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夫茶“四寶”,它是傳承千年,潮汕茶文化的“魂”

工夫茶 紅茶 綠茶 江南茶語 江南茶語 2017-10-26

潮汕工夫茶完整繼承了中國古代茶事美學理念與沖泡方法,是中國茶道的活化石。所以,想要完整的學習中國茶文化,就一定要學習潮汕茶文化——這一瑰寶。

潮汕工夫茶,特點是:茶具精緻小巧、烹製考究、以茶寄情。翁輝東《潮州茶經》稱:“工夫茶之特別處,不在茶之本質,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備精良,以及閒情逸致之烹製法。”

潮汕沖泡工夫茶一般不用紅茶和綠茶,而用半發酵的烏龍,不一定非要上等茶,對茶具的講究遠遠超過茶葉。

潮汕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據考,起源於唐代,經歷了千年的變化、傳承,而這千年潮汕茶文化的魂就在——潮汕工夫茶“四寶”。

那麼,究竟是哪“四寶”呢?

他們是:玉書煨、潮汕烘爐、孟臣衝罐、若琛甌。

潮汕工夫茶“四寶”,它是傳承千年,潮汕茶文化的“魂”

一、玉書煨

玉書煨即燒開水的壺,款式有側把,也有提樑。一般用砂泥製成,叫“砂銚,音(diao四聲)”,以潮安楓溪出產最為著名,俗稱“茶鍋”。

至於用鋼鍋,鋁鍋來煮水沖茶的,雖然也無不可,可是用金屬煮水沖茶畢竟要差一些,砂銚煮水更加甘甜柔軟,更適宜泡茶。

潮汕工夫茶講究,熱衝熱飲,並且水要用優質的水。活水還需活火烹,水的火候要掌握到位,不能過嫩,也不能過老,蟹眼之水剛剛好。

蟹眼的形態是小而細,突而圓,比起魚目的大而粗,扁而平,它才是水熟而滾的初始情狀,是真正的水熟而未老的嫩湯。

潮汕工夫茶“四寶”,它是傳承千年,潮汕茶文化的“魂”

二、潮汕烘爐

唐代白居易說寫的“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中古人用紅泥小火爐溫酒,當然,那是在北方。

潮汕的烘爐一種紅泥小火爐,傳統是燒炭的,現代為了方便用,也有做酒精爐。

潮汕的潮安、潮陽、揭陽都有製作,式樣好看。特點是高約六、七寸,爐心深而小,這樣燒炭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時把它一蓋一關,爐火滅。小爐門邊有時還有一副很文雅的對聯,增添了許多茶趣。

傳統小火爐會放在精製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上小下大,上面一格放小火爐。中間一格,放扇子、鋼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欖核炭,用來引火之物。有了這樣的設計,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潮汕工夫茶“四寶”,它是傳承千年,潮汕茶文化的“魂”

三、孟臣衝罐

孟臣衝罐,也就是茶器中的紫砂壺,潮汕方言叫做“衝罐”,也有叫“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

閩、粵、臺茶人對茶壺衝罐排名次有句茶諺:“一無名、二仕亭、三萼圃、四孟臣、五逸公。”

傳統的潮汕工夫茶中,選擇一個好的衝罐有四字訣:小、淺、齊、老。

小說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為大就不“工夫”了。淺更易聚茶香。講究“三山齊”,即壺嘴、壺口和壺把要在一條平線上。老主要是看壺裡所積成的“茶渣”多寡。壺用久了,壺裡會積成一層“茶渣”,這就是茶素凝結而成的,老於喝茶的人最講究這一層“茶渣”,據說積得最多“茶渣”的老壺,不用放茶葉,只要一衝開水,也色味盎然。

關於紫砂壺的選擇,我們現代很多玩壺的人,有許多不同的見解,並不會完全固守前人的觀點。

潮汕工夫茶“四寶”,它是傳承千年,潮汕茶文化的“魂”

四、若深甌

若琛甌,也就是品茶杯,潮汕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口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杯”為珍,可是已不易得。

江西景德鎮和潮州楓溪也有出品白瓷小杯,俗稱為“白果杯”,也很好。

選一個好的茶杯也有四字訣:小、淺、薄、白。

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一般而言,符合四字訣就符合要求了。至於傳統的“春宜牛眼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葉杯,冬宜吊鐘懷”,可以算是對工夫茶杯的極致追求了。

現代潮汕工夫茶中,也基本以此為標準選擇品茶小杯。

潮汕工夫茶“四寶”,它是傳承千年,潮汕茶文化的“魂”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honghong999888777)整理髮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懂茶妹交流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