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為何在曹操死後接收他全部妻妾?曹操與甄宓有何私情?

曹操 曹丕 文昭甄皇后 漢朝 孫權 語文360 2018-12-09

曹操在孫權擒殺關羽、取得荊州後,表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遣使入貢,向曹操稱臣,並勸曹操取代漢朝自稱大魏皇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曰武王。他臨死前留下《遺令》。

根據曹操的遺囑,他於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於鄴城西郊的高陵。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後出看疾。太后入戶,見直侍並是昔日所愛幸者。太后問:“何時來邪?”雲:“正伏魄時過。”因不復前而嘆曰:“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至山陵,亦竟不臨。

曹丕為何在曹操死後接收他全部妻妾?曹操與甄宓有何私情?

曹操死後,曹丕將其父的妃嬪全部召來,供自己玩樂,一次曹丕生病了,其母卞太后前去看望。她掀起門簾一看,見曹丕床側坐著的女子都是曹操生前的貼心宮妃。太后驚奇地問:“這些人何時被召到你房中來的?”曹丕回答:“父親剛死,我就召她們來了。”說話時臉上毫無羞愧之色。卞太后見此情形,氣憤地說:“你這樣做,死了連狗鼠都不吃你!”

甄后,即曹丕之妻甄文昭。她原為袁紹二兒子袁熙之妻。曹操打敗袁紹進入鄴城後,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見其美貌絕倫,遂納之為妻。後甄氏失寵,被曹丕賜死,葬於鄴城。

曹操之墓為何與其兒媳墓連在一起呢?這中間還有些故事呢。原來,曹操在攻打袁紹之前,早已聽說了甄氏的美貌,但其子曹丕捷足先登,作為父親,怎能奪兒子之美呢?再說,曹操和袁紹同輩,若娶其兒媳為妻,豈不貽笑於天下!

甄皇后生於東漢光和五年十二月(公元182年),是中山無極人系出名門,是漢王朝太保甄邯的後代,父親甄逸做過上蔡令,甄皇后生的膚白貌美更兼魔鬼身材姿貌絕倫,於是豔名遠播,後來被袁紹娶到袁家嫁給了袁紹的次子幽州刺史袁熙,也算是嫁的不錯。

歷史上關於曹丕和甄女士這段浪漫的姐弟戀流傳著許多不同的版本。

最典型的就是南朝劉宋皇室劉裕的侄子劉義慶所撰《世說新語》<惑溺>篇第1則:“魏甄后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曰: ‘五官中郎將已將去。’公曰: ‘今年破賊,正為奴。”其次是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中記載:“卻說曹丕見二婦人啼哭,拔劍欲斬之。忽見紅光滿目,遂按劍而問曰:“汝何人也?”一婦人告曰:“妾乃袁將軍之妻劉氏也。”丕曰:“此女何人?”劉氏曰:“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因熙出鎮幽州,甄氏不肯遠行,故 留於此。”丕拖此女近前,見披髮垢而。

曹丕為何在曹操死後接收他全部妻妾?曹操與甄宓有何私情?

丕以衫袖拭其面而觀之,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遂對劉氏曰:“ 吾乃曹丞相之子也。願保汝家。汝勿憂慮。”遂按劍坐於堂上。卻說曹操統領眾將入冀州城,將入城門,許攸縱馬近前,以鞭指城門而呼操曰:“阿瞞,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門?”操大笑。眾將聞言,俱懷不平。操至紹府門下,問曰:“誰曾入此門來?”守將對曰:“世子在內。”操喚出責之。劉氏出拜曰:“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願就甄氏為世子執箕帚。”操教喚出甄氏拜於前。操視之曰:“真吾兒婦也?”遂令曹丕納之。” 以上兩種版本都是野史,據雪夜看來都有些誇張,尤其是世說新語,完全是曹植爭奪繼承人的關鍵時期,怎麼可能敢去奪他好色無厭的老爸看上的美女呢,除非他不想混了。

同理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在其無題詩中有這麼一句“孫子曹睿、孫女東鄉公主東征孫權時,甄女士因為有病留在了鄴城,建安二十二年九月(公元217年)大軍回到鄴城的時候,曹丕的母親發現她非但沒有病態,反而更加顏色豐盈、光彩照人。

據此就硬是推斷說才華橫溢的曹植和他美貌性感的嫂子甄女士互相愛慕終於有機會暗通款曲,所以得到婚外情滋潤的甄女士才容光煥發,並且死後還留下一個玉枕託曹丕交給曹植。且不說曹植生於東漢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比甄女士小十歲的年齡差距,因為有些好事者會說年齡不是問題,二十四歲的才子曹植和美豔多情三十四歲的嫂子在那種情況下是完全有機會有可能出軌的,雪夜要說的是,這是他們不懂歷史,因為這一年也就是公元217年曹丕在奪嫡鬥爭中徹底擊敗了曹植,被立為太子,在這種情況下,甄女士怎麼會怎麼敢和沒有前途的曹植暗通款曲,鬥敗了的曹植又怎麼敢勾引比自己大十歲的嫂子呢?

更加荒謬的是早就想置曹植於死地的曹丕居然在稱帝后會將自己老婆的玉枕賜給曹植,漢獻帝獻給他的兩個女兒,此外還有郭女王、李貴人、陰貴人等。

曹丕為何在曹操死後接收他全部妻妾?曹操與甄宓有何私情?

所謂“禍延子孫”,至少應該包括兩層含義,一層是指真正禍延自己的子孫;另一層是指禍延天下後世。一般人造福或者為禍,其影響只在包括自家子孫的小範圍之內,影響不了他人。凡能“禍延天下後世”者,必是個能量很大的風雲人物。

曹操自己不講道德,只要權術。有時候竟然直接拉子女來作殘酷鬥爭的工具,只要自己用得順手,完全不為子女的前途著想。他一共有多少女兒,史無明文,難以詳考。我們只知道在公元213年秋,他一次就把三個女兒--曹憲、曹節、曹華--送給漢獻帝做貴嬪(高級小老婆)。不久,他謀殺皇子二人及其母伏皇后,就逼著漢獻帝立曹節為皇后,自己當上了皇帝的老丈人。他的一些陰謀,曹節是必然參與了的。

《後漢書·孔融傳》中說:“曹操攻屠鄴城,曹昂早死,能與曹丕爭位者,只有嫡出的曹彰、曹植二人。曹彰有戰功,曹植有文名,對曹丕都是很大的威脅。於是曹丕在棗蒂中下毒,毒死了曹彰。從《三國演義》曹髦、曹奐,也是百般凌辱。公元260年,20歲的曹髦不願坐受凌辱,竟率領殿中侍衛,仗劍升輦,要去討伐司馬昭。與昭的部下賈充相遇,賈充命人當眾刺死曹髦。司馬昭猖狂至此,他暗害許多曹氏子孫也就無須多說。公元220年,曹丕篡漢;265年,司馬炎篡魏,同樣都演出一場禪讓的鬧劇。前後相距45年,兩次鬧劇如出一轍。司馬懿是曹氏集團中的重要人物,是曹操一手培養出來的,他的陰險刻毒,善於偽裝,與曹操相比漢靈帝光和五年十二月(公元182年)的甄氏排行最小,但是最為出色。

相士劉良細看甄洛以後,對張氏悄聲說:“這個女孩貴不可言。”

甄氏美豔驚人。據說,她每次就寢,因膚白如玉,以至家人彷彿看到有人將玉蓋在她的身上,驚奇不解。

甄氏才色雙絕,美名遠揚。時任冀州牧(中山無極正屬其管轄範圍)的袁紹得知後便替自己的二兒子袁熙娶了這個美貌的女子。

甄洛便成了袁熙的夫人。美貌讓曹操神往官渡大戰,袁紹慘敗。不久,曹操兵圍鄴城,鄴城副將蘇由投降。蘇由對鄴城的情況銅雀臺,大會文武百官。興致漸濃,曹操遂命諸子寫《銅雀臺賦》。

曹丕為何在曹操死後接收他全部妻妾?曹操與甄宓有何私情?

曹丕、曹彰等握筆在手,謀篇佈局,搜腸刮肚,久久不能成篇,而曹植天生不世才具,從容自如,談笑間筆下生花,一揮而就,曹操擊節稱讚。

身為兄長的曹丕才華不及其弟,立嗣上處處被動,形勢十分不妙。他憂心忡忡,十分苦悶地向愛妻甄氏訴說。

可是,甄氏不僅不參與謀劃,反而處處護著曹植,替曹植說話。

她十分愛慕曹植的才華,欽佩曹植文人氣質和高貴風骨,相比之下,曹丕簡直如土雞瓦狗。

妻子不為丈夫說話,反而護著別人,做丈夫的自然不能容忍。

曹丕大怒,便將一腔怒恨向甄氏發洩,從此夫妻冷漠,如同路人。

在郭氏的幫助下,曹丕贏得了立嗣之爭,才子曹植及其同黨遭到慘敗。

曹丕贏得了繼承江山社稷的世子地位,也獲得了智謀過人的愛姬郭氏,卻失去了甄氏。

甄氏認為身為兄長的曹丕才華不如親弟,而且心胸狹窄,無容人之量和親弟過不去……

甄氏在心裡越發地蔑視曹丕,對曹丕越來越牴觸。

關於甄宓之死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與甄洛爭奪後位的郭女王(即文德郭皇后),因沒有生下兒子,而利用曹睿是不足月生下來的,誣稱甄宓懷孕二月才與曹丕結婚,曹睿是否為曹家的骨肉,很值得懷疑。曹丕以此事詢問甄氏,甄洛對曹丕寵愛新歡郭氏和李貴人、陰貴人等,本已十分不滿,又聽說此事是郭氏從中挑撥,不禁王朗持節以三牲之禮到甄后陵墓祭祀,又專門為她修建寢廟。追尊甄氏為文昭皇后。

甄后,即曹丕之妻甄文昭。她原為袁紹二兒子袁熙之妻。曹操打敗袁紹進入鄴城後,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見其美貌絕倫,遂納之為妻。後甄氏失寵,被曹丕賜死,葬於鄴城。

曹操之墓為何與其兒媳墓連在一起呢?這中間還有些故事呢。原來,曹操在攻打袁紹之前,早已聽說了甄氏的美貌,但其子曹丕捷足先登,作為父親,怎能奪兒子之美呢?再說,曹操和袁紹同輩,若娶其兒媳為妻,豈不貽笑於天下!

還有一個根據,即是曹丕的表現。曹丕娶甄氏時,是十分喜愛的,但曹操一死,馬上就冷落了她。據《魏書》記載,甄氏對曹丕的新寵說了一些不滿的話,曹丕知道了甚為震怒,對其百般虐待,最後又下詔書,賜之以毒酒,令她自殺。甄氏不喝毒酒,曹丕的新寵妃子郭氏就用糠塞於其口,趁其喘息之時,強行灌下毒酒,將其害死。另外,曹操死後,曹丕將其父的妃嬪全部召來,供自己玩樂。一次曹丕生病了,其母卞太后前去看望。她掀起門簾一看,見曹丕床側坐著的女子都是曹操生前的貼心宮妃。太后驚奇地問:“這些人何時被召到你房中來的?”曹丕回答:“父親剛死,我就召她們來了。”說話時臉上毫無羞愧之色。卞太后見此情形,氣憤地說:“你這樣做,死了連狗鼠都不吃你!”

另一種說法認為,曹操陵在其故里譙縣的“曹家孤堆”。

1991年第5期《風景名勝》雜誌上刊載了一篇題為《魏武故里話曹操》的文章。文章認為,曹家孤堆即是曹操陵,其理由有三:其一,《魏書·文帝紀》載:“甲午(220年),軍治於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百姓於邑東。”《亳州志》載:“父帝幸譙,大饗父老,立壇於故宅前,樹碑曰大饗之碑。”曹操死於該年正月,二日入葬,如果是葬於鄴城的話,那曹丕(魏文帝)為何不去鄴而返故里?說明曹丕此行目的是為了紀念其父曹操。

曹丕為何在曹操死後接收他全部妻妾?曹操與甄宓有何私情?

其二,《魏書》還說:“丙申,親祠譙陵。”譙陵就是曹氏孤堆,位於城東20公里處。曹操31歲時曾返鄉在此建築了精舍,而曹丕也於187年生於此處。所以曹丕祠譙陵,其意有二,一不忘所生之地,二祭先王之陵。

其三,亳州有龐大的曹操宗族墓群,其中包括曹操祖父曹騰墓,其父曹嵩墓等,曹操長女曹憲墓也在此處發現,綜上可知,曹操之陵亦當在此。

蒿里行

【原文】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丕為何在曹操死後接收他全部妻妾?曹操與甄宓有何私情?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關東的仗義之士都起兵討伐那些凶殘的人。最初約會各路將領訂盟,同心討伐長安董卓。討伐董卓的各路軍隊匯合以後,因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齊一,互相觀望,誰也不肯率先前進。勢利二字引起了諸路軍的爭奪,隨後各路軍隊之間就自相殘殺起來。袁紹的堂弟袁術在淮南稱帝號,袁紹謀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璽。由於戰爭連續不斷,士兵長期脫不下戰衣,鎧甲上生滿了蟣蝨,眾多的百姓也因連年戰亂而大批死亡。屍骨曝露於野地裡無人收埋,千里之間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一百個老百姓當中只不過剩下一個還活著,想到這裡令人極度哀傷。

註釋

⑴蒿里行:漢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相和曲》,本為當時人們送葬所唱的輓歌,曹操藉以寫時事。蒿里,指死人所處之地。

⑵關東:函谷關(今河南靈寶西南)以東。義士:指起兵討伐董卓的諸州郡將領。

⑶討群凶:指討伐董卓及其黨羽。

⑷初期:本來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縣南)。相傳周武王伐紂時曾在此大會八百諸侯,此處借指本來期望關東諸將也能像武王伐紂會合的八百諸侯那樣同心協力。

⑸乃心:其心,指上文“義士”之心。咸陽:秦時的都城,此借指長安,當時獻帝被挾持到長安。

⑹力不齊:指討伐董卓的諸州郡將領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

⑺躊躇:猶豫不前。雁行(háng):飛雁的行列,形容諸軍列陣後觀望不前的樣子。此句倒裝,正常語序當為“雁行而躊躇”。

⑻嗣:後來。還:同“旋”,不久。自相戕(qiāng):自相殘殺。當時盟軍中的袁紹、公孫瓚等發生了內部的攻殺。

⑼淮南句:指袁紹的異母弟袁術於建安二年(197)在淮南壽春(今安徽壽縣)自立為帝。

⑽刻璽句:指初平二年(191)袁紹謀廢獻帝,想立幽州牧劉虞為皇帝,並刻制印璽。璽,印,秦以後專指皇帝用的印章。

⑾鎧甲句:由於長年戰爭,戰士們不脫戰服,鎧甲上都生了蝨子。鎧甲,古代的護身戰服,金屬製成的叫鎧,皮革製成的叫甲。蟣,蝨卵。此句以下描寫戰亂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給社會造成的巨大破壞。

⑿萬姓:百姓。以:因此。

⒀生民:百姓。遺:剩下。

曹丕為何在曹操死後接收他全部妻妾?曹操與甄宓有何私情?

【作品鑑賞】

《蒿里行》表現出對人民的無限同情和對國事的關注和擔憂

這首《蒿里行》可以說是《薤露行》的姐妹篇,清人方東樹的《昭昧詹言》中說:“此用樂府題,敘漢末時事。所以然者,以所詠喪亡之哀,足當哀歌也。《薤露》哀君,《蒿里》哀臣,亦有次第。”就說明了此詩與《薤露行》既有聯繫,又各有側重不同。《蒿里》也屬樂府《相和歌·相和曲》,崔豹《古今注》中就說過:“《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輓歌。”因此,如果說《薤露行》主要是寫漢朝王室的傾覆,那麼,《蒿里行》則主要是寫諸軍閥之間的爭權奪利,釀成喪亂的歷史事實。

此詩前十句勾勒了這樣的歷史畫卷:關東各郡的將領,公推勢大兵強的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準備興兵討伐焚宮、毀廟、挾持獻帝、遷都長安、荒淫兀恥、禍國殃民的董卓。當時各郡雖然大軍雲集,但卻互相觀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懷鬼胎,為了爭奪霸權,圖謀私利,竟至互相殘殺起來。

誡之不成便加之筆伐,詩人對袁紹兄弟陰謀稱帝、鑄印刻璽、借討董卓匡扶漢室之名,行爭霸天下稱孤道寡之實給予了無情的揭露,並對因此造成的戰亂感到悲憤。詩中用極凝練的語言將關東之師從聚合到離散的過程原原本本地說出來,成為歷史的真實記錄。然而,曹操此詩的成功與價值還不僅在此,自“鎧甲生蟣蝨”以下,詩人將筆墨從記錄軍閥紛爭的事實轉向描寫戰爭帶給人民的災難,在揭露軍閥禍國殃民的同時,表現出對人民的無限同情和對國事的關注和擔憂,這就令詩意超越了一般的記事,而反映了詩人的憂國憂民之心。

曹丕為何在曹操死後接收他全部妻妾?曹操與甄宓有何私情?

《蒿里行》揭露了造成社會災難的原因,更坦率地表現了自己對現實的不滿和對人民的同情

連年的征戰,使得將士長期不得解甲,身上長滿了蟣子、蝨子,而無辜的百姓卻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滿山遍野堆滿了白骨,千里之地寂無人煙,連雞鳴之聲也聽不到了,正是滿目瘡痍,一片荒涼悽慘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最後詩人感嘆道:在戰亂中倖存的人百不餘一,自己想到這些慘痛的事實,簡直肝腸欲裂,悲痛萬分。詩人的感情達到高潮,全詩便在悲愴憤懣的情調中戛然而止。

此詩比《薤露行》更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社會災難的原因,更坦率地表現了自己對現實的不滿和對人民的同情。曹操本人真正在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還是從他隨袁紹討伐董卓始,故此詩中所寫的事實都是他本人的親身經歷,較之《薤露行》中所述諸事,詩人更多直接感性的認識,故詩中反映的現實更為真切,感情更為強烈。如最後兩句完全是詩人目睹兵連禍結之下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的真實情境而產生的感時憫世之嘆。劉勰評曹氏父子的詩曾說:“志不出於滔蕩,辭不離於哀思。”(《文心雕龍·樂府》)

鍾嶸評曹操的詩也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下》)都指出了曹操的詩歌感情沉鬱悲愴的特點。惟其有情,故曹操的詩讀來有感人的力量;惟其悲愴,故造成了其詩沉鬱頓挫、格高調響的悲壯氣勢。這首《蒿里行》即是極為典型的例子。故陳祚明說:“孟德所傳諸篇,雖並屬擬古,然皆以寫己懷來,始而憂貧,繼而憫亂,慨地勢之須擇,思解脫而未能,亹亹之詞,數者而已。”(《采菽堂古詩選》)可見曹操詩歌抒憂寫憤的特徵已為前人所注重。

《蒿里行》寫其各為勢利而爭、發展到自相殘殺,最後點明其稱帝野心,可謂如層層剝筍,步步深入

正因為此詩實錄當時事實並由詩人直抒胸臆,故全詩用了簡潔明瞭的白描手法,無意於詞句的雕鑿粉飾,而以明快有力的語言出之,如“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孟津,乃心在咸陽”四句,明白如話,一氣直下,將關東之師初起時的聲勢與正義刻畫殆盡,自己的愛憎也於此鮮明地表現出來。又如“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等語描寫聯軍將領的各懷私心,逡巡不前,可謂入木三分。對於袁紹等軍閥的譏刺與抨擊是隨著事態的發展而逐步表現的,起先稱之為“義士”,並指出“乃心在咸陽”,意在恢復漢祚,然自“躊躇而雁行”已逗出其軍心不齊和怯懦畏戰的弊端。

然後寫其各為勢利而爭、發展到自相殘殺,最後點明其稱帝野心,可謂如層層剝筍,步步深入。但都以直接明白的語言寫來,令人感到詩人抑捺不住的真實感情,而軍閥懦弱而醜惡的嘴臉已躍然紙上。至於詩人感情的強烈,也完全由明暢的語言衝口而出,如寫白骨蔽野,千里無人,都以直陳其事的方式說出,最後說“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直出胸臆,無一絲造作之意,可視為詩人心聲的自然表露。

【名家點評】

(明)鍾惺:“關東有義士”四句,古甚,似《書》、《誥》、《誓》。“軍合力不齊”二句,寫群力牽制,不能成功,盡此五字,即此老赤壁之敗,亦未免坐此,□□又云:看盡亂世群雄情形,本初、公路、景升輩落其目中掌中久矣。(《古詩歸》)

(清)陳祚明:“軍合”四句,足盡諸人心事。“白骨”四句悲涼,筆下整嚴,老氣無敵。(《采菽堂古詩選》)

(清)張玉榖:此嘆二袁輩討董卓,以不和滋變,亂益甚也。首四,就本初討逆初心說起,欲抑先揚,作一開勢。“軍合”六句,轉筆接敘當時諸路兵起,遲疑起釁,公路竟至僭號之事。“鎧甲”四句,正寫諸路兵亂之慘。末二,結到感傷,重在生民塗炭。又云: 二章皆賦當時之事,而藉此舊題,蓋亦有故。《薤露》、《蒿里》本送葬哀輓之辭,用以傷亂後喪亡,固無不可。且上章執君殺主,意重在上之人。下章萬姓死亡,意重在下之人,又恰與《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兩相配合,勿徒以創格目之。(《古詩賞析》)

(清)宋長白:餘按此詩全在“淮南弟稱號”一下八句,即桓溫謂王敦“可兒,可兒”之意。老瞞不自覺其捉鼻也。(《柳亭詩話》卷十二)

(清)方東樹:“鎧甲”四句,極寫亂傷之慘,而詩則真樸雄闊遠大。(《昭昧詹言》)

作者介紹

曹操

曹丕為何在曹操死後接收他全部妻妾?曹操與甄宓有何私情?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曹丕為何在曹操死後接收他全部妻妾?曹操與甄宓有何私情?

中文名

曹操

別 名

字孟德、號吉利、小字阿瞞

國 籍

中國(東漢)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出生日期

155年

逝世日期

220年3月15日

職 業

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

主要成就

實行屯田制,安撫流民

消滅群雄,統一北方,奠定曹魏政權的基礎

開創建安文學,提倡薄葬

代表作品

《觀滄海》《龜雖壽》《讓縣自明本志令》等

諡 號

武皇帝

廟 號

太祖

陵 墓

高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