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閒廬人生

朋友圈 大學 古琴 貴茶雜誌社 貴茶雜誌社 2017-08-30

作者:許果凡 龍芳

美文|閒廬人生

少年意氣強不羈,虎脅插翼白日飛

二零零九年,我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誠如無數正當踏入這紛繁社會的大學生們,各個意氣風發、抱負漫天。出國、考研抑或世界500強成為大多數人共同的抉擇。但是緣分真是一種不可捉摸的事情,陰差陽錯的機緣,我來到武漢地質大學珠寶學院,開始了一年的珠寶鑑定的學習生涯,而後來到雲南,開啟了人生當中第一次創業的篇章。

我遠離了中國式酒桌文化,每日只需一壺茶、一爐香便可迎客喚友。茶與香的種子正式埋進我的血肉之中,靜等發芽成長。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緣分一詞,在我看來總覺得妙不可言。這顆茶與香的種子埋下後,終於遇到了陽光、雨水——她!種子開始破土發芽。與我夫人的相遇相知緣於共同的愛好,我們一同在西安、北京、雲南、臺灣等地學茶、訪茶人、與茶農們一起製茶、品茶。

在跟隨臺灣茶人李署韻老師習茶後,完全打開了我另一扇對於茶、對於美的新的認知。李署韻老師說,喝茶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獨享,取悅自己,然後是分享階段,分享自己的熱情,第三階段就要奉獻自己,透過一杯茶水提升生命的能量,影響周邊的關係。用茶人的心,喝一杯白水,忠於這一杯茶湯。

老師同時也希望我們在學茶時開啟另外一隻眼睛,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錢換取,唯一例外的是茶人獨到的體會,比如在洛陽,學生的院子叫留園,種了很多石榴花,我們用石榴花布置茶席,石榴剪下來可以做茶針,也可以做茶花,這是不可複製的,茶人獨到的匠心跟節氣、天地的心領神會,那一處的感動,才能感動其他人。

中國人種茶喝茶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茶的種類紛繁駁雜,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朝野人群喝茶也都有各自的講究。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的復興與騰飛,茶文化也隨之復興,經過80年代的發酵,到了90年代,不止茶界中人,普通民眾也開始重視茶中三昧,而不僅僅將茶當解渴之物來看待,新千年之後,更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喝茶不僅是一樁雅事,更是生活中的一種修行。

美文|閒廬人生

若明窗淨几,焚香鼓琴,飲何雅也,飲何美也,瓷瓶窯盞,飲之清高者也

或許是宿世之因緣,讓我們重新鏈接上那對“美”的追求後,總會驚喜於遇上生命中不同的導師。於香,遇見了國內和香泰斗傅京亮老師(中國香學會會長、北京慧通香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了知到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這香火永續的信靈之使為何。於琴,我夫人得益於王鵬老師(王鵬,高級古琴製作師、中國樂器製作協會常務理事、08年奧運會開幕式演奏的太古遺音師曠式古琴便出自王鵬老師)的教導,讓我們用一方琴去觀照萬事萬物。

三十而立,返鄉築夢

作為一名貴州人,深感雖然我們是產茶的大省,但是由於茶文化基礎薄弱,很多本土的民眾對我們最優產的綠茶其實都是一知半解、甚至胡喝亂喝。 所以我們毅然決然地決定返回貴陽——一個美麗、多彩的林城,建立一個複合型的人文美學茶空間。

美文|閒廬人生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經過4個月的籌備與建設,閒廬茶文化人文美學生活館正式成立。許多朋友、茶友慕名而來,大家總好奇於“閒廬”寓意何在?“閒”從門中有木,柵也,馬之韁繩所繫也。 “廬”寄也,棚舍也,小雅。我們古時候路邊總有小茶棚,過往的旅人累了下馬拴好韁繩,進到棚舍裡小憩飲茶一解旅途之睏乏。於現今的我們而言,大家都沉溺在物質世界裡,緊張、煩悶、壓力、困惑等等時時都纏縛著我們,所以我們的願望是希望大家將自己的心猿意馬、煩惱躊躇都能卸下,進到閒廬來靜靜的品飲一杯茶,藉由一盞茶湯的力量溫暖自心,觀照自我,從而更輕鬆自如地去面對這滾滾紅塵。於是便有了這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閒廬”。

在我們的“止語茶會”中我常常會忘記了我在參加茶會,回看所有人,被震動的心靈與面孔,互相探望,忽然明白,這是變化無窮的眾生相。也總有人問:“茶會有什麼意思呢?”不過是在靜靜的爐火烹茶間,不做尋常的我,卻以真心真性,傳遞一盞簡單的茶罷了。這意味著,妙,卻不可言語。

所以我們寄望於這樣的茶會以及茶課的修學,讓更多人去了解茶文化的本身之餘,更多的是開啟一場對於自我內心的修行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