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打孫權你不去撿便宜,曹丕你是不是傻?曹丕:我也是一頭包'

"


"


劉備打孫權你不去撿便宜,曹丕你是不是傻?曹丕:我也是一頭包

東漢末年三大戰:官渡一戰曹操雄霸北方;赤壁之戰確定三方均勢、夷陵之戰奠定蜀國敗局。 夷陵之戰發生的時候,曹丕稱帝,坐擁中原最雄厚的兵力。很多人都曾做過假設,假如在夷陵之戰打到一半的時候,或者乾脆等到分出勝負,蜀國吳國兩敗俱傷的時候,大魏國出兵南下,這個時候打蜀國則蜀國亡;打吳國則吳國滅。

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

輕輕鬆鬆統一天下,這麼有賺頭的買賣,為啥曹丕不做呢?

如果你穿越到曹丕面前問他:劉備打孫權的時候你不去撿便宜,曹丕你是不是傻?

曹丕一定會委屈的說:你才傻,你全家都傻!我那個時候,也是一頭的包,哪裡顧得過來啊!

事實上,曹丕不是沒有動過這個心思,在劉備還沒有跟孫權對掐的時候, 魏國就曾經認真的討論過偷襲問題;

公元219年,38歲的陸遜突襲成功,關雲長大意失荊州,還丟了性命。這個時候劉皇叔還沒有開始復仇,但是孫權卻已經提前準備了先手:萬一東吳跟蜀國打起來的話,北方魏國掏了自己的老窩豈不是雞飛蛋打?於是孫權派遣使者向魏王曹丕投降。

那個時候曹丕就和謀士劉曄認真分析過當時吳國和蜀國的形勢。劉曄的判斷是:孫權無緣無故來投降,一定是國內有急事。正所謂無利不起早,更何況是舍下自己堂堂大將軍的面子。前面孫權偷襲殺死關羽,拿下了荊州四郡,劉備陪了兄弟又折兵,一定會帶兵過去找回場子。這個時候孫權外有強敵,人心不穩,最擔心咱們魏國在屁股後面捅刀子,所以跑過來投降我們求安慰。投降之後我們就沒有理由出兵東吳,他沒有了後顧之憂;此外我們魏國無形之中成了孫權的保護傘,對劉備諸葛亮也有震懾作用,孫權這傢伙果然打得一手好算盤。

現在天下三分,俺們魏國一家佔了八成,吳國蜀國各保一州,依靠高山大河的天險和兩國聯盟才能夠形成平衡狀態。現在這兩個小國有矛盾,我們應該趁機發兵,直接掏孫權的老窩。我們和劉備形成兩面夾攻的姿態,一個月就能把吳國給滅掉。吳國一滅掉,搞死蜀國還不就像滅霸打個響指一樣輕鬆麼。

如果這個做決定的是曹操,哪裡還有什麼廢話,抄起傢伙就去滅東吳了。可是現在是曹丕,曹丕說啥呢?

“人稱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來者心,必以為懼,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吳降,而襲蜀之後乎。”

人家都服軟了我們還從後面弄人家,好像不夠意思吧,不如先接受吳國投降,事後再收拾劉備,也蠻好。

這一段國際形勢討論會,記載在《三國志·劉曄傳》,傅玄的註解裡面。

"


劉備打孫權你不去撿便宜,曹丕你是不是傻?曹丕:我也是一頭包

東漢末年三大戰:官渡一戰曹操雄霸北方;赤壁之戰確定三方均勢、夷陵之戰奠定蜀國敗局。 夷陵之戰發生的時候,曹丕稱帝,坐擁中原最雄厚的兵力。很多人都曾做過假設,假如在夷陵之戰打到一半的時候,或者乾脆等到分出勝負,蜀國吳國兩敗俱傷的時候,大魏國出兵南下,這個時候打蜀國則蜀國亡;打吳國則吳國滅。

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

輕輕鬆鬆統一天下,這麼有賺頭的買賣,為啥曹丕不做呢?

如果你穿越到曹丕面前問他:劉備打孫權的時候你不去撿便宜,曹丕你是不是傻?

曹丕一定會委屈的說:你才傻,你全家都傻!我那個時候,也是一頭的包,哪裡顧得過來啊!

事實上,曹丕不是沒有動過這個心思,在劉備還沒有跟孫權對掐的時候, 魏國就曾經認真的討論過偷襲問題;

公元219年,38歲的陸遜突襲成功,關雲長大意失荊州,還丟了性命。這個時候劉皇叔還沒有開始復仇,但是孫權卻已經提前準備了先手:萬一東吳跟蜀國打起來的話,北方魏國掏了自己的老窩豈不是雞飛蛋打?於是孫權派遣使者向魏王曹丕投降。

那個時候曹丕就和謀士劉曄認真分析過當時吳國和蜀國的形勢。劉曄的判斷是:孫權無緣無故來投降,一定是國內有急事。正所謂無利不起早,更何況是舍下自己堂堂大將軍的面子。前面孫權偷襲殺死關羽,拿下了荊州四郡,劉備陪了兄弟又折兵,一定會帶兵過去找回場子。這個時候孫權外有強敵,人心不穩,最擔心咱們魏國在屁股後面捅刀子,所以跑過來投降我們求安慰。投降之後我們就沒有理由出兵東吳,他沒有了後顧之憂;此外我們魏國無形之中成了孫權的保護傘,對劉備諸葛亮也有震懾作用,孫權這傢伙果然打得一手好算盤。

現在天下三分,俺們魏國一家佔了八成,吳國蜀國各保一州,依靠高山大河的天險和兩國聯盟才能夠形成平衡狀態。現在這兩個小國有矛盾,我們應該趁機發兵,直接掏孫權的老窩。我們和劉備形成兩面夾攻的姿態,一個月就能把吳國給滅掉。吳國一滅掉,搞死蜀國還不就像滅霸打個響指一樣輕鬆麼。

如果這個做決定的是曹操,哪裡還有什麼廢話,抄起傢伙就去滅東吳了。可是現在是曹丕,曹丕說啥呢?

“人稱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來者心,必以為懼,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吳降,而襲蜀之後乎。”

人家都服軟了我們還從後面弄人家,好像不夠意思吧,不如先接受吳國投降,事後再收拾劉備,也蠻好。

這一段國際形勢討論會,記載在《三國志·劉曄傳》,傅玄的註解裡面。

劉備打孫權你不去撿便宜,曹丕你是不是傻?曹丕:我也是一頭包


劉備孫權真的打起來後,曹丕為何按兵不動?

公元221年,也就是孫權投降曹丕的第二年,如劉曄所料,夷陵之戰開打,兩家打了十三個月,可以說人困馬乏。這個時候,魏國按兵不動,一直到劉備死掉之後,諸葛亮和吳國重新修好,吳蜀聯盟再次確立。

魏國失去了一個絕佳的統一機會。

曹丕難道真的是傻子麼。

當然不是,用前面的虛擬對話來說,曹丕也是焦頭爛額,一腦袋的包!

曹丕面對的第一個威脅,是北方邊境不穩。

公元220年,曹丕剛登基,北方河西走廊一帶發生大規模叛亂,金城太守蘇則幾乎調動了涼州所有兵馬才成功平亂。

公元221年,劉備和孫權鬥得難解難分,魏國原本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沒想到關中地區發生了鄭甘、王然叛亂,鄭甘叛亂又引發了連鎖反應,涼州少數民族的羌人胡人也蠢蠢欲動,魏國把曹真,曹仁,郭淮,張郃、張既這些得力干將全部壓過去鎮壓叛亂。這還不算完,東北的鮮卑族也開始騷擾中原邊境,大將田豫又被派到了東北那嘎達。

你說,曹丕哪裡還有兵馬南下啊。

除此之外,曹丕還有一個更加頭疼的問題:後院不穩。

曹丕這個皇帝,得來非常費功夫。曹丕雖然是大兒子,可是曹操一直不怎麼喜歡他,你看電視劇裡面演的就知道,曹操經常試探他的忠誠,而且曹丕的才華實在有限,不像曹植那樣才高八斗,七步成詩,所以曹操最喜歡的其實是大才子曹植。但是因為曹植恃才放曠,成年之後還是那樣不著調,最後惹惱了曹操,失去了寵愛,曹丕這才以一個乖寶寶的身份取得了穩定的太子儲君的位置。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不服氣,誰啊,曹彰啊。

曹彰曹老二,喜歡三弟曹植,不喜歡大哥曹丕。你想想看,曹植有文采,曹彰會打仗,中不溜秋的大哥曹丕一看兩位弟弟肩並肩站在了一個陣營裡面,能不害怕嗎。

公元219年,曹操讓曹彰做越騎將軍,駐守長安,曹操在洛陽病重期間點名要見曹彰,結果曹彰還沒有到洛陽,老爹曹操就死了。曹操召見曹彰的目的是什麼,誰也不知道,但是曹彰是個大膽子的武將,到了洛陽之後,一聽說曹操死了,闖進宮殿就要玉璽。這個時候曹丕多虧手底下有一個特別牛氣的謀士賈逵。

賈逵跟曹彰槓上了:

彰從長安來赴問述先王璽緩所在 。賈逵正色曰:太子在鄴,國有儲副 ,先王璽綬非君侯所宜問也。

曹丕繼位之後大肆剪除曹植曹彰的羽翼,後來在棗子裡面下毒,毒死了曹彰。再他準備對曹植下手的時候,被卞太后阻攔。太后話都挑明瞭,你都弄死我的小彰彰了,還想弄死我的小植植麼。

最後一家人一直鬥到公元223年,曹丕佔據了絕對的政治優勢之後,下了一道詔書,不允許婦人干政,禁止大臣把奏疏交給卞太后,這場家庭內部的政治鬥爭才算徹底平息。

所以說,夷陵之戰,孫權劉備斗的你死我活的時候,曹丕也是一腦袋的包,哪裡顧得上做那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勾當。

等到曹丕搞定家務事,邊疆也安定的時候,吳國和蜀國也重歸於好,敬個禮笑嘻嘻,我們還是好兄弟,誰來搗亂跟誰急。

這個時候,曹丕也只能幹嘆氣了。

一個穩定的後院,多麼重要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