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茶”:一朵帶刺的玫瑰

古樹茶 玫瑰 普洱 愛說茶 2017-05-26

“古樹茶”:一朵帶刺的玫瑰

“古樹茶”的市場現狀

“古樹茶”是近年來普洱茶市場的主要消費熱點,消費者對於“古樹茶”的喜愛和追捧熱度持久。尤其是近幾年政府為了保護古茶樹資源、保護雲南茶文化出臺了多項保護條例,啟動了很多宣講活動,“古樹茶”的資源優勢早已深入人心。但由於利益驅動,一些人藉助社會熱點截取片面信息向消費者“講故事”,偷換概念惡意炒作“古樹茶”,導致部分消費者對“古樹茶”的認知產生較大偏差,在選擇“古樹茶”產品的時候被很多“概念”攪得無所適從。

“古樹茶”品類缺失行業標準

就目前的現狀而言,茶商和茶企對“古樹茶”的定義主要來自於兩個概念:樹齡和純料。

關於樹齡,業內普遍認可的標準是“100年以上”。但是樹齡的判斷本就是科學難題,現有的方法更多采用歷史記錄和生物學經驗得出一個估值,不可能精確到具體年限。

關於純料,爭議就比較大了。茶葉採自同一棵古樹是“純料”,採自同一個寨子的不同古樹也是“純料”,採自不同地域的不同古樹還是“純料”,到底有多純才是“純料”根本難有定論。於是,所謂的“純料”本質上成為了茶農採摘方式的管理,但古茶樹資源本就是分散型,而且通常不同樹齡的茶樹共生,茶農的採摘過程是很難得到有效管控的,如果茶商和茶企做不到對茶農採摘過程的精細化管理,“純料”就只能是一個噱頭而已。

所以目前“古樹茶”還處在定義模糊、標準缺失的現狀之中,但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使得更多的外資將它作為炒作的核心,畢竟這種看似價值很高,但具體價值又說不清、道不明的產品,最適合向市場“講故事”。

“古樹茶”:一朵帶刺的玫瑰

消費者很難分辨“古樹茶”的真假

儘管“古樹茶”確實具備一定的資源優勢,但是一輪一輪熱炒下來,消費者想要品飲或者收藏“古樹茶”的代價確實也高了很多,而在這個過程之中最讓消費者鬧心的問題必然是“古樹茶”的鑑別,花了高價卻買了假貨,肯定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

央視財經頻道2017年5月15日的《消費主張》欄目做過調研報道:資深的茶商和茶友根本無法僅僅憑藉對茶葉的品鑑來有效分辨出“古樹茶”,而且在優良製茶工藝的影響下,“古樹茶”的品質並不見得能超過所謂的“小樹茶”。所以,一旦茶葉製作完成,再想要有效區分“古樹茶”幾乎不太可能。但是“古樹茶”的價格又遠遠高於“小樹茶”,這就導致消費者必須採取手段予以區分,而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深入茶產地,守著茶農把茶做出來。

但是深入茶產地,也只能是部分有經濟實力的發燒友才能做到,且不說每年得面對波動極大的資源價格,即使確實收到了真正的“古樹茶”原料,如果沒有後續的生產、技術、運輸、倉儲作保障,依然做不出真正高價值的“古樹茶”,有時甚至還會糟蹋了好原料。

所以關於“古樹茶”,雖然大部分消費者都能認可其表象的品質和價值,但是隻要一深入其中,很多理解和認識都是難以統一的,甚至存在諸多的誤解,這種現狀對“古樹茶”的後續發展也是不利的。

“古樹茶”:一朵帶刺的玫瑰

如何正確認識“古樹茶”

通常來說,存活年代較久的古茶樹周邊生物多樣性保存較好,土壤結構良好且有機物含量複雜,茶葉的內含物質也就更加豐富,這些茶樹多年與自然和諧共生,茶葉生長的生態性也確實更具備優勢,所以“古樹茶”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原料資源。但是資源優勢是相對的,即使是古茶樹,假如所處的生長環境較差,再生長多少年也不會強於優質生長環境下人工養護的小茶樹。

更何況原料僅僅是普洱茶生產過程中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其他諸如生產工藝、車間管理、物流管理、技師能力等都對普洱茶的品質產生重要的影響,僅從原料就決定茶的優劣,這種對比也是片面的。

而“古樹”、“名山”、“純料”等概念巧妙地把普洱茶的價值全集中到了“資源”的頭上,使得投機商既可以巧妙地避開硬件設施投入的必要性,以及工藝的重要性,又可以避開投資週期,大大降低成本和風險,同時獲得豐厚的利潤。這也許才是“古樹茶”熱的真正推動力。

所以,“古樹茶”儘管有一定資源優勢但是並沒有達到在普洱茶市場睥睨天下的層次,而且目前“古樹茶”的價格體系已經開始超出其實際價值,再加上“古樹茶”的資源稀缺性讓它不可能承載普洱茶大市場的真正繁榮。本該是普洱茶界中面向小眾市場的特色精品之一,如何能夠扛起普洱茶再度復興的大旗。

【結 語】

“古樹茶”就像百花園中那朵帶刺的玫瑰,美豔動人的身影之下藏有利刺,我們既要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果敢,也要時刻保持對利刺的警惕。

百花園中奇花爭豔,玫瑰只是其中之一,絕對不可能遮蓋其他花朵的豔麗和芬芳。“古樹茶”也只是普洱茶眾多品類之中的優秀代表,但是優秀的普洱茶產品還有很多,我們要放開眼界,不能因為一朵“玫瑰”否定整座“花園”。

本文通過愛說茶轉載。aishuocha 茶葉的一切,你都能在這裡知道。點擊右下角【訂閱】免費獲取更多茶葉知識和信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