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樂進與張遼不和,卻被安排共守合肥,乃曹操一石四鳥之計

曹操 張遼 李典 樂進 孫權 戰史天下 2018-11-26

公元215年,孫權趁曹操攻取漢中之際,親率10萬大軍進攻只有7000守軍的合肥,結果卻被張遼、李典以800兵士擊潰,創造了中國史上又一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李典、樂進與張遼不和,卻被安排共守合肥,乃曹操一石四鳥之計

合肥一戰,東吳名將陳武被斬殺,就連孫權也差點被張遼活捉。張遼大敗東吳一事,使得他名揚天下,且名利雙收,被曹操加封為徵東大將軍。

此戰之後,東吳小兒啼哭不肯止者,其父母只要嚇唬說:“張遼來了,張遼來了!”

孩童就沒有再敢哭泣的了,這便是“張遼止啼”的典故由來。

李典、樂進與張遼不和,卻被安排共守合肥,乃曹操一石四鳥之計

合肥之戰,孫權一敗塗地,勝利方歸屬曹操,然筆者要說曹操可謂是兵行險招,若一招不慎,則滿盤皆輸。

《三國志.李典傳》中明確記載:進、典與遼皆素不睦,意思是說樂進、李典與張遼素來不和睦,三人聊不到一塊去,一直存在嫌隙。

而且曹操在攻打漢中張魯之時,就特命李典、樂進與張遼三人共守合肥,以防東吳北上進犯,並只給他們7000人而已。

主將之間不和睦,兵力又少,曹操為何硬是要將他們三人捆綁在一起呢?面對兵力雄厚的東吳,曹操是不是自信過頭了?

李典、樂進與張遼不和,卻被安排共守合肥,乃曹操一石四鳥之計

就筆者分析,這正是曹操的高明之處了,他的見解非一般的大將所能猜得著、摸得透的。究竟高明在何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一:用張遼抵抗坐鎮荊州的關羽

關羽作為三國名將,精通兵法,且有萬夫不當之勇,一旦他與孫權聯合,共討合肥,那合肥又豈能是李典、樂進所能抵擋得住的。

張遼乃關羽的至交好友,昔日呂布戰敗時,關羽出面向曹操替張遼求情,救了張遼一命。後來關羽兵敗土山,是張遼苦勸關羽顧全大局,暫時投降替曹操效力,也算救了關羽一命。

李典、樂進與張遼不和,卻被安排共守合肥,乃曹操一石四鳥之計

兩人本來是同鄉故交,且相互又有救命之恩,若再次兵戈相向時,必然留有餘地,所以曹操派張遼坐鎮合肥,以抗關羽,我想再合適不過了。

第二:不放心張遼,對張遼既用又疑

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在三國的群雄中,曹操的疑心是很重的,不然怎麼會被世人稱作“奸雄”呢? 蔡瑁和張允之死就是血淋淋的事實。

張遼武藝超群,且智謀過人,是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但有一點小小的遺憾,那就是張遼不是曹操的宿將。

張遼之前的僱主太多了,先後歷經丁原、何進、董卓、呂布四任主子,對於這麼一位特別有才華,但是前科卻不怎麼幹淨的大將,曹操怎能用得安心,用得稱心如意呢?

李典、樂進與張遼不和,卻被安排共守合肥,乃曹操一石四鳥之計

而反觀李典、樂進,此二人是最早一批跟隨曹操打江山的兗州武將,自追隨曹操以來,一直兢兢業業,且忠心無二。

曹操的軍隊陣營中有兩大中堅力量,一部分是曹操的宗親大將,比如曹仁、曹休、曹昂、曹洪等,另一部分就是最早的兗州武將,比如滿寵、典韋、于禁、樂進、李典等。

李典、樂進與張遼不和,卻被安排共守合肥,乃曹操一石四鳥之計

曹操征討漢中張魯的時候,以宗親大將為主,當然守護南方的重任毫無疑問就得交在兗州宿將的手中,而樂進、李典就是代表。

有宿將保衛合肥,曹操自然放心,就算張遼想謀反,以李典、樂進二人之力,力敵張遼,我想問題不大。

更何況曹操令他們三人鎮守合肥前,為保萬無一失,還送了他們一個錦囊妙計,並說得等到孫權來犯時,才能打開。

這個錦囊妙計就是:若孫權軍來到,張遼、李典將軍出戰,樂進將軍守城,不得參戰。

李典、樂進與張遼不和,卻被安排共守合肥,乃曹操一石四鳥之計

曹操的意思很明顯了,兗州武將必須留下一人守城,以防發生變亂,樂進勇武過人,但智謀上不如李典,守城非常適合。

第三:冤家宜解不宜結,化解三人的宿怨,合肥就是最好的練兵場。

李典素來有長者的風範,不喜歡戰事,向來以和為貴,在軍隊中很受尊敬,與張遼的嫌隙無非是昔日的宿怨所造成的。

當年呂布攻入兗州時,其部將薛蘭和李封策反李典的伯父李乾不成功,就設計將他殺害,而張遼是呂布的宿將,李典不是聖人,自然會嫉恨張遼。

李典、樂進與張遼不和,卻被安排共守合肥,乃曹操一石四鳥之計

而且張遼自投靠曹操後,屢建戰功,比如刀劈單于,射傷東吳黃蓋,擊殺太史慈,所以遭到李典、樂進的嫉妒,也是人之常情。

曹操他慧眼識人才,知道每位人才的長處和短處,並揚長避短,把他們各自的優點發揮到極致。關於他們三人的這點宿怨,曹操豈會不知?

但是冤家宜解不宜結,要想化解他們三人昔日的宿怨,唯一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一起通力合作,在戰場上攜手並進,共同殺敵。

在合作殺敵的過程中,軍人的心可以很好地凝聚在一起,然後用勝利的喜悅來洗刷昔日的恩恩怨怨,來一個“一笑泯恩仇”!!!

李典、樂進與張遼不和,卻被安排共守合肥,乃曹操一石四鳥之計

第四:面對虎視眈眈的東吳和強大的荊州軍事集團,必須有強大的對手與之抗衡。

自赤壁之戰後,東吳孫權的軍力大增,劉備也命關羽在荊州坐鎮了六年,實力自然不容小覷。有這麼強大的兩位對手,曹操豈敢等閒視之,然後安心地征討漢中?

張遼、李典、樂進都是身經百戰、精通兵法的大將,只要他們三人能夠通力合作,合肥必定無憂。

更何況曹操在進兵漢中前,是做過充分考慮的,他知道關羽雖坐鎮荊州,但是太過於孤傲,向來藐視東吳諸將,必然不會和孫權一起聯合來攻打合肥。

李典、樂進與張遼不和,卻被安排共守合肥,乃曹操一石四鳥之計

這也是曹操為何只留守7000兵力守合肥的原因之一。

曹操就是曹操,奸詐無比,又心思縝密,走一步看四步,眼光獨特,很有前瞻性。他要是做不了王者,誰還配當王者呢?

純屬個人觀點,贊成的朋友請給個免費雙擊!!!

還有高見的讀者朋友,非常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