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華佗、孔融、許攸等到底該不該?

曹操 許攸 孔融 華佗 裝文藝的寶大人 裝文藝的寶大人 2017-09-13

曹操殺華佗、孔融、許攸等到底該不該?


曹操在影視劇中多被刻畫成生性多疑,殘忍好殺的形象。

死在曹操手下的名人就有:神醫華佗、蔡瑁、張允、孔融、許攸等等。

首先,生性多疑不算什麼缺點,我認為生性多疑的人才能成大事,前提是,瞭解他人之後還要用人不疑。

曹操生逢亂世,且有平天下的抱負,倘若他對每個人都推心置腹,早就被某個宵小之徒暗害了。相對應的,在瞭解某個人之後,曹操能夠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才是他能夠從一個小小的驍騎校尉,最後做到了魏王的原因。

曹操殺華佗、孔融、許攸等到底該不該?

曹操

此外,如果論多疑,三國之中當屬諸葛亮最多疑。其實多疑與小心謹慎很相近。諸葛亮受劉備所託輔佐劉禪,光復漢室。凡事事必躬親,是對手下人能力的不信任。

縱觀蜀中名士,多為劉備在世時所選,而劉備去世後,蜀中再無新名士,難道蜀地真的沒有人才嗎?這豈不是諸葛亮過於小心謹慎,而手下人難以建功立業的過錯嗎?


接下來看看說曹操殘忍好殺的幾個例子


曹操殺華佗

《三國志·方技傳》有關於曹操殺華佗的詳細記載::

簡單來說就是:

曹操病重,且難以根治,雙方心裡都清楚。但是曹操殺他的原因不是華佗治不好他的病,而是惱怒在自己病重再次發病時,召華佗,華佗卻找藉口推辭不來。

試想,你病重的時候,明明有人可以緩解你的病痛,卻找藉口不來。且兩者身份懸殊,多次,注意是多次,召他不來,最後出動官差才把他抓來。你說你惱怒不惱怒?曹操憤怒之下殺了華佗,絕非疑心華佗要害他。

殺華佗算是曹操的一個汙點,而且曹衝死的時候,曹操就已經後悔不已。但從人之常情考慮,曹操殺華佗也是情有可原。

曹操殺華佗、孔融、許攸等到底該不該?

華佗


殺蔡瑁、張允

三國志和資治通鑑都只記載了二人投降曹操,卻不曾記載曹操中反間計殺二人。

兩人勸說劉琮投降,是曹操得荊州得功臣,曹操得荊州後封侯十五人。沒道理單殺這兩個人。

所以曹操殺蔡瑁、張允不過是演義罷了!

曹操殺華佗、孔融、許攸等到底該不該?

蔡瑁


殺名士孔融


三國志中只記載孔融因為傲慢對待曹操而被殺。

《後漢書·卷七十》記載較為詳細:曹操北伐袁紹的時候,孔融寫信諷刺;曹操討伐烏桓時,孔融再次出言諷刺;饑荒時曹操上書禁酒,孔融頻頻與曹操作對;總之凡是曹操支持的,無論好壞,孔融統統反對。

《資治通鑑六十二》司馬光評價孔融志大才疏,擔任太守時任用的人多是宵小之輩,平黃巾之亂又頻頻戰敗,為人傲慢無禮,漸失民心,不過是沽名釣譽的假名士。

曹操作為丞相,孔融卻整天誹謗,並且干預國家政策,又與孫權來往,不殺孔融,曹操何以治國?

所以孔融不過是自尋死路。


許攸有功,卻被曹操所殺


曹操殺華佗、孔融、許攸等到底該不該?

許攸

三國志卷一記載:許攸為袁紹謀臣,十分貪財,袁紹不能滿足他,因而許攸投靠曹操。許攸並非不受重用,而是貪財!

資質通鑑和後漢書中記載:許攸仗著自己有功,經常公共場合對曹操出言不遜,曹操當時在統率大軍征討袁尚等人,將軍治軍尚需威嚴,許攸如此行為大損曹操威嚴,不殺許攸,難以服眾。

清代何焯評價:許攸賣國邀功,是小人中的小人,被殺真是大快人心!

曹操殺了這個貪財無禮、賣主求榮的小人有錯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