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被呂布打敗後,無奈投奔曹操。

此時,程昱陰惻惻地勸曹操殺他:

“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然而,曹操沒同意:

“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後來,劉備藉著截擊袁術的機會,終於帶兵出奔,離開曹操。

從此如虎入山林,龍入滄海,終成曹操一生之敵。

不知道,在赤壁的連鎖戰船上,在漢中的險隘下,在許昌的銅雀臺上,無數個日日夜夜裡,曹操有沒有後悔過呢?

然而,如果給曹操重選一次的機會,他還是不會殺劉備。

曹操為何不殺劉備

劉備,字玄德

1

曹操剛吃了殺名人的虧

程昱提議殺劉備時,曹操反對道: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他太知道隨便殺名人帶來的壞處了,因為他剛吃了大虧。

《資治通鑑》記載:

前九江太守陳留邊讓嘗譏議操,操聞而殺之,並其妻子。讓素有才名,由是兗州士大夫皆恐懼。陳宮性剛直壯烈,內亦自疑,乃與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及邈弟超共謀叛操。

曹操入兗州後,殺了諷刺他的名士邊讓,順便“並其妻子”。

曹操為何不殺劉備

曹操,字孟德

這在兗州士人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邊讓何許人也,那是蔡邕都“深敬之”的人物,向何進屢次推薦,才使邊讓逐漸到了九江太守的位置。

這樣一個人,說殺就殺了。

兗州士大夫惶惶不安,這麼有才氣、有名聲的主兒,說殺就殺,那我們這些人呢?

陳宮也因為這件事,有了疑慮,引呂布入兗州,發動叛亂。

兗州境內郡縣紛紛響應,“是時,兗州郡縣皆應布,唯鄄城、範、東阿不動。”

曹操為何不殺劉備

陳宮,字公臺

可見,殺邊讓帶來的惡劣影響。

後來曹操和袁紹大戰之前,袁紹手下陳琳的檄文也加油添醋提了這件事,作為曹操的一大罪狀:

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被梟懸之戮,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于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

如檄文所說,陳宮等人叛亂時候,曹操正在二徵陶謙,結果後院起火,基業差點不保。

殺一個邊讓,失了兗州之心。

吃了這麼大的虧,曹操還敢隨便殺劉備,“失天下之心嗎”?

曹操為何不殺劉備

丟兗州後,狼狽不堪的曹操

2

殺了劉備,還想好好招人不?

程昱提議殺劉備時,曹操還提了句“方今收英雄時也”。

他心裡清楚,正是招人的時候,別人投奔你,你無緣無故給殺了,那誰還肯來呢?

成就大業,如果沒有人才的支持,無異於天方夜譚。

在這一點上,袁紹就不行。

在起兵反董卓之時,曹操和袁紹私聊:事情不順的話,該怎麼辦呢?

袁紹的說法是: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意思是,我在南邊有黃河天險,北面有險要的地形,很好防守。我只要往北打下戎狄,統一北方,就可以越過黃河,統一天下!

很多人玩三國遊戲也是這樣打的。

曹操為何不殺劉備

袁紹,字本初

曹操卻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高下立判。

曹操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他幾下招賢令,對投奔的人才,不拘一格,量才而用。

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曹操對人才的重視。

在上文提到的兗州叛亂時候,曹操出兵在外,雖然不瞭解情況,但是很有底氣地說:只有魏種肯定不會背棄我。

魏種,是曹操舉薦的孝廉。

然而,現實卻給了曹操狠狠一記耳光。

魏種叛逃了。

曹操為何不殺劉備

自信滿滿,認為魏種不會背叛自己的曹操

曹操一怒之下放了狠話:如果魏種不逃到北胡或者南越,我一定把他抓起來!

後來真抓起來了,又不捨得殺,道:“唯其才也”,於是“釋其縛而用之”。

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引用《魏書》稱讚曹操重視人才:

拔于禁、樂進於行陳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其於拔出細微,登為州牧者,不可勝數。

這樣的人,又豈能為了可能的威脅,而絕天下英雄之望?

成大事需以人為本,劉備也有同樣的認識。

在劉備從當陽攜老扶幼奔江陵的時候,有人勸他拋棄百姓,速奔江陵,劉備回答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劉備與曹操認識如此一致,確實對得起曹操對他的重視。

曹操為何不殺劉備

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

3

劉備比袁紹還危險,但是現在不能殺

曹操很看得起劉備,他並非如很多人說的,覺得劉備構不成威脅。

劉備在曹操手下時候,曹操對他說: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青梅煮酒也許真沒有,但是這句話,《三國志》和《資治通鑑》都有記載。

在袁紹勢大,劉備如喪家犬寄人籬下時,曹操將其置於袁紹之上,可見其重視。

後來劉備出奔,程昱、郭嘉勸說 “劉備不可縱”,曹操也後悔,派人去追,只是“追之不及”。

衣帶詔事發後,曹操準備東擊劉備。

曹操為何不殺劉備

劉玄德夜觀衣帶詔

諸將都反對,只有郭嘉支持曹操。

諸將說:和你爭天下的是袁紹啊,你去打劉備了,袁紹偷家咋辦?

曹操卻力排眾議:

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

於是可憐的劉備又一次失去了根據地,又一次寄居人下,不過寄居的換成了袁紹。

所以,曹操在語言和行動上,都異常重視劉備,甚至認為劉備的威脅超過袁紹。

又怎能說,曹操不殺劉備是因為看不起他呢?

和程昱一樣,認為劉備不會久居人下的大有人在。

黃權勸說劉璋不要接納劉備的時候說:

劉左將軍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不若閉境以待時清。

呂布的手下勸呂布滅劉備時說:

備數反覆難養,宜早圖之。

曹操為何不殺劉備

呂布,字奉先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也評論說: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因此,這樣有能力又不甘人下的劉備,如果繼續呆在許昌,可能被打壓或軟禁一輩子,也可能被找個理由殺掉。

但是,讓曹操無奈的是,現在還不能殺。

讓我們再仔細品品曹操的這句話:

“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注意幾個關鍵詞:“方今”,“收英雄時也”。

現在是收英雄的時候啊,想殺,可以等人心歸附的時候找個理由悄悄殺掉,甚至是限制、打壓一生。

曹操為何不殺劉備

許田圍獵時的曹操

4

曹操會在什麼時候殺劉備呢?

如果劉備留下,大概率會在曹操統一北方之後被殺。

劉備投奔曹操時候,曹操只是相當於創業公司,融了幾輪資,還需要發展壯大,並且有強大的競爭對手(袁紹的河北集團)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吞併自己。

這個時候,如果隨意濫殺,不止兗州之事可能重演,後面也不會有人才投奔他了。

在統一北方後,天下除了孫權,已經沒有大的勢力可以威脅曹操(劉備那時候還沒地盤),該兼併的已經兼併了。

孫權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

可憐的劉備,根本不被孫權放在眼裡。

曹操為何不殺劉備

曹操曾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

天下有才之士,在孫權和曹操之間,大概率還是選曹操,這個時候,找個理由殺了劉備,也不會像前期那樣影響惡劣。

曹操殺孔融也是這個時期。

曹操在兗州時,袁紹曾經要求曹操幫他殺掉有私怨的孔融,曹操卻義正言辭拒絕了。

他用來拒絕的話很有道理:天下大亂,上下相疑,即使我好好對待,大家都會疑神疑鬼。如果隨隨便便殺了孔融,那麼誰不害怕呢?

固然可能是託詞,但是道理確實沒毛病。

但是,曹操統一北方後,就沒必要像當初一樣小心翼翼了。

如果劉備不走,大概率和孔融一個下場。

曹操為何不殺劉備

劉備與孫尚香

然而,不管如何假設和分析,在真實的歷史上,曹操還是沒有殺劉備。

劉備也終於形成了自己的班底,割據一方,使得曹操有生之年,終不能攻克。

相信無數次,南征北戰的深夜,輾轉難眠時,曹操也在自我安慰:若當年殺了大耳賊,孤征伐四方,豈不是少了諸多樂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