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之死,高鶚“抄襲”曹雪芹的典型代表

曹雪芹 高鶚 賈赦 秦可卿 名著那些事兒 名著那些事兒 2017-08-28

1

在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書中,沒有寫到鴛鴦之死。從這個人物的性格發展邏輯看,死是她最大可能的結局。

也許還有另一種可能:鴛鴦未死之前,賈府一敗塗地,賈赦惡貫滿盈,鋃鐺入獄。

第一回甄士隱《好了歌注》“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句,甲戌本有硃筆側批說“賈赦雨村一干人”,說的就是這種結果。這樣的話,鴛鴦可能不死。但這還必須有另一個限定:賈赦獲罪於賈母死前。只有這樣,鴛鴦才有倖免的可能。不過,在封建奴婢制度崩潰之前,她即使逃脫賈赦的魔爪,也未必有一個好的結局。

鴛鴦之死,高鶚“抄襲”曹雪芹的典型代表

2

現在流傳的後四十回續書,倒也是寫鴛鴦死了。但是,對於鴛鴦之死的具體處理,卻實在是十分糟糕。鴛鴦的結局,雖然大致不差,但這個人物及其死,可以說是被糟蹋得不成樣子。具體地說,鴛鴦被歪曲成殉主的義婢。這顯然是違背曹雪芹塑造這個形象的原意。

鴛鴦之死的回目,叫什麼《鴛鴦女殉主歸太虛》。正文中,賈政說她是“殉葬的人”,什麼“全了他的心志”云云,鴛鴦成了義僕之類的人物。賈政這樣說,固然是這位假道學只能作如此的理解,但回目中“殉主”云云,就不僅僅只是賈政的理解,而是作者的意思了。

義婢殉主,與鴛鴦整個性格特點,是格格不入的。如果她是一味的愚忠愚義,那麼,賈赦何嘗不是她的主子。當年賈赦逼她為妾時,邢夫人說了一大通別人都不合適,只有她才行,為什麼她不也來“義”一番呢?為什麼不去為主子考慮一下呢?

鴛鴦之死,高鶚“抄襲”曹雪芹的典型代表

可見,續作的這種處理,是對鴛鴦的歪曲。這就降低了鴛鴦;不過,在當時也許還是一種“拔高”呢。無論是降低還是“拔高”,都違背了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後四十回續書中的這個鴛鴦,不是曹雪芹筆下的鴛鴦。

更糟糕的是鴛鴦之死這個情節的具體安排,簡直不倫不類,鬼話連篇。作為一部小說,在情節發展中出現個把幾個鬼神魔怪,並不就是鬼話。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也出現過鬼,如第十六回秦鍾之死,出現了鬼使都判,但那些鬼判仍然都還是人。作者不是在那裡認真“搗鬼”。讀者也知道曹雪芹不是在講鬼故事,而是講人間事。續書中的鴛鴦之死則不同,正爾八經地講吊死鬼出現,然後鴛鴦上吊而死。

3

有這樣一種迷信說法:人的上吊而死,都是因為吊死鬼來找替代,千方百計引誘人上吊。有了新鬼來接替後,舊鬼才好去投生轉世。續書中寫鴛鴦上吊,就是搬的這一套。所不同的,僅僅只是替代的不是去做吊死鬼,而是去出任太虛幻境痴情司的掌管。

鴛鴦之死,高鶚“抄襲”曹雪芹的典型代表

有一點倒是挖空心思,那位來找替代的吊死鬼,不是別人,而是秦可卿。秦可卿死於第十三回,原計劃是寫她上吊而死,所以“十二釵”冊頁上是一幅“美人懸樑自盡”的畫,後來修改為病死,但這幅上吊的畫還原樣未動。這本來是修改中的遺留問題。秦可卿那無著落的“懸樑自盡”的畫,想不到成為鴛鴦去尋死的“樣板”。續書中的處理,是鴛鴦想自盡,一時想不出合適的死法,於是秦可卿的鬼魂就來“客串”一番吊死鬼的角色。然後,鴛鴦照樣畫葫蘆,上了吊。這種處理,簡直如同兒戲。

後四十回續書,續得不高明的不少,但糟到這種程度,卻是少有的。前八十回書中的鴛鴦,刻畫得那麼精彩,那麼可愛,到這裡,續上這樣一條不三不四的狗尾,實在大煞風景,叫人啼笑皆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