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為何只有曹操和袁紹兩家決戰,其他割據勢力去哪兒了

公元200年,中國北方最大的兩個割據勢力袁紹、曹操在官渡進行主力決戰。曹操通過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那麼在官渡之戰時其他的割據勢力都在忙什麼呢?袁曹兩家決戰,他們為何都選擇了“看熱鬧”呢?

  • 一、曾經的十八路諸侯

袁術,先後被袁紹、曹操擊敗,199年嘔血而死。

韓馥,被袁紹用計奪取冀州後被迫投靠張邈,191年自殺。

孔伷,190年底被董卓的部將李傕等人攻殺或病死,具體死因不明。

劉岱,192年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兗州刺史劉岱兵敗被殺。

王匡,被妹夫胡母班的親屬和曹操的聯手攻擊而離世,具體時間不詳,但在官渡之戰前。

張邈、張超兄弟,先投靠曹操,後叛曹投靠呂布,195年被曹操擊敗後張邈被部下所殺,張超被曹操所殺。

官渡之戰為何只有曹操和袁紹兩家決戰,其他割據勢力去哪兒了

圖1 孔融半身像


喬瑁,190年被劉岱所殺。

袁遺,袁紹從兄,曾被袁紹任命為揚州刺史,後被袁術擊敗,具體被殺時間不詳。

鮑信,曹操的鐵桿粉絲,192年曹操與青州黃巾軍作戰,鮑信為救曹操戰死。

孔融,196年袁譚攻佔北海,孔融兵敗逃走,官渡之戰前已經算是“歸附”曹操。

公孫瓚,199年被袁紹擊敗,引火自焚。

張楊,198年被部將楊醜所殺,曹操盡收其部眾。

孫堅,191年征討劉表部將黃祖時中流逝而亡。

馬騰,199年與韓遂一起名義上歸順曹操。

陶謙,晚年被曹操打敗,194年過度憂勞而死。

從公元190年關東諸侯聯合起兵討伐董卓,至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爆發前,各地軍閥為搶奪地盤、人口暴發混戰,相互吞併。經過10年“冰與火”的洗禮,曾經的十八路諸侯已經或死亡或丟失地盤後投降曹操,基本退出了歷史大舞臺,黃河流域除了袁曹兩家外再無其他強大的諸侯勢力。

官渡之戰為何只有曹操和袁紹兩家決戰,其他割據勢力去哪兒了

圖2 陶謙(132年-194年),字恭祖


  • 二、董卓餘黨

李傕、郭汜,2人聽從賈詡建議一度攻佔長安並控制了漢獻帝。後二人不和,被曹操的精銳部隊擊敗,李、郭二人元氣大傷,只得逃往深山淪為草寇。198年,李傕為段煨所殺,郭汜為部將伍習所殺。

張濟,196年因軍隊缺糧而進攻穰城,中流矢而死,部隊由侄兒張繡接管。官渡之戰時袁紹想方設法拉攏張繡,但張繡最終還是聽從了賈詡的建議再次向曹操投降,此後鐵桿追隨曹操。

呂布,194年趁曹操攻打陶謙之際,陳宮、張邈、張超迎接呂布佔據兗州,後在兗州爭奪戰中被曹操擊敗,逃往徐州。198年曹操親帥大軍進攻呂布,199年呂布被曹操擊敗,在白門樓被縊殺。

董卓死後,餘黨李傕、郭汜、張濟、呂布(呂布雖然是誅殺董卓的主力,但也曾經效忠於董卓,也可算作董卓餘黨)等人先後混戰一方,但在官渡之戰前,已經被曹操全部“肅清”。

官渡之戰為何只有曹操和袁紹兩家決戰,其他割據勢力去哪兒了

圖3 董卓(?-192年),字仲穎


  • 三、其他健在勢力

公孫度,字升濟,遼東地區割據軍閥。董卓之亂時被任命為遼東太守,他利用中原地區軍閥混戰無暇東顧的有利時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一心一意經營遼東地區。官渡之戰前後,包括三國初期,曹操集團忙於征戰中原,對公孫度集團採取拉攏政策,公孫度集團名義上聽從中央,實際上關起門來做自己的“東北王”。

劉表,字景升,擔任四戰之地荊州的“主要領導”。荊州靠近曹操的大本營許都,劉表如果背後插刀,一定會給曹操集團帶來大麻煩。但劉表缺乏屬於自己的嫡系武裝,不得不依靠荊州的地方豪強,同時還要面對江東孫堅、孫策父子的進攻,只能立意自守,無四方之志。官渡之戰時劉表雖然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但只派使者,不派軍隊,對曹操、孫策被動防守。

官渡之戰為何只有曹操和袁紹兩家決戰,其他割據勢力去哪兒了

圖4 孫策畫像


孫策,字伯符,是孫堅長子,孫權長兄,綽號江東“小霸王”。孫堅死時孫策年少,迫於形勢在袁術手下效力,後脫離袁術在江東獨立創業。官渡之戰發生前,孫策已經基本平定了江東,成了一方強有力的諸侯。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時,孫策計劃偷襲許昌迎接漢獻帝,如果計劃付諸行動一定會對曹操集團帶來沉重打擊。之前曹操也多有猶豫,但還是應了那句老話——生的好不如運氣好,孫策被前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刺殺身亡。孫策死前讓弟弟孫權繼位,面對江東還不穩定的局勢,孫權只能先搞好內部,對外採取守勢,天佑曹操成功避過一劫。

劉璋,字季玉,194年接替父親劉焉擔任益州牧。益州遠離中原戰場,對袁曹決戰“鞭長莫及”。劉璋為人懦弱多疑,部下趙韙發動叛亂,蜀地多處響應,劉璋費勁心力才平息了叛亂。後來劉璋又因張魯不聽調遣,殺死張魯母親、兄弟,與張魯成為仇敵(劉璋引劉備入益州也是為了對付張魯)。劉璋連年征戰,自保尚且費力,也就無暇東顧。

官渡之戰為何只有曹操和袁紹兩家決戰,其他割據勢力去哪兒了

圖5 馬騰(?-212年),字壽成


張魯,字公祺,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張天師的直系孫子),雄據漢中。 張魯知道自己不是能奪取天下的正主,對袁曹之戰也就沒有興趣,旨在自守。同時張魯還要面對益州劉璋的攻擊,也騰不出手來加入中原戰場。曹操對此心知肚明,對張魯採取拉攏政策,拜張魯為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

關中諸將,代表人物是馬騰、韓遂等人。他們擁兵自重,相互攻伐,眼中只盯著關中那一畝三分地,對中原局勢漠不關心。曹操崛起時為防止他們參戰派鍾繇管理關中,關中諸將表示歸附曹操。官渡大戰時,袁紹的兒子袁尚也曾聯合馬騰等人,但被傅幹阻止,也就是說關中諸將保持中立。

官渡之戰為何只有曹操和袁紹兩家決戰,其他割據勢力去哪兒了

圖6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


以上的割據勢力要麼對中原戰場沒有興趣,要麼相隔太遠使不上勁,要麼內部不穩定不能出兵,在官渡之戰時都選擇了“作壁上觀”,只有我們的“劉皇叔”想著參與其中。官渡之戰前劉備二次佔領徐州,並聯合袁紹抗擊曹操,成為曹操真正的心腹大患。由於袁紹的決策總是“慢半拍”,在官渡之戰的對峙階段,曹操面對重重壓力還是選擇親自東征劉備。結果劉備戰敗逃亡,關羽被擒,唯一“想”和“能”參與官渡之戰的勢力也基本被曹操消除掉了。

公元200年,健在的割據勢力都在各忙各的,曹操耳根子很清靜,大環境很好,是時候與袁紹“一決雌雄”了!

文:遼逸

參考文獻:《三國志》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