背插兩隻長翎、身掛鈴鐺的士兵將更加準確的消息傳達給靖安司。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靖安司的眼睛——望樓,更是作為一大看點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與望樓有關的那些事兒。

歷史上的望樓不是用來傳信的!

“長安城內各處都分佈有高塔,名曰望樓。”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借李必之口道出瞭望樓的用途:監控以及傳遞消息。隨後,望樓實時將消息傳遞給靖安司,在圍捕狼衛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組工作室還特地為望樓系統設計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來完成對信息進行加密和傳遞:信號板翻出的每一個圖案,都對應一個算籌計數或八卦卦象,靖安司內的人再對應密碼本的內容對其進行破譯,只看懂望樓圖案,或者只有密碼本都是破譯不了密碼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如此嚴密的信息傳遞網絡,讓網友們紛紛感嘆起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黑科技。

然而有專家指出,這套快捷酷炫的信息傳遞系統,實際上在當時並不存在。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唐代是有望樓的。

唐代詩人邵謁的《顯茂樓》中曾有“唯有望樓對明月”的詩句,可見當時已經出現瞭望樓。這裡的“望樓”是一種特殊的軍事用語,指的就是“崗樓”。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但是此時的望樓主要用於監視,並沒有劇中傳遞複雜信息的作用。而且當時長安城內各坊的坊牆都不高,人們隨時都可以看到坊內的情況,因此出於安全考慮,長安城內並不設立望樓這樣的高層監控設施,只將其用於軍事場所。


那麼,長安城又是如何監控治安情況並維持街市秩序的呢?

這就要歸功於一種名為“街鋪”(史料又稱“武侯鋪”)的機構了。

根據史料記載,天寶年間的長安城面積為84.1平方公里,鼎盛時期的人口超過百萬。唐代的長安城區分為三個部分:由太極宮、大明宮以及興慶宮組成的宮城;作為中央各機構辦公場所的皇城;供個人生活、居住的坊區,由街道劃為大小不一的108個坊(其中除了民居,還有商鋪、寺廟等,是組成長安的基礎單位)。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按照唐朝的制度,城門和各個坊的坊角均設有街鋪,數量超過100個,配置士兵人數可達數千人。這些士兵就相當於今日北京長安街上的巡警,主要負責巡查街道和維護長安城的治安。

起底劇中“望樓”的歷史原型

雖然《長安十二時辰》中用望樓傳遞消息的設定是作者和編劇出於對戲劇效果的考慮而做出的改編,但這種安排也並非空穴來風,這種用來傳遞信息的“望樓”,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

>>>>“望樓”雛形:烽火臺

說起烽火臺,大家一定立刻就想到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雖然已有學者證實,這件事情只是後人杜撰,但烽火臺傳遞戰時消息的用途已經深入人心。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烽火臺不僅有戰時報警的功能,即使沒有戰事發生,也要在黃昏時刻點燃烽火,向遠處的要塞報告駐地平安無事的消息。

在唐代,烽火臺之間的距離很近,每隔30裡就有一個,這也是為什麼詩句中會出現“山北山南總是烽”的描寫。

不僅如此,烽火臺的狼煙使用在當時也是大有講究的。如果有外敵來犯,烽火臺需要根據敵情點燃不同顏色、不同濃度的狼煙,每次燃放多少煙柱也要根據敵軍的數量來決定,而不是像許多影視作品中那樣,敵人來了,就隨便點火放煙。

>>>>發展延伸:塢堡

烽火臺出現之後,人們就開始對它的形制和功能進行改造。

到了秦漢時期,烽火臺開始民用,許多豪強大戶在自己家中建起具有一定高度的土樓,名為“塢堡”。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東漢之後,這種建築模式已經逐漸成熟,在北方地區十分常見。人們在塢堡上居高臨下,還可以和其他塢堡形成掎角之勢,在冷兵器時代具有很大的作戰優勢。

有的塢堡還建有地下通道,與其他建築相連,融軍事、居住、生產等活動為一體,我國著名的河北張壁古堡採用的就是這樣的形制。

西晉末年衣冠南渡之後,這種建築形式被帶入了華南地區,並且與當地的建築風格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樣式。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就包括馳名中外的客家土樓,這種建築形式已經成為了外國人眼中典型的中國元素,前些天發佈的《花木蘭》預告片中,也出現了它的身影。

>>>>移動的瞭望指揮台:望樓車

與塢堡的穩固牢靠相比,望樓車就完全是烽火臺向另一個方向發展的結果了。

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更看重偵查設施的機動性。唐宋以來,大規模兵團作戰逐漸興起,而傳統的指揮中樞大纛(dào)旗一旦被砍倒,失去了指揮的軍隊就會立刻作鳥獸散,顯然已經無法繼續滿足戰場需要。

這時,集登高觀察和指揮調度功能於一身的望樓車就登上了歷史舞臺。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根據宋代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攻城法》中的描述:“以堅木為車,坐並轅長一丈五尺,下施四輪,輪高三尺五寸。”

望樓車可以隨時移動,在戰爭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正是集合了上述幾種設施的特點。

沒有望樓,古人是如何傳遞消息的?

既然長安城中沒有望樓,人們又是如何進行信息傳遞的呢?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中人們利用望樓系統傳遞信息時,都伴隨有鼓聲,根據史料記載,擊鼓的確是當時長安城傳遞信息的一種手段。

但主要是用於提前告知長安百姓以及各街鋪,城門、坊門的開閉時間,或是街鋪之間互報平安,並不能完成複雜、精確的信息傳遞。

那麼,在那個沒有現代通訊設備的年代,人們要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準確無誤地送到目的地呢?

專業人士指出,在唐朝時,複雜信息傳遞的主要途徑依然是人和馬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驛站的快馬是當時最快的傳遞手段。按唐朝的規定,傳遞速度按消息的輕重緩急,分為三百里到八百里不等。

我們常說的“八百里加急”,就是傳遞消息的馬匹一天之內必須進行八百里左右的傳遞,負責傳遞消息的人員每到一個驛站都要更換一匹馬,吃喝住行全部都在路上。

但是驛站和快馬只適合進行長距離的信息傳遞,在長安城內,這項任務最終還是要由人來完成。

這一細節在劇中也有所體現:望樓在將信息傳遞出去後,最後還是由一名背插兩隻長翎、身掛鈴鐺的士兵將更加準確的消息傳達給靖安司。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除此之外,史書中還有唐人利用飛鴿傳書的明確記載。五代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中就曾有張九齡家養群鴿,進行書信傳遞的記錄。

"

今年夏天哪部網劇最火?《長安十二時辰》必定當之無愧。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名網劇6月27日剛一上線,就以豆瓣8.6的高分刷新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的口碑。

劇中呈現的盛唐長安圈粉無數,繁華的西市、徹夜狂歡的上元節、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神祕的靖安司……諸多內容讓觀眾眼花繚亂。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靖安司的眼睛——望樓,更是作為一大看點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與望樓有關的那些事兒。

歷史上的望樓不是用來傳信的!

“長安城內各處都分佈有高塔,名曰望樓。”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就借李必之口道出瞭望樓的用途:監控以及傳遞消息。隨後,望樓實時將消息傳遞給靖安司,在圍捕狼衛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組工作室還特地為望樓系統設計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來完成對信息進行加密和傳遞:信號板翻出的每一個圖案,都對應一個算籌計數或八卦卦象,靖安司內的人再對應密碼本的內容對其進行破譯,只看懂望樓圖案,或者只有密碼本都是破譯不了密碼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如此嚴密的信息傳遞網絡,讓網友們紛紛感嘆起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黑科技。

然而有專家指出,這套快捷酷炫的信息傳遞系統,實際上在當時並不存在。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唐代是有望樓的。

唐代詩人邵謁的《顯茂樓》中曾有“唯有望樓對明月”的詩句,可見當時已經出現瞭望樓。這裡的“望樓”是一種特殊的軍事用語,指的就是“崗樓”。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但是此時的望樓主要用於監視,並沒有劇中傳遞複雜信息的作用。而且當時長安城內各坊的坊牆都不高,人們隨時都可以看到坊內的情況,因此出於安全考慮,長安城內並不設立望樓這樣的高層監控設施,只將其用於軍事場所。


那麼,長安城又是如何監控治安情況並維持街市秩序的呢?

這就要歸功於一種名為“街鋪”(史料又稱“武侯鋪”)的機構了。

根據史料記載,天寶年間的長安城面積為84.1平方公里,鼎盛時期的人口超過百萬。唐代的長安城區分為三個部分:由太極宮、大明宮以及興慶宮組成的宮城;作為中央各機構辦公場所的皇城;供個人生活、居住的坊區,由街道劃為大小不一的108個坊(其中除了民居,還有商鋪、寺廟等,是組成長安的基礎單位)。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按照唐朝的制度,城門和各個坊的坊角均設有街鋪,數量超過100個,配置士兵人數可達數千人。這些士兵就相當於今日北京長安街上的巡警,主要負責巡查街道和維護長安城的治安。

起底劇中“望樓”的歷史原型

雖然《長安十二時辰》中用望樓傳遞消息的設定是作者和編劇出於對戲劇效果的考慮而做出的改編,但這種安排也並非空穴來風,這種用來傳遞信息的“望樓”,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

>>>>“望樓”雛形:烽火臺

說起烽火臺,大家一定立刻就想到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雖然已有學者證實,這件事情只是後人杜撰,但烽火臺傳遞戰時消息的用途已經深入人心。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烽火臺不僅有戰時報警的功能,即使沒有戰事發生,也要在黃昏時刻點燃烽火,向遠處的要塞報告駐地平安無事的消息。

在唐代,烽火臺之間的距離很近,每隔30裡就有一個,這也是為什麼詩句中會出現“山北山南總是烽”的描寫。

不僅如此,烽火臺的狼煙使用在當時也是大有講究的。如果有外敵來犯,烽火臺需要根據敵情點燃不同顏色、不同濃度的狼煙,每次燃放多少煙柱也要根據敵軍的數量來決定,而不是像許多影視作品中那樣,敵人來了,就隨便點火放煙。

>>>>發展延伸:塢堡

烽火臺出現之後,人們就開始對它的形制和功能進行改造。

到了秦漢時期,烽火臺開始民用,許多豪強大戶在自己家中建起具有一定高度的土樓,名為“塢堡”。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東漢之後,這種建築模式已經逐漸成熟,在北方地區十分常見。人們在塢堡上居高臨下,還可以和其他塢堡形成掎角之勢,在冷兵器時代具有很大的作戰優勢。

有的塢堡還建有地下通道,與其他建築相連,融軍事、居住、生產等活動為一體,我國著名的河北張壁古堡採用的就是這樣的形制。

西晉末年衣冠南渡之後,這種建築形式被帶入了華南地區,並且與當地的建築風格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樣式。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其中就包括馳名中外的客家土樓,這種建築形式已經成為了外國人眼中典型的中國元素,前些天發佈的《花木蘭》預告片中,也出現了它的身影。

>>>>移動的瞭望指揮台:望樓車

與塢堡的穩固牢靠相比,望樓車就完全是烽火臺向另一個方向發展的結果了。

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更看重偵查設施的機動性。唐宋以來,大規模兵團作戰逐漸興起,而傳統的指揮中樞大纛(dào)旗一旦被砍倒,失去了指揮的軍隊就會立刻作鳥獸散,顯然已經無法繼續滿足戰場需要。

這時,集登高觀察和指揮調度功能於一身的望樓車就登上了歷史舞臺。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根據宋代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攻城法》中的描述:“以堅木為車,坐並轅長一丈五尺,下施四輪,輪高三尺五寸。”

望樓車可以隨時移動,在戰爭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正是集合了上述幾種設施的特點。

沒有望樓,古人是如何傳遞消息的?

既然長安城中沒有望樓,人們又是如何進行信息傳遞的呢?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劇中人們利用望樓系統傳遞信息時,都伴隨有鼓聲,根據史料記載,擊鼓的確是當時長安城傳遞信息的一種手段。

但主要是用於提前告知長安百姓以及各街鋪,城門、坊門的開閉時間,或是街鋪之間互報平安,並不能完成複雜、精確的信息傳遞。

那麼,在那個沒有現代通訊設備的年代,人們要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準確無誤地送到目的地呢?

專業人士指出,在唐朝時,複雜信息傳遞的主要途徑依然是人和馬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驛站的快馬是當時最快的傳遞手段。按唐朝的規定,傳遞速度按消息的輕重緩急,分為三百里到八百里不等。

我們常說的“八百里加急”,就是傳遞消息的馬匹一天之內必須進行八百里左右的傳遞,負責傳遞消息的人員每到一個驛站都要更換一匹馬,吃喝住行全部都在路上。

但是驛站和快馬只適合進行長距離的信息傳遞,在長安城內,這項任務最終還是要由人來完成。

這一細節在劇中也有所體現:望樓在將信息傳遞出去後,最後還是由一名背插兩隻長翎、身掛鈴鐺的士兵將更加準確的消息傳達給靖安司。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除此之外,史書中還有唐人利用飛鴿傳書的明確記載。五代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中就曾有張九齡家養群鴿,進行書信傳遞的記錄。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望樓是什麼操作?真能傳遞那麼複雜的信息?


《長安十二時辰》在場景、服裝和道具的復原方面都顯示了整個劇組極高的專業水準,但作為一部影視作品,在呈現給觀眾時必然會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包裝。

那麼,在讀過這篇文章之後,不妨讓我們來想象一下,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劇裡的角色們又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傳遞信息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