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子孫向司馬氏宣戰,並不是魯莽行為,中國歷史應該記住他

古代各個王朝,對末代皇帝或者受權臣挾持的皇帝,大都抱以同情或者遺忘,甚至後人把王朝滅亡歸罪於末代皇帝及傀儡皇帝,其實一個王朝到此地步,是前代問題的累積,並不能把所有問題都累加到最後一個皇帝之上。比如東漢末帝漢獻帝,後人認為他活在曹操臉皮之下,一切按曹操臉色行事。其實漢獻帝也有諸多無奈,他反與不反結局都一樣。但曹操並不知道,他的子孫同樣活在司馬氏的淫威之下,不過他這個後代奮起反擊,灰飛煙滅,後人卻對他評價不高。

曹操的子孫向司馬氏宣戰,並不是魯莽行為,中國歷史應該記住他

不小心當皇帝

曹操這位子孫就是曹丕的長孫曹髦。曹氏子孫被司以懿移至鄴城監視後,曹氏子孫已經失去往日的富貴奢華。但曹髦卻不同於其他曹操後裔,他從小好學有文采,其文風有曹操及曹植的風範。

曹操的子孫向司馬氏宣戰,並不是魯莽行為,中國歷史應該記住他

254年,司馬師廢掉曹芳本想立曹操之子曹據為地,但在郭太后的堅持下,立高貴鄉公曹髦為曹魏皇帝。曹芳雖然是魏明帝的養子,但與曹髦也是兄弟關係。而曹髦並不知道自己能成為曹魏皇帝,在他看來曹氏天下已經被司馬氏把持,曹魏滅亡是遲早之事,他憂心也無用,因為他是曹丕的庶長孫,無論其地位還是身份,想當皇帝也不可能。但司馬師還未統一三國,不可能廢掉曹氏皇帝,他還要打著曹魏之名,統一三國。

曹操的子孫向司馬氏宣戰,並不是魯莽行為,中國歷史應該記住他

據《三國志》記載:“高貴鄉公諱髦,字彥士,文帝孫,東海定王霖子也。正始五年,封郯縣高貴鄉公。少好學,夙成。齊王廢,公卿議迎立公。十月己丑,公至於玄武館,群臣奏請舍前殿,公以先帝舊處,避止西廂;群臣又請以法駕迎,公不聽”。254年十月四日,曹髦到達洛陽北郊邙山的玄武館暫住,大臣勸他到前殿居住,曹髦則說:“前殿乃先帝寢殿,不敢越禮”。於是他住在西廂房內,官員請他以天子之禮進京登基,他仍舊不同意。

254年十月五日,曹髦從鄴城回到洛陽,正式走馬上任曹魏皇帝,他一上任便展現出不同的一面,當時曹魏文武百官都到洛陽西掖門南迎接曹髦,曹髦到達後,趕緊下車以禮拜謝曹魏官員的迎接。據《三國志》記載:“庚寅,公入於洛陽,群臣迎拜西掖門南,公下輿將答拜,儐者請曰:‘儀不拜。’公曰:‘吾人臣也。”遂答拜。至止車門下輿。左右曰:“舊乘輿入。”公曰:“吾被皇太后徵,未知所為!’遂步至太極東堂,見於太后。其日即皇帝位於太極前殿,百僚陪位者欣欣焉。”

曹操的子孫向司馬氏宣戰,並不是魯莽行為,中國歷史應該記住他

司禮官向曹髦稟報:“按照皇家禮儀,您是天子,不需要給百官還禮。”曹髦則說:“現在我也是別人的臣子啊!”言外之意,就是曹髦也受司馬氏挾持。曹髦答拜完百官後,回城,當百官下車後,他也要下車前行,曹髦旁邊人連忙勸阻:“您是皇帝,你不必下車,乘車進去即可”。曹髦則說:“皇太后召我來,還不知道幹什麼工作呢!”於是他下車和百官一起走到太極東堂,拜見了皇太后,限在太極前殿登基稱帝。此時曹髦只有13歲,而且從他入京、進京、登基三個環節來看,都表現出有禮有節有氣概,曹髦的作為已經被司馬師關注。

醞釀奪回皇權

司馬師聽說曹髦進京後的細節,他派鍾會考察一下這個小孩到底有多大能量。鍾會是曹魏大臣鍾繇的小兒子,我們都知道鍾繇是大書法家,他的書法與王羲之被後人稱為“鐘王”,現在楷書實際是鍾繇所創。但就是這樣一位魏臣及才子,其兒子鍾會從小也博學多采,尤其擅長玄學,但他是司馬師的心腹,也是司馬師把持曹魏大權的頭號謀臣。

鍾會這個人很自負,在三國中他實際屬於奸臣之列,他曾因為嵇康看不起他,便害死嵇康,可見鍾會之肚量。鍾會拜見曹髦後,並與之談話,他大吃一驚,沒想到曹魏竟然還出了這樣大罪的後人。

鍾會向司馬師彙報“才同陳思,武類太祖”,鍾會對曹髦的評價是,才思與陳思王曹植一樣,武略方面不亞於曹操。這樣高的評價,司馬師怎麼能放心。

曹操的子孫向司馬氏宣戰,並不是魯莽行為,中國歷史應該記住他

曹髦當皇后,派大臣們到各地巡視,解決民間的冤情及官員失職的行為,一時間曹魏王朝出現了新氣象。在對待權臣上,曹髦對司馬師很客氣,他知道以他的實力,搬不動司馬師。他在等待機會。

曹魏在司馬師的執掌下,開始了攻蜀之戰,曹魏老將毋丘儉、文欽起兵聲討司馬氏,司馬師率軍平亂,毋丘劍戰死,文欽逃往東吳。在經過這一戰司馬師大病,他快要死時,把弟弟司馬昭招來,讓他接任大將軍,防止生亂。

此時身在洛陽的曹髦認為機會來了,於是就下令讓司馬昭留守許昌不要還師,但薑還是老的辣,司馬昭當然知道曹髦的意圖,於是率軍返回洛陽,致使曹髦計劃落空。曹髦不得不封司馬昭為大將軍。

曹髦即位六年後,他沉不住氣了,因為司馬昭越來越露出要篡位的跡象。為此,曹髦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他對三人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辱廢,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曹操的子孫向司馬氏宣戰,並不是魯莽行為,中國歷史應該記住他

這三個大臣一聽曹髦竟然說這話,都很害怕。王經勸曹髦:“司馬氏已經掌權很久,皇帝手下無兵無卒,用什麼討伐他們?如果討伐必將失敗被殺!”王經話說完,曹髦掏出討伐司馬昭的詔書,很堅定的說:“我意已決!即使死,我怕什麼?!”隨後曹髦向太后告訴討伐司馬昭事宜。但曹髦卻不知道王沈、王業已經跑到司馬昭那裡通風報信了。

王沈是什麼人?其父是曹魏開國大臣大機,王沈也是曹魏培養起來的官員,本是曹爽部下,高平陵之戰後,他依附於司馬懿。

曹髦為何信任王沈?因為王沈有才,曹髦經常找他談論詩文,並大力提拔他為侍中。但王沈卻不領曹魏家的恩情。

王業又是什麼人?他雖然姓王,但與王沈、王經沒什麼關係。他之所以告密,就是看清了當時形勢,因此告密後升官發財。

王經與上述兩人不同,雖然姓王,也不是一家人。他出身貧民,後來一步步成為曹魏官員。當時告密時,王沈與王業勸王經一起去,被王經拒絕。他認為作為臣子應該忠於皇帝。

曹操的子孫向司馬氏宣戰,並不是魯莽行為,中國歷史應該記住他

曹髦開始籌劃自己奪權計劃,他冒險從陵雲臺存的兵器取出發給身邊的侍從及僕人。可見當時曹髦一點兵都沒有。稟告太后回來,帶著冗從僕射李昭、黃門侍從焦伯等到陵雲臺,取出那裡封存的鎧甲兵器,發給宮中的僮僕、侍從。

後來曹髦知道王沈、王業已經向司馬昭告密了,因此,他加緊了計劃實施。以一百多名僕人侍從,卻與擁有十幾萬大軍司馬昭作戰,用“自不量力”也好,用“雞蛋碰石頭”也罷,曹髦都堅定去做。

在曹髦眼裡,殺掉司馬昭,不僅要快,而要光明正大的去做,沒必要遮遮掩掩的。曹髦拿著皇帝劍坐在那裡等待天明。

曹操的子孫向司馬氏宣戰,並不是魯莽行為,中國歷史應該記住他

奪權失敗被殺

260年6月2日,早晨大雨,並沒有阻止曹髦。他登上皇帝輦車,令人擊鼓出擊,並率300多名僕人侍從,向司馬昭住處殺來。當曹髦的隊伍前行,碰到了司馬昭弟弟司馬伷的隊伍。曹髦大喝一聲,司馬伷不敢與皇帝打就跑了。

曹髦膽氣越來越足,他率隊到瀋陽東面的雲龍門,因司馬昭的將府就在雲龍門與洛陽城之間的位置。曹髦又碰到賈充帶領的精銳禁軍。曹髦照例大喊一聲,禁軍一看是皇帝,紛紛入兵器沈走。賈充命令他的手下:“司馬氏如果敗了,我們不會有什麼活路,要趕快出擊。”

曹操的子孫向司馬氏宣戰,並不是魯莽行為,中國歷史應該記住他

賈充手下的成濟、成倅兄弟問賈充是殺,還是抓?賈充凶狠的說:“殺之!”這就是曹魏培養的大臣,連一絲憐憫之心都沒有。當然賈充也知道跟隨司馬氏的後果,莫不如把篡臣之名坐到底。

成濟上前就刺殺了曹髦,據史料記載矛頭從曹髦前胸爬穿過後背。對於曹髦被殺,後人認為曹髦沒有韜光養晦等待時機,《資治通鑑》:“帝有誅昭之志,不務養晦,而憤鬱之氣見於辭而不能自掩,蓋亦淺矣。”

其實,司馬師死後,曹髦就計劃拿下司馬昭,因為司馬昭不在洛陽城,但司馬昭的兒子們也不是吃素的,曹髦即使那時行動,也會失敗。

曹髦被殺後,為了平息民憤,司馬昭殺了成氏兄弟。但賈充不可能殺,他是司馬昭的心腹,被升為安陽鄉侯。王沈告密有功,升為安平侯。而王經因為沒向司馬氏彙報,被殺害,而且滿門抄斬。《世說新語·賢媛》記載,司馬昭殺王經說了這樣一句話:“經正直,不忠於我,故誅之。”

曹操的子孫向司馬氏宣戰,並不是魯莽行為,中國歷史應該記住他

更令人感動的還是《資治通鑑》和《漢晉春秋》記載:王經被抓時,他向老媽跪拜,當時王經母親就笑著說:“人都有一死,就看死的值不值,為皇帝咱們一起死,有什麼遺憾呢?!”有這樣母親,培養出來的必定是忠臣。

結束語:

那麼曹髦有沒有機會搬倒司馬氏勢力呢?答案只有一個:根本不可能。後人笑話曹髦自不量力,沒能等待機會而喪命,是個傻皇帝,明知死而要冒傻氣。但曹髦等不來這樣的機會,他之所以貿然行動,其實有他的道理,從千年來對司馬氏家族及晉朝評價來看,曹髦做出了貢獻。

一是他用自己的死,讓司馬氏家族坐實了篡位之命,即使後來建立晉朝,也不被後人尊敬。雖然曹魏篡漢,但那是禪讓,而司馬氏則用了血腥殺戮,失掉了“仁”字。

二是他用自己的死,喚醒曹魏大臣,讓他們看到,天下是曹氏的,不是司馬氏的。

三是他用自己的死,體現國人千年人的“氣節”,骨氣、勇氣、士氣,這是中國人千年來最不能缺少的東西。

曹操的子孫向司馬氏宣戰,並不是魯莽行為,中國歷史應該記住他

有人說:“歷史是成功者的歷史”,這句話太片面,歷史也有失敗者一席之地,曹髦的死體現的是民族氣節,這一點後人並沒有忘記。古有荊軻刺秦王,也是一種氣節。像曹髦這種氣節現在我們又流失多少呢?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