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不願意篡漢做皇帝?事實上,他真的不想

曹操被人稱為曹阿瞞,這個貶義的稱呼,是來自吳國人編制的《曹瞞傳》,屬於吳國人的惡作劇。陳壽在編著《三國志》(當時三國的史書是分開的,是沒有三國志這個說法的,也沒有這樣一本合集)將《曹瞞傳》內部分內容作為史料時,將曹阿瞞的稱為全部改成了“公、操或太祖”等,以示史家之公正嚴謹。

可以看到,對曹操的口誅筆伐、汙衊輕視在歷史中一直存在,而封建時期的儒生們為了迎合皇權,往往將曹操以奸雄、權臣對待,因此,曹操也就被越描越黑。

曹操為何不願意篡漢做皇帝?事實上,他真的不想

給曹操扣的最大的帽子是“篡漢”,更可笑的是,歷史又給曹操安上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

“雖無篡漢之名,卻有篡漢之實”

這著實讓人詫異。寫到這裡,我忽然記起了歷史上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明朝時期,有一個太監誣陷別人,皇帝調查了一圈後,發現找不到證據,於是就問這個太監,這個太監就說:可能這個人曾經在心裡想過吧!

這個故事和後世那些酸腐文人有什麼不一樣嗎?都喜歡蝦球搞。

那麼,曹操在當時手握天子,吞吐華夏,為何最終還是沒有篡漢,自己做皇帝呢?實際上,曹操雖然有野心,但他還有道德底線,還有內心的情懷!

曹操一生的得意輝煌,幾乎都是在迎天子駕許都,拉起漢獻帝這個大旗後取得的。

曹操為何不願意篡漢做皇帝?事實上,他真的不想

建安元年,曹操到洛陽迎天子。因護駕有功,獻帝賜曹操假節鉞,錄尚書事,領司隸校尉。返回許都後,又封曹操為大將軍,武平侯。曹操至此崛起。

當年10月份,因袁紹不肯接受太尉一職而屈居於曹操之下,於是曹操將大將軍一職讓給了袁紹,自己則做了司空,領車騎將軍。可以看到,曹操不是一個慕名的人,更看重的是形勢和實際利益。

待曹操滅了袁氏,又擊敗三郡烏桓,降服遼東公孫康,時年已到了建安十二年。凱旋後的曹操發佈訓令,大發感慨,稱如果沒有自己,那麼就不知道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了。雖然自己現如今很強大,但是願意做齊桓公和晉文公,像他們匡扶周天子那樣來輔佐漢獻帝。

曹操還引用秦始皇詔令殺蒙恬的故事,說蒙恬甘願赴死,因其三代侍奉於秦,若反叛,恐辱沒先人名聲。曹操祖上曹騰、曹嵩都具有美名,到了曹操這裡已經是第三代侍奉漢朝了,自己也怕辱沒先人名聲,所以不敢有非分之想,之所以要下這樣一道訓令, 昭告天下,是因為自己也要像周公那樣,讓全國人都知道自己的心意,同時也為全國留下這道命令,以此來證實自己以後絕對忠於朝廷。

第二年,曹操在玄武湖操練水軍,準備南征劉表。同年,獻帝下令,罷三公,置丞相府,以曹操為丞相。

曹操為何不願意篡漢做皇帝?事實上,他真的不想

建安十八年,獻帝下令封曹操為魏公,居丞相職,領冀州牧,加九錫,賜虎賁甲士300人。曹操三辭,獻帝不接受。但是為了表示忠心,曹操此次將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至於其中未成年的女兒,就留在曹操家裡先替皇帝養著。

建安二十一年五月,天子晉封魏公為魏王,設天子旌旗,駕六車,封曹丕為魏國太子。

可以看到,除了征戰平亂之外,曹操還一直在表態,自己是忠於漢帝的。一次性把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向天下謄抄訓令,表明自己不會反叛,顧及先輩名聲,恪守職責。這些舉動,從根本上來說,曹操還是一個具有情懷的人,與皇帝的寶座相比,曹操寧願自己當一個權臣,也不願意揹負千年背叛漢室之罵名,做辱沒祖宗名譽之事。

曹操為何不願意篡漢做皇帝?事實上,他真的不想

至於曹丕篡漢,此前曹操已經說了,他們父子都會忠於漢獻帝的,但是曹操死後,曹丕不顧揹負賊子的罵名也要做篡漢的事情,這就不是死去的曹操所能管的了。

那些說,如果曹操忠於漢室,他可以將權利交給漢帝,那樣的話,曹操放權後可能就剩一個鏡頭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