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
"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遇到一朋友,喝茶方式和一般人都不一樣。

通常我們喝茶聞香,是在出湯後,立即揭蓋聞香,趁熱開始聞香。但這位朋友偏偏不,非要等到杯蓋溫度都降低了,才揭蓋聞香。

他還有一個更為獨特的做法。

茶葉通常要悶泡3-5分鐘後,才開始聞香。

3-5分鐘後聞香,茶中的香氣實則都消失大半,此時聞香,怎麼能感受到茶葉最全面,最豐富的香氣呢?

"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遇到一朋友,喝茶方式和一般人都不一樣。

通常我們喝茶聞香,是在出湯後,立即揭蓋聞香,趁熱開始聞香。但這位朋友偏偏不,非要等到杯蓋溫度都降低了,才揭蓋聞香。

他還有一個更為獨特的做法。

茶葉通常要悶泡3-5分鐘後,才開始聞香。

3-5分鐘後聞香,茶中的香氣實則都消失大半,此時聞香,怎麼能感受到茶葉最全面,最豐富的香氣呢?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巖茶審評,不都是悶泡三五分鐘才聞香的嗎?”

言外之意——悶泡三五分鐘後聞香,這是慣例,別大驚小怪的。

說悶泡後聞香,武夷巖茶審評的確最有發言權。但是,那也僅僅是限於審評。

什麼叫做審評?那就是用最殘忍的方式泡茶,在於一堆缺陷多的巖茶裡,找到缺陷少的茶。

但極少有人在平時喝巖茶時,會用到審評的規格來喝茶,這是典型的不給自己找痛快呀!畢竟,悶泡後的茶湯滋味,多數味蕾都承受不來!

"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遇到一朋友,喝茶方式和一般人都不一樣。

通常我們喝茶聞香,是在出湯後,立即揭蓋聞香,趁熱開始聞香。但這位朋友偏偏不,非要等到杯蓋溫度都降低了,才揭蓋聞香。

他還有一個更為獨特的做法。

茶葉通常要悶泡3-5分鐘後,才開始聞香。

3-5分鐘後聞香,茶中的香氣實則都消失大半,此時聞香,怎麼能感受到茶葉最全面,最豐富的香氣呢?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巖茶審評,不都是悶泡三五分鐘才聞香的嗎?”

言外之意——悶泡三五分鐘後聞香,這是慣例,別大驚小怪的。

說悶泡後聞香,武夷巖茶審評的確最有發言權。但是,那也僅僅是限於審評。

什麼叫做審評?那就是用最殘忍的方式泡茶,在於一堆缺陷多的巖茶裡,找到缺陷少的茶。

但極少有人在平時喝巖茶時,會用到審評的規格來喝茶,這是典型的不給自己找痛快呀!畢竟,悶泡後的茶湯滋味,多數味蕾都承受不來!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2》

巖茶審評,悶泡是主旋律。

巖茶審評,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審評,顛覆了平時我們對喝茶的看法。在日常喝茶時,建議大家用快出水的方式,出水快,不會讓茶多酚、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造成湯水濃釅、苦澀,不好喝,甚至影響茶湯的口感。

然,審評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正是悶泡法。

一泡5克的巖茶,投入110毫升左右的倒鍾型專業審評蓋碗裡,注入沸水,合蓋,悶上1分鐘、2分鐘、3分鐘,而後出湯。

審評,節奏不能亂,聞香,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一是在悶泡過程中,茶與水尚且交融的時候,揭蓋聞香。

二是出湯後,再次揭蓋聞香。

三是舀一勺湯水,聞殘留在勺子底部的香氣。

四是啜一口湯水,用味蕾全方位感受茶湯裡的落水香。

"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遇到一朋友,喝茶方式和一般人都不一樣。

通常我們喝茶聞香,是在出湯後,立即揭蓋聞香,趁熱開始聞香。但這位朋友偏偏不,非要等到杯蓋溫度都降低了,才揭蓋聞香。

他還有一個更為獨特的做法。

茶葉通常要悶泡3-5分鐘後,才開始聞香。

3-5分鐘後聞香,茶中的香氣實則都消失大半,此時聞香,怎麼能感受到茶葉最全面,最豐富的香氣呢?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巖茶審評,不都是悶泡三五分鐘才聞香的嗎?”

言外之意——悶泡三五分鐘後聞香,這是慣例,別大驚小怪的。

說悶泡後聞香,武夷巖茶審評的確最有發言權。但是,那也僅僅是限於審評。

什麼叫做審評?那就是用最殘忍的方式泡茶,在於一堆缺陷多的巖茶裡,找到缺陷少的茶。

但極少有人在平時喝巖茶時,會用到審評的規格來喝茶,這是典型的不給自己找痛快呀!畢竟,悶泡後的茶湯滋味,多數味蕾都承受不來!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2》

巖茶審評,悶泡是主旋律。

巖茶審評,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審評,顛覆了平時我們對喝茶的看法。在日常喝茶時,建議大家用快出水的方式,出水快,不會讓茶多酚、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造成湯水濃釅、苦澀,不好喝,甚至影響茶湯的口感。

然,審評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正是悶泡法。

一泡5克的巖茶,投入110毫升左右的倒鍾型專業審評蓋碗裡,注入沸水,合蓋,悶上1分鐘、2分鐘、3分鐘,而後出湯。

審評,節奏不能亂,聞香,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一是在悶泡過程中,茶與水尚且交融的時候,揭蓋聞香。

二是出湯後,再次揭蓋聞香。

三是舀一勺湯水,聞殘留在勺子底部的香氣。

四是啜一口湯水,用味蕾全方位感受茶湯裡的落水香。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最後,當然要端起蓋碗,聞葉底所散發出的香氣。據說經驗老道的人,還能通過葉底的香氣,來判斷山場。可惜,擁有這一技能的人,目前只活在傳說裡,要是遇見了,一定要好好請教一二,是如何通過葉底判斷山場的!

聞香過後,是品味。

火功較高一些的巖茶,往往會泡出醬油色。濃油赤醬色,令人望而卻步。拿起專業審評勺,懷揣著幾分敬畏之心,舀起一勺茶湯,小心翼翼地啜一口。

果然,濃釅的茶湯,瞬間刺激味蕾,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是很難在一杯如此濃烈的湯水裡,喝出茶的特色,大多數茶客喝到這等程度的茶湯,注意力早都被苦味和澀味吸引大半,哪裡還有多餘的心思去感受香氣,去體會精髓。

要在悶泡後的茶湯裡,細細去啜飲,去體會各類層次豐富的香氣,無異於在刀尖上舞蹈,這是要忍受多大的痛苦!需要多大的決心。

雖說悶泡3-5分鐘後,茶葉仍有香氣存在,然而這並不是聞香的最好時機。

"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遇到一朋友,喝茶方式和一般人都不一樣。

通常我們喝茶聞香,是在出湯後,立即揭蓋聞香,趁熱開始聞香。但這位朋友偏偏不,非要等到杯蓋溫度都降低了,才揭蓋聞香。

他還有一個更為獨特的做法。

茶葉通常要悶泡3-5分鐘後,才開始聞香。

3-5分鐘後聞香,茶中的香氣實則都消失大半,此時聞香,怎麼能感受到茶葉最全面,最豐富的香氣呢?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巖茶審評,不都是悶泡三五分鐘才聞香的嗎?”

言外之意——悶泡三五分鐘後聞香,這是慣例,別大驚小怪的。

說悶泡後聞香,武夷巖茶審評的確最有發言權。但是,那也僅僅是限於審評。

什麼叫做審評?那就是用最殘忍的方式泡茶,在於一堆缺陷多的巖茶裡,找到缺陷少的茶。

但極少有人在平時喝巖茶時,會用到審評的規格來喝茶,這是典型的不給自己找痛快呀!畢竟,悶泡後的茶湯滋味,多數味蕾都承受不來!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2》

巖茶審評,悶泡是主旋律。

巖茶審評,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審評,顛覆了平時我們對喝茶的看法。在日常喝茶時,建議大家用快出水的方式,出水快,不會讓茶多酚、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造成湯水濃釅、苦澀,不好喝,甚至影響茶湯的口感。

然,審評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正是悶泡法。

一泡5克的巖茶,投入110毫升左右的倒鍾型專業審評蓋碗裡,注入沸水,合蓋,悶上1分鐘、2分鐘、3分鐘,而後出湯。

審評,節奏不能亂,聞香,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一是在悶泡過程中,茶與水尚且交融的時候,揭蓋聞香。

二是出湯後,再次揭蓋聞香。

三是舀一勺湯水,聞殘留在勺子底部的香氣。

四是啜一口湯水,用味蕾全方位感受茶湯裡的落水香。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最後,當然要端起蓋碗,聞葉底所散發出的香氣。據說經驗老道的人,還能通過葉底的香氣,來判斷山場。可惜,擁有這一技能的人,目前只活在傳說裡,要是遇見了,一定要好好請教一二,是如何通過葉底判斷山場的!

聞香過後,是品味。

火功較高一些的巖茶,往往會泡出醬油色。濃油赤醬色,令人望而卻步。拿起專業審評勺,懷揣著幾分敬畏之心,舀起一勺茶湯,小心翼翼地啜一口。

果然,濃釅的茶湯,瞬間刺激味蕾,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是很難在一杯如此濃烈的湯水裡,喝出茶的特色,大多數茶客喝到這等程度的茶湯,注意力早都被苦味和澀味吸引大半,哪裡還有多餘的心思去感受香氣,去體會精髓。

要在悶泡後的茶湯裡,細細去啜飲,去體會各類層次豐富的香氣,無異於在刀尖上舞蹈,這是要忍受多大的痛苦!需要多大的決心。

雖說悶泡3-5分鐘後,茶葉仍有香氣存在,然而這並不是聞香的最好時機。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3》

聞香的最好時機,是趁熱聞香。

茶香物質,有沸點高低之別。

所謂的香氣,其實就是茶葉裡的芳香物質,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散發出的氣味,有的舒服,有的刺鼻,有的呈現為花香,有的是清甜的果香,有的則是木質香或者是其他香型。

其中,溫度是最容易影響香型的表現。

使用溫度高的水,沖泡出來的茶葉通常香氣更高揚,香型更豐富。

而溫度低的水,沖泡出來的茶葉通常香氣較為低沉,香型較少。隨著溫度的高低,香氣物質輪番上陣。

用化學角度解釋,這是因為茶葉裡所含有的芳香物質,沸點高低高低不統一。

當溫度高的水沖泡後,能夠讓高沸點的香氣物質開始劇烈運動,形成香氣。隨著溫度的降低,低沸點的香氣物質也漸漸開始發揮作用,呈現出不一樣的香氣。

而聞香最好的時機,是趁熱聞香,而不是悶泡3-5分鐘後再來感受香氣。

"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遇到一朋友,喝茶方式和一般人都不一樣。

通常我們喝茶聞香,是在出湯後,立即揭蓋聞香,趁熱開始聞香。但這位朋友偏偏不,非要等到杯蓋溫度都降低了,才揭蓋聞香。

他還有一個更為獨特的做法。

茶葉通常要悶泡3-5分鐘後,才開始聞香。

3-5分鐘後聞香,茶中的香氣實則都消失大半,此時聞香,怎麼能感受到茶葉最全面,最豐富的香氣呢?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巖茶審評,不都是悶泡三五分鐘才聞香的嗎?”

言外之意——悶泡三五分鐘後聞香,這是慣例,別大驚小怪的。

說悶泡後聞香,武夷巖茶審評的確最有發言權。但是,那也僅僅是限於審評。

什麼叫做審評?那就是用最殘忍的方式泡茶,在於一堆缺陷多的巖茶裡,找到缺陷少的茶。

但極少有人在平時喝巖茶時,會用到審評的規格來喝茶,這是典型的不給自己找痛快呀!畢竟,悶泡後的茶湯滋味,多數味蕾都承受不來!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2》

巖茶審評,悶泡是主旋律。

巖茶審評,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審評,顛覆了平時我們對喝茶的看法。在日常喝茶時,建議大家用快出水的方式,出水快,不會讓茶多酚、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造成湯水濃釅、苦澀,不好喝,甚至影響茶湯的口感。

然,審評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正是悶泡法。

一泡5克的巖茶,投入110毫升左右的倒鍾型專業審評蓋碗裡,注入沸水,合蓋,悶上1分鐘、2分鐘、3分鐘,而後出湯。

審評,節奏不能亂,聞香,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一是在悶泡過程中,茶與水尚且交融的時候,揭蓋聞香。

二是出湯後,再次揭蓋聞香。

三是舀一勺湯水,聞殘留在勺子底部的香氣。

四是啜一口湯水,用味蕾全方位感受茶湯裡的落水香。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最後,當然要端起蓋碗,聞葉底所散發出的香氣。據說經驗老道的人,還能通過葉底的香氣,來判斷山場。可惜,擁有這一技能的人,目前只活在傳說裡,要是遇見了,一定要好好請教一二,是如何通過葉底判斷山場的!

聞香過後,是品味。

火功較高一些的巖茶,往往會泡出醬油色。濃油赤醬色,令人望而卻步。拿起專業審評勺,懷揣著幾分敬畏之心,舀起一勺茶湯,小心翼翼地啜一口。

果然,濃釅的茶湯,瞬間刺激味蕾,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是很難在一杯如此濃烈的湯水裡,喝出茶的特色,大多數茶客喝到這等程度的茶湯,注意力早都被苦味和澀味吸引大半,哪裡還有多餘的心思去感受香氣,去體會精髓。

要在悶泡後的茶湯裡,細細去啜飲,去體會各類層次豐富的香氣,無異於在刀尖上舞蹈,這是要忍受多大的痛苦!需要多大的決心。

雖說悶泡3-5分鐘後,茶葉仍有香氣存在,然而這並不是聞香的最好時機。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3》

聞香的最好時機,是趁熱聞香。

茶香物質,有沸點高低之別。

所謂的香氣,其實就是茶葉裡的芳香物質,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散發出的氣味,有的舒服,有的刺鼻,有的呈現為花香,有的是清甜的果香,有的則是木質香或者是其他香型。

其中,溫度是最容易影響香型的表現。

使用溫度高的水,沖泡出來的茶葉通常香氣更高揚,香型更豐富。

而溫度低的水,沖泡出來的茶葉通常香氣較為低沉,香型較少。隨著溫度的高低,香氣物質輪番上陣。

用化學角度解釋,這是因為茶葉裡所含有的芳香物質,沸點高低高低不統一。

當溫度高的水沖泡後,能夠讓高沸點的香氣物質開始劇烈運動,形成香氣。隨著溫度的降低,低沸點的香氣物質也漸漸開始發揮作用,呈現出不一樣的香氣。

而聞香最好的時機,是趁熱聞香,而不是悶泡3-5分鐘後再來感受香氣。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平時小陳茶事文章裡,會具體描繪出茶葉的香氣,層次豐富。

如白茶,光是新茶白牡丹裡,就聞過不下7種的花香。常見的梔子花香、夜蘭香、玉蘭花香、苦楝花香、夜來花香、蘭花香等香氣,通常是要趁熱聞香,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香型的變化。

沖泡3-5分鐘後聞香,水溫在不斷下降,許多香氣物質早已消失不見,很難全面的去評估一款茶的香氣到底舒服與否,無形中,給聞香增加了不少的難度。

巖茶沖泡,更是如此。

沸水注入蓋碗中,我們能感受到的香氣,豐富,張揚。熱聞時通常可以感受到焦糖的香氣,以及馥郁而芬芳的花香。等到冷後再聞香,香氣已經消失了大半,留下的氣味有限,這並不能代表巖茶的真實水平。

要是遇到對香氣不敏感的茶友,甚至感受到不到香氣的存在,從此還會對巖茶有誤解,認為它是一款香氣平淡的茶。

沒在正確的時間裡聞香,是對香氣物質的一種浪費!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喝茶聞香,也是如此!趁熱聞香,是關鍵。那麼香氣要怎麼聞,才正確?為了不浪費分毫的香氣,請參考以下聞香方式。

"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遇到一朋友,喝茶方式和一般人都不一樣。

通常我們喝茶聞香,是在出湯後,立即揭蓋聞香,趁熱開始聞香。但這位朋友偏偏不,非要等到杯蓋溫度都降低了,才揭蓋聞香。

他還有一個更為獨特的做法。

茶葉通常要悶泡3-5分鐘後,才開始聞香。

3-5分鐘後聞香,茶中的香氣實則都消失大半,此時聞香,怎麼能感受到茶葉最全面,最豐富的香氣呢?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巖茶審評,不都是悶泡三五分鐘才聞香的嗎?”

言外之意——悶泡三五分鐘後聞香,這是慣例,別大驚小怪的。

說悶泡後聞香,武夷巖茶審評的確最有發言權。但是,那也僅僅是限於審評。

什麼叫做審評?那就是用最殘忍的方式泡茶,在於一堆缺陷多的巖茶裡,找到缺陷少的茶。

但極少有人在平時喝巖茶時,會用到審評的規格來喝茶,這是典型的不給自己找痛快呀!畢竟,悶泡後的茶湯滋味,多數味蕾都承受不來!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2》

巖茶審評,悶泡是主旋律。

巖茶審評,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審評,顛覆了平時我們對喝茶的看法。在日常喝茶時,建議大家用快出水的方式,出水快,不會讓茶多酚、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造成湯水濃釅、苦澀,不好喝,甚至影響茶湯的口感。

然,審評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正是悶泡法。

一泡5克的巖茶,投入110毫升左右的倒鍾型專業審評蓋碗裡,注入沸水,合蓋,悶上1分鐘、2分鐘、3分鐘,而後出湯。

審評,節奏不能亂,聞香,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一是在悶泡過程中,茶與水尚且交融的時候,揭蓋聞香。

二是出湯後,再次揭蓋聞香。

三是舀一勺湯水,聞殘留在勺子底部的香氣。

四是啜一口湯水,用味蕾全方位感受茶湯裡的落水香。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最後,當然要端起蓋碗,聞葉底所散發出的香氣。據說經驗老道的人,還能通過葉底的香氣,來判斷山場。可惜,擁有這一技能的人,目前只活在傳說裡,要是遇見了,一定要好好請教一二,是如何通過葉底判斷山場的!

聞香過後,是品味。

火功較高一些的巖茶,往往會泡出醬油色。濃油赤醬色,令人望而卻步。拿起專業審評勺,懷揣著幾分敬畏之心,舀起一勺茶湯,小心翼翼地啜一口。

果然,濃釅的茶湯,瞬間刺激味蕾,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是很難在一杯如此濃烈的湯水裡,喝出茶的特色,大多數茶客喝到這等程度的茶湯,注意力早都被苦味和澀味吸引大半,哪裡還有多餘的心思去感受香氣,去體會精髓。

要在悶泡後的茶湯裡,細細去啜飲,去體會各類層次豐富的香氣,無異於在刀尖上舞蹈,這是要忍受多大的痛苦!需要多大的決心。

雖說悶泡3-5分鐘後,茶葉仍有香氣存在,然而這並不是聞香的最好時機。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3》

聞香的最好時機,是趁熱聞香。

茶香物質,有沸點高低之別。

所謂的香氣,其實就是茶葉裡的芳香物質,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散發出的氣味,有的舒服,有的刺鼻,有的呈現為花香,有的是清甜的果香,有的則是木質香或者是其他香型。

其中,溫度是最容易影響香型的表現。

使用溫度高的水,沖泡出來的茶葉通常香氣更高揚,香型更豐富。

而溫度低的水,沖泡出來的茶葉通常香氣較為低沉,香型較少。隨著溫度的高低,香氣物質輪番上陣。

用化學角度解釋,這是因為茶葉裡所含有的芳香物質,沸點高低高低不統一。

當溫度高的水沖泡後,能夠讓高沸點的香氣物質開始劇烈運動,形成香氣。隨著溫度的降低,低沸點的香氣物質也漸漸開始發揮作用,呈現出不一樣的香氣。

而聞香最好的時機,是趁熱聞香,而不是悶泡3-5分鐘後再來感受香氣。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平時小陳茶事文章裡,會具體描繪出茶葉的香氣,層次豐富。

如白茶,光是新茶白牡丹裡,就聞過不下7種的花香。常見的梔子花香、夜蘭香、玉蘭花香、苦楝花香、夜來花香、蘭花香等香氣,通常是要趁熱聞香,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香型的變化。

沖泡3-5分鐘後聞香,水溫在不斷下降,許多香氣物質早已消失不見,很難全面的去評估一款茶的香氣到底舒服與否,無形中,給聞香增加了不少的難度。

巖茶沖泡,更是如此。

沸水注入蓋碗中,我們能感受到的香氣,豐富,張揚。熱聞時通常可以感受到焦糖的香氣,以及馥郁而芬芳的花香。等到冷後再聞香,香氣已經消失了大半,留下的氣味有限,這並不能代表巖茶的真實水平。

要是遇到對香氣不敏感的茶友,甚至感受到不到香氣的存在,從此還會對巖茶有誤解,認為它是一款香氣平淡的茶。

沒在正確的時間裡聞香,是對香氣物質的一種浪費!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喝茶聞香,也是如此!趁熱聞香,是關鍵。那麼香氣要怎麼聞,才正確?為了不浪費分毫的香氣,請參考以下聞香方式。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4》

喝茶,如何正確聞香?

1.聞幹茶香,燙壺溫杯不能少

聞幹茶的香氣,許多茶客是直接抓起一把幹茶,放在鼻翼下方,聞香。

這一做法,的確能聞到幹茶的香氣。然而,聞到的香氣卻很有限,最好的聞幹茶香方法,卻是在燙壺溫杯之後。

先將茶器用沸水燙洗一遍,此時茶器會帶有不同程度的溫度。投茶,合蓋,在餘溫的作用下,茶葉的香氣物質被放大,香氣更容易被捕捉到。

燙壺溫杯後,聞香更準確,甚至沉悶不舒服的氣味,也會被一道激發出來,如此一來,更能準確判斷茶葉品質。

"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遇到一朋友,喝茶方式和一般人都不一樣。

通常我們喝茶聞香,是在出湯後,立即揭蓋聞香,趁熱開始聞香。但這位朋友偏偏不,非要等到杯蓋溫度都降低了,才揭蓋聞香。

他還有一個更為獨特的做法。

茶葉通常要悶泡3-5分鐘後,才開始聞香。

3-5分鐘後聞香,茶中的香氣實則都消失大半,此時聞香,怎麼能感受到茶葉最全面,最豐富的香氣呢?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巖茶審評,不都是悶泡三五分鐘才聞香的嗎?”

言外之意——悶泡三五分鐘後聞香,這是慣例,別大驚小怪的。

說悶泡後聞香,武夷巖茶審評的確最有發言權。但是,那也僅僅是限於審評。

什麼叫做審評?那就是用最殘忍的方式泡茶,在於一堆缺陷多的巖茶裡,找到缺陷少的茶。

但極少有人在平時喝巖茶時,會用到審評的規格來喝茶,這是典型的不給自己找痛快呀!畢竟,悶泡後的茶湯滋味,多數味蕾都承受不來!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2》

巖茶審評,悶泡是主旋律。

巖茶審評,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審評,顛覆了平時我們對喝茶的看法。在日常喝茶時,建議大家用快出水的方式,出水快,不會讓茶多酚、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造成湯水濃釅、苦澀,不好喝,甚至影響茶湯的口感。

然,審評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正是悶泡法。

一泡5克的巖茶,投入110毫升左右的倒鍾型專業審評蓋碗裡,注入沸水,合蓋,悶上1分鐘、2分鐘、3分鐘,而後出湯。

審評,節奏不能亂,聞香,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一是在悶泡過程中,茶與水尚且交融的時候,揭蓋聞香。

二是出湯後,再次揭蓋聞香。

三是舀一勺湯水,聞殘留在勺子底部的香氣。

四是啜一口湯水,用味蕾全方位感受茶湯裡的落水香。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最後,當然要端起蓋碗,聞葉底所散發出的香氣。據說經驗老道的人,還能通過葉底的香氣,來判斷山場。可惜,擁有這一技能的人,目前只活在傳說裡,要是遇見了,一定要好好請教一二,是如何通過葉底判斷山場的!

聞香過後,是品味。

火功較高一些的巖茶,往往會泡出醬油色。濃油赤醬色,令人望而卻步。拿起專業審評勺,懷揣著幾分敬畏之心,舀起一勺茶湯,小心翼翼地啜一口。

果然,濃釅的茶湯,瞬間刺激味蕾,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是很難在一杯如此濃烈的湯水裡,喝出茶的特色,大多數茶客喝到這等程度的茶湯,注意力早都被苦味和澀味吸引大半,哪裡還有多餘的心思去感受香氣,去體會精髓。

要在悶泡後的茶湯裡,細細去啜飲,去體會各類層次豐富的香氣,無異於在刀尖上舞蹈,這是要忍受多大的痛苦!需要多大的決心。

雖說悶泡3-5分鐘後,茶葉仍有香氣存在,然而這並不是聞香的最好時機。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3》

聞香的最好時機,是趁熱聞香。

茶香物質,有沸點高低之別。

所謂的香氣,其實就是茶葉裡的芳香物質,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散發出的氣味,有的舒服,有的刺鼻,有的呈現為花香,有的是清甜的果香,有的則是木質香或者是其他香型。

其中,溫度是最容易影響香型的表現。

使用溫度高的水,沖泡出來的茶葉通常香氣更高揚,香型更豐富。

而溫度低的水,沖泡出來的茶葉通常香氣較為低沉,香型較少。隨著溫度的高低,香氣物質輪番上陣。

用化學角度解釋,這是因為茶葉裡所含有的芳香物質,沸點高低高低不統一。

當溫度高的水沖泡後,能夠讓高沸點的香氣物質開始劇烈運動,形成香氣。隨著溫度的降低,低沸點的香氣物質也漸漸開始發揮作用,呈現出不一樣的香氣。

而聞香最好的時機,是趁熱聞香,而不是悶泡3-5分鐘後再來感受香氣。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平時小陳茶事文章裡,會具體描繪出茶葉的香氣,層次豐富。

如白茶,光是新茶白牡丹裡,就聞過不下7種的花香。常見的梔子花香、夜蘭香、玉蘭花香、苦楝花香、夜來花香、蘭花香等香氣,通常是要趁熱聞香,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香型的變化。

沖泡3-5分鐘後聞香,水溫在不斷下降,許多香氣物質早已消失不見,很難全面的去評估一款茶的香氣到底舒服與否,無形中,給聞香增加了不少的難度。

巖茶沖泡,更是如此。

沸水注入蓋碗中,我們能感受到的香氣,豐富,張揚。熱聞時通常可以感受到焦糖的香氣,以及馥郁而芬芳的花香。等到冷後再聞香,香氣已經消失了大半,留下的氣味有限,這並不能代表巖茶的真實水平。

要是遇到對香氣不敏感的茶友,甚至感受到不到香氣的存在,從此還會對巖茶有誤解,認為它是一款香氣平淡的茶。

沒在正確的時間裡聞香,是對香氣物質的一種浪費!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喝茶聞香,也是如此!趁熱聞香,是關鍵。那麼香氣要怎麼聞,才正確?為了不浪費分毫的香氣,請參考以下聞香方式。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4》

喝茶,如何正確聞香?

1.聞幹茶香,燙壺溫杯不能少

聞幹茶的香氣,許多茶客是直接抓起一把幹茶,放在鼻翼下方,聞香。

這一做法,的確能聞到幹茶的香氣。然而,聞到的香氣卻很有限,最好的聞幹茶香方法,卻是在燙壺溫杯之後。

先將茶器用沸水燙洗一遍,此時茶器會帶有不同程度的溫度。投茶,合蓋,在餘溫的作用下,茶葉的香氣物質被放大,香氣更容易被捕捉到。

燙壺溫杯後,聞香更準確,甚至沉悶不舒服的氣味,也會被一道激發出來,如此一來,更能準確判斷茶葉品質。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2.聞杯蓋香,趁熱聞再等冷後聞

杯蓋香氣,是一款茶葉中最多變的。

當茶葉中的芳香物遇到沸水,開始向上運動,遇到溫度更低的杯蓋後,凝結成香氣。

出湯後,即刻揭蓋聞香。

將杯蓋置於鼻翼下方,連續吸氣,讓香氣物質儘可能地吸入鼻腔當中。

而後將杯蓋放回原處,等到溫度稍稍降低後,再揭蓋聞香。

隨著溫度的降低,茶香在變化,此刻能感受到的香氣,與熱聞時有稍有不同,沸點更低的芳香物,此時是主角。一直等到下一沖沖泡前,三不五時,都可以揭蓋聞香,感受細膩的香氣變化。

"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遇到一朋友,喝茶方式和一般人都不一樣。

通常我們喝茶聞香,是在出湯後,立即揭蓋聞香,趁熱開始聞香。但這位朋友偏偏不,非要等到杯蓋溫度都降低了,才揭蓋聞香。

他還有一個更為獨特的做法。

茶葉通常要悶泡3-5分鐘後,才開始聞香。

3-5分鐘後聞香,茶中的香氣實則都消失大半,此時聞香,怎麼能感受到茶葉最全面,最豐富的香氣呢?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巖茶審評,不都是悶泡三五分鐘才聞香的嗎?”

言外之意——悶泡三五分鐘後聞香,這是慣例,別大驚小怪的。

說悶泡後聞香,武夷巖茶審評的確最有發言權。但是,那也僅僅是限於審評。

什麼叫做審評?那就是用最殘忍的方式泡茶,在於一堆缺陷多的巖茶裡,找到缺陷少的茶。

但極少有人在平時喝巖茶時,會用到審評的規格來喝茶,這是典型的不給自己找痛快呀!畢竟,悶泡後的茶湯滋味,多數味蕾都承受不來!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2》

巖茶審評,悶泡是主旋律。

巖茶審評,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審評,顛覆了平時我們對喝茶的看法。在日常喝茶時,建議大家用快出水的方式,出水快,不會讓茶多酚、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造成湯水濃釅、苦澀,不好喝,甚至影響茶湯的口感。

然,審評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正是悶泡法。

一泡5克的巖茶,投入110毫升左右的倒鍾型專業審評蓋碗裡,注入沸水,合蓋,悶上1分鐘、2分鐘、3分鐘,而後出湯。

審評,節奏不能亂,聞香,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一是在悶泡過程中,茶與水尚且交融的時候,揭蓋聞香。

二是出湯後,再次揭蓋聞香。

三是舀一勺湯水,聞殘留在勺子底部的香氣。

四是啜一口湯水,用味蕾全方位感受茶湯裡的落水香。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最後,當然要端起蓋碗,聞葉底所散發出的香氣。據說經驗老道的人,還能通過葉底的香氣,來判斷山場。可惜,擁有這一技能的人,目前只活在傳說裡,要是遇見了,一定要好好請教一二,是如何通過葉底判斷山場的!

聞香過後,是品味。

火功較高一些的巖茶,往往會泡出醬油色。濃油赤醬色,令人望而卻步。拿起專業審評勺,懷揣著幾分敬畏之心,舀起一勺茶湯,小心翼翼地啜一口。

果然,濃釅的茶湯,瞬間刺激味蕾,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是很難在一杯如此濃烈的湯水裡,喝出茶的特色,大多數茶客喝到這等程度的茶湯,注意力早都被苦味和澀味吸引大半,哪裡還有多餘的心思去感受香氣,去體會精髓。

要在悶泡後的茶湯裡,細細去啜飲,去體會各類層次豐富的香氣,無異於在刀尖上舞蹈,這是要忍受多大的痛苦!需要多大的決心。

雖說悶泡3-5分鐘後,茶葉仍有香氣存在,然而這並不是聞香的最好時機。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3》

聞香的最好時機,是趁熱聞香。

茶香物質,有沸點高低之別。

所謂的香氣,其實就是茶葉裡的芳香物質,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散發出的氣味,有的舒服,有的刺鼻,有的呈現為花香,有的是清甜的果香,有的則是木質香或者是其他香型。

其中,溫度是最容易影響香型的表現。

使用溫度高的水,沖泡出來的茶葉通常香氣更高揚,香型更豐富。

而溫度低的水,沖泡出來的茶葉通常香氣較為低沉,香型較少。隨著溫度的高低,香氣物質輪番上陣。

用化學角度解釋,這是因為茶葉裡所含有的芳香物質,沸點高低高低不統一。

當溫度高的水沖泡後,能夠讓高沸點的香氣物質開始劇烈運動,形成香氣。隨著溫度的降低,低沸點的香氣物質也漸漸開始發揮作用,呈現出不一樣的香氣。

而聞香最好的時機,是趁熱聞香,而不是悶泡3-5分鐘後再來感受香氣。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平時小陳茶事文章裡,會具體描繪出茶葉的香氣,層次豐富。

如白茶,光是新茶白牡丹裡,就聞過不下7種的花香。常見的梔子花香、夜蘭香、玉蘭花香、苦楝花香、夜來花香、蘭花香等香氣,通常是要趁熱聞香,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香型的變化。

沖泡3-5分鐘後聞香,水溫在不斷下降,許多香氣物質早已消失不見,很難全面的去評估一款茶的香氣到底舒服與否,無形中,給聞香增加了不少的難度。

巖茶沖泡,更是如此。

沸水注入蓋碗中,我們能感受到的香氣,豐富,張揚。熱聞時通常可以感受到焦糖的香氣,以及馥郁而芬芳的花香。等到冷後再聞香,香氣已經消失了大半,留下的氣味有限,這並不能代表巖茶的真實水平。

要是遇到對香氣不敏感的茶友,甚至感受到不到香氣的存在,從此還會對巖茶有誤解,認為它是一款香氣平淡的茶。

沒在正確的時間裡聞香,是對香氣物質的一種浪費!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喝茶聞香,也是如此!趁熱聞香,是關鍵。那麼香氣要怎麼聞,才正確?為了不浪費分毫的香氣,請參考以下聞香方式。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4》

喝茶,如何正確聞香?

1.聞幹茶香,燙壺溫杯不能少

聞幹茶的香氣,許多茶客是直接抓起一把幹茶,放在鼻翼下方,聞香。

這一做法,的確能聞到幹茶的香氣。然而,聞到的香氣卻很有限,最好的聞幹茶香方法,卻是在燙壺溫杯之後。

先將茶器用沸水燙洗一遍,此時茶器會帶有不同程度的溫度。投茶,合蓋,在餘溫的作用下,茶葉的香氣物質被放大,香氣更容易被捕捉到。

燙壺溫杯後,聞香更準確,甚至沉悶不舒服的氣味,也會被一道激發出來,如此一來,更能準確判斷茶葉品質。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2.聞杯蓋香,趁熱聞再等冷後聞

杯蓋香氣,是一款茶葉中最多變的。

當茶葉中的芳香物遇到沸水,開始向上運動,遇到溫度更低的杯蓋後,凝結成香氣。

出湯後,即刻揭蓋聞香。

將杯蓋置於鼻翼下方,連續吸氣,讓香氣物質儘可能地吸入鼻腔當中。

而後將杯蓋放回原處,等到溫度稍稍降低後,再揭蓋聞香。

隨著溫度的降低,茶香在變化,此刻能感受到的香氣,與熱聞時有稍有不同,沸點更低的芳香物,此時是主角。一直等到下一沖沖泡前,三不五時,都可以揭蓋聞香,感受細膩的香氣變化。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3.品落水香,啜飲是關鍵

落水香,需要靠味蕾以及口腔中,與嗅覺系統相連的通道來感受。

最好當時,莫過於“啜”。

啜飲就是以齒尖吸物的方式,將茶湯吸飲入口,並利用舌翼兩側來感受茶湯香氣與味道。

又或者是先喝下一小口茶湯,先別急著吞下,將茶湯含在口腔的前段,這時茶葉的氣味會綻放出來,滋味可綿延瀰漫整個口鼻腔,而後在嚥下茶湯。此時茶葉中的香氣物質,會在口腔中逐漸暈開,被味蕾、嗅覺所感知。

"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遇到一朋友,喝茶方式和一般人都不一樣。

通常我們喝茶聞香,是在出湯後,立即揭蓋聞香,趁熱開始聞香。但這位朋友偏偏不,非要等到杯蓋溫度都降低了,才揭蓋聞香。

他還有一個更為獨特的做法。

茶葉通常要悶泡3-5分鐘後,才開始聞香。

3-5分鐘後聞香,茶中的香氣實則都消失大半,此時聞香,怎麼能感受到茶葉最全面,最豐富的香氣呢?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巖茶審評,不都是悶泡三五分鐘才聞香的嗎?”

言外之意——悶泡三五分鐘後聞香,這是慣例,別大驚小怪的。

說悶泡後聞香,武夷巖茶審評的確最有發言權。但是,那也僅僅是限於審評。

什麼叫做審評?那就是用最殘忍的方式泡茶,在於一堆缺陷多的巖茶裡,找到缺陷少的茶。

但極少有人在平時喝巖茶時,會用到審評的規格來喝茶,這是典型的不給自己找痛快呀!畢竟,悶泡後的茶湯滋味,多數味蕾都承受不來!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2》

巖茶審評,悶泡是主旋律。

巖茶審評,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審評,顛覆了平時我們對喝茶的看法。在日常喝茶時,建議大家用快出水的方式,出水快,不會讓茶多酚、咖啡鹼物質過量釋放,造成湯水濃釅、苦澀,不好喝,甚至影響茶湯的口感。

然,審評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正是悶泡法。

一泡5克的巖茶,投入110毫升左右的倒鍾型專業審評蓋碗裡,注入沸水,合蓋,悶上1分鐘、2分鐘、3分鐘,而後出湯。

審評,節奏不能亂,聞香,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一是在悶泡過程中,茶與水尚且交融的時候,揭蓋聞香。

二是出湯後,再次揭蓋聞香。

三是舀一勺湯水,聞殘留在勺子底部的香氣。

四是啜一口湯水,用味蕾全方位感受茶湯裡的落水香。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最後,當然要端起蓋碗,聞葉底所散發出的香氣。據說經驗老道的人,還能通過葉底的香氣,來判斷山場。可惜,擁有這一技能的人,目前只活在傳說裡,要是遇見了,一定要好好請教一二,是如何通過葉底判斷山場的!

聞香過後,是品味。

火功較高一些的巖茶,往往會泡出醬油色。濃油赤醬色,令人望而卻步。拿起專業審評勺,懷揣著幾分敬畏之心,舀起一勺茶湯,小心翼翼地啜一口。

果然,濃釅的茶湯,瞬間刺激味蕾,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是很難在一杯如此濃烈的湯水裡,喝出茶的特色,大多數茶客喝到這等程度的茶湯,注意力早都被苦味和澀味吸引大半,哪裡還有多餘的心思去感受香氣,去體會精髓。

要在悶泡後的茶湯裡,細細去啜飲,去體會各類層次豐富的香氣,無異於在刀尖上舞蹈,這是要忍受多大的痛苦!需要多大的決心。

雖說悶泡3-5分鐘後,茶葉仍有香氣存在,然而這並不是聞香的最好時機。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3》

聞香的最好時機,是趁熱聞香。

茶香物質,有沸點高低之別。

所謂的香氣,其實就是茶葉裡的芳香物質,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散發出的氣味,有的舒服,有的刺鼻,有的呈現為花香,有的是清甜的果香,有的則是木質香或者是其他香型。

其中,溫度是最容易影響香型的表現。

使用溫度高的水,沖泡出來的茶葉通常香氣更高揚,香型更豐富。

而溫度低的水,沖泡出來的茶葉通常香氣較為低沉,香型較少。隨著溫度的高低,香氣物質輪番上陣。

用化學角度解釋,這是因為茶葉裡所含有的芳香物質,沸點高低高低不統一。

當溫度高的水沖泡後,能夠讓高沸點的香氣物質開始劇烈運動,形成香氣。隨著溫度的降低,低沸點的香氣物質也漸漸開始發揮作用,呈現出不一樣的香氣。

而聞香最好的時機,是趁熱聞香,而不是悶泡3-5分鐘後再來感受香氣。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平時小陳茶事文章裡,會具體描繪出茶葉的香氣,層次豐富。

如白茶,光是新茶白牡丹裡,就聞過不下7種的花香。常見的梔子花香、夜蘭香、玉蘭花香、苦楝花香、夜來花香、蘭花香等香氣,通常是要趁熱聞香,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香型的變化。

沖泡3-5分鐘後聞香,水溫在不斷下降,許多香氣物質早已消失不見,很難全面的去評估一款茶的香氣到底舒服與否,無形中,給聞香增加了不少的難度。

巖茶沖泡,更是如此。

沸水注入蓋碗中,我們能感受到的香氣,豐富,張揚。熱聞時通常可以感受到焦糖的香氣,以及馥郁而芬芳的花香。等到冷後再聞香,香氣已經消失了大半,留下的氣味有限,這並不能代表巖茶的真實水平。

要是遇到對香氣不敏感的茶友,甚至感受到不到香氣的存在,從此還會對巖茶有誤解,認為它是一款香氣平淡的茶。

沒在正確的時間裡聞香,是對香氣物質的一種浪費!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喝茶聞香,也是如此!趁熱聞香,是關鍵。那麼香氣要怎麼聞,才正確?為了不浪費分毫的香氣,請參考以下聞香方式。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4》

喝茶,如何正確聞香?

1.聞幹茶香,燙壺溫杯不能少

聞幹茶的香氣,許多茶客是直接抓起一把幹茶,放在鼻翼下方,聞香。

這一做法,的確能聞到幹茶的香氣。然而,聞到的香氣卻很有限,最好的聞幹茶香方法,卻是在燙壺溫杯之後。

先將茶器用沸水燙洗一遍,此時茶器會帶有不同程度的溫度。投茶,合蓋,在餘溫的作用下,茶葉的香氣物質被放大,香氣更容易被捕捉到。

燙壺溫杯後,聞香更準確,甚至沉悶不舒服的氣味,也會被一道激發出來,如此一來,更能準確判斷茶葉品質。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2.聞杯蓋香,趁熱聞再等冷後聞

杯蓋香氣,是一款茶葉中最多變的。

當茶葉中的芳香物遇到沸水,開始向上運動,遇到溫度更低的杯蓋後,凝結成香氣。

出湯後,即刻揭蓋聞香。

將杯蓋置於鼻翼下方,連續吸氣,讓香氣物質儘可能地吸入鼻腔當中。

而後將杯蓋放回原處,等到溫度稍稍降低後,再揭蓋聞香。

隨著溫度的降低,茶香在變化,此刻能感受到的香氣,與熱聞時有稍有不同,沸點更低的芳香物,此時是主角。一直等到下一沖沖泡前,三不五時,都可以揭蓋聞香,感受細膩的香氣變化。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3.品落水香,啜飲是關鍵

落水香,需要靠味蕾以及口腔中,與嗅覺系統相連的通道來感受。

最好當時,莫過於“啜”。

啜飲就是以齒尖吸物的方式,將茶湯吸飲入口,並利用舌翼兩側來感受茶湯香氣與味道。

又或者是先喝下一小口茶湯,先別急著吞下,將茶湯含在口腔的前段,這時茶葉的氣味會綻放出來,滋味可綿延瀰漫整個口鼻腔,而後在嚥下茶湯。此時茶葉中的香氣物質,會在口腔中逐漸暈開,被味蕾、嗅覺所感知。

悶泡3分鐘再聞香,這一喝茶法靠譜嗎?正確的聞香方式是這樣的

《5》

香氣,是茶葉的個人魅力。

茶本為草木,在不斷的光合作用之下,合成豐富的芳香物質。這些芳香物質,再通過工藝的塑造,會生成不同的香型。

如巖茶中的肉桂,它在輕發酵時,容易得到花香,而發酵重一些,則容易出現果香。而經過萎凋與乾燥而來的白茶,帶有的香型更加純粹自然,花香、毫香、木質香等,逐一呈現。

而要感受茶葉當中細膩的香型變化,離不開正確的沖泡方式以及聞香方式。

唯有用了最恰當的方法,才能成全茶葉的香味。趁熱聞香,才能真正體會到茶葉香氣的多變。

茶。香葉,嫩芽。

從來佳茗似佳人。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