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六祖壇經》解《紅樓夢》:越懂曹雪芹和惠能的佛法智慧,越幸運

曹雪芹 惠能 佛教 六祖壇經 賈寶玉 愷叔說紅樓夢 2018-11-28

《愷叔說紅樓夢》第95期

六祖惠能生於唐朝,《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生於清朝,他們本來是毫無交集的兩個人。

但是,因為佛法,他們有了交集。

在我看來,曹雪芹就是“清代惠能”。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六祖惠能和曹雪芹,在以下三方面很近似:

1、成長環境:家族沒落

惠能的父親原在范陽(今河北涿州市)做官,後來被貶遷流放到新州(今廣東新興縣)。

惠能幼年時父親就去世了,之後母子移居到南海。

在南海生活的那段日子,惠能的家裡非常窮。

長大後,他靠賣柴維持生計。

而曹雪芹的家族原來也是做官的,他的曾祖父曹璽時任南京江寧織造;他的祖父曹寅做過康熙帝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使。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14歲的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到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 。

可見惠能和曹雪芹都是官宦人家出身,後來都因家族沒落而過著非常貧寒的生活。

用《六祖壇經》解《紅樓夢》:越懂曹雪芹和惠能的佛法智慧,越幸運


2、自修佛法:頓悟成佛

惠能雖然拜了五祖弘忍為師,但弘忍大師並沒有教他太多佛法知識。

惠能主要靠自修自悟,最終頓悟成佛。

而曹雪芹更是不曾拜過任何佛法大師為師,他靠活學活用佛經,來自修自悟,並最終頓悟成佛。

從《紅樓夢》可以看出,曹雪芹對《金剛經》和《六祖壇經》等佛經鉅著都有很深的研究,所以在《紅樓夢》的字裡行間都充滿了佛法智慧。

3、借經傳道:十年辛苦不尋常

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

你會用自己的僅有的幾個十年做什麼呢?

惠能在繼承了五祖弘忍的衣缽、成為六祖之後,南下借佛經傳播佛法。

他用了自己人生的四個十年傳播佛法,生命不止,傳播不息。

在他傳播佛法的過程中,遭遇了很多的磨難。

惠明曾要搶奪惠能的袈裟,但被他的“不思善,不思惡”點化;

他到了曹溪(今廣東曲江),又慘遭惡人驅逐;

後來北宗神秀的弟子志徹,更曾前來暗殺惠能,但最終被他說的“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點化,皈依佛法正道。

而“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足足用了十年來修改《紅樓夢》。

在歷經了繁華落盡、一切皆空後,他把《紅樓夢》寫成了佛經,藉助其來傳道,警示世人要擁有菩提心,才能活對人生之道。

六祖惠能和曹雪芹,除了在以上三方面很近似,他們更相似的地方是在對佛法的理解上。

在我看來,他們兩個的佛法理念一致,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用《六祖壇經》解《紅樓夢》:越懂曹雪芹和惠能的佛法智慧,越幸運


共同理念一: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大道至簡,“道”=“自省”)

六祖說:“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曹雪芹對此是相當贊同的。

賈寶玉是曹雪芹的化身,他常常通過寶玉自見己過。

在《紅樓夢》第3回,曹雪芹引用了以下的《西江月》二詞,表面是在批評寶玉,實際是在批評他自己:

詞一: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詞二: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這兩首詞,正是曹雪芹自見己過的寫照。

他反省到,原來自己跟寶玉一樣。

曹雪芹尋愁覓恨、似傻如狂。雖然生得一副好皮囊,但是為人處事卻非常平庸。後來潦倒,是因為不懂世務。

他很愚昧頑固,不肯讀《四書》《五經》這些考取功名的書。行為太與眾不同,以至於在世人看來太離經叛道。

曹雪芹在14歲之前享盡榮華富貴,卻不知要為了將來而樂業,以至到了貧窮時才發現難耐淒涼。

他辜負了自己大好的青春年華,對國、對家都沒做出任何貢獻。

他自批自己是“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並寄語那些只顧玩樂的富二代和富三代:千萬別學我。

當曹雪芹常見己過時,自省讓他徹悟了“道”,明白了“所有的繁華不過一場夢,到頭終就是一場空”。

曹雪芹和六祖惠能都認為,當一個人經常看到自己的“過”的時候,他離得“道”也就不遠了。


用《六祖壇經》解《紅樓夢》:越懂曹雪芹和惠能的佛法智慧,越幸運


共同理念二:假作真時真亦假(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

六祖惠能臨終前,給他的弟子講過一首《真假動靜偈》,當中說道:

“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 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 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若修不動行,同無情不動。 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 能善分別相,第一義不動,但作如此見,即是真如用。”

曹雪芹把這24句話的精華匯成了一句話:“假作真時真亦假”。

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呢?

就跟你讀《紅樓夢》一樣,表面上它只是一部小說,裡面的人物和事件都是虛構的,所以都是假的。

但是,你會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像寶釵、王熙鳳、黛玉和寶玉這樣的人,其實是很多的。

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你會覺得《紅樓夢》裡的人物,又都是真的。

而當你把《紅樓夢》中的人太當真的時候,其實是已經深陷到假象當中、著相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

比如,現實的人和黛玉再像,但都不可能和黛玉百分百一樣。因為大家所處的時代不同、所經歷的事情都不同,所以黛玉之後,再無黛玉。


用《六祖壇經》解《紅樓夢》:越懂曹雪芹和惠能的佛法智慧,越幸運


這就跟我說曹雪芹是“清代惠能”一樣,我只是指他們的很多方面很近似,而不是百分百一樣。如果你強行認為他要和惠能百分百一樣,才能稱為“清代惠能”,那就是著相了。

曹雪芹和六祖惠能都認為:“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這取決於“第一義”不動,那什麼是“第一義”呢?

共同理念三:無為有處有還無(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六祖惠能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和曹雪芹說的“無為有處有還無”,在理念上是一致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世界的本質是“無”,“無”就是第一義。

曹雪芹無為,卻曾經擁有14年的榮華富貴。

然而,他曾擁有的榮華富貴,最終變成了“無”。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六祖惠能、曹雪芹和其他人都一樣,他們的人生哲學都是:“從‘無’中來,到‘有’中去,最後迴歸到‘無’。”

綜上所述,曹雪芹和六祖惠能有著類似的成長經歷,都是自修佛法和借經傳道,佛法理念都追求“道”、“真”和“無”,所以把曹雪芹稱為“清代惠能”一點都不為過。

從曹雪芹和惠能大師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佛法的智慧無所不在。

當你越能讀懂他們的菩提心,就會越明白世界的本質,你的人生也會越幸運!

對於曹雪芹和《紅樓夢》、六祖惠能和《六祖壇經》,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呢?歡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