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湯治療頸椎病的理論依據及臨證心得'

"
"
柴胡桂枝湯治療頸椎病的理論依據及臨證心得


柴胡桂枝湯出自《傷寒論》第146條。曰:“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原文係指傷寒多日,表證未盡,邪人少陽而見表裡同病,方取小柴胡湯、桂枝湯各半量,合劑而成。現在臨床上常用以治療頸椎病,以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宣展樞機,以桂枝湯調和營衛,解肌疏風,只要病機貼切,靈活加減運用,效如桴鼓。

1

柴胡桂枝湯治療頸椎病的理論依據


1.1 頸椎病病變部位恰好是太陽少陽經脈循行之部位

《靈樞•經脈》“小腸手太陽之脈……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膀胱足太陽之脈……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髀內,挾脊,抵腰中……;三焦手少陽之脈……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膽足少陽之脈……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少陽太陽經脈循行都經過頸項肩背部,而頸椎病的主要病變部位恰好在頸項肩背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桂枝湯療太陽中風,柴胡桂枝湯治療太少合病,所以柴胡桂枝湯能治療頸椎病有經絡依據。

當代傷寒大家劉渡舟教授也多用此方療肩背疼痛,劉老認為:“太陽經脈走循人體之頸項後背部位,太陽經脈不舒時,多出現頸項以及背部的僵直不舒感,甚至出現疼痛。張仲景在《傷寒論》中主要採用解肌祛風、生津疏絡的治療方法,依據有汗無汗而出兩方,有汗者用桂枝加葛根湯;無汗者用葛根湯。如頸項背部與兩肩部同時出現疼痛,則上述兩方的療效就不甚理想。因為兩側不屬於太陽經脈循行的部位,而是少陽經脈所過之處,宜用小柴胡湯疏利少陽經脈,用桂枝湯疏利太陽經脈,太少兩經之經氣運行正常,則肩背疼痛自止。此即柴胡桂枝湯治療肩背疼痛的機理所在。”

1.2 病機相合

頸椎病中醫當屬“痺證”之範疇,乃素體虛弱,外感風寒溼邪趁隙入侵,阻滯經絡,以致氣血阻閉不通,病理特點為本虛標實,病機為“經絡阻滯,氣血阻閉”。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宣展樞機,桂枝湯調和營衛,宣暢氣血,樞機轉則閉自展,營衛調則血氣安,所以柴胡桂枝湯宣通鬱閉,調和氣血,能治療頸椎病。

2

臨證心得

2.1 抓主症

筆者在臨床治療頸椎病時主要抓一主症“頸項肩背部疼痛”。有其症而用其方。這是張仲景《傷寒論》對一些疾病治療的經驗,也可以成為今天我們應用經方治療疾病的依據。雖然現代醫學對頸椎病的認識和分型與祖國醫學不同,這並不影響中醫對頸椎病的治療。

2.2 基礎方隨症加減

筆者在臨床上,採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方法,先明確診斷為頸椎病,頸椎病的診斷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①有頸椎病的一些臨床表現(頭暈、頭痛、頸項肩背部及上肢痠痛、麻木等);

②影像學顯示頸椎間盤或椎間關節有退行性改變;

③影像學徵象必須與臨床表現相一致。

在診斷明確的條件下,選用柴胡桂枝湯為基礎方化裁應用,對於頭暈明顯的病人加大柴胡的用量,可用到60g;上肢麻木明顯的病人加天麻20g;項背僵直明顯的病人加葛根30g;疼痛明顯的病人加薑黃20g;痠痛明顯的病人加秦艽、羌各活10g;惡風寒明顯的病人加防風10g。臨證數年,每用必獲良效。

3

體會

臨床治療頸椎病筆者把握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抓主症、柴胡桂枝湯基礎方加減三大原則,以宣展樞機、疏通經絡、解肌祛風、調和氣血為法,靈活加減運用柴胡桂枝湯。經方應用應宗經典條文之旨,擴大經方的應用範圍,中醫作為一種經驗醫學,繼承並發展是其推廣之門徑,近至師長的臨證經驗,遠至歧黃仲景的珠璣之言,皆需心領神會,發展應用,以冀造福人類。

參考文獻:略。

本文來源:《浙江中醫雜誌》2008年5月第43卷第5期,作者王東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