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曹操殺掉的楊修,侄子後來執掌大權,侄孫女當上了太后

曹操 賈南風 董卓 晉惠帝 閒語 2017-07-14

東漢末年,汝南袁氏家族四世三公,“貴寵於世”,門生故吏遍天下,袁紹威服河北,袁術縱橫淮南,天下囑目。而在華陰郡同樣有一個底蘊深厚的大家族,可以與袁家並稱,那就是楊家了。

亂世漢臣楊彪

楊家的發家人物是漢安帝朝的太尉楊震,再往前追溯,八世祖楊喜在漢初因追殺項羽有功而封赤泉侯。楊震當時被稱為“關西孔子”,不論在政界還是文壇都有強大的影響力。楊震五子,一子楊秉,漢桓帝朝拜太尉。楊秉子楊賜,漢靈帝朝兩任司空、兩任司徒、一任太尉,封臨晉侯。楊賜的兒子就是楊彪,漢獻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出任司空,成為“四世三公”的存在,孔融所謂“四世清德,海內所瞻”。

楊彪早年曾擔任京兆尹,宦官王甫指使手下侵佔京兆境內的國有財產七千餘萬。在當時宦官當道的情況下,楊彪徹查此案,最終王甫伏法,“天下莫不愜心”。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何進被殺,董卓入京,整個漢帝國進入軍閥混戰的時代。在董卓把持朝政,李傕、郭汜相繼作亂期間,楊彪一直跟在漢獻帝身邊,仕途幾度沉浮,相繼擔任司徒、太尉,“盡節衛主,崎嶇危難之閒,幾不免於害”。興平二年(公元195年),獻帝返洛,而後兗州刺史曹操率兵入京,迫獻帝遷都於許。

在一次朝會上,多疑的曹操覺得楊彪的臉色不好,懷疑楊彪想除掉自己,就像當初王允殺董卓那樣,通過尿遁跑回自己的軍營,藉口楊彪與袁術是姻家,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楊彪抓進監獄,不分青紅皁白地一番拷打。後來楊彪的兒子楊修在丞相府擔任幕僚,又被曹操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

被曹操殺掉的楊修,侄子後來執掌大權,侄孫女當上了太后

應該說,漢末名重一時的汝南袁氏、華陰楊氏都與曹操結下怨仇,因此終曹魏一代,兩家都顯得十分低調。不同的是,汝南袁氏逐漸沒落,反被另一支陳郡袁氏超過,而楊氏在經過三四十年的蟄伏期後,再次登上政治舞臺。

權傾天下“三楊”

公元266年,魏曹奐禪位於司馬炎,晉朝建立。司馬炎兩任皇后,武元皇后與武悼皇后都出自華陰楊氏,標誌著楊家作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重返政壇。武悼皇后的父親楊駿官車騎將軍,封臨晉侯,兩個弟弟楊珧、楊濟都在朝中任職,時稱“三楊”,“勢傾天下”。在279年的伐吳之戰中,太尉賈充任大都督,楊濟以冠軍將軍的身份為副都督。

290年,司馬炎去世,太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惠帝。司馬衷是武元皇后的親兒子,而現在的武悼皇后是武元皇后的堂妹,晉為皇太后。此時跟隨司馬炎的開國功臣勳貴大多物故,楊駿作為唯一的顧命大臣,出任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不久再升太傅、大都督,總攬大權。

楊駿這一支是楊震的小兒子楊奉之後,按輩分楊駿還是被殺的楊修的侄子。但是楊駿“素無美望”,功績非曹操、司馬懿之比,能力又遠遜霍光,名聲更不如先祖楊震,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內楊太后與強悍的惠帝皇后賈南風不和,在外楊駿“為政嚴碎,愎諫自用,不允眾心”,一場倒楊陰謀悄悄地醞釀著。

稱之為陰謀,而不是所謂的“匡扶社稷”,是有原因的。首先,雖然楊駿作威作福,但仍然在維持著晉王朝的正常運轉,並非像董卓那樣凶殘。當時有個叫蒯欽的人多次得罪楊駿,大家都替他擔心,蒯欽就告訴大家,楊駿這個人雖然不算個好人,但是“猶知人之無罪不可妄殺”。想想楊駿的叔叔楊修,還有孔融、崔,楊駿並非一無是處,並沒有到了非除不可的地步。

其次,賈南風發起這場陰謀的起因是什麼?“不肯以婦道事太后,又欲干預政事,而為太傅駿所抑”,參加者中禁軍將領孟觀、李肇二人“皆駿所不禮也”。而在賈南風派人與當時的宗室領袖、司馬懿的四兒子、大司馬汝南王司馬亮商議時,司馬亮卻並未支持他們的舉動。

291年3月,賈南風在部分宗室和禁軍的支持下,以晉惠帝的名義下旨討伐楊駿。楊駿掌權後就搬進了當年曹爽的府邸,緊急關頭一如曹爽,束手無策,被亂兵殺害。在接下來的清洗中,楊駿的弟弟楊珧、楊濟被處斬,女兒楊太后被賈南風逼死,同黨“皆夷三族,死者數千人”。

楊駿的被殺是華陰楊家在政治上的一次重要損失,同時也揭開了西晉十餘年亂局的序幕。311年7月,洛陽被匈奴人攻陷,晉懷帝淪為俘虜,妃嬪、公主成為敵人的玩物,慘烈程度與後來的靖康之變等。此後北方士族衣冠南渡,但楊氏可能是對當時參與圍剿楊駿的皇室和其他世家的不滿,選擇留在北方,家族成員出仕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數年後,華陰楊家在整個北方又是令人仰望的大家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