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杯,絕不將就

紅茶 烏龍茶 文化 古盞堂 2017-05-05

關於不將就的鼻祖,大概是何以琛的那句“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對於愛茶之人,假如曾經出現過那個獨一無二的品茗杯,那麼,其他杯子再美,也只是將就。到底怎樣的品茗杯,才算不將就呢?

品茗杯,絕不將就

如果一定要找出一個標準來,那麼請牢記這“選杯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起香。

杯形

杯形方面的考量是最重要的,歷史上傳承下來的杯形就有二三十種,但有些杯形比如方鬥、高足這些已經逐漸淘汰。現在市場上常見的杯形有斗笠,雞心,撇口,臥足等傳統形式,再加上在這些杯形基礎上所做的一些改款,以及一部分現代風格(包括日式風格)的杯子。判斷這些風格各異的杯形的優劣要從美感和功能兩個方面考慮。

品茗杯,絕不將就

美感的方面,以斗笠杯為例。斗笠杯,口部大,底足小,杯身的線條極為簡雅,大開大合的線條表達著粗放淳樸的民風。有粗陶的形,但摸起來則是瓷的光滑細膩,加上漸變色不明顯的杯面,像是天目杯,來自四面八方的光都聚在一處。倒進茶,好似四面的茶都聚在一處了。持斗笠杯品茶,猶如姜尚釣於渭水,于山水間心懷天下,於平凡中窺大智之道。每逢和摯友共飲,用自己喜歡的斗笠杯,品茶不將就。品茶時,渾身流動著道韻的茶,似乎也有了靈性,心裡多少有些感概。

品茗杯,絕不將就

再說功能,一般來說高杯身的杯子能更好的聚攏香氣,適合喝高香型的茶比如巖茶、烏龍茶和一些紅茶,另外由於茶湯與空氣接觸面較小,也能更好的保溫。而矮身寬口的杯子則更適於欣賞茶湯色澤,在聞掛杯香的時候也會有更好的表現。

質地顏色紋理

這三個方面放在一起考慮,主要是為了滿足不同愛茶人視覺上的要求。質地方面其實還有功能的區分,陶、紫砂和瓷各有優劣,甚至玻璃杯子在一些需要仔細觀察茶湯的場合也有更好的效果,但瓷質茶杯應該是適用性最廣泛的。從顏色上說不少朋友偏愛白瓷的杯子,因為白色能夠更好的襯托茶湯的顏色,也顯得乾淨。而紋理方面也有人不喜歡杯子內部有任何紋理或圖案,杯身上的紋理也是以簡單素雅為好,甚至素白的杯子也很好。

品茗杯,絕不將就

容量和胎壁厚度

一般來說用130毫升蓋碗沖泡一碗茶正好分出兩杯七分滿的茶湯,是比較適用於單人或雙人品茗的。容量太大的杯子搭配蓋碗泡茶會顯得吃力,更適合搭配大容量的茶壺使用。容量太小的杯子則嫌喝起來“不過癮”,另外茶湯越少溫度下降越快,也會影響品茶。

品茗杯,絕不將就

胎壁厚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茶湯溫度,厚壁杯保溫性能好,但若不提前溫杯,反而更容易使茶湯變涼。當然也有朋友比較喜歡薄胎杯,覺得厚壁杯子有些笨重,尤其是經常見到一些杯子在厚壁的基礎上故意又施厚厚的釉,以追求所謂流釉的“趣味”,實則惡俗無比。

品茗杯,絕不將就

說到這裡當然要說一下著名的建盞,同樣是厚壁,同樣是厚釉,為何在茶器歷史上得到如此高的評價?這跟它所處的時代有關。宋代時喝茶的方式是點茶法,也是現在日本茶道的原型。要將茶葉碾碎後用沸水沖泡,再以竹刷攪動產生泡沫。因此就要求容器要有較大的尺寸,太小的杯子是沒法操作的,而黑色的釉面則與白色的泡沫產生鮮明的對比,提升視覺效果。至於建盞獨特的高含鐵量胎土以及釉料經燒製後表現出的千變萬化的兔毫、油滴乃至曜變斑紋則更是它的魅力所在了。

品茗杯,絕不將就

要選擇一隻合心意的品茗杯需要根據個人喜好去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絕非一日之功。但當有一隻杯子讓你喝茶時體會到更加輕鬆愉悅的心情,那麼為了尋找它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願每一個盞友都能遇見專屬的品茗杯,不將就。

古盞堂已備好貨~

你敢來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