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告訴你,英雄人物最忌諱什麼!

曹操 劉備 漢朝 周瑜 許劭 懶人看歷史 2019-01-04

任何英雄人物最忌諱的就是得意忘形,曹操就是一個例子。

曹操告訴你,英雄人物最忌諱什麼!

《赤壁之戰》張豐毅飾演曹操

曹操二十歲“舉孝廉,為郎”,一個有才學的官二代受到郡縣推舉去朝廷當見習官很正常,到了洛陽就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相當於首都的北區警察局長,管半個洛陽城的治安。上任後,在衙門口陳放數十根五色大棒,宣佈“任何人犯禁,不論背景多硬,一律棒殺之”。偏就有一個背景很硬的人,十常侍之一蹇碩的叔父,他犯了持刀夜行的禁令,曹操毫不留情的將他棒殺!

二十歲的曹操已經很懂宣傳,五色大棒能吸引人注意,棒殺權貴親戚更能建立威信。他的方法其實就是商鞅“徙木賞金”模式,只是商鞅用賞,曹操用刑,但作用一樣:立信以樹威。而對象剛好是當權宦官的親戚,則有助於曹操脫卸他“宦官子弟”的不良形象。當然,有個十常侍的“祖父”,又能讓他免於被宦官幫追殺。

然後他外放當頓丘(今河南清豐縣)縣令,因事被牽連而免官,很快又回到洛陽擔任議郎。議郎是顧問職散官,可是曹操沒閒著,曾上書切諫“三公所舉奏皆迴避貴戚之意”,嚴詞批評朝廷內官官相護風氣,可是當時東漢政府已經沒有迴應任何改革意見的能力,曹操也就不再上書。

曹操雖然受到士族的排斥,但是有兩個人很欣賞他,一個是橋玄(不是《三國演義》中二喬的父親那個喬玄),他在漢靈帝時,司空、司徒、太尉三公都當過了;另一個是何顒,他受過宦官迫害,在士人社群當中聲望很高。 橋玄非常器重曹操,曾經對曹操說:“天下將亂,必須有安邦定國才能的人出來救世,那個人莫非就是你了!”他更幫曹操想了一個辦法,以爭取士族的認同──讓許劭“品”一下曹操。

許劭何許人也?他是當時的“品人”專家,跟堂哥許靖兩人,每個月初一發表對時人的品評,稱為“月旦評”,能夠得到他的好評,立即身價百倍。橋玄認為,曹操若得到了許劭的品評,就能躋身士人社會。但問題來了,許劭不齒曹操是宦官後人,不願見曹操。

曹操告訴你,英雄人物最忌諱什麼!

河南許昌,曹操雕像

許劭家族中有一支,從叔祖許敬、堂伯許訓、堂兄許相三代都位列三公,可是許劭從來不去應酬,這樣一個人,不願接見曹操可以理解。於是橋玄寫了一封介紹信,讓曹操帶著去拜訪許劭。許劭礙於橋玄的面子,只好出來跟曹操見面,可是卻坐著不說話,擺明了仍然不願意品評曹操。

曹操急了,拔出劍來威脅許劭,許劭被逼之下,說出:“你這個人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聞言大笑而去。

曹操當時的心情從“聞言大笑”可窺一二。許劭做為當時士人社群中的標竿人物,官二代而能不求官,以此博得士人認同他品評人物公允性,他又跟被宦官迫害而死的陳蕃、李膺曾經是好朋友,屬於那種死硬派的自命清高人物。當他靜坐不肯發一語,曹操能怎樣?曹操拔劍相脅迫,不啻鋌而走險,如果許劭和李膺、範滂等跟宦官鬥爭時慷慨赴義的“先烈”一樣不怕死,曹操難道真的殺他?如果是那個結果,曹操不就坐實自己是宦官一黨,永遠別想翻身了?所以,當許劭一開口,曹操先就放心一半──沒有要不要真動武的問題了;等到許劭說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另外一半擔心也放下了,因為評語不是全然否定,甚至是肯定他的能力稱得上“雄”。他的大笑,包含了緊繃情緒的解脫,和因為高評價而得意,或許還有“許劭還是怕死”的輕蔑──那種輕蔑表現在後來他對待士人的態度。而對曹操的這兩句評語,令人不得不欽佩許劭的品人功力:直到今天,將近兩千年,還沒有其他人對曹操的評語能超過這兩句──它能概括曹操的複雜性格、多變作風,以及超絕能力,而且還是在性命交關之下“逼”出來的。

此時曹操軍中流行瘟疫,戰鬥力衰退,將船艦用鐵鏈連鎖,首尾相接,減輕船艦搖晃,以免染病的軍士身體狀況雪上加霜。周瑜迅速利用這個錯著,派部將黃蓋向曹操詐降,“投誠”船隻滿載蘆柴、灌以油脂,直奔曹軍艦隊而來,接近約二里之遙時,各艦同時引火,火船衝進曹軍連鎖艦隊,風助火勢,瞬間一片火海,更延燒到岸上陸軍營寨,人馬或被燒死、或墜入長江溺死,哭號震天。周瑜主力船艦隨後跟進,曹操大軍剎時崩潰。

周瑜、劉備分由水陸展開追擊,曹操率領殘軍穿越華容道(今湖北監利縣東),那是一條兩邊山壁中間的狹徑,穿過去就到達華容(今湖北荊州市境內),也是曹操大軍囤積糧草後勤的地方。出了華容道,曹操仰天大笑,諸將問他為何大笑,曹操說:“劉備跟我稱得上是對手,可是他卻沒算到,如果在此之前(華容道中)放一把火,我們可全都完結了!”

曹操敗過很多次,很多次都非常危急,可以說是奇蹟式的活命,華容道並不是最危急的一次。而曹操在脫險之後,想的卻是“還以為劉備能跟我匹敵,他卻漏算了這一步”。逃命時不是隻想到求活就好,而是想再來怎樣對付對手。這種特質在劉邦、劉秀身上都曾看到。

再回頭來看,曹操為什麼認為郭嘉可以讓他避免赤壁之敗?

曹操告訴你,英雄人物最忌諱什麼!

湖北省,赤壁市

前面提到,郭嘉曾經建議“讓袁紹兩個兒子有內鬥空間”,果然收到了預期效果。如果郭嘉還在,當劉備投奔江夏,郭嘉應該會提出,“現在如果大軍東下,會逼使孫權跟劉備聯手,如果我們先將矛頭轉向益州,孫權對江夏突然多出劉備軍隊,可能會感受到威脅,他倆就會產生猜忌,甚至相互攻伐”。那樣的話,曹操也不會忽視張鬆,而如果張鬆當時幫曹操取益州,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三國鼎立(甚至沒有赤壁之戰)了。

然而,雖然郭嘉不在,為什麼曹操就想不到這些?

赤壁之戰前,曹操曾經橫槊賦詩〈短歌行〉:(節錄)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烏鵲”指的是人才,詩文意思是:天下英才不能決定投奔哪裡嗎?我這裡“山高水深”發揮空間無窮大,而我更是跟當年周公“一飯三吐哺”那樣,竭誠歡迎人才來歸。

原來,曹操當時認為,天下已經在掌握之中。他在官渡之戰前,的確稱得上氣度寬弘,禮賢下士,可是他在荊州卻忽視了張鬆。而赤壁橫槊賦詩時,雖仍標榜效法周公,但其實心底認定“天下英才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

任何英雄人物最忌諱的就是:得意忘形。劉邦一直到唱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時,仍懷著危機意識;劉秀說出“既得隴,復望蜀”時,還要向前方將士表達“不好意思”。相較之下,曹操似乎得意得太早了。

然而,赤壁之戰給了曹操當頭棒喝,他紮紮實實的反省了自己,並且在評估形勢後,從此不再大舉南征,因而成就了建安盛世。

【更多鏈接】內容為:20秒認識曹操 | 懶人看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