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

眾所周知,曹操識人用人的本領,是非常高明的。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也讓曹魏集團中,出現了人才濟濟的局面。放眼武將方面,更是有著數位當世一流名將。史學家陳壽在為這些武將做傳之時,將其中的五位佼佼者並列做傳。據《三國志·十七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

眾所周知,曹操識人用人的本領,是非常高明的。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也讓曹魏集團中,出現了人才濟濟的局面。放眼武將方面,更是有著數位當世一流名將。史學家陳壽在為這些武將做傳之時,將其中的五位佼佼者並列做傳。據《三國志·十七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按照這個說法,後世讀者便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頜、徐晃五人合稱為曹魏集團中的“五子良將”。而這五位上將,都是曹魏集團中的外姓將領。或許有讀者會提出一個疑惑:按照曹操生性多疑的慣例,他必定不會對這些外姓將領完全放心。那麼在五子良將中,誰又最受曹操的信賴呢?在這裡,筆者先給出一個答案: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將領,不是元老人物徐晃,也不是屢戰屢勝的樂進,更不是世人眼中備受曹操重視的張遼;而是最不起眼的于禁。那麼這個結論的依據,又在哪呢?


"

眾所周知,曹操識人用人的本領,是非常高明的。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也讓曹魏集團中,出現了人才濟濟的局面。放眼武將方面,更是有著數位當世一流名將。史學家陳壽在為這些武將做傳之時,將其中的五位佼佼者並列做傳。據《三國志·十七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按照這個說法,後世讀者便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頜、徐晃五人合稱為曹魏集團中的“五子良將”。而這五位上將,都是曹魏集團中的外姓將領。或許有讀者會提出一個疑惑:按照曹操生性多疑的慣例,他必定不會對這些外姓將領完全放心。那麼在五子良將中,誰又最受曹操的信賴呢?在這裡,筆者先給出一個答案: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將領,不是元老人物徐晃,也不是屢戰屢勝的樂進,更不是世人眼中備受曹操重視的張遼;而是最不起眼的于禁。那麼這個結論的依據,又在哪呢?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在本文中,由於張郃、徐晃、樂進等人的官職,與張遼于禁兩人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徐晃打的敗仗比較多,樂進又只知道衝鋒陷陣,張郃的勝績有些水分在內。正因如此,筆者便首先排除了這三人,重點對比張遼和于禁兩人在曹魏集團中的處境,以此來比較出,曹操最信任的人到底是誰?


"

眾所周知,曹操識人用人的本領,是非常高明的。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也讓曹魏集團中,出現了人才濟濟的局面。放眼武將方面,更是有著數位當世一流名將。史學家陳壽在為這些武將做傳之時,將其中的五位佼佼者並列做傳。據《三國志·十七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按照這個說法,後世讀者便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頜、徐晃五人合稱為曹魏集團中的“五子良將”。而這五位上將,都是曹魏集團中的外姓將領。或許有讀者會提出一個疑惑:按照曹操生性多疑的慣例,他必定不會對這些外姓將領完全放心。那麼在五子良將中,誰又最受曹操的信賴呢?在這裡,筆者先給出一個答案: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將領,不是元老人物徐晃,也不是屢戰屢勝的樂進,更不是世人眼中備受曹操重視的張遼;而是最不起眼的于禁。那麼這個結論的依據,又在哪呢?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在本文中,由於張郃、徐晃、樂進等人的官職,與張遼于禁兩人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徐晃打的敗仗比較多,樂進又只知道衝鋒陷陣,張郃的勝績有些水分在內。正因如此,筆者便首先排除了這三人,重點對比張遼和于禁兩人在曹魏集團中的處境,以此來比較出,曹操最信任的人到底是誰?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首先注意的一點是,張遼和于禁在曹魏集團中的職位。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太祖大壯遼,拜徵東將軍。”在張遼威震逍遙津以後,曹操對他的封賞是徵東將軍。在此之前,張遼還獲得了曹操授予他的假節一職。再來看看于禁的職位。據《三國志·于禁傳》記載:“(于禁)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

眾所周知,曹操識人用人的本領,是非常高明的。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也讓曹魏集團中,出現了人才濟濟的局面。放眼武將方面,更是有著數位當世一流名將。史學家陳壽在為這些武將做傳之時,將其中的五位佼佼者並列做傳。據《三國志·十七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按照這個說法,後世讀者便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頜、徐晃五人合稱為曹魏集團中的“五子良將”。而這五位上將,都是曹魏集團中的外姓將領。或許有讀者會提出一個疑惑:按照曹操生性多疑的慣例,他必定不會對這些外姓將領完全放心。那麼在五子良將中,誰又最受曹操的信賴呢?在這裡,筆者先給出一個答案: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將領,不是元老人物徐晃,也不是屢戰屢勝的樂進,更不是世人眼中備受曹操重視的張遼;而是最不起眼的于禁。那麼這個結論的依據,又在哪呢?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在本文中,由於張郃、徐晃、樂進等人的官職,與張遼于禁兩人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徐晃打的敗仗比較多,樂進又只知道衝鋒陷陣,張郃的勝績有些水分在內。正因如此,筆者便首先排除了這三人,重點對比張遼和于禁兩人在曹魏集團中的處境,以此來比較出,曹操最信任的人到底是誰?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首先注意的一點是,張遼和于禁在曹魏集團中的職位。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太祖大壯遼,拜徵東將軍。”在張遼威震逍遙津以後,曹操對他的封賞是徵東將軍。在此之前,張遼還獲得了曹操授予他的假節一職。再來看看于禁的職位。據《三國志·于禁傳》記載:“(于禁)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從將軍封號來看,于禁的職位是四方將軍中的左將軍。或許很多讀者不是很瞭解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但是拿蜀漢集團為例,被封為左將軍的,乃是馬超。按照前左右後的順序,馬超憑藉其個人威望和顯赫家世,可以在蜀漢集團中排到第二位。後來在百官勸劉備稱帝的勸進表中,馬超的名字也是居於首位。可見單論官職而言,左將軍馬超在蜀漢將領中,排到第二位也是理所當然的。這麼說來,于禁的左將軍一職,在整個曹魏集團中,是僅次於曹操表弟夏侯惇的。這份榮譽,不可謂不高。


"

眾所周知,曹操識人用人的本領,是非常高明的。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也讓曹魏集團中,出現了人才濟濟的局面。放眼武將方面,更是有著數位當世一流名將。史學家陳壽在為這些武將做傳之時,將其中的五位佼佼者並列做傳。據《三國志·十七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按照這個說法,後世讀者便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頜、徐晃五人合稱為曹魏集團中的“五子良將”。而這五位上將,都是曹魏集團中的外姓將領。或許有讀者會提出一個疑惑:按照曹操生性多疑的慣例,他必定不會對這些外姓將領完全放心。那麼在五子良將中,誰又最受曹操的信賴呢?在這裡,筆者先給出一個答案: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將領,不是元老人物徐晃,也不是屢戰屢勝的樂進,更不是世人眼中備受曹操重視的張遼;而是最不起眼的于禁。那麼這個結論的依據,又在哪呢?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在本文中,由於張郃、徐晃、樂進等人的官職,與張遼于禁兩人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徐晃打的敗仗比較多,樂進又只知道衝鋒陷陣,張郃的勝績有些水分在內。正因如此,筆者便首先排除了這三人,重點對比張遼和于禁兩人在曹魏集團中的處境,以此來比較出,曹操最信任的人到底是誰?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首先注意的一點是,張遼和于禁在曹魏集團中的職位。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太祖大壯遼,拜徵東將軍。”在張遼威震逍遙津以後,曹操對他的封賞是徵東將軍。在此之前,張遼還獲得了曹操授予他的假節一職。再來看看于禁的職位。據《三國志·于禁傳》記載:“(于禁)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從將軍封號來看,于禁的職位是四方將軍中的左將軍。或許很多讀者不是很瞭解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但是拿蜀漢集團為例,被封為左將軍的,乃是馬超。按照前左右後的順序,馬超憑藉其個人威望和顯赫家世,可以在蜀漢集團中排到第二位。後來在百官勸劉備稱帝的勸進表中,馬超的名字也是居於首位。可見單論官職而言,左將軍馬超在蜀漢將領中,排到第二位也是理所當然的。這麼說來,于禁的左將軍一職,在整個曹魏集團中,是僅次於曹操表弟夏侯惇的。這份榮譽,不可謂不高。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而反觀張遼,雖然他的徵東將軍也是很高,但論地位和威望而言,他還是要略遜色于于禁半分。不僅如此,于禁的“假節鉞”和張遼的“假節”,也是有著一番講究的。所謂“假節”,便是指擁有該榮譽的臣子,在特定情況發生之時,能暫時借皇帝的印信,對突發狀況享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不少人在研究假節之時,通常會籠統的認為,在晉朝之前的“假節”和“假節鉞”的地位,是平等的。


"

眾所周知,曹操識人用人的本領,是非常高明的。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也讓曹魏集團中,出現了人才濟濟的局面。放眼武將方面,更是有著數位當世一流名將。史學家陳壽在為這些武將做傳之時,將其中的五位佼佼者並列做傳。據《三國志·十七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按照這個說法,後世讀者便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頜、徐晃五人合稱為曹魏集團中的“五子良將”。而這五位上將,都是曹魏集團中的外姓將領。或許有讀者會提出一個疑惑:按照曹操生性多疑的慣例,他必定不會對這些外姓將領完全放心。那麼在五子良將中,誰又最受曹操的信賴呢?在這裡,筆者先給出一個答案: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將領,不是元老人物徐晃,也不是屢戰屢勝的樂進,更不是世人眼中備受曹操重視的張遼;而是最不起眼的于禁。那麼這個結論的依據,又在哪呢?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在本文中,由於張郃、徐晃、樂進等人的官職,與張遼于禁兩人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徐晃打的敗仗比較多,樂進又只知道衝鋒陷陣,張郃的勝績有些水分在內。正因如此,筆者便首先排除了這三人,重點對比張遼和于禁兩人在曹魏集團中的處境,以此來比較出,曹操最信任的人到底是誰?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首先注意的一點是,張遼和于禁在曹魏集團中的職位。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太祖大壯遼,拜徵東將軍。”在張遼威震逍遙津以後,曹操對他的封賞是徵東將軍。在此之前,張遼還獲得了曹操授予他的假節一職。再來看看于禁的職位。據《三國志·于禁傳》記載:“(于禁)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從將軍封號來看,于禁的職位是四方將軍中的左將軍。或許很多讀者不是很瞭解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但是拿蜀漢集團為例,被封為左將軍的,乃是馬超。按照前左右後的順序,馬超憑藉其個人威望和顯赫家世,可以在蜀漢集團中排到第二位。後來在百官勸劉備稱帝的勸進表中,馬超的名字也是居於首位。可見單論官職而言,左將軍馬超在蜀漢將領中,排到第二位也是理所當然的。這麼說來,于禁的左將軍一職,在整個曹魏集團中,是僅次於曹操表弟夏侯惇的。這份榮譽,不可謂不高。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而反觀張遼,雖然他的徵東將軍也是很高,但論地位和威望而言,他還是要略遜色于于禁半分。不僅如此,于禁的“假節鉞”和張遼的“假節”,也是有著一番講究的。所謂“假節”,便是指擁有該榮譽的臣子,在特定情況發生之時,能暫時借皇帝的印信,對突發狀況享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不少人在研究假節之時,通常會籠統的認為,在晉朝之前的“假節”和“假節鉞”的地位,是平等的。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其實不然,早在曹魏集團形成之後,“假節鉞”的地位,便隱隱高過了“假節”一職。而晉朝之後,“假節鉞”的地位高過“假節”,便有一部分原因,是傳自於曹魏集團的傳統。持有“假節鉞”的臣子,在某些條件下,有權力對持有“假節”的臣子形成制約作用。如此看來,于禁在曹操心中的地位,確實要超出了張遼一些。或許是因為于禁屬於元老人物,而張遼是降將出身的原因吧。


"

眾所周知,曹操識人用人的本領,是非常高明的。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也讓曹魏集團中,出現了人才濟濟的局面。放眼武將方面,更是有著數位當世一流名將。史學家陳壽在為這些武將做傳之時,將其中的五位佼佼者並列做傳。據《三國志·十七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按照這個說法,後世讀者便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頜、徐晃五人合稱為曹魏集團中的“五子良將”。而這五位上將,都是曹魏集團中的外姓將領。或許有讀者會提出一個疑惑:按照曹操生性多疑的慣例,他必定不會對這些外姓將領完全放心。那麼在五子良將中,誰又最受曹操的信賴呢?在這裡,筆者先給出一個答案: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將領,不是元老人物徐晃,也不是屢戰屢勝的樂進,更不是世人眼中備受曹操重視的張遼;而是最不起眼的于禁。那麼這個結論的依據,又在哪呢?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在本文中,由於張郃、徐晃、樂進等人的官職,與張遼于禁兩人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徐晃打的敗仗比較多,樂進又只知道衝鋒陷陣,張郃的勝績有些水分在內。正因如此,筆者便首先排除了這三人,重點對比張遼和于禁兩人在曹魏集團中的處境,以此來比較出,曹操最信任的人到底是誰?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首先注意的一點是,張遼和于禁在曹魏集團中的職位。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太祖大壯遼,拜徵東將軍。”在張遼威震逍遙津以後,曹操對他的封賞是徵東將軍。在此之前,張遼還獲得了曹操授予他的假節一職。再來看看于禁的職位。據《三國志·于禁傳》記載:“(于禁)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從將軍封號來看,于禁的職位是四方將軍中的左將軍。或許很多讀者不是很瞭解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但是拿蜀漢集團為例,被封為左將軍的,乃是馬超。按照前左右後的順序,馬超憑藉其個人威望和顯赫家世,可以在蜀漢集團中排到第二位。後來在百官勸劉備稱帝的勸進表中,馬超的名字也是居於首位。可見單論官職而言,左將軍馬超在蜀漢將領中,排到第二位也是理所當然的。這麼說來,于禁的左將軍一職,在整個曹魏集團中,是僅次於曹操表弟夏侯惇的。這份榮譽,不可謂不高。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而反觀張遼,雖然他的徵東將軍也是很高,但論地位和威望而言,他還是要略遜色于于禁半分。不僅如此,于禁的“假節鉞”和張遼的“假節”,也是有著一番講究的。所謂“假節”,便是指擁有該榮譽的臣子,在特定情況發生之時,能暫時借皇帝的印信,對突發狀況享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不少人在研究假節之時,通常會籠統的認為,在晉朝之前的“假節”和“假節鉞”的地位,是平等的。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其實不然,早在曹魏集團形成之後,“假節鉞”的地位,便隱隱高過了“假節”一職。而晉朝之後,“假節鉞”的地位高過“假節”,便有一部分原因,是傳自於曹魏集團的傳統。持有“假節鉞”的臣子,在某些條件下,有權力對持有“假節”的臣子形成制約作用。如此看來,于禁在曹操心中的地位,確實要超出了張遼一些。或許是因為于禁屬於元老人物,而張遼是降將出身的原因吧。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另外,從曹操的一些安排上,也能體現出于禁的受信任程度,要超過張遼。據《三國志·李典傳》記載:“(典)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遼欲奉教出戰。進、典、遼皆素不睦。”曹操對於張遼的安排,可謂是頗有心機。一方面,面對江、淮一帶的咽喉重鎮合肥,曹操實際上只派了七千兵馬給張遼、李典停用。而其他曹氏宗親,手下的兵馬,也多為數萬軍隊。另一方面,曹操明知張遼和李典、樂進素有嫌隙,可他偏偏將這三人放到一起共事。從這兩點考慮,曹操對於張遼,明顯存在著一分戒心。


"

眾所周知,曹操識人用人的本領,是非常高明的。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也讓曹魏集團中,出現了人才濟濟的局面。放眼武將方面,更是有著數位當世一流名將。史學家陳壽在為這些武將做傳之時,將其中的五位佼佼者並列做傳。據《三國志·十七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按照這個說法,後世讀者便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頜、徐晃五人合稱為曹魏集團中的“五子良將”。而這五位上將,都是曹魏集團中的外姓將領。或許有讀者會提出一個疑惑:按照曹操生性多疑的慣例,他必定不會對這些外姓將領完全放心。那麼在五子良將中,誰又最受曹操的信賴呢?在這裡,筆者先給出一個答案: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將領,不是元老人物徐晃,也不是屢戰屢勝的樂進,更不是世人眼中備受曹操重視的張遼;而是最不起眼的于禁。那麼這個結論的依據,又在哪呢?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在本文中,由於張郃、徐晃、樂進等人的官職,與張遼于禁兩人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徐晃打的敗仗比較多,樂進又只知道衝鋒陷陣,張郃的勝績有些水分在內。正因如此,筆者便首先排除了這三人,重點對比張遼和于禁兩人在曹魏集團中的處境,以此來比較出,曹操最信任的人到底是誰?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首先注意的一點是,張遼和于禁在曹魏集團中的職位。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太祖大壯遼,拜徵東將軍。”在張遼威震逍遙津以後,曹操對他的封賞是徵東將軍。在此之前,張遼還獲得了曹操授予他的假節一職。再來看看于禁的職位。據《三國志·于禁傳》記載:“(于禁)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從將軍封號來看,于禁的職位是四方將軍中的左將軍。或許很多讀者不是很瞭解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但是拿蜀漢集團為例,被封為左將軍的,乃是馬超。按照前左右後的順序,馬超憑藉其個人威望和顯赫家世,可以在蜀漢集團中排到第二位。後來在百官勸劉備稱帝的勸進表中,馬超的名字也是居於首位。可見單論官職而言,左將軍馬超在蜀漢將領中,排到第二位也是理所當然的。這麼說來,于禁的左將軍一職,在整個曹魏集團中,是僅次於曹操表弟夏侯惇的。這份榮譽,不可謂不高。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而反觀張遼,雖然他的徵東將軍也是很高,但論地位和威望而言,他還是要略遜色于于禁半分。不僅如此,于禁的“假節鉞”和張遼的“假節”,也是有著一番講究的。所謂“假節”,便是指擁有該榮譽的臣子,在特定情況發生之時,能暫時借皇帝的印信,對突發狀況享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不少人在研究假節之時,通常會籠統的認為,在晉朝之前的“假節”和“假節鉞”的地位,是平等的。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其實不然,早在曹魏集團形成之後,“假節鉞”的地位,便隱隱高過了“假節”一職。而晉朝之後,“假節鉞”的地位高過“假節”,便有一部分原因,是傳自於曹魏集團的傳統。持有“假節鉞”的臣子,在某些條件下,有權力對持有“假節”的臣子形成制約作用。如此看來,于禁在曹操心中的地位,確實要超出了張遼一些。或許是因為于禁屬於元老人物,而張遼是降將出身的原因吧。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另外,從曹操的一些安排上,也能體現出于禁的受信任程度,要超過張遼。據《三國志·李典傳》記載:“(典)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遼欲奉教出戰。進、典、遼皆素不睦。”曹操對於張遼的安排,可謂是頗有心機。一方面,面對江、淮一帶的咽喉重鎮合肥,曹操實際上只派了七千兵馬給張遼、李典停用。而其他曹氏宗親,手下的兵馬,也多為數萬軍隊。另一方面,曹操明知張遼和李典、樂進素有嫌隙,可他偏偏將這三人放到一起共事。從這兩點考慮,曹操對於張遼,明顯存在著一分戒心。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不過曹操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在合肥面對孫權十萬大軍之時,張遼李典放下了個人私怨,最終齊心打敗了東吳十萬精銳。正因如此,曹操這才將張遼加封為徵東將軍。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徵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處,嘆息者良久。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可即便如此,曹操還是不能對張遼完全放下心來,他還另外派了軍中地位最高的夏侯惇,令其“監視”張遼。據《三國志·夏侯惇傳》記載:“二十一年,從徵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可以看到,儘管曹操已經很信任張遼了,但曹操對於張遼,仍然是留了一手。


"

眾所周知,曹操識人用人的本領,是非常高明的。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也讓曹魏集團中,出現了人才濟濟的局面。放眼武將方面,更是有著數位當世一流名將。史學家陳壽在為這些武將做傳之時,將其中的五位佼佼者並列做傳。據《三國志·十七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按照這個說法,後世讀者便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頜、徐晃五人合稱為曹魏集團中的“五子良將”。而這五位上將,都是曹魏集團中的外姓將領。或許有讀者會提出一個疑惑:按照曹操生性多疑的慣例,他必定不會對這些外姓將領完全放心。那麼在五子良將中,誰又最受曹操的信賴呢?在這裡,筆者先給出一個答案: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將領,不是元老人物徐晃,也不是屢戰屢勝的樂進,更不是世人眼中備受曹操重視的張遼;而是最不起眼的于禁。那麼這個結論的依據,又在哪呢?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在本文中,由於張郃、徐晃、樂進等人的官職,與張遼于禁兩人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徐晃打的敗仗比較多,樂進又只知道衝鋒陷陣,張郃的勝績有些水分在內。正因如此,筆者便首先排除了這三人,重點對比張遼和于禁兩人在曹魏集團中的處境,以此來比較出,曹操最信任的人到底是誰?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首先注意的一點是,張遼和于禁在曹魏集團中的職位。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太祖大壯遼,拜徵東將軍。”在張遼威震逍遙津以後,曹操對他的封賞是徵東將軍。在此之前,張遼還獲得了曹操授予他的假節一職。再來看看于禁的職位。據《三國志·于禁傳》記載:“(于禁)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從將軍封號來看,于禁的職位是四方將軍中的左將軍。或許很多讀者不是很瞭解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但是拿蜀漢集團為例,被封為左將軍的,乃是馬超。按照前左右後的順序,馬超憑藉其個人威望和顯赫家世,可以在蜀漢集團中排到第二位。後來在百官勸劉備稱帝的勸進表中,馬超的名字也是居於首位。可見單論官職而言,左將軍馬超在蜀漢將領中,排到第二位也是理所當然的。這麼說來,于禁的左將軍一職,在整個曹魏集團中,是僅次於曹操表弟夏侯惇的。這份榮譽,不可謂不高。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而反觀張遼,雖然他的徵東將軍也是很高,但論地位和威望而言,他還是要略遜色于于禁半分。不僅如此,于禁的“假節鉞”和張遼的“假節”,也是有著一番講究的。所謂“假節”,便是指擁有該榮譽的臣子,在特定情況發生之時,能暫時借皇帝的印信,對突發狀況享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不少人在研究假節之時,通常會籠統的認為,在晉朝之前的“假節”和“假節鉞”的地位,是平等的。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其實不然,早在曹魏集團形成之後,“假節鉞”的地位,便隱隱高過了“假節”一職。而晉朝之後,“假節鉞”的地位高過“假節”,便有一部分原因,是傳自於曹魏集團的傳統。持有“假節鉞”的臣子,在某些條件下,有權力對持有“假節”的臣子形成制約作用。如此看來,于禁在曹操心中的地位,確實要超出了張遼一些。或許是因為于禁屬於元老人物,而張遼是降將出身的原因吧。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另外,從曹操的一些安排上,也能體現出于禁的受信任程度,要超過張遼。據《三國志·李典傳》記載:“(典)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遼欲奉教出戰。進、典、遼皆素不睦。”曹操對於張遼的安排,可謂是頗有心機。一方面,面對江、淮一帶的咽喉重鎮合肥,曹操實際上只派了七千兵馬給張遼、李典停用。而其他曹氏宗親,手下的兵馬,也多為數萬軍隊。另一方面,曹操明知張遼和李典、樂進素有嫌隙,可他偏偏將這三人放到一起共事。從這兩點考慮,曹操對於張遼,明顯存在著一分戒心。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不過曹操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在合肥面對孫權十萬大軍之時,張遼李典放下了個人私怨,最終齊心打敗了東吳十萬精銳。正因如此,曹操這才將張遼加封為徵東將軍。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徵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處,嘆息者良久。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可即便如此,曹操還是不能對張遼完全放下心來,他還另外派了軍中地位最高的夏侯惇,令其“監視”張遼。據《三國志·夏侯惇傳》記載:“二十一年,從徵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可以看到,儘管曹操已經很信任張遼了,但曹操對於張遼,仍然是留了一手。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但是反觀于禁,曹操似乎對他,是百分百的信任。就拿兵權一事來說,曹操創業之初最為倚重的青州軍,後來便是交由於禁來統領的。在《三國志·于禁傳》中,曹操曾這麼評價過於禁:“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不僅如此,曹操後方的兩大陣地,便是由夏侯惇(守鄴城)和于禁(守許都)鎮守的。


"

眾所周知,曹操識人用人的本領,是非常高明的。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也讓曹魏集團中,出現了人才濟濟的局面。放眼武將方面,更是有著數位當世一流名將。史學家陳壽在為這些武將做傳之時,將其中的五位佼佼者並列做傳。據《三國志·十七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按照這個說法,後世讀者便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頜、徐晃五人合稱為曹魏集團中的“五子良將”。而這五位上將,都是曹魏集團中的外姓將領。或許有讀者會提出一個疑惑:按照曹操生性多疑的慣例,他必定不會對這些外姓將領完全放心。那麼在五子良將中,誰又最受曹操的信賴呢?在這裡,筆者先給出一個答案: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將領,不是元老人物徐晃,也不是屢戰屢勝的樂進,更不是世人眼中備受曹操重視的張遼;而是最不起眼的于禁。那麼這個結論的依據,又在哪呢?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在本文中,由於張郃、徐晃、樂進等人的官職,與張遼于禁兩人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徐晃打的敗仗比較多,樂進又只知道衝鋒陷陣,張郃的勝績有些水分在內。正因如此,筆者便首先排除了這三人,重點對比張遼和于禁兩人在曹魏集團中的處境,以此來比較出,曹操最信任的人到底是誰?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首先注意的一點是,張遼和于禁在曹魏集團中的職位。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太祖大壯遼,拜徵東將軍。”在張遼威震逍遙津以後,曹操對他的封賞是徵東將軍。在此之前,張遼還獲得了曹操授予他的假節一職。再來看看于禁的職位。據《三國志·于禁傳》記載:“(于禁)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從將軍封號來看,于禁的職位是四方將軍中的左將軍。或許很多讀者不是很瞭解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但是拿蜀漢集團為例,被封為左將軍的,乃是馬超。按照前左右後的順序,馬超憑藉其個人威望和顯赫家世,可以在蜀漢集團中排到第二位。後來在百官勸劉備稱帝的勸進表中,馬超的名字也是居於首位。可見單論官職而言,左將軍馬超在蜀漢將領中,排到第二位也是理所當然的。這麼說來,于禁的左將軍一職,在整個曹魏集團中,是僅次於曹操表弟夏侯惇的。這份榮譽,不可謂不高。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而反觀張遼,雖然他的徵東將軍也是很高,但論地位和威望而言,他還是要略遜色于于禁半分。不僅如此,于禁的“假節鉞”和張遼的“假節”,也是有著一番講究的。所謂“假節”,便是指擁有該榮譽的臣子,在特定情況發生之時,能暫時借皇帝的印信,對突發狀況享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不少人在研究假節之時,通常會籠統的認為,在晉朝之前的“假節”和“假節鉞”的地位,是平等的。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其實不然,早在曹魏集團形成之後,“假節鉞”的地位,便隱隱高過了“假節”一職。而晉朝之後,“假節鉞”的地位高過“假節”,便有一部分原因,是傳自於曹魏集團的傳統。持有“假節鉞”的臣子,在某些條件下,有權力對持有“假節”的臣子形成制約作用。如此看來,于禁在曹操心中的地位,確實要超出了張遼一些。或許是因為于禁屬於元老人物,而張遼是降將出身的原因吧。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另外,從曹操的一些安排上,也能體現出于禁的受信任程度,要超過張遼。據《三國志·李典傳》記載:“(典)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遼欲奉教出戰。進、典、遼皆素不睦。”曹操對於張遼的安排,可謂是頗有心機。一方面,面對江、淮一帶的咽喉重鎮合肥,曹操實際上只派了七千兵馬給張遼、李典停用。而其他曹氏宗親,手下的兵馬,也多為數萬軍隊。另一方面,曹操明知張遼和李典、樂進素有嫌隙,可他偏偏將這三人放到一起共事。從這兩點考慮,曹操對於張遼,明顯存在著一分戒心。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不過曹操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在合肥面對孫權十萬大軍之時,張遼李典放下了個人私怨,最終齊心打敗了東吳十萬精銳。正因如此,曹操這才將張遼加封為徵東將軍。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徵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處,嘆息者良久。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可即便如此,曹操還是不能對張遼完全放下心來,他還另外派了軍中地位最高的夏侯惇,令其“監視”張遼。據《三國志·夏侯惇傳》記載:“二十一年,從徵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可以看到,儘管曹操已經很信任張遼了,但曹操對於張遼,仍然是留了一手。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但是反觀于禁,曹操似乎對他,是百分百的信任。就拿兵權一事來說,曹操創業之初最為倚重的青州軍,後來便是交由於禁來統領的。在《三國志·于禁傳》中,曹操曾這麼評價過於禁:“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不僅如此,曹操後方的兩大陣地,便是由夏侯惇(守鄴城)和于禁(守許都)鎮守的。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後來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為了解救被困在樊城的曹仁,曹操二話不說,便讓于禁領軍出征了。要知道,關羽後來水淹的七軍,其實足足有著三萬兵馬。而曹操讓于禁來單獨統領這麼一支精銳部隊,可見其對於禁,是有多麼的信任了。不過後來於禁投降了關羽,曹操對他的表現還是很失望的:“太祖聞之,哀嘆者久之。”


"

眾所周知,曹操識人用人的本領,是非常高明的。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也讓曹魏集團中,出現了人才濟濟的局面。放眼武將方面,更是有著數位當世一流名將。史學家陳壽在為這些武將做傳之時,將其中的五位佼佼者並列做傳。據《三國志·十七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按照這個說法,後世讀者便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頜、徐晃五人合稱為曹魏集團中的“五子良將”。而這五位上將,都是曹魏集團中的外姓將領。或許有讀者會提出一個疑惑:按照曹操生性多疑的慣例,他必定不會對這些外姓將領完全放心。那麼在五子良將中,誰又最受曹操的信賴呢?在這裡,筆者先給出一個答案: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將領,不是元老人物徐晃,也不是屢戰屢勝的樂進,更不是世人眼中備受曹操重視的張遼;而是最不起眼的于禁。那麼這個結論的依據,又在哪呢?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在本文中,由於張郃、徐晃、樂進等人的官職,與張遼于禁兩人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徐晃打的敗仗比較多,樂進又只知道衝鋒陷陣,張郃的勝績有些水分在內。正因如此,筆者便首先排除了這三人,重點對比張遼和于禁兩人在曹魏集團中的處境,以此來比較出,曹操最信任的人到底是誰?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首先注意的一點是,張遼和于禁在曹魏集團中的職位。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太祖大壯遼,拜徵東將軍。”在張遼威震逍遙津以後,曹操對他的封賞是徵東將軍。在此之前,張遼還獲得了曹操授予他的假節一職。再來看看于禁的職位。據《三國志·于禁傳》記載:“(于禁)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從將軍封號來看,于禁的職位是四方將軍中的左將軍。或許很多讀者不是很瞭解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但是拿蜀漢集團為例,被封為左將軍的,乃是馬超。按照前左右後的順序,馬超憑藉其個人威望和顯赫家世,可以在蜀漢集團中排到第二位。後來在百官勸劉備稱帝的勸進表中,馬超的名字也是居於首位。可見單論官職而言,左將軍馬超在蜀漢將領中,排到第二位也是理所當然的。這麼說來,于禁的左將軍一職,在整個曹魏集團中,是僅次於曹操表弟夏侯惇的。這份榮譽,不可謂不高。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而反觀張遼,雖然他的徵東將軍也是很高,但論地位和威望而言,他還是要略遜色于于禁半分。不僅如此,于禁的“假節鉞”和張遼的“假節”,也是有著一番講究的。所謂“假節”,便是指擁有該榮譽的臣子,在特定情況發生之時,能暫時借皇帝的印信,對突發狀況享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不少人在研究假節之時,通常會籠統的認為,在晉朝之前的“假節”和“假節鉞”的地位,是平等的。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其實不然,早在曹魏集團形成之後,“假節鉞”的地位,便隱隱高過了“假節”一職。而晉朝之後,“假節鉞”的地位高過“假節”,便有一部分原因,是傳自於曹魏集團的傳統。持有“假節鉞”的臣子,在某些條件下,有權力對持有“假節”的臣子形成制約作用。如此看來,于禁在曹操心中的地位,確實要超出了張遼一些。或許是因為于禁屬於元老人物,而張遼是降將出身的原因吧。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另外,從曹操的一些安排上,也能體現出于禁的受信任程度,要超過張遼。據《三國志·李典傳》記載:“(典)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遼欲奉教出戰。進、典、遼皆素不睦。”曹操對於張遼的安排,可謂是頗有心機。一方面,面對江、淮一帶的咽喉重鎮合肥,曹操實際上只派了七千兵馬給張遼、李典停用。而其他曹氏宗親,手下的兵馬,也多為數萬軍隊。另一方面,曹操明知張遼和李典、樂進素有嫌隙,可他偏偏將這三人放到一起共事。從這兩點考慮,曹操對於張遼,明顯存在著一分戒心。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不過曹操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在合肥面對孫權十萬大軍之時,張遼李典放下了個人私怨,最終齊心打敗了東吳十萬精銳。正因如此,曹操這才將張遼加封為徵東將軍。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徵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處,嘆息者良久。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可即便如此,曹操還是不能對張遼完全放下心來,他還另外派了軍中地位最高的夏侯惇,令其“監視”張遼。據《三國志·夏侯惇傳》記載:“二十一年,從徵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可以看到,儘管曹操已經很信任張遼了,但曹操對於張遼,仍然是留了一手。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但是反觀于禁,曹操似乎對他,是百分百的信任。就拿兵權一事來說,曹操創業之初最為倚重的青州軍,後來便是交由於禁來統領的。在《三國志·于禁傳》中,曹操曾這麼評價過於禁:“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不僅如此,曹操後方的兩大陣地,便是由夏侯惇(守鄴城)和于禁(守許都)鎮守的。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後來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為了解救被困在樊城的曹仁,曹操二話不說,便讓于禁領軍出征了。要知道,關羽後來水淹的七軍,其實足足有著三萬兵馬。而曹操讓于禁來單獨統領這麼一支精銳部隊,可見其對於禁,是有多麼的信任了。不過後來於禁投降了關羽,曹操對他的表現還是很失望的:“太祖聞之,哀嘆者久之。”


在五子良將當中,曹操最為信任之人,既不是張遼也不是徐晃


綜上所述,張遼和于禁雖然都是曹操最信任的兩位外姓將領。可曹操對張遼,始終存有一絲戒心;而反觀不起眼的于禁,他才應該是曹操最信任的武將。

參考書籍:《三國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