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赤壁之戰——曹操一生精明,為何在此會翻了船?

兵法開篇有云: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個說法,對於現代人來講可能有些難以理解,可是,對於出生在東漢末年的人們來說,這句話可真是太符合民心了。

解析赤壁之戰——曹操一生精明,為何在此會翻了船?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英雄?豪傑?這是多少人的委屈換來的,一將攻成萬骨枯,大江東去,流不盡的英雄血。劉備想要恢復漢室,因為他認為恢復漢室能還天下太平;曹操想要一統天下,因為他認為只有天下統一了,才沒有戰爭。孫權不善進取,力求自保,只是因為內憂外患太多了。

在整個三國時期,有諸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戰役,其中也有一個按照常規思路,足以寫入兵法典型的以少勝多戰役,這一場戰役就是赤壁之戰。

曹操功敗垂成

曹操在平定了北方之後與建安13年,回到了自己的根據地鄴城,從此時此刻開始,曹操就準備向南進軍,在政治以及軍事上,曹操做了如下5項準備:

其一:自封為丞相,罷黜百官,加強中央控制權力,讓自己在外征戰的時候可以不再擔心大後方。

其二:讓馬騰以及他的親戚朋友,舉家搬遷至鄴城,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他的親屬作為人質。

其三:殺掉孔融,這一個多次,反對和譏諷自己的人,向自己所有的手下樹立威信。

其四:派遣張遼,于禁等大將前往許都,準備向南征戰。

其五:在鄴城開鑿玄武池,訓練水上部隊。

解析赤壁之戰——曹操一生精明,為何在此會翻了船?

這個時候的曹操,可以說不加掩飾的向天下,說明了自己接下來的戰略意圖,這其實就犯了兵家大忌,兵法有云:兵者,詭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曹操的這一個做法實際上是自己自信心膨脹的表現,他不再像之前打仗的時候那樣小心翼翼,他如此狂傲的告知天下自己的戰略意圖,就是認為普天之下,無人能敵,這樣的狂傲其實就為接下來的失敗,做了一個鋪墊。

同年7月,荊州牧劉表病死,蔡瑁,張允扶持劉琮接替了劉表的位置,擔任荊州牧。面對曹操的大軍,劉琮本想抵抗,但當時的東曹掾傅巽向劉琮陳說利害,勸誡劉琮投降,劉琮於是就直接降了曹。

解析赤壁之戰——曹操一生精明,為何在此會翻了船?

降曹後的劉琮,不敢向依舊在荊州停留的劉備明說,一直瞞著劉備,直到曹操一路橫行無阻的到達荊州境內,劉備才得知這個消息,無奈之下,只得放棄樊城向南逃竄。

曹操唯恐劉備先行一步,到達有大量軍需物資的江陵,就留下一部分輜重,親自帶隊前往追擊,一天就跑了300多裡,終於在當陽縣長阪坡附近追上了拖家帶口,輜重無數,日行十餘里的劉備,而劉備看見這種情況後,只能狠下心來拋下自己的妻兒與大批輜重迅速逃竄。

解析赤壁之戰——曹操一生精明,為何在此會翻了船?

因此,曹操沒有耗費多少兵力,就獲得了大量的戰鬥補給,於是順勢拿下了劉備當初的目的地江陵,隨時可以接著打逃亡的劉備,又或者是坐鎮江東的孫權。

而反觀這時的劉備,除了用所謂的仁德收服的死忠部下之外,已是一無所有,此時的劉備急需一場勝利來維持軍心。但仁德能夠收攏的人心也是有限的,在戰亂的年代,人們追求的仍然是實力的強大,只有仁德,沒有硬實力,等待他的只有被更強者所吞噬。

一無所有的劉備,聽從了軍師諸葛亮的建議:向孫吳結盟,實際上這也是沒有辦法下的出路,因為劉備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依賴,只能殊死一搏。而此時的孫權也深知脣亡齒寒這個道理,在江東士族都不偏向抗曹的情況下,採用了魯肅的聯劉策略。

解析赤壁之戰——曹操一生精明,為何在此會翻了船?

一場大戰近在咫尺,不久之後,曹操從向孫權發起了戰書,或許他當時幻想著孫權或許會像劉琮一樣望風而降,可他還是低估了孫權的決心,孫權在收到曹操戰書後,打算與曹操在水上一決勝負,他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前線籌劃物資以及出謀劃策。

同年12月,孫劉聯軍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在此時,其實天時地利人和均不在曹軍。

天時:大瘟疫已經在曹軍中蔓延

地利:在水上作戰方面曹軍也不如東吳方面

人和:而在短時間內奪取荊州的曹操也並沒有得到荊州百姓擁戴。

所以,曹軍此戰本來就是不佔優。

由於北方士兵,不習水性乃是常態,於是,曹操就讓部下做了一個鐵索連環的戰艦,好處是手下的士兵在戰場上如履平地,但壞處也顯而易見,那就是整體的靈活性將不復存在,而機動性將更差。所以有了周瑜抓住弱點,派黃蓋假意投降之後,火燒赤壁,由於連環,火勢蔓延十分快,傾刻間曹軍人馬燒傷無數。

孫劉聯軍,乘勝追擊,曹操從華容道撤退,路遇泥濘,不得前行,只好拋棄裝備,輕裝前行最終帶領殘部逃出生天。雖說當時孫劉聯軍追擊速度很快,可其實曹操在戰敗後的反應速度更快,他在預感大勢已去的情況下選擇了迅速撤退,等到孫劉聯軍前往追擊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解析赤壁之戰——曹操一生精明,為何在此會翻了船?

雖然曹操逃走了,但毫無疑問這場戰役十分成功,它令曹軍元氣大傷,也讓曹操自此無力南下,於是他留曹仁、徐晃等一系列大將看住江陵,退回了北方。

這一場戰鬥的失利,令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能一統全國機會的同時,對於其他勢力來講,卻可以藉此機會迅速調養生息壯大自身,比如劉備向孫權借了荊州之後,終於再次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劉備以荊州為跳板,繼而謀取到了益州。而在劉備取得益州之後,其實天下已呈三分趨勢。

赤壁之啟示

其實細看這次赤壁之戰有許多值得研究的有意思地方,比如說,在曹操向孫權下達側面戰書的時候,說自己有80萬大軍要前去狩獵,如果曹操的部隊真有80萬之多,那麼任何戰鬥在那個科技並不發達的年代,不用任何戰術以人海堆砌就能獲得勝利。

事實上,曹操所統領的北方人口總共還不到300萬之多,這300萬之中有一半是女性,還有一半是老弱病殘,也就是說真正的有生戰鬥力量也只有七八十萬,這麼多精壯男子,曹操自然不可能將它們全部帶到戰場上去的,因為必須要有一部分人駐守自己經打下來的基業以及農業生產,這就要再減去一半。

解析赤壁之戰——曹操一生精明,為何在此會翻了船?

我們取一個最大值,可以得知曹操在這場戰鬥之中投入的最大兵力,也只有30萬不到,可是真正再打起仗來,連30萬兵力都不可能達到,因為還要考慮後勤補給問題,曹操在北方的總體戰略部隊約有15萬,再加上劉琮投降之後,又給曹操補給了大約8萬人,那麼這些人數加起來,差不多有23萬。明文記載的史書上表示,孫劉聯軍,總計有將近10萬左右,所以說本次赤壁之戰並非像廣義上吹捧的那樣偉大,無可否認的是,赤壁之戰著實是一次以少勝多的典型戰役,可是雙方的真實實力懸殊並非很大。

再者,這一次的戰鬥勝利,對於東吳來說幾乎是唾手可得,曹操攻克了荊州,不假,可是,此時的曹操並沒有在自己的新收復領土上下太大的功夫,荊州百姓心不像曹操,此時的曹操沒有對荊州的百姓有任何的安撫,急於攻克東吳,導致的就是百姓怨聲載道,得民心者方可得天下,並非一句空談,在那個時候作戰靠的是人本身而非如現在這般的高科技裝備。

如果自己手下的士兵並不想為自己而戰鬥的話,那麼極有可能會出現叛逃或者出工不出力的情況,古代的將領不是那麼好當的,一旦手下想要謀反,就算將領的武藝再高,也沒有任何的辦法,在這麼多人的圍攻中逃出生天。

再加上此時的曹操,錯誤的將荊州士兵與自己原先麾下的士兵放到了同一個部隊下進行指揮,雙方本就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在一起能夠發揮的戰鬥力又有多大呢?沒有譁變,就應該謝天謝地了。

解析赤壁之戰——曹操一生精明,為何在此會翻了船?

其次,我們已再三強調,曹操手下的士兵多為北方士兵,也許他們在陸地上是無可匹敵的無敵之師,可是在水中作戰就沒有任何的經驗,戰鬥力大減,20多萬部隊能夠激發的戰鬥力也許只有10萬左右,這樣一來,對於孫劉聯軍來說,唯一的人數優勢也將不復存在。

曹操是一位特別的軍事家,謀略家,按照正常的邏輯思路分析,此時的曹操不應該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可是,當時的曹操卻被成功矇蔽了雙眼,犯下了兵家大忌。

兵法有云:未夫戰而廟算勝者,得籌多也,未戰而廟算不用者,得籌少也,多籌勝,少籌不勝,而況於無籌乎?

何為籌?籌就是能夠取勝的籌碼,此時的曹操在開戰之前,並沒有計算此時若是想要取勝有多大的可能性,只是一味的認為己方人數佔優勢,就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這場戰鬥對於曹操來說便是無籌之戰。

解析赤壁之戰——曹操一生精明,為何在此會翻了船?

孫劉聯軍方面,在策略上也做出了努力,最為關鍵,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讓曹操自己殺了自己手中,最為得力的水軍將領蔡瑁,曹操認為自己手中有諸多名士,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在所有的名士當中,比蔡瑁優秀的有,但能夠在訓練水軍上比蔡瑁經驗豐富的,卻是不復存在。

曹操一生堪稱傳奇,生性多疑,但又知人善用,曹操用人從不看德,只看是否有才,曹操認為在戰亂之中的德很簡單,臨陣能致勝,不使手中將士枉死便是最大的才德,治國可以安民,不使百姓受苦,便是最大的才德,至於那些坐而論道,大言欺人之人,便是世上最為無德之人,只會擺架子,裝清高的人,是世上最虛偽的偽君子。

曹操戎馬一生,為天下一統,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可是像如此精於算計的為人也有被成功矇蔽雙眼的時候,赤壁之戰便是上天對於曹阿瞞驕傲的最大懲罰,赤壁之戰並不能說是大眾思路中以少勝多的典型戰鬥,就如上所分析的那樣,雙方整體的實力差距並不是很大,可是對於後世來說,帶來的警示卻是萬不可被一時得失矇蔽雙眼,只嘆阿瞞衝動,否則天下百姓,可少受數年戰亂之苦。


參考資料:《三國志》,《資治通鑑》,《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