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死後長沙小吏冒死討屍,卻仕魏不仕吳,成為曹操、曹丕心腹

孫堅最初的立足之地是長沙郡,亂世之中,兵馬、錢糧、地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長沙太守孫堅,是荊南地區的武裝勢力,直到討伐董卓失敗後,被劉表手下黃祖埋伏身死,孫家走向了衰微。樹倒猢猻散,許多孫堅部將紛紛改投他人,只有一個人在他死後冒死向劉表討要屍體。

這個人叫做桓階,孫堅對他有知遇之恩,當初舉薦他擔任長沙郡功曹的就是孫堅。可是在孫堅遠征討伐董卓之前,恆階的父親病逝了。漢代什麼最重要?“孝”當仁不讓,做官的第一步就是舉“孝廉”,所以桓階回老家為父親守孝了。桓階永遠想不到,此次一別就是永別,畢竟那是“江東之虎”啊!

孫堅死後長沙小吏冒死討屍,卻仕魏不仕吳,成為曹操、曹丕心腹

桓階守孝期還沒過完,就聽說了孫堅戰死的消息。沒有人能夠料到,“江東之虎”會折損在武力羸弱的劉表手上。桓階很有古之義士風範,披著麻,頭上戴著孝布,就出發前往襄陽了。

正在舉行慶功宴的劉表、黃祖等人懵了,載歌載舞的宴會之上,來了個披麻戴孝的傢伙。黃祖等將領忿忿不平之際,劉表耐著性子問道:“你是來幹什麼的”?桓階不卑不亢回答道:“索要已故長沙太守孫堅屍首,入土為安”。

劉表作為標準的荊襄名士,和皇室宗親,特別看重自身名聲和風評。親自放下酒杯,走到了桓階面前,拉著他的手,哭哭啼啼地說道:“守喪之期,不忘舊主,遠赴千里,冒死討屍,伯緒(桓階的字)真是忠義之人啊”!劉表命人縫合了孫堅的屍身,用上好的棺木儲放,交給了桓階。

孫堅死後長沙小吏冒死討屍,卻仕魏不仕吳,成為曹操、曹丕心腹

桓階也因此成為了荊襄名士,長期任職荊南四郡的長沙郡。但桓階深受孫堅之恩,卻對孫權很不感冒,始終不選擇投奔他,這是為什麼呢?其一,孫堅舉薦他時,是朝廷封賞的長沙太守,如果說大漢最後一個忠臣是誰,非孫堅莫屬。桓階在孫堅死後冒死討屍,和漢庭正統有很大關係,他非常向往國家統一。其二,孫堅作為“江東之虎”,是英雄的象徵,孫策有些父親的風範,但去世很早,孫權就沒了這份英雄氣。

和對孫權的不感冒相反,桓階非常崇拜曹操,在他還很弱小的時候就崇拜。以許昌等中原地區為中心的曹操,四面皆敵,北邊有雄踞青、冀、幽、並四州,帶甲數十萬的袁紹:東南孫策遇刺,孫權即位,內部亂作一團,無力北上;但西南荊襄富庶之地,還有個帶甲十萬的劉表呢。

雖說劉表軍馬戰力一般,但畢竟人數不少於曹軍,官渡之戰曹操不可能同時和袁紹、劉表開戰。神奇的是劉表確實也沒有招惹曹操,這是怎麼回事呢?官渡之戰期間劉表在幹什麼?

崇拜曹操的桓階,在千里外的荊南偷偷幫了他大忙,劉表後院起火了。荊襄之地大略分為兩部分:其一,襄陽、江陵為中心的江北之地,人口稠密、錢糧、兵馬眾多,也是劉表的根基所在。其二,長沙、零陵、桂陽、武陵荊南四郡,山林密佈,開發程度很低。

孫堅死後長沙小吏冒死討屍,卻仕魏不仕吳,成為曹操、曹丕心腹

桓階說服了長沙太守張羨,起兵征討劉表,牽制了荊北的主力,為曹操官渡之戰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桓階勸說張羨:“名不正則言不順”,曹操擁立獻帝,屬於漢室正統,而袁紹、劉表為割據而戰,必然會遭受失敗。

張羨聽後信心十足,聯合另外三郡的郡守,一起發兵對抗劉表。但漢代時荊南地區,和荊北相比,就是沒有開化之地。張羨不敵劉表大軍,兵敗身死,但荊南山路崎嶇,浪費了劉表大量時間,偷襲許昌也就不了了之了。

張羨兵敗後,桓階躲進了深山老林,直到8年後,曹操南征佔據荊襄後,桓階才選擇出仕。一番交談之後,曹操認可了桓階,覺得他是名幹吏。如果說起步期的勢力,一兩個頂尖謀士最重要,可對於佔據天下大半的曹操來說,一大批能臣幹吏,才是構建政權的迫切需求,桓階無疑就是這樣的人才。

孫堅死後長沙小吏冒死討屍,卻仕魏不仕吳,成為曹操、曹丕心腹

比起老道持重的曹丕,最初文采飛揚的曹植,深受曹操喜愛。但桓階最初就看好曹丕,就像在曹操弱小之時,看好曹操一樣。一方面,桓階覺得比起輕浮的曹植,穩重的曹丕更有領袖氣質;另一方面,桓階和傳統士大夫一樣,堅持立長子繼位。

可以說桓階就是那個時代,一個標標準準的有才華的士大夫,或許他沒有孔明、周瑜、司馬懿那樣的經天緯地之才,但他代表了最廣大的實幹型士大夫群體。

許多人爭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到底是得多還是失多呢?桓階的事蹟告訴我們,得多,曹操得到了天下最廣大的中立型士大夫支持。袁術、袁紹、劉表、孫權、馬騰、甚至劉備,他們聚集的是一個個利益集團,其中不乏經天緯地之才,試圖扭轉乾坤。但像桓階這樣,最廣大的中立型士大夫,是支持曹操的。小恩小惠無法拉攏他們,如果施以大恩,他們人數又太過眾多,而在曹操這裡,一個漢獻帝的名頭就是最好的報酬。

曹丕即位後,對一直默默支持他的桓階非常感激,讓他擔任曹魏尚書令,總領國政。從曹丕交好的桓階、陳群等人可以看出,漸漸趨於穩定的曹魏轉變了用人策略,國力遠勝蜀、吳的魏國。由極個別的精英政治,轉向了大群體的幹吏政治,更加符合一個統一國度的需求和氣象。畢竟舉國重任豈能交付一人,哪怕是經天緯地的諸葛亮、周瑜也是無法扭轉乾坤的。

孫堅死後長沙小吏冒死討屍,卻仕魏不仕吳,成為曹操、曹丕心腹

桓階病重之時,曹丕非常傷心,讓他改任太常,安心養病。曹丕在病床別拉著桓階的手,流下了動情的淚水,表示自己有託孤之意。無奈桓階病情並未好轉,不久憾然離世,曹丕十分傷痛。由桓階不難看出曹魏由局部征伐,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積蓄國力。憑藉領土的先天優勢,漸漸有了吳、蜀兩國永遠無法撼動的綜合國力,甚至經天緯地的諸葛亮,也無法擊敗曹魏大群體的幹吏政治。

參考資料:

《魏書》、《三國志》

本文系頭條號漢史鉤沉原創首發,歡迎關注,瞭解中國古代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