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用大樹春茶做熟茶,只為延續“一泡難求”的矜貴~

大樹茶 茶樹 普洱 元一說茶 2017-05-23

專用大樹春茶做熟茶,只為延續“一泡難求”的矜貴~

“唐代樊綽在《蠻書》卷四載:‘撲子蠻,開南、銀生、永昌、尋傳四處皆有。’

‘撲子蠻’即是‘濮人’。

專用大樹春茶做熟茶,只為延續“一泡難求”的矜貴~

由雲南民族所創造的普洱茶堪稱世界最古老的茶,大樹茶成為了茶葉溯源的最好指引,史書上的“濮人種茶”得以印證。在滇南、滇西南地區的20多個縣,只要有“濮人”後裔布朗族人的古寨,就一定有大樹茶。老寨子裡的碑記和代代相傳的習俗,能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歷史,鮮活地傳承下來,成為普洱茶源起的見證。

據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簡稱茶科所)老所長王平盛介紹,最適合大葉種茶樹生長的海拔通通常在1100米至1800米的區域,年均溫度18℃-22℃,土壤以紅壤和磚紅壤為主,pH值4至6之間,呈酸性。

它們大都分佈山寨周邊,只是這周邊的概念過於寬泛,遠的地方甚至要幾個小時才能到達,途中只有踩踏出來的山路,大多數時邊山路也沒有,地上覆著厚厚的落葉。在坡度高達60度的山嶺上,山民們簡單燒荒,開闢出一片坡地,然後撒種,只是從茶籽落地開始,生根發芽,他們再不會橫加干預,雨水之外不會有額外的灌溉。

是故為“天生天養”。

專用大樹春茶做熟茶,只為延續“一泡難求”的矜貴~

“《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

釋義: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穫,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

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專用大樹春茶做熟茶,只為延續“一泡難求”的矜貴~

對於大樹茶來說經過整整一個冬季的休養,茶樹積蓄了豐富的能量。每年3月第一批春芽就開始萌發了,由於春季氣溫適中,加上茶樹經頭年秋冬季較長時期的休養生息,體內營養成分豐富,所以,春季的茶芽:芽中肥壯,色澤綠翠,葉質柔軟,白毫顯露。由於冬、春季陽光照射弱,茶樹生長緩慢,再加上豐富的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含量,使春茶的滋味鮮爽,香氣強烈。

山寨中的原住居民們種茶、製茶的技藝世代相傳,如今仍停留在最原始的狀態,所以在春茶採摘期間,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藥,茶葉無汙染。

在十幾年的茶圈裡有過這樣的討論:“如果再能用大樹春茶發酵熟茶,更是少之又少,許多人說‘太浪費了吧!’”。

若是有人想考究大樹春茶發酵熟茶此學問,不妨尋找勐海茶廠改制前2003年以前勐海茶廠出品的真正“宮廷金勾熟普”(此“宮廷金勾熟普”當年出廠價是同期7542的7倍,當時對普洱茶價來說,已經是天價。)而在2003年以前,勐海茶廠每年都用大樹春茶發酵少少此品種作為招牌貨。有些茶友當時打了幾次電話去廠購買,廠供銷科都說不對外銷售。

專用大樹春茶做熟茶,只為延續“一泡難求”的矜貴~

元一愛系列 金針白蓮(2016)

用料為傳說中的”宮廷金芽“ 顆顆如金子般珍貴

物以稀為貴,何況高端熟茶的發酵工藝流程涉及到灑水量、發酵成熟度、堆溫等,過去全是依靠師傅們的經驗,且一泡難求。

春夏冬流轉,厚德載萬物。一片茶的魅力來自哪裡?歷史、工藝、文化,還是無添加的純料?

臺灣資深茶人石昆牧曾這麼呼籲過:“做茶的人可能不在了,茶還在被別人品嚐”,所以“任何人都應該對自己出品的普洱負責。”

因此,元小二認為好茶的標準,生產選料的嚴控只是第一個環節,而整個製茶過程,需要一個磨合已久、完全成型的體系,環環相扣,最終讓一杯高端熟茶成為人們的品飲日常,身在都市也能感受大自然!

如此,便才能穿越種種“神奇的茶”的傳說,最終形成殿堂級熟茶的標準共識。

專用大樹春茶做熟茶,只為延續“一泡難求”的矜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