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
"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文|丁十二


最近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從場景到道具,從演員到劇情,可謂賺足了眼球和話題。自播出至今,好評如潮,熱議不斷。

故事以盛唐為大時代背景,講述了天寶三載上元節一天十二時辰內發生的事。劇情很精彩,我們就不贅述了,喜歡的朋友自去看。

我們這裡要說的是在第二集張小敬在追捕狼衛圖格魯的時候,有一文弱書生騎馬吟詩道: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我國但凡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千樹萬樹梨花開”乃是大唐邊塞詩人岑參的作品。同時在劇中書生自我介紹到“仙州程參”,歷史上岑參雖生於湖北荊州江陵,然而其父岑植時為仙州刺史。故劇中程參當是唐代大詩人岑參。

"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文|丁十二


最近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從場景到道具,從演員到劇情,可謂賺足了眼球和話題。自播出至今,好評如潮,熱議不斷。

故事以盛唐為大時代背景,講述了天寶三載上元節一天十二時辰內發生的事。劇情很精彩,我們就不贅述了,喜歡的朋友自去看。

我們這裡要說的是在第二集張小敬在追捕狼衛圖格魯的時候,有一文弱書生騎馬吟詩道: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我國但凡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千樹萬樹梨花開”乃是大唐邊塞詩人岑參的作品。同時在劇中書生自我介紹到“仙州程參”,歷史上岑參雖生於湖北荊州江陵,然而其父岑植時為仙州刺史。故劇中程參當是唐代大詩人岑參。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很美,而且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但這句詩不當出現在此處。眾所周知,岑參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其代表作,而且有“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之稱。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描寫了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身經歷過,如何能寫出如此氣勢磅礴而又瑰麗曼妙的詩句。

詩人岑參曾兩度出塞,寫下了大量的邊塞詩篇。此詩當是岑參於天寶十三載第二次出塞所作。故這句詩斷不應該出現在天寶三載,這首詩也不是岑參的干謁詩文。

"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文|丁十二


最近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從場景到道具,從演員到劇情,可謂賺足了眼球和話題。自播出至今,好評如潮,熱議不斷。

故事以盛唐為大時代背景,講述了天寶三載上元節一天十二時辰內發生的事。劇情很精彩,我們就不贅述了,喜歡的朋友自去看。

我們這裡要說的是在第二集張小敬在追捕狼衛圖格魯的時候,有一文弱書生騎馬吟詩道: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我國但凡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千樹萬樹梨花開”乃是大唐邊塞詩人岑參的作品。同時在劇中書生自我介紹到“仙州程參”,歷史上岑參雖生於湖北荊州江陵,然而其父岑植時為仙州刺史。故劇中程參當是唐代大詩人岑參。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很美,而且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但這句詩不當出現在此處。眾所周知,岑參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其代表作,而且有“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之稱。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描寫了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身經歷過,如何能寫出如此氣勢磅礴而又瑰麗曼妙的詩句。

詩人岑參曾兩度出塞,寫下了大量的邊塞詩篇。此詩當是岑參於天寶十三載第二次出塞所作。故這句詩斷不應該出現在天寶三載,這首詩也不是岑參的干謁詩文。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作者馬伯庸豈會不知,那麼既然知道為何還要故意這樣安排?這裡十二想談談自己的看法,首先《長安十二時辰》乃是一本小說,並不是歷史傳記,雖然我們可以將劇中人物與歷史人物幾乎一一對應,亦可以從多方角度證明劇中的程參就是唐朝歷史上的大詩人岑參,但小說不是正史,只要沒說這首詩是高適、李白的,便也不算過錯。

另外第二點作者在一開始就冒大不韙,引出人盡皆知的邊塞詩人和他最著名但不應出現在此時的代表作品,一方面暗示了後續劇情的發展與邊塞有關:狼衛因為連年征戰家園被毀遂謀劃危害長安;而張小敬亦是因為當年發生在邊塞的“烽燧堡戰役”(劇中),援軍不至,第八軍團二百多人戰至最後僅剩9人。不同的是張小敬對長安充滿了熱愛,他要替第八軍團的人守護、看著這長安,即便他入獄了,他也要留一雙眼睛幫他們兄弟看著。這世上除了親情、愛情、友情,還有第四種情感叫戰友情。

"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文|丁十二


最近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從場景到道具,從演員到劇情,可謂賺足了眼球和話題。自播出至今,好評如潮,熱議不斷。

故事以盛唐為大時代背景,講述了天寶三載上元節一天十二時辰內發生的事。劇情很精彩,我們就不贅述了,喜歡的朋友自去看。

我們這裡要說的是在第二集張小敬在追捕狼衛圖格魯的時候,有一文弱書生騎馬吟詩道: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我國但凡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千樹萬樹梨花開”乃是大唐邊塞詩人岑參的作品。同時在劇中書生自我介紹到“仙州程參”,歷史上岑參雖生於湖北荊州江陵,然而其父岑植時為仙州刺史。故劇中程參當是唐代大詩人岑參。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很美,而且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但這句詩不當出現在此處。眾所周知,岑參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其代表作,而且有“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之稱。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描寫了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身經歷過,如何能寫出如此氣勢磅礴而又瑰麗曼妙的詩句。

詩人岑參曾兩度出塞,寫下了大量的邊塞詩篇。此詩當是岑參於天寶十三載第二次出塞所作。故這句詩斷不應該出現在天寶三載,這首詩也不是岑參的干謁詩文。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作者馬伯庸豈會不知,那麼既然知道為何還要故意這樣安排?這裡十二想談談自己的看法,首先《長安十二時辰》乃是一本小說,並不是歷史傳記,雖然我們可以將劇中人物與歷史人物幾乎一一對應,亦可以從多方角度證明劇中的程參就是唐朝歷史上的大詩人岑參,但小說不是正史,只要沒說這首詩是高適、李白的,便也不算過錯。

另外第二點作者在一開始就冒大不韙,引出人盡皆知的邊塞詩人和他最著名但不應出現在此時的代表作品,一方面暗示了後續劇情的發展與邊塞有關:狼衛因為連年征戰家園被毀遂謀劃危害長安;而張小敬亦是因為當年發生在邊塞的“烽燧堡戰役”(劇中),援軍不至,第八軍團二百多人戰至最後僅剩9人。不同的是張小敬對長安充滿了熱愛,他要替第八軍團的人守護、看著這長安,即便他入獄了,他也要留一雙眼睛幫他們兄弟看著。這世上除了親情、愛情、友情,還有第四種情感叫戰友情。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另一方面熟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讀者朋友都知道: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樣的景色固然美麗,若是平時旅遊看看還是不錯,但對打仗而言,這樣的環境未免艱難。後面詩人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足見環境之惡劣,戰事之緊張和持久。這一點從岑參的詩文裡感受到的可能比劇中來得更深切。所以筆者以為這是作者如此安排的第二點用心。畢竟以邊塞詩而言,不管從瑰麗還是氣勢以及對邊塞環境的刻畫,唐詩無出其右。

第三點,唐代邊塞詩人甚多,為何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首先岑參二十歲時,於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到達長安,獻書求仕無成,於是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劇中的天寶三載(744年),岑參正好登進士第,故此時岑參在長安是合理的。但這不是作者選擇岑參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岑參曾有一位朋友赴安西都護府戍邊。岑參還寫了首詩送別。

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

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秋。

——岑參《送人赴安西》

在劇中,張小敬曾在安西都護府當兵,有“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之說。所以岑參遇見張小敬,就像是岑參遇見了多年前當兵的朋友一樣。在詩中,岑參對朋友英姿勃發、捨身報國、不計名利的行為極為讚賞,看過小說和電視劇的人都知道,張小敬就是這樣一個人,即便被長安、被朝廷遺棄,但依然奮不顧身救長安萬民於危難。

"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文|丁十二


最近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從場景到道具,從演員到劇情,可謂賺足了眼球和話題。自播出至今,好評如潮,熱議不斷。

故事以盛唐為大時代背景,講述了天寶三載上元節一天十二時辰內發生的事。劇情很精彩,我們就不贅述了,喜歡的朋友自去看。

我們這裡要說的是在第二集張小敬在追捕狼衛圖格魯的時候,有一文弱書生騎馬吟詩道: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我國但凡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千樹萬樹梨花開”乃是大唐邊塞詩人岑參的作品。同時在劇中書生自我介紹到“仙州程參”,歷史上岑參雖生於湖北荊州江陵,然而其父岑植時為仙州刺史。故劇中程參當是唐代大詩人岑參。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很美,而且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但這句詩不當出現在此處。眾所周知,岑參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其代表作,而且有“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之稱。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描寫了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身經歷過,如何能寫出如此氣勢磅礴而又瑰麗曼妙的詩句。

詩人岑參曾兩度出塞,寫下了大量的邊塞詩篇。此詩當是岑參於天寶十三載第二次出塞所作。故這句詩斷不應該出現在天寶三載,這首詩也不是岑參的干謁詩文。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作者馬伯庸豈會不知,那麼既然知道為何還要故意這樣安排?這裡十二想談談自己的看法,首先《長安十二時辰》乃是一本小說,並不是歷史傳記,雖然我們可以將劇中人物與歷史人物幾乎一一對應,亦可以從多方角度證明劇中的程參就是唐朝歷史上的大詩人岑參,但小說不是正史,只要沒說這首詩是高適、李白的,便也不算過錯。

另外第二點作者在一開始就冒大不韙,引出人盡皆知的邊塞詩人和他最著名但不應出現在此時的代表作品,一方面暗示了後續劇情的發展與邊塞有關:狼衛因為連年征戰家園被毀遂謀劃危害長安;而張小敬亦是因為當年發生在邊塞的“烽燧堡戰役”(劇中),援軍不至,第八軍團二百多人戰至最後僅剩9人。不同的是張小敬對長安充滿了熱愛,他要替第八軍團的人守護、看著這長安,即便他入獄了,他也要留一雙眼睛幫他們兄弟看著。這世上除了親情、愛情、友情,還有第四種情感叫戰友情。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另一方面熟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讀者朋友都知道: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樣的景色固然美麗,若是平時旅遊看看還是不錯,但對打仗而言,這樣的環境未免艱難。後面詩人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足見環境之惡劣,戰事之緊張和持久。這一點從岑參的詩文裡感受到的可能比劇中來得更深切。所以筆者以為這是作者如此安排的第二點用心。畢竟以邊塞詩而言,不管從瑰麗還是氣勢以及對邊塞環境的刻畫,唐詩無出其右。

第三點,唐代邊塞詩人甚多,為何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首先岑參二十歲時,於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到達長安,獻書求仕無成,於是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劇中的天寶三載(744年),岑參正好登進士第,故此時岑參在長安是合理的。但這不是作者選擇岑參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岑參曾有一位朋友赴安西都護府戍邊。岑參還寫了首詩送別。

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

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秋。

——岑參《送人赴安西》

在劇中,張小敬曾在安西都護府當兵,有“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之說。所以岑參遇見張小敬,就像是岑參遇見了多年前當兵的朋友一樣。在詩中,岑參對朋友英姿勃發、捨身報國、不計名利的行為極為讚賞,看過小說和電視劇的人都知道,張小敬就是這樣一個人,即便被長安、被朝廷遺棄,但依然奮不顧身救長安萬民於危難。

長安十二時辰,盛唐詩人眾多,為什麼安排岑參與張小敬相遇?

《長安十二時辰》截圖

在大時代背景下,每個人物就是一個個縮影,張小敬是歌舞昇平的表面下底層普通老百姓的縮影,岑參則可窺大唐沒落之縮影。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