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不把孫策當英雄?孫策自己說出了答案

曹操 孫策 劉備 劉表 孫權 我們愛歷史 2018-12-10
曹操為什麼不把孫策當英雄?孫策自己說出了答案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

事情還要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說起。

官渡之戰前夕,曹操正在籌劃與袁紹之間的大決戰,突然接到徐州方面的情報,說“偽皇帝”袁術想從揚州刺史部北上與冀州的袁紹會合,曹操哪能放過袁術?於是決定派一支人馬到徐州一帶實施阻擊。

這個光榮的任務落到了劉備身上,劉備心裡很高興,因為他終於可以脫離許縣這個讓他每天都心驚膽戰的地方了。不過劉備表面上挺沉穩,他知道最終能逃出牢籠才算數,千萬不能出差子。

偏在這時,劉備接到曹操的邀請,曹操要為他擺酒送行。劉備實在不想去,但又不能不去,不去就會引起曹操的疑心。劉備還是去了,曹操與他煮酒痛飲,雖然只是兩個人的飯局,但這頓酒喝得也非常有名,足以與鴻門宴等並列為“中國古代十大飯局”之一。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曹操在跟劉備喝酒時說了一番話。

這些話記錄在《三國志》裡,曹操是這樣說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曹操在這裡點評了當時的天下英雄,在他看來,能稱得上英雄的只有兩個人,而且都在現場,那就是曹操與劉備,其他人都算不上。袁紹字本初,曹操口中的“本初之徒”不僅指袁紹,而是“像袁紹那樣的人”,包括的就多了。

曹操為什麼不把孫策當英雄?孫策自己說出了答案

這裡麵包括哪些曹操連名字都懶得點出來的人呢?這要看一下時間。曹操派劉備去徐州執行任務發生在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春夏之交,因為到了這一年夏天袁術就死了,劉備是在袁術死前去的徐州。這時候,曹操剛剛消滅了呂布,袁紹剛剛消滅了公孫瓚,群雄實現了一輪大整合。但是,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焉、遼東的公孫度、江東的孫策、江東的張魯、涼州的馬騰都還在,他們哪一個都比劉備實力強,但曹操沒有把上述這些人放在眼中,直接一個“本初之徒”就把他們概括了。

劉表、劉焉、張魯和馬騰這幾位,要麼沒有雄才,要麼缺少大略,或許只是運氣好而已,可以不當英雄看,但江東的孫策不一樣。就在四五年前,孫策只帶著一千多人渡江來到江東,之後以席捲之勢將江東四郡一一據為已有,勢頭如日中天,在孫策的攻勢面前劉表也束手無策。江東不僅有地盤,人才也很鼎盛,周瑜、張昭、程普等一大批人才構成了文武齊備的人才班子,預示著孫策的事業還會有更大發展,對於這樣一個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曹操難道也視而不見嗎?

事實上,曹操對孫策的快速崛起也充滿了忌憚,曹操聽說孫策已把江東盡收囊中時,不禁脫口而出道:“猘兒,謂難與爭鋒!”然而,曹操當時的主要對手是袁紹,所以對孫策只能拉攏,通過聯姻、任命官職、封爵等手段先把孫策拉到自己這一邊。孫策表面上也樂於接受,雙方的關係看起來還不錯。曹操交給孫策一個任務,讓他打劉表,孫策執行了,於是東征黃祖,目標是黃祖後面的劉表。

曹操為什麼不把孫策當英雄?孫策自己說出了答案

曹操跟劉備煮酒拉家常時,孫策正在江東干得風生水起,按理說,曹操要給當時的天下英雄們“排座次”,曹操把自己排在第一位倒也名至實歸,第二位如果不是袁紹或劉表的話,那應該非孫策莫屬了,怎麼也輪不到劉備啊。有人認為曹操論英雄的這番話不可當真,因為他的目的是試探劉備,包括史書也暗示了這種說法;還有人認為,曹操即使不是在試探,也是在跟劉備“套近乎”,不必太當真。

但其實,曹操的心裡也許真沒有孫策。孫策事業發展得很快,曹操勢必對他非常關注,隨著對孫策為人、秉性的瞭解,曹操對孫策的評價或許就沒那麼高了,其中的原因曹操沒有說過,孫策本人一開始也沒有意識到,但孫策後來明白了。

就在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次年,孫策被人行刺受傷,之後不治身亡。孫策遇襲發生得十分突然,臨終前不得不指定接班人。孫策有個兒子叫孫紹,出生時間不詳,但孫策死時只有26歲,想必孫紹才幾歲,孫吳正在創業的關鍵時期,不能讓一個小孩接班,所以接班人只能在孫策的兄弟中去找。

孫策是孫堅的長子,下面有4個弟弟,孫權是他的二弟,除此之外還有孫翊、孫匡、孫朗,孫權18歲,孫匡、孫朗年齡稍小,但孫翊已經16歲了,史書上說孫翊“性似策”,張昭等人認為孫策“當以兵屬”之,但孫策最後把印綬交給了孫權,眾人都感到吃驚。

曹操為什麼不把孫策當英雄?孫策自己說出了答案

眾人為什麼吃驚呢?史書沒有說,可以推測一下,也可能孫策原來中意的接班人並不是孫權而是孫翊,並且向大家也有過表示。但是,受傷後的孫策進行了反思,孫策殺伐果絕,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幾年間橫掃江東沒有對手,但由於殺伐過盛,在江東也樹敵過多,此次遇刺是當年他所殺的一個叫許貢的人的門客乾的,這正是當年種下的苦果。

受傷後,孫策對自己之前的不足有了清醒的認識,孫翊的性格太像自己,孫策不願意讓自己的悲劇在孫翊身上重演。相比而言,孫權的戰績雖然不突出,之前帶兵還連打敗仗,但他的優點是“性度弘朗,仁而多斷”,能“親賢貴士”、“善於任使”,如果孫權接班,更能以相對柔性的姿態協調江東內部,彌補之前的裂痕。

孫策臨終前,專門把孫權和手下的重要人物都叫到病床前,孫策親口指定孫權為接班人,讓張昭等人悉心輔佐,之後孫策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打仗,你不如我;舉賢任能,我不如你。從這些話裡體現出孫策對自己的反思,也有對孫權的期待,孫策希望同時也相信孫權能做得比自己更好。

從孫策的這番話裡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優點是殺伐果絕,缺點是殺伐太果絕。孫策為孫吳政權的建立做出了獨特貢獻,是他在很短的時間裡拓展了整個江東,他非凡的勇氣、膽力以及傑出的軍事才能都受到大家的公認。但孫策的身上也有致命的缺陷,他的性格很像父親孫堅,他們父子二人的身上有著許多共同的基因,就連死於意外的結局也很相似。

《三國志》評價孫堅“勇摯剛毅”,評價孫策“英氣傑濟”,說他們父子二人都不是一般人物,但同時也指出他們“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也就是做事情不夠嚴謹慎重,最終因為這些缺點而身死。或許,這與孫堅、孫策的出身有關,孫氏出於社會的底層,也可以說是草根和寒門,與儒學世族崇尚禮法、家教嚴正不同,他們較少受拘束,所以他們好馳獵,喜歡酗酒,有時候這些成為他們的魅力和凝聚部下的特長,有時候又成了致命的缺點。

孫策僅用4年時間就席捲了江東,進展之快令人吃驚,得手如此迅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敢於殺伐,無論朝廷任命的官員還是佔地為王的草寇,凡是擋住他前進腳步的人一律誅殺,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在地方上很有影響的實力派人物,這使得孫氏與江東大族之間的關係變得很緊張。

曹操為什麼不把孫策當英雄?孫策自己說出了答案

一個只有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在完成著如此艱鉅的事業,似乎也不能苛求他事事做得完美周到,但歷史就是這樣,你的缺陷會成為你的短板,你的短板會讓功敗垂成,在這一點上歷史往往是公平的。也正因為如此,在曹操的眼中孫策還算不上真正的英雄,只能歸入“本初之徒”的行列。

好在孫策善於反思,臨終前做出了正確選擇。事實證明孫策的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孫翊為人嚴厲暴躁,喜怒快意全寫在臉上,後來果然由於處事不慎而被手下人發動的叛亂所殺死,如果孫策當初讓孫翊接班,發生在孫策身上的悲劇勢必還會重演。

劉備和諸葛亮借他人之手除掉關羽?如此驚竦的觀點居然也有人信

周瑜英年早逝後,江東美女小喬去了哪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