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曹操的五大謀士,誰更被賞識呢?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通常被視作曹操的五大謀士。但五個手指有長短,誰更被賞識呢?對五位股肱之臣,曹操都給予高度評價。他稱荀彧“吾之子房也”,將其比作漢高祖劉邦身邊的張良;贊荀攸“非常人也”,表示與他一起謀事,何憂不能平定天下!還曾拉著賈詡的手說:使我的信義受天下人看重的,就是您啊。張邈反叛時,兗州各地紛紛響應,只有-城等三縣得以保全,曹操對立下殊功的程昱說:沒有您出力,我就無處可歸了。而與郭嘉初次會面後,曹操更欣然表示:“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曹操的五大謀士,誰更被賞識呢?

謀士的分量在於“謀”,歸根到底看運籌功夫。需要指出,五人輔佐曹操的時間不一,按先後順序看,數荀彧最早,為初平二年(191);程昱其次,為初平三年(192);荀攸、郭嘉均為建安元年(196);賈詡最晚,直至建安四年(199)才入曹營。

另一方面,郭嘉、荀彧、荀攸先於曹操亡故,分別為建安十二年(207)、建安十七年(212)、建安十九年(214)。截至曹操壽終的建安二十五年(220),五人輔曹的時長為:程昱合計二十八年,荀彧、賈詡均為二十一年,荀攸達十八年,郭嘉也有十一年。為此,選擇他們大致上同為曹操出力的時段——建安元年(196)至建安十七年(212)作比較,這是曹操一生征戰、縱橫馳騁的黃金歲月。當是時,五大謀士並駕齊驅,又展示了怎樣的英雄本色?

先說荀彧,他是曹營資歷最深的謀臣,長期以來有著特別的話語權。建安二年(197),荀彧向曹操提出:現在與您爭天下的,只有袁紹。作出這一判斷不難,難在如何壓倒對手。荀彧隨後分析了曹、袁在用人、決斷、治軍、德行上的優劣,以此增強曹操爭勝的信心,繼而提出先攻呂布、再謀河北的戰略步驟。

官渡之戰時,曹營軍糧將盡,曹操給荀彧寫信,商議撤回許縣。荀彧以劉邦、項羽為例,認為先退的一方必定陷於被動,又指出袁軍氣勢已衰,戰局將起變化,正是用奇謀之時,促使曹操放棄原先的打算。建安六年(201),曹操想進攻劉表,荀彧予以勸阻,表示不宜離開兗州、豫州,防止戰敗的袁紹捲土重來,乘虛從後襲擊。直到蕩平袁氏殘餘後,曹操才於建安十三年(208)南下荊州,荀彧建議明裡出兵宛、葉二縣,暗中從小路輕裝前進。曹操依計而行,恰劉表病故,其子劉琮獻城投降。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曹操的五大謀士,誰更被賞識呢?

再說賈詡,在五大謀士中,他是變換主公最頻繁的,曾先後依附董卓、牛輔、李傕、段煨、張繡。光憑這一點,就可知賈詡的生存與應變能力。投曹次年,官渡之戰爆發,曹操因軍糧將盡問計於賈。賈詡認為他與袁紹相比,“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建議果斷出擊。曹操於是突襲袁軍三十里外營地,一舉擊破強敵。

曹操收取荊州後,打算順江東下,賈詡勸他把握節奏,建議利用荊州的富饒,賞賜官兵,安撫百姓,讓大家安居樂業,就可不勞師動眾使江東降服。可惜曹操不從,故有赤壁之敗。建安十六年(211),馬超希望以渭水為界割地求和,賈詡建議假意應允,藉此麻痺對方,並設計離間馬超、韓遂,從而擊敗了關中聯軍。

再說程昱,他在五謀士中與曹操關係相對較疏,也是年齡最長也最高壽的一位,享年八十歲。建安三年(198),程昱勸諫殺掉歸降的劉備,曹操表示當今正需收攬天下英雄,不可因殺一人而失天下人之心。劉備後來又被派遣截擊袁術,程昱、郭嘉斷言借兵給劉備,他一定會有異心。對方果然起兵背叛。

建安五年(200),袁紹移兵南渡,程昱當時只帶七百士兵守-城,曹操打算增加二千人助守。程昱認為,袁紹擁有十萬兵眾,自視所向無前,見-城兵少,將不屑進攻;如果增加了兵力,勢必引敵前來,反而會被攻克,如此則白白損失力量。曹操於是按兵不動,袁紹的反應確如所料。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征討荊州,劉備向江東求助,有人判斷孫權將殺害劉備。程昱不以為然,料定孫必援劉,事實正如所言。

特意將荀攸、郭嘉置後闡述,源於兩人棋逢敵手,可謂難分伯仲。就地位而言,荀彧在眾謀士中位列首席,但較少隨軍出征,其獻策常以書信往來,所提主要是戰略層面的意見,並不以戰術謀劃見長。程昱也大多留守後方,較少介入前方軍務。緊隨曹操前後的是荀攸、郭嘉、賈詡。就謀略而言,賈詡深不可測,但因較晚加入曹營,在前期參與的深度有限。所以,數荀攸、郭嘉之間的比拼最為激烈。

曹操逐鹿中原的年代,荀攸“常為謀主”,可見在曹營的分量。荀攸的叔父荀彧因代理尚書令,在朝中承擔重任,曹操希望推薦替代他出謀劃策的人選。荀彧首先引來了荀攸、鍾繇。鍾繇的謀略遠不如荀攸,他本人也坦言每次反覆思考的謀劃,只要向荀攸諮詢,總髮覺對方高過自己。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曹操的五大謀士,誰更被賞識呢?

荀攸曾籌劃了十二奇策,鍾繇打算編成一集,可惜未等完成便已去世。建安三年(198),荀攸分析張繡、劉表雖互相依恃,但必然分裂,不如暫緩進軍以待雙方離散;如果急著攻打,他們勢必互相救援。曹操沒有聽從,以致打了敗仗。

同年,荀攸認為呂布驍勇,又依仗袁術的勢力,假如任其縱橫,極易形成氣候,建議及早剿滅。曹操隨後前往討伐,呂布敗退固守。曹軍攻之不下,因連戰疲憊打算撤兵,荀攸、郭嘉力勸一鼓作氣,終於生擒呂布。

斬顏良、誅文丑,是曹操在官渡之戰前夕對袁紹取得的兩場勝仗。其中立下殊功的,不僅有陣前殺敵的關羽,更有在幕後巧妙運籌的荀攸。建安五年(200),袁紹遣顏良攻打東郡太守劉延。

荀攸分析曹操兵少難擋,亟須分散對方力量,便提出聲東擊西之策,即派兵由延津橫渡黃河,吸引袁紹西向應戰,然後派輕兵襲擊白馬,攻其不備,就可以擒獲顏良。曹操聽從了建議,最終大破強敵,袁軍首席名將顏良一命嗚呼,白馬之圍得以解除。

此後,曹軍運送物資的車輛沿黃河西進,不巧遭遇袁紹部隊,眾人都很恐懼,勸曹操回撤守營。荀攸不贊成消極退縮,認為軍用物資正可誘敵。曹操與之對視一笑,即令士兵拋下輜重,引來敵方搶奪。

袁軍一時間陣腳大亂,曹營騎兵趁機突擊,再次大獲全勝,還斬下了驍將文丑。

建安五年(200)八月,官渡之戰爆發,曹操一開始處於劣勢,尤其隨著軍糧告罄,更是陷入極度困境之中。智士的作用,總是在關鍵時刻凸顯。己方糧食出現了瓶頸,那麼能否為對手製造更嚴重的瓶頸?荀攸為此也將目光瞄準袁紹的軍糧,並預判敵方運糧車一天之內到達,押車將領勇猛而輕敵,就推薦徐晃前往截擊,一舉燒燬了袁軍物資。

當時恰逢許攸來降,透露袁紹派淳于瓊率一萬士兵押運糧草,將領驕橫,士兵懈怠。眾人都表示懷疑,只有荀攸和賈詡勸曹操相信許攸。而戰事的走向,往往取決於統帥在岔路口的決斷力。曹操認同荀攸的判斷,親自率軍銜枚疾進,經小路偷襲烏巢,繼而斬殺淳于瓊等人,徹底毀其糧草,令袁軍頃刻間土崩瓦解。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曹操的五大謀士,誰更被賞識呢?

建安八年(203),袁紹之子袁譚、袁尚爭奪冀州,袁譚派人請降求助。部下多以二袁不足為憂,提出要先攻劉表。荀攸認為:時值多事之秋,劉表卻坐守江、漢之間,可知他沒有吞併四方的志向;如今袁氏兄弟勢不兩全,假如一方吞併了另一方,力量就會集中,將難以圖謀,故應當趁其內亂而攻取,天下就可以平定。曹操於是同袁譚和親,回軍擊敗了袁尚。

現在該讓郭嘉登場了!

郭嘉被曹操視作“奇佐”,感嘆唯獨他了解自己的心意。據《傅子》所載,郭嘉於建安二年(197)就曹操、袁紹爭雄,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認為前者將以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袁紹是當時實力最強的諸侯,雄踞冀、青、幽、並四州,擁有數十萬將士,對曹操構成極大的威脅。

但郭嘉眼光獨到,分析系統而精闢,一席話令曹操信心倍增。然而,決戰之前須掃清外圍。袁紹此時正北攻公孫瓚,趁其無暇南顧的時間窗口,郭嘉建議曹操先滅掉呂布,以免他援助袁紹為敵。曹操於是東征徐州,徹底擊敗了呂布,為下一步與袁紹大對決奠定重要的基礎。

謀士的高明,常常體現在對分寸的拿捏上。建安三年(198),劉備投靠曹操為豫州牧。程昱建議將他殺了,以絕後患。郭嘉認為劉備有英雄的名聲,在窮途末路時前來依附,如果立即動手,將留下“害賢”的惡名,以致除去“一人之患”,而失去天下人的期望,不可不仔細考慮。

但不殺不等於放鬆警惕,郭嘉的傾向性方案是軟禁。這一策略富有彈性,既著眼於控制對手,又兼顧到社會輿論,較程昱更注重火候的把握。倘若按此招實施,三國的格局必將為之大變。可嘆曹操一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雖然認定天下英雄只有劉備和自己,卻在不該疏忽的時點放虎歸山,最終追悔莫及。

以預見性論,郭嘉在曹營可算首屈一指。建安五年(200),曹操打算征討劉備,眾人擔心袁紹從後方襲擊。郭嘉卻胸有成竹,認為袁紹優柔寡斷,不會立即作出反應,而劉備立足未穩,速攻必將取勝。曹操聽取了建議,袁紹果然按兵不動,劉備不僅慘敗,連妻兒和關羽都被俘虜。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曹操的五大謀士,誰更被賞識呢?

就在曹、袁相持官渡之際,傳來江東孫策將襲擊許都的消息。這使本來已處劣勢的曹操雪上加霜,幾乎陷於絕地。曹營此時軍心浮動,瀰漫著一派恐慌的情緒,郭嘉卻料定大事無妨。而他的理由匪夷所思,認為孫策行動輕率、缺乏防備,將死於匹夫之手。郭奉孝真是神機妙算!孫策不久即被仇家許貢的門客刺殺。

郭嘉立下的最大軍功,當數獻計剿滅袁氏勢力。建安八年(203),袁紹病逝,曹操討伐袁尚、袁譚連戰皆捷,諸將都想乘勝追擊,唯郭嘉獨言退兵。他分析袁氏兄弟因繼位問題鉤心鬥角,若攻打急迫,勢必互相支持;若暫緩用兵,內部會起爭鬥,所以不如先南征劉表,靜觀其變。二袁不出所料,為爭奪冀州自相拼殺,曹操便乘機各個擊破。

建安十二年(207),袁尚逃往烏丸。在是否乘勝追擊的問題上,曹營再起爭議。許多人視袁尚為喪家之犬,又害怕劉表派劉備襲擊後方,覺得沒有必要勞師討伐。郭嘉力排眾議,在分析平定烏丸重要性、可行性的同時,指出舍北南征的風險,並斷定劉表因忌憚劉備而不會有動作,這使曹操下決心出兵。軍至易城,郭嘉嫌速度遲緩,又進言“兵貴神速”,提議留下輜重輕裝上路,千里奔襲發起進攻。曹操率精兵由盧龍塞暗中出發,打得敵方措手不及,並斬殺了烏丸首領蹋頓。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度獻上袁尚的首級,袁氏徹底被斬草除根。

縱覽相關史料,荀、郭各有一次獻策未被採納,即荀攸建議緩攻張繡,郭嘉建議控住劉備,事後都因此付出了沉重代價,令曹操悔之晚矣。巧合的是,兩次均發生於建安三年(198),也就是荀攸、郭嘉加入曹營的第三個年頭。曹操是極具主心骨的雄傑,也是明眼人。自此以後,他對荀、郭兩人言聽計從,再無意見相左的歷史記載。那麼,荀攸和郭嘉究竟誰更得力,更加建功卓絕呢?

不妨先看曹操的封賞和評價。建安八年(203),荀攸獲封陵樹亭侯,郭嘉則於次年獲封洧陽亭侯。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在論功行賞時說:忠誠正直,縝密謀劃,撫定朝廷內外,首推荀彧,其次荀攸。隨後為荀攸增邑四百,並前七百戶。

此時郭嘉已去世,曹操上表稱讚他從徵十一年,面對大敵隨機應變,往往促成自己做出決策,為平定天下立下殊功,為此增邑八百戶,並前一千戶。兩相對比,郭嘉封邑比荀攸多二百戶,可知原先較對方少一百戶。據此可作判斷:以軍功論,前半段荀攸略佔先,後半段郭嘉略佔先。具體說來,在戰勝袁紹的官渡之戰中,以荀攸功高;在剿滅袁氏殘餘的烏丸之役中,以郭嘉功高。

因行軍操勞、水土不服,郭嘉英年早逝。曹操在封邑時略顯傾斜,或許有惜才撫卹之意。而他對荀攸也給予特別的厚待。據《魏書》所載,烏丸之役後,曹操自柳城返還,當途經荀攸舊居時表示,漢高祖昔日讓張子房自行擇邑三萬戶,現在也打算讓他自選食邑。參照漢初張良的先例給荀攸以封賞,此等殊榮非他人可及。總體而言,荀、郭之功平分秋色。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曹操的五大謀士,誰更被賞識呢?

回到本文一開始的話題,曹操究竟更賞識誰?應該說,他對郭嘉更為垂青。

究其原因,一是郭嘉年輕,曹操有放眼長遠的若干考慮。

郭嘉小曹操十五歲,小荀攸十三歲,小荀彧七歲,比程昱、賈詡更是分別小二十多歲。曹操曾對荀攸說:你們的年齡和我同輩,只有郭奉孝最年輕,本想託付以身後之事,不料他“中年夭折”,這是命啊!言辭間透著極度的惋惜。

二是郭嘉眼力獨到,逢大事舉無遺策。

在曹操看來,每當意見紛繁之時,郭嘉善於融會貫通,提出的計謀從未失算。曹操曾致信荀彧,讚歎郭嘉對時事、戰事的識見“過絕於人”。

三是郭嘉性格爽朗,出謀劃策鋒芒畢露,頗與曹操投緣。

正因如此,兩人時常行則同車、坐則同席。相形之下,荀攸敦厚訥言,“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既不誇耀自己,又不表白功勞,曹操認為其“智可及,愚不可及”——這是孔子評價衛國大夫甯武子的名言,因為一個如此機智的人,要藏愚守拙,非常人能夠做到。總之,中規中矩的荀攸,與劍走偏鋒的郭嘉,可謂一組互補型的“雙子星座”。他們同入曹營,實是孟德之大幸。

荀攸晚郭嘉七年去世,但後期罕有建樹,隨軍征戰的輔弼作用已不如賈詡。思及建安元年(196)戲志才去世後,曹操自稱缺了可以商議的人,希望在汝南、潁川另尋奇士,荀彧於是推薦了郭嘉。而早些年,戲志才也為荀彧所薦,用來替代自己作為隨軍的主要謀士。由此可見,在曹操戎馬生涯的不同階段,曹營首席軍事高參也進行著接力傳遞,先後是:荀彧、戲志才、荀攸、郭嘉、賈詡。雖然你方唱罷我登場,但留下烙印的形態和深度卻不一樣。

歷史人物都有巔峰時刻。曹操的這一時刻不是受封魏王、被賜九賜,而是在官渡艱難地贏了袁紹,繼而蕩平袁氏殘餘、不戰取得荊州。荀攸、郭嘉正是曹操最輝煌時段的最得力謀士。他們也由於曹操從勝利走向勝利,而分別贏來了自己一生的巔峰時刻。

然而,當郭嘉死後,荀攸的靈感為何也漸漸遠去?根源或許在曹操身上。因為隨著最大對手袁紹的毀滅,更隨著一手遮天、翻雲覆雨之勢的形成,曹操越來越盛氣凌人、剛愎自用,已不再像過去那樣開明,那麼喜歡傾聽了。對荀攸來說,曹操是他效忠的主子,更是他獻策的市場,既然需求側起了變化,供給側焉能不變!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曹操的五大謀士,誰更被賞識呢?

建安十九年(214),荀攸在從徵孫權的途中去世,曹操“言則流涕”;但相比郭嘉病重時,曹操派去探病的人交錯往返,在他死後又親自前往弔唁,特別悲痛感傷,其中的關切和哀悼程度似有差異。尤其是赤壁之戰後,曹操竟然在退卻途上哀嘆:“如果郭奉孝還在,不會讓我到這個地步。”荀攸等一班謀臣聞及此言,又情何以堪!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曹操的五大謀士,誰更被賞識呢?

郭奉孝若在,是否能阻止赤壁之敗呢?歷史無法推倒重演。但回顧曹操趾高氣揚南下時,賈詡、程昱分明也都提過忠告。故以孟德當時之驕狂,就真能採納郭嘉的計謀?更遙想袁紹在官渡的慘敗,難道是因為身邊缺乏智士?郭嘉走得早,又何嘗不是走得巧?他在最令人痛惜的時點離開。而荀攸即便多活了幾年,若用歷史的尺度衡量,對本人不過是延續了一段“垃圾時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