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啊袁紹!(第二篇)

曹操 孫子兵法 法律 歷史 記義傳夢 2017-04-16

袁紹啊袁紹!(第二篇)

續接上篇~

就在這時,大獲全勝的麴義也趕來救護,公孫瓚騎兵才四散逃去,而袁紹得脫。

此戰袁紹有驚無險,獲勝,公孫瓚敗績。

袁紹大敗公孫瓚後引軍向南到了薄落津,剛和諸將落座想喝杯慶功酒,又得到了一個緊急軍情:魏郡兵造反,和黑山賊於毒共同佔領了鄴城,還殺掉了太守慄成。賊十餘部,有數萬人,現在屯軍在鄴城中。

鄴城,袁紹的根據地,老婆孩娃都在那裡。

眾人聽到這個消息後,有家在鄴城的,皆憂怖失色,或起啼泣,而袁紹容貌不變、舉杯自若。我也不知道他心裡是否擔心他的家人。

卻說黑山賊裡有一個人,叫陶升,有善心,帶領自己的部下偷偷把袁紹的老婆孩娃給運到了斥丘,這裡是袁紹的地盤,沒有造反。袁紹大軍隨後到了斥丘,見到了安然無恙的家人,隨即拜陶升為建義中郎將以表示感謝。然後引大軍入朝歌鹿場山蒼巖谷討伐於毒,圍攻五日,大破之,斬殺於毒及長安所署冀州牧壺壽。又繼續尋山向北進軍,攻擊其他賊寇,皆斬之。又一路攻擊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這些名字統統不需要計),皆屠其屯壁,斬首數萬級。又見疾風掃落葉……

然後袁紹帶大軍回屯鄴城。

公元193年,李傕、郭汜掌控的漢天子派太僕趙岐調解袁紹和公孫瓚的關係。趙岐先到河北見袁紹,袁紹出城一百多裡相迎,拜奉帝命,表示願意和解。趙岐於是住在袁紹大營,給公孫瓚寫了封信,表達了朝廷希望他和袁紹和解的意思。公孫瓚隨即回信:“趙太僕以周召之德、銜命來徵、宣揚朝恩、示以和睦,使我撥雲見日,我非常高興。以前賈復和寇恂也互相爭鬥、欲相危害,遇到光武帝寬宏大度,親自陛見他們,讓他們一起乘坐自己的官輿,當時以此為榮。我知道自己處在邊遠地方,現在能與袁將軍共享朝廷給予和解的殊榮,此誠袁將軍之眷顧、而瓚之幸也。”於是二人休戰和好。

至於那個幹掉公孫瓚一千多人打得他滿地找牙讓其膽寒、後又回軍救了袁紹的大將麴義,後來恃功而驕,被袁紹幹掉了。無功未必落寞、有功未必保全,自古功高蓋主、兔死狗烹的例子實在太多了。這似乎又是武將的宿命。做人要低調,低調是多麼的重要。低調低調低調,重要的話說三遍。

四、迎奉天子失策

還是公元193年,李傕和郭汜也鬧僵了,大打出手,後來皇帝在楊奉和董承的護衛下逃回破敗不堪的洛陽,此時,皇帝的歸屬就成了全國各州郡軍閥們的主要議題。

地點:冀州

沮授勸袁紹說:“袁將軍你家累世輔弼朝廷、盡忠盡義。現在皇帝逃難,國家危亡、宗廟毀壞,而各大州郡的軍閥都外託義兵、暗地裡卻互相圖滅,沒有一個存主恤民的。現在冀州安定、吃喝不愁,應該迎奉皇帝大駕,把他安頓在咱們鄴城。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抵抗我們!”好計策!得皇帝者得正義、得民心、得天下。

袁紹聽了感覺有理,想聽從此計。

郭圖、淳于瓊說:“漢室將亡,已經很久了,今欲使其復興,太難了!如今英雄並起、各據州郡,動不動都有上萬士兵,正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稱王。如果把天子迎奉到鄴城,動輒就要向皇帝上表奏文。要是聽皇帝的,那麼他會制約我們的權利,導致我們行動不便;要是不聽他的,那就是抗旨拒命,名義上不好聽,所以,皇帝是個累贅,又所以,沮授這個計策不好。”

沮授反駁說:“今迎天子,至義也,而且又非常符合現在的時政需要,此大計策,若不早圖,必有人搶先迎奉皇帝。又,權不失機、功在速捷,袁將軍,請趕快迎奉天子!”

最後,袁紹沒迎奉天子,他自己心裡有個小九九。因為這個天子是董卓立的,而董卓立劉協之前曾經和袁紹商量過,袁紹當時不同意,也就是說袁紹根本就沒把劉協看成是合法的皇帝,希望大家還記得前面的這些內容。

再後來,天子被曹操迎奉至許昌。曹操遂得以掌控朝政,奉天子以令不臣。而把皇帝握在自己手裡的好處立馬就顯現:曹操很快以皇帝名義收復了河南,關東諸君也都依附曹操了。這時候袁紹才恍然大悟,後悔起來。原來迎奉皇帝有這些好處,想讓曹操把皇帝送到他那去。你想曹操,多精多猾,他又不是韓馥,到嘴的肥肉怎麼可能白送給你袁紹!曹操一口回絕了袁紹的非禮要求。然後用皇帝的名義封袁紹為太尉,自己當個大將軍,比袁紹官職大。其實,都是虛銜,漢朝已名存實亡,封個縣令和封個三公都一樣,沒啥區別。可是袁紹不這麼看,袁紹重名,這一點從他以前隱居的時候只見名人就能看出來。他覺得太尉比大將軍官品小,他覺得自己比曹操官小很可恥,不接受太尉官職。說:“曹操這人,要不是我救他,他都不知道死多少次了,現在居然忘恩負義,還想挾持天子來命令我嗎!”曹操知道這事後,把大將軍職位讓給袁紹了,又封他鄴侯。都是虛的,愛要就給你,得到也沒啥用。

五、分封各子

袁紹有三個兒子:袁譚、袁熙和袁尚,還有一個外甥高幹,袁紹把他們派出去,每個人封給一個州郡,袁譚封青州,袁熙封幽州,高幹封幷州。袁尚最小,長的最像袁紹,也是個帥哥,最得袁紹喜歡,所以袁紹把他留在身邊。沮授說:“你不能把他們一人封一個州郡,這麼做,以後會有大亂的,而現在你的做法就以後大亂的開始、是禍根。”沮授實在利害,此人看到了數年以後的事情。袁紹不聽,就這樣把他們三人都派遣出去了。

袁譚到了青州後,覺得地方太小,南征北戰,使青州地盤有所擴大。但是,喜歡聽身邊人阿諛奉承,近小人遠賢臣。華彥、孔順都是奸佞小人,他卻信以為心腹。因為是官六代,肆志奢淫,根本不知道穀物“粒粒皆辛苦。”又讓他小舅子帶兵,這小子常常帶兵搶劫百姓,袁譚也不管。派出去招募士兵的人,按理應該挑選年富力強、精壯威武之士,他們倒好,你家有錢給我送點禮,請我喝一杯,我就不招募你兒子。你家窮,拉著你兒子就走,哭爹喊娘都沒用。結果招募的大都是貧弱之人。想跑都跑不掉,逃到野外的,派兵追捕,如獵鳥獸。收賦納稅、犯罪處罰,標準都不一樣。關係好的,你愛咋整咋整,隨心所欲;關係不好的,咋整咋不能整。袁紹也不管。

公元199年,袁紹和公孫瓚在易京又幹起來了,公孫瓚大敗,命喪黃泉(以後我還會詳細解說這場大戰)。而公孫瓚手下的士兵被袁紹悉數收編。

六、官渡大戰

現在的袁紹,兒子和外甥分別鎮守各州郡,麾下擁有數十萬大軍。文有審配、逢紀、田豐、荀諶、許攸等為謀主;武有顏良、文丑等為大將;精兵銳卒十萬,鐵騎萬匹。於是,袁紹開始想雄霸天下,而第一個要被幹掉的目標就是---曹操。袁紹準備出兵南下。

沮授、田豐不同意,勸阻袁紹:“我們在冀州的這些年,連年征戰(VS公孫瓚、VS黑山賊、VS其他各路毛賊),百姓疲弊、倉庫根本沒有積糧,稅費勞役才剛剛好一些,這是冀州的深憂大患。現在冀州安定了,應該先派人向皇帝獻捷。如果曹操擋在中間不讓獻捷,那就有藉口,說他擋我們的進言之路,然後就師出有名了。先率大軍屯紮在黎陽,漸漸把河南發展壯大,製造舟船、武器。時不時再派點精銳騎兵,到曹操的地盤騷擾騷擾,讓他不得安寧,而我方則安逸舒適、以逸待勞,不出三年,我們強大了,曹操疲敝了,也完蛋了,事情不就OK了嗎。”

《孫子兵法》曰:“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以,這是個非常好的計策,但有人反對。

審配、郭圖說:“《孫子兵法》說,是敵人的十倍,就圍殲他;是敵人的五倍,就進攻他;如果跟敵人數量差不多,那就拼死對戰。袁將軍你英明神武、擁有數十萬大軍,討伐曹操,翻手之間的事。現在不攻打他,等他以後壯大了,再想拿下曹操,可就難了。”似乎也有點道理。

沮授又說:“救亂誅暴,才是義兵;恃眾憑強,這叫驕兵。義兵無敵,驕兵必敗。曹操手裡握有天子,如果我們帶兵攻打他,我們就不是義兵了,師出無名。而且廟勝之策,不在強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練,不像公孫瓚那樣坐以待斃。我和田豐的計策,乃是萬安之術,你們卻要興無名之兵,主公,我非常擔心會失敗!”

PS:廟勝之策。《孫子兵法》“始計篇”說:“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就是不用上戰場,在家裡比較比較敵我雙方的“主、將、天地、法令、兵眾、士卒和賞罰”這些方面,誰更利害,那麼真打起仗來,就知道誰能贏,誰會輸,這就是廟勝之策。

郭圖又說:“周武王討伐商紂王,都不說他自己是不義之兵,何況我們要討伐逆賊曹操,怎麼能說是師出無名、是不義之兵呢。況且我們的大軍文臣武將竭忠盡力、將士們奮勇當先,這時候還不及時趁早圖謀天下、定鼎中原,那就是考慮不周了。這是上天給我們的好機會,我們再不主動奪取,以後必然會反受其咎。你們的計策,只是要穩定牢固、保守老成,不是伺機而動、隨機應變之策。”

主戰VS主守,袁紹最終選擇了前者。

但是田豐還是不死心,又諫袁紹:“曹操善於用兵、變化莫測,雖然軍士數量少,但不能輕視他,不如跟他相持,拖垮他。如今不遵廟勝之策,而要決成敗於一戰,如果有個閃失,悔恨何及。”袁紹發飆了:“我已經決定主戰了,你還要死諫,是想阻我大軍嗎?”竟把田豐給枷了,讓他坐牢去了。

於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袁曹官渡之戰隨即爆發。

為了師出有名、師出有義,出兵前袁紹讓陳琳寫了一封討伐曹操的檄文,以召布天下。這是一篇歷史上極其有名的檄文。要說陳琳這人,真不愧是個筆桿子。要是放在今天,當個網絡寫手槍手什麼的,我們這些碼字的,估計都得餓死。這篇檄文引經據典、從曹操祖宗八代開始罵起,罵得狗血淋頭、大快人心、淋漓盡致。歷數曹操諸多罪惡,而彰顯袁紹大義凜然、忠肝義膽,又號召天下有識之士努力奮起、共滅曹操。整篇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讀起來朗朗上口、催人奮進。讀後恨不能將曹操碎屍萬段、誅滅十族。

但是,原文太生澀了,直接引用,恐怕有些人看得不太懂。我來試著翻譯,不要太白話,否則就沒那氣勢了。翻譯不好的地方歡迎大夥拍磚。別拍頭,一拍就死,沒趣,先從腳拍起。

好,言歸正傳。

檄文:“聽說英明之主居安思危以未雨綢繆,忠臣之士思慮患難以樹立威信。從前秦朝強大,但是皇帝弱小。趙高執掌權柄,擅權專政、作威作福,最終在望夷殺掉了皇帝、汙濁詬病至今。後來到了呂后執掌朝政,呂祿和呂產專權,擅斷萬機、省減禁令、上下失序、朝綱廢墜、百姓寒心。於是絳侯周勃、硃虛侯劉章興威奮怒、誅平逆亂、尊立皇帝,所以才能國家興隆、光明顯著,這才是忠誠們立權樹信的好榜樣。

司空曹操,祖父曹騰,是個太監,和左悺、徐璜都是妖孽之人。奢侈放縱、虐待百姓。父親曹嵩,是太監養子,花錢買的官位,金銀珠寶賄賂當權之人,竊盜權柄、致使國家危亡。

曹操,閹宦遺醜、無德無才、狡猾奸詐、幸災樂禍。而袁公曾經統領英雄、掃除凶逆。後來遇董卓禍國殃民,於是袁公提劍擂鼓、受命東夏、收聚豪傑、不計過錯,所以才和曹操共商策略。以為曹操能有點才能、可以任用。誰知他愚蠢輕佻、鼠目寸光、貿然進軍、損兵折將、屢吃敗仗。而袁公又給他增兵添將,使其恢復元氣,並且推薦他為東郡太守、兗州刺史,又給他披上虎皮戰袍、送給軍隊士卒、輜重糧餉和獎懲罰罪的威權,寄希望曹操能有點戰功。而曹操卻趁機囂張跋扈、言行放肆、盤剝百姓、殘害忠良。

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逸、天下知名。能直言正色、不阿諂奉承,卻被曹操無端殺戮、妻兒遭誅。從此士大夫憤恨心痛、百姓怨聲載道。振臂一呼、舉州響應,所以曹操被徐方打敗,地盤也被呂布奪走。曹操倉皇東逃、惶惶如喪家之犬、無立錐之地。袁公又看他可憐,而且沒有造反叛亂,所以又給他添兵加將、支援其盔甲旌旗,曹操才得以重新席捲征戰、金鼓響震。這是拯救曹操於危難之間、讓他沒有死亡之患、又能重新得到任用。這是曹操的大幸,卻讓兗州百姓受苦了。

後來皇帝大駕返回洛陽,奸臣亂政。那時候冀州北邊正在打仗、局勢緊迫,實在無暇迎奉天子,所以讓從事中郎將徐勳派遣曹操迎奉天子,命他好生修復宗廟、建設宮廷、護衛幼主。而曹操居然放肆專權、脅迫遷都、侮辱大臣、目無法紀、專制朝政、想賞就賞、想罰就罰、說放就放、說殺就殺。喜歡的就讓他光宗耀祖、不喜歡的就滅他三族。有敢說話的被公開誅戮、在心裡想的也遭到暗殺,致使路上行人只能互相目視、不敢開口。百官也三緘其口。國家朝會,公卿大臣像泥人木偶、不過充數而已。

太尉楊彪,掌管過三司、官位極品,而曹操卻因為睚眥小怨,誹謗加罪、誣告罪名、鞭抽棒打、施加大刑,不顧法律、任情虐待。又,議郎趙彥,忠諫直言、所議多有采納,皇帝都認真傾聽,給他加官進祿。而曹操權慾薰心、杜絕言路,擅自逮捕趙彥、立即殺害,根本不待奏報。

再又,樑孝王劉武,是先帝的同母弟弟。其陵寢尊貴,即使是周圍的松柏桑梓,也應對其肅穆恭敬,而曹操卻親自率領兵吏發掘陵寢、破壞棺木、裸屍露骨、攫取金寶,致使皇帝悲慼流涕、士民無不傷心感懷。又設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之處墳墓陵寢掘挖殆盡、骨骸外露。曹操身處三公大位、卻行禽獸之事,暴殄國家、虐待百姓、毒害人鬼。

又加上苛捐雜稅、徭役繁重。還到處設立特務機關,朝堂上下、田野道路,舉手即碰觸網羅、動足就踏進陷阱,所以兗州和豫州百姓都民不聊生、帝都人民也嗟呀抱怨。縱觀古今典籍,所載所記貪贓枉法之事、無道無君之臣,曹操最甚。

那時袁公正在抵禦外賊,沒有討伐教訓曹操,而是加意安撫,寄希望於曹操良心發現、有所收斂以彌補罪惡。但是,曹操豺狼野心、包藏禍胎,乃至於想摧折國家、傾覆棟樑、孤弱漢家天下、剿滅中正而有不臣之心、竊取天下之意。

去年袁公率軍北征,討伐公孫瓚,逆賊強悍,因此圍攻了一年。而曹操暗中私通逆賊,還想假借朝廷之名,掩襲冀州之後。帶兵抵達黃河南岸、將要乘船北渡。結果陰謀暴露、又正好遇到公孫瓚被攻破滅,所以曹操大軍鋒芒挫縮、圖謀沒有得成。卻又在敖倉屯軍、沿河固防,竟想阻我大軍、簡直就是螳臂當車。

袁公遵奉漢帝威靈、威震宇宙、雄獅百萬、鐵騎千群,有中黃、育、獲之勇士、趁良弓勁弩之勢氣,幷州大軍跨越太行、青州大軍躍進濟漯,雄獅泛舟黃河衝鋒向前、荊州大軍從宛葉而牽引曹操之後,雷霆萬鈞、虎步獅形,共同討伐曹操,就像舉大火焚燒蓬草、傾滄海澆滅火炭,所向披靡,有什麼不能消滅的呢?

如今漢朝衰弱、朝綱紊亂、法紀絕滅。曹操又用精兵七百人,圍守皇宮,對外宣稱保衛皇帝、實際卻是拘執幼主,實在擔心曹賊做大逆不道之事,因此才寫這篇檄文。此正是忠臣肝腦塗地之時、烈士立功保駕之日,讓我們奮力向前,共勉,加油!”

怎麼樣,讀起來氣勢還可以吧。顛來倒去的翻譯了我兩個多小時,累死了都~

袁紹這人事真多,害得我寫了兩天還沒寫完,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