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五子良將戰力驚人,為何名氣卻不如五虎上將?原因很現實!

曹操 于禁 張郃 樂進 徐晃 歷史大學堂 2018-11-28

熟知三國的親們,對劉備手下的“五虎上將”瞭如指掌。其實,曹操麾下同樣猛將如雲。據陳壽撰寫的《魏書》中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這五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和徐晃,陳壽將五人合傳,世人稱為“五子良將”。

“五子良將”披堅持銳,戰力驚人,攻時陷陣,退時斷後,成為曹魏時期的主力戰將。不過問題也隨之產生,為什麼五人的戰功一流,待遇卻是二流的呢?若要得到答案,先從五位戰將的生平戰績入手,從中尋找深層次的原因。


曹操的五子良將戰力驚人,為何名氣卻不如五虎上將?原因很現實!


張遼(169-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

因年少時勇力過人,分別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麾下效力。公元198年,呂布在下邳(今江蘇省徐州市邳州)敗亡,張遼歸順曹操,從此開始展露勇將本色。張遼率軍,轉戰各地,勸降昌豨,征戰河北,掃蕩烏桓,平叛陳蘭、梅成。

公元215年,孫權為擴張勢力,親率十萬人馬圍攻合肥,此時,張遼手中僅有守軍七千,面對強敵,組織了一支由八百名精銳士兵組成的敢死隊,親自率隊,高呼名號,奮勇衝鋒,連殺數十人,斬將兩員。張遼一路氣勢如虹,直撲孫權的指揮部。孫權大驚,被迫退至高地,持戟自衛。張遼向孫權挑戰未果,吳兵見張遼兵少,將其包圍,試圖圍殲曹軍。張遼左突右衝,如入無人之境,最終率隊殺出敵陣。此戰,東吳名將陳武陣亡,士氣大挫,狼狽撤退。從此,張遼一直駐守居巢(今安徽省合肥市巢湖),成為曹魏軍中防禦東吳的“定海神針”。公元222年,張遼病逝,曹丕傷心流涕,諡號“剛侯”。


曹操的五子良將戰力驚人,為何名氣卻不如五虎上將?原因很現實!


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衛國(今河南清豐)人。

據史書記載,樂進是個貌不驚人的矮個子。有道是“濃縮就是精華”,別看樂進個子小,卻有膽量而勇烈,憑藉在家鄉募得千餘壯士,跟隨曹操東征西討。作為曹操嫡系將領,樂進的戰鬥經歷就是一部曹魏勢力的成長史。樂進跟隨曹操,與多股割據勢力硬碰硬。擊呂布、戰張超、破橋蕤、徵張繡、圍眭固、攻劉備。每戰,樂進必為曹軍先鋒,殺敵陷陣,無堅不摧,屢立戰功。從一名下級小吏到右將軍,逐步成長為曹操手下得力武將。

樂進敢打敢拼,與名將過招在所難免。淳于瓊,漢末西園八校尉之一,是與高覽、張郃齊名的勇將。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兩股勢力爆發了“官渡之戰”。淳于瓊奉命押糧,駐守烏巢(今河南省延津縣境內)。樂進率軍從擊烏巢,曹軍一邊圍攻營寨,一邊放火燒糧,在激戰中,樂進生俘淳于瓊。主將被抓,袁軍群龍無首,軍心渙散,迅速崩潰。

公元213年,樂進屯兵合肥,與張遼、李典成為阻擋東吳進攻的“鐵三角”。三人在消遙津(今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協同配合,以區區七千兵卒擋住了東吳十萬大軍的圍攻,還差點活捉孫權。公元218年,樂進病逝,諡號“威侯”。


曹操的五子良將戰力驚人,為何名氣卻不如五虎上將?原因很現實!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泰安南)人。

在“五子良將”中,于禁是一位很特殊的戰將。他不但戰功赫赫,還善於“以法御下”。公元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偷襲曹軍。曹軍中的青州兵趁亂劫掠,于禁約束部下,嚴守營寨,不顧誣告,出兵懲戒。公元206年,于禁率軍包圍了五次背叛曹操的昌豨,在張遼的勸降下,只得投降。昌豨原以為好基友于禁會法外開恩,饒他一命,不料,于禁以“圍而降者不赦”為由,忍痛斬殺了昌豨。

于禁跟隨曹操30多年,樹立了“鐵腕治軍”的形象,不過意外無處不在。公元219年,關羽攻打樊城,于禁和龐德奉命救援。不曾想,關羽水淹七軍,于禁為保全士兵性命,被迫投降,囚於江陵。後來,呂蒙擊敗關羽,于禁輾轉來到東吳。

不久,孫權送于禁返魏,期望改善兩國關係。曹丕對於禁降蜀的行為,深感厭惡。他一面擢升于禁官職,以示安撫,另一面在曹操墓前刻畫于禁降蜀、龐德殉節的畫面。公元221年,于禁拜謁曹操墓,見此羞愧難當,抑鬱而死,諡號厲侯。


曹操的五子良將戰力驚人,為何名氣卻不如五虎上將?原因很現實!


張郃(?-231年),字儁乂(yì),河間鄚(mào 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鎮)人。

年輕時,張郃應募從軍,因鎮壓黃巾軍有功,在冀州牧韓馥麾下任軍司馬。公元191年,張郃納入袁紹麾下,在征剿公孫瓚的戰鬥中,表現突出,升為寧國中郎將。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戰中,張郃投奔曹操,建功立業,戰績優異,功勳卓著。

張郃的作戰風格以兵法善變,善於利用地形見長。公元228年,蜀相諸葛亮首次伐蜀,曹叡派張郃應戰。兩軍在街亭對峙。張郃並未急於進攻,而是仔細觀察蜀將馬謖的營寨。他發現蜀軍雖固守險要,並未下山佔據城池,於是,張郃命人斷絕蜀軍水源。待蜀軍口渴難耐之際,發起進攻,一舉拔寨。隨後,魏軍席捲南安、天水、安定等郡,直接造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

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蜀軍出祁山,攻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魏軍由司馬懿和張郃率領,在上邽與蜀軍卯上勁了。魏軍初戰不利,被迫轉入戰略防禦。不久,蜀軍因糧草供應不濟,只得撤退。司馬懿認為有利可圖,強令張郃追擊,不料,張郃在木門道(今甘肅天水市木門村)遭遇蜀軍伏擊,箭中右膝,傷重不治,諡號“壯侯”。


曹操的五子良將戰力驚人,為何名氣卻不如五虎上將?原因很現實!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

徐晃雖不是曹操的嫡系,卻是不可多得的勇將。與徐晃交手的戰將中,不乏當時的名將,如關羽、馬超、顏良、文丑等,無一例外戰而勝之。究其原因,徐晃不但勇氣過人,還頗有智謀。

公元211年,曹操欲發兵取關中,馬超率十餘萬人,據守潼關,阻擊曹軍。此時,徐晃向曹操獻計:“今假臣精兵渡蒲阪津,為軍先置,以截其裡,賊可擒也。”事實的確如徐晃預料的那樣,徐晃率五千人馬偷渡蒲阪津(今山西永濟西蒲州),擊敗來犯之敵後,掩護曹軍主力,大破馬超精銳部隊。

公元219年,關羽圍攻樊城,徐晃奉命馳援。曹軍士兵大多是新兵,無法與關羽的老兵抗衡。關羽前鋒部隊在偃城(今河南省漯河市)旁結營。徐晃命曹軍假意挖掘長塹,以示斷其後路。蜀軍人心浮動,燒營撤退。

關羽將軍隊分成兩部分,主力在圍頭,餘部在四冢。曹軍主力到達後,徐晃聲東擊西,表面上揚言進攻圍頭,實際上對四冢展開猛攻。關羽見四冢力不能支,親率五千人馬前往支援。關羽和徐晃是老鄉,戰前見面,兩人敘舊。突然,徐晃臉色一變,命曹軍“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關羽大吃一驚,問其故,徐晃答:“這是國家大事啊!”兩軍激戰,關羽大敗,徐晃緊追掩殺,關羽無法立足,只好撤退,樊城之圍遂解。公元227年,徐晃病逝,諡號“壯侯”。


曹操的五子良將戰力驚人,為何名氣卻不如五虎上將?原因很現實!


五子良將為曹魏勢力壯大,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官爵和爵位不斷得到提升。張遼任前將軍,封晉陽侯,樂進任右將軍,封廣昌亭侯,于禁任安遠將軍,封益壽亭侯,張郃任徵西車騎將軍,封鄚侯,徐晃任右將軍,陽平侯。從五人享受的待遇看,在曹魏時期屬於二流水平。

能得到曹魏的一流官職和爵位,另有其人。在曹操時期,夏侯惇任前將軍,封高安鄉侯,夏侯淵任徵西將軍,封博昌亭侯,曹仁任徵南將軍,封安平亭侯,曹洪任都護將軍,封國明亭侯。曹丕任魏王后,軍界有了新的變化,大將軍由夏侯惇擔任,車騎將軍由曹仁擔任,驃騎將軍由曹洪擔任,徵東大將軍由曹休擔任,上軍大將軍由曹真擔任。

夏侯惇、夏侯淵、曹仁,在曹操心中早已樹立了核心戰將的地位,進入曹魏的權力中樞,無可厚非。而曹洪、曹休和曹真作為新生代戰將,論資歷和戰功都比不上“五子良將”,卻能得到高官厚祿,說到底這三人是曹家血親,“五子良將”表現再好,也無法擺脫封建社會“家天下”的觀念束縛。此外,“五子良將”跟隨曹操,在早期統一北方的征戰中,大都以先鋒、從擊、斷後為主,並非獨當一面的主將,這些原因造成了“五子良將”功勞高、待遇低的“瘸腿”現象。

文:計白當黑

參考文獻:《魏書》《資治通鑑》《三國志》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