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 大嘴讀史

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機,卻因為一個和自己名字犯衝的地方,結果雞飛蛋打,一命嗚呼,成了浮雲。

謀臣、名將、梟雄,歷史上這樣的事情還不少,貌似誰也逃不出這個怪圈,冥冥中自有天意?

這方面,最有名的當屬龐統死於落鳳坡。

據《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

卻說龐統迤邐前進,抬頭見兩山逼窄,樹木叢雜;又值夏末秋初,枝葉茂盛。龐統心下甚疑,勒住馬問:“此處是何地?”數內有新降軍士,指道:“此處地名落鳳坡。”龐統驚曰:“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令後軍疾退。只聽山坡前一聲炮響,箭如飛蝗,只望騎白馬者射來。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

龐統落鳳 岑彭彭亡 懷光埋懷 邦昌平楚 人名和地名犯衝?

但是,《三國演義》是小說,龐統死於落鳳坡是真的嗎?

據正史《三國志·龐統傳》記載,“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正史的說法是,龐統在攻城戰中被流矢射死,並不是在行軍途中遭遇埋伏,被射成刺蝟的。

但是,問題又來了。

雒縣在今天的四川廣漢,屬於德陽市,就在附近的白馬關鎮,就有一個叫落鳳坡的地方,還有一個有名的景點——龐統祠,據說就是為了紀念龐統戰死沙場而建造的。

龐統落鳳 岑彭彭亡 懷光埋懷 邦昌平楚 人名和地名犯衝?

是因為落鳳坡,龐統才死的?還是因為龐統死了,這地方才叫落鳳坡?實在說不清。

不過比龐統早一百多年,東漢名將岑彭死在一個名叫彭亡的地方,倒肯定是真的。

岑彭是東漢中興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星號尾火虎。岑彭最早在政府軍任職,後來投靠了劉秀,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

岑彭在民間的名頭很響,據說,岑彭在王莽時期考武狀元,在決賽中,和對手武藝不相上下,王莽看見岑彭顏值比較高,就欽點了岑彭為最後的冠軍。

在各種演義小說和民間戲曲中,“對花刀”、“收岑彭”和“真假岑彭”都是膾炙人口的橋段。

龐統落鳳 岑彭彭亡 懷光埋懷 邦昌平楚 人名和地名犯衝?

劉秀剛剛建立東漢王朝的時候,全國並未統一,還有兩個反對劉秀的地方勢力,其中一個就是割據四川的公孫述。

公元35年,東漢大軍水陸並進,攻向四川,岑彭是其中一路大軍的統帥。

據《後漢書·馮岑賈列傳》記載,“彭所營地名彭亡,聞而惡之,欲徙,會日暮,蜀刺客詐為亡奴降,夜刺殺彭。”

岑彭的部隊一路挺進,宿營在一個名叫彭亡的地方,岑彭有些忌諱,但部隊已經駐紮下來,就打算第二天再換個地方紮營。

沒想到,就是這個夜晚,敵人派出的刺客一擊即中,岑彭出師未捷身先死。

彭亡這個地方是真實存在的,全稱叫彭亡聚,就在今天的四川彭山縣的江口鎮。

江口鎮是四川30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秦漢時叫“彭亡聚”,晉代叫“合水”,宋代叫“安鎮鄉”,明代才叫“江口”。

龐統落鳳 岑彭彭亡 懷光埋懷 邦昌平楚 人名和地名犯衝?

據《續漢書·郡國志》記載,“武陽有彭亡聚。”據《水經·江水注》記載:“江水自武陽東至彭亡聚,昔岑彭與吳漢溯江水入蜀,軍次是地。”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劉秀的另一路大軍統帥來歙居然也是被刺客幹掉的,據《後漢書·來歙傳》記載,“蜀人大懼,使刺客刺歙,未殊,馳召蓋延……投筆抽刃而絕。”

這安保工作實在是太糟糕了。

到了唐朝,一路軍閥李懷光和一個名叫埋懷村的地方對上了。

李懷光是郭子儀一手培養出來的名將,功勞很大,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幾次平定了叛軍的作亂,還有一次在唐德宗被叛軍圍困的時候,親自解救了皇帝。

龐統落鳳 岑彭彭亡 懷光埋懷 邦昌平楚 人名和地名犯衝?

但是,李懷光有性格缺陷,剛愎自用,在太監、奸臣的挑撥下,憤而造反。

李懷光造反的導火索也十分奇葩。據《新唐書·叛臣傳》記載,“興元元年,詔加太尉,賜鐵券。懷光赫然怒曰:‘凡疑人臣反,則賜券。今授懷光,是使反也!’抵於地。”

皇帝給了免死的鐵券,李懷光認為這個對他的不信任,就毅然造反了。這是什麼邏輯?

龐統落鳳 岑彭彭亡 懷光埋懷 邦昌平楚 人名和地名犯衝?

造反就有人來平叛。正史《新唐書·叛臣傳》的記載是:“貞元元年八月,朔方部將牛名俊斬懷光,傳首以獻,年五十七。”

沒說具體的地方,不過《國史補》的描述更細緻,“司徒馬燧討李懷光,自太原引兵至寶鼎下營,因問其地名,答曰:‘埋懷村。’乃大喜曰:‘擒賊必矣。’至是果然。”

李懷光被手下部將殺害,而這時,平叛大軍正駐紮在一個名叫埋懷村的小村莊,好口彩!

如果說岑彭連夜更換營地,可以逃過一劫,李懷光這個就不是他自己可以規避的了。

到了宋朝,張邦昌的死,同樣和一個犯衝的地名有關。

小時候看各種演義小說的時候,張邦昌是徹頭徹尾的大漢奸,長大了看了一些史書,才知道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龐統落鳳 岑彭彭亡 懷光埋懷 邦昌平楚 人名和地名犯衝?

靖康之恥以後,金國人建立偽楚政權,立張邦昌為楚王,其實就是一個傀儡。

張邦昌並沒有顯露出漢奸的嘴臉,而是百般推脫,假裝生病拒絕登基,甚至以自殺相威脅,最後是金國人以屠城相要挾,張邦昌才不情不願地當上了所謂的“楚王”。

在當楚王的時候,張邦昌很注意細節,開會的時候,自稱“予”而不是“朕”,公文往來也用“手書”而不是“聖旨”。等到金兵撤退,張邦昌立馬主動下野,把政權交給宋高宗趙構。

但是,趙家人並沒有放過張邦昌。

不久,金國人以張邦昌被廢為藉口,再度南下,南宋朝廷先把張邦昌貶到了潭州,也就是今天的長沙,然後又下詔賜死了張邦昌。

《宋史》中只是說張邦昌死在潭州,並沒有說張邦昌具體的罪名,野史中有說法是張邦昌染指了趙宋的後宮,但誰知道是不是藉口呢?帝王的邏輯和一般人不一樣。

《大金國志》裡對張邦昌之死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方邦昌抵貶所,寓居潭州天寧寺。寺有平楚樓,取唐沈傳師‘目傷平楚虞帝魂’之句也。得宋帝賜死詔,徘徊退避,執事者迫之登樓,邦昌仰首,忽睹‘平楚’二字,長嘆就縊。”

張邦昌被貶後借居在天寧寺,天寧寺裡有個平楚樓,張邦昌其實不想死,接到了賜死的聖旨,猶猶豫豫,後來抬頭看見了平楚樓的匾額,認為這是天命,平的不就是自己這個曾經的楚王嗎?才長嘆一聲,投繯自盡。

龐統落鳳 岑彭彭亡 懷光埋懷 邦昌平楚 人名和地名犯衝?

人名和地名犯衝,說是天意也行,說是巧合也不是不可以,但有些東西根本就說不清,誰知道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