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底有沒有殺呂伯奢?原來我們被騙了

曹操 呂伯奢 陳宮 三國演義 圖說三國 2017-04-03

熟讀三國漢末歷史,我們總是對這個時代的英雄抱著很多個人化的情緒,認為劉備是仁義之君,認為曹操是個無恥的奸詐的梟雄,或許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影響力太大,那麼正史上三國人物真的是這樣嗎?比如呂伯奢真的是曹操冤殺的嗎? 我們不妨一起來見證歷史的事實。

曹操到底有沒有殺呂伯奢?原來我們被騙了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有這麼一齣戲,講述的是曹操刺殺董卓沒有成功,被陳宮抓住了,陳宮看好曹操,想跟曹操一起事討伐董卓,他們一起過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的家,受到呂伯奢的熱情款待,殺雞宰豬的設置晚宴,由於家中無好酒,呂伯奢出門沽酒,結果曹操就起了疑心,來到草堂觀察動靜,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曹操嚇出一身冷汗說,“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接著與陳宮一起二話不說拔劍殺了呂家八口人,當看到廚房裡綁著一頭豬時才知道錯怪了好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買酒回來的呂伯奢也一起殺掉,並說出了一句奸詐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到底有沒有殺呂伯奢?原來我們被騙了

這個故事對我們的印象太深了,讓我們一下子記住這句名言,也看清曹操奸詐多疑的性格及形象,所以馬上給曹操貼了一個標籤:亂世奸雄。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啊?首先,曹操是不是真的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呢?很遺憾的是陳壽《三國志》裡沒有類似話,後來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引孫盛《雜記》有提到了“操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句話。《雜記》原話為:“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且不說孫盛的話是不是道聽途說,我們姑且信之,那麼《雜記》中曹操這句話和《演義》中曹操的話還是有很多不同的。

首先,感情色彩不一樣,《演義》中沒有表達曹操情感,但從上下文看,曹操最起碼沒有覺得非常虧心的,還跟陳宮為自己辯解,然後說出那句名言,態度是比較強硬的。而《雜記》中則明確寫明曹操的態度:“悽愴”。那就是說,曹操心情還是悲痛的。其次,適用範圍不一樣。《雜記》中,曹操的話是對呂伯奢一家說的,畢竟自己殺了他一家,說這話是為自己的錯誤開解和自我安慰;而《演義》加了“天下”倆字就不一樣了,殺了人不認錯還放話天下人,就不要臉了。

曹操到底有沒有殺呂伯奢?原來我們被騙了

還有一點,就是曹操到底有沒有殺呂伯奢呢?但是,根據史實記載,曹操殺呂伯奢其實並不存在。《魏書》的記載:太祖(曹操)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世語》的記載: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孫盛《雜記》的記載: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綜合以上三種史書的記載可以概括為兩種說法:一是曹操在呂家殺人是因為呂伯奢的兒子劫奪了他的馬匹和財物,曹操正當防衛並無過錯。但此說難以成立,因為,曹操路過呂伯奢家的時候,有很多隨從,呂伯奢即使有五個兒子加上賓客,也不敢輕易對曹操一群人動手。二是呂家對曹操待以上賓,好酒好菜相待,曹操卻因疑心太重而殺人。此說也難以服眾,曹操在亡命之中,呂伯奢又是他父親的結義兄弟,曹操沒有任何理由濫殺無辜。如果是怕呂伯奢“報警”,就沒有必要投宿呂家,所以,無論哪種說法正確,都絕沒有殺呂伯奢一說,因為呂伯奢不在家。

曹操到底有沒有殺呂伯奢?原來我們被騙了

《三國志》根本就沒有相關記載,那麼,曹操與陳宮投宿呂伯奢家純粹是子虛烏有,是小說的虛構,《三國演義》中曹操殺呂伯奢是採用《世語》和《雜記》的資料改編而成,再加上作者尊劉抑曹思想作祟,便導演了曹操殘忍的殺害善良好客的呂伯奢及其一家八口的情節,從而塑造了曹操奸惡的形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