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能輕易逼漢獻帝禪位,曹操為什麼沒有邁出這一步?答案很簡單

曹操 曹丕 漢獻帝 周文王 商朝 圖說三國 2018-12-02
曹丕能輕易逼漢獻帝禪位,曹操為什麼沒有邁出這一步?答案很簡單

公元220年,國祚延續了近四百年的大漢王朝,宣告滅亡——在這一年裡,魏文帝曹丕,也就是原本的魏王,逼迫漢獻帝禪位,將其改封為了山陽公,並由自己登上了這九五之尊的位子,將國號改為了魏。眾所周知,曹丕雖然是一個文治武功的合格帝王,其在位七年,對曹魏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他在擔任魏王的時間裡,卻沒有比曹操做得更好,甚至有些憋屈,例如曹操新死,青州兵就開始叛亂,最終只能被解散。

曹丕能輕易逼漢獻帝禪位,曹操為什麼沒有邁出這一步?答案很簡單

如此看來,逼迫漢獻帝禪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不需要做出額外的努力。那麼,我們便不禁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曹操應該也能夠輕易做到這件事情,甚至比曹丕做起來,要輕鬆的多。那麼,野心勃勃的曹操,先是恢復了丞相制度,又稱魏公、魏王,為什麼終究沒有邁出最後一步呢?

曹丕能輕易逼漢獻帝禪位,曹操為什麼沒有邁出這一步?答案很簡單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有人認為,曹操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比起建立一個偏安一隅的政權,他更渴望天下一統,因此在徹底滅掉劉備和孫權勢力,完成統一之前,他不會選擇稱帝。有人認為,曹操是一個有魄力的人,他不需要登基稱帝,就能夠讓所有人服服帖帖,因此他不需要那個虛名,更不想因為這樣一個對他來說,沒有太大意義的虛名,揹負叛臣的罵名。

曹丕能輕易逼漢獻帝禪位,曹操為什麼沒有邁出這一步?答案很簡單

還有人認為,曹操講究“唯才是舉”,更喜歡提拔寒門子弟,他不想向士族妥協,因此將自己的勢力,與朝廷區分了開來,沒有邁出最後一步。但是曹丕根基不穩,又沒有曹操的成就,只能選擇向士族退讓,也只能走上登基稱帝這一步,才能站穩腳跟。這些猜測,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不容反駁。不過,曹操無論如何都不肯邁出最後一步,甚至在孫權親自來信,勸他登基,並表示甘願稱臣的時候,他也沒有放在心上,反而笑道:“是兒欲使吾居爐火上耶!”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曹丕能輕易逼漢獻帝禪位,曹操為什麼沒有邁出這一步?答案很簡單

這個原因是曹操親口所說的,只有短短十一個字,卻吐露了他的心聲。他到底說了什麼呢?原來,面對群臣勸諫的時候,他迴應道:“若天命在孤,孤願為周文王。”說到此處,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費解,不知道曹操想表達什麼。其實,如果我們瞭解了周文王姬昌的生平經歷,大約便能夠猜測到曹操的想法了。

曹丕能輕易逼漢獻帝禪位,曹操為什麼沒有邁出這一步?答案很簡單

周文王姬昌,原本是西伯昌,僅是諸侯之一。但是因為勤於政事,重視農業和軍事發展,而且善施仁德,成為了天下諸侯的楷模。他的地盤也越來越來,甚至做到了“天下三分,其二歸周”。這種情況下,他推翻昏庸殘暴的商紂王,是完全有把握的,畢竟除了我們前來提到的那些資本之外,他還有姜太公作為自己的軍師。可是,雖然他不反對自己去世後,兒子起兵反抗商朝的暴政,他自己終其一生,卻從來沒有背叛商朝。

曹丕能輕易逼漢獻帝禪位,曹操為什麼沒有邁出這一步?答案很簡單

這樣的想法,看似有些愚忠,但是在那樣的時代,他卻堅守了一個臣子的本分,本身又是值得敬重的。曹操打算向他學習,大約也是同樣的心理,那就是他雖然有野心,也不反對自己的子孫,取代漢室,但是他自己對漢朝是有感情的,他在開始的時候,是一位漢臣,也想在生命結束的時候,依舊做一個漢臣——統一北方,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是梟雄曹操的努力,但這樣的情懷,卻是詩人曹操的堅持。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註》《史記》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