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綿延不絕的青色山樑,亙古不變的冰封雪山,空曠廣袤的寂靜荒原,無數條河流在草地上蜿蜒交匯。天藍得水洗一般,濃密的雲團團簇簇,緊貼著高原的青色,把天與地融為一體⋯⋯這也許是對可可西里最準確的描述。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只要說到可可西里,人們就會聯想到藏羚羊。抑或只要一提起藏羚羊,人們就會想到可可西里。可可西里和藏羚羊如一對父子,相攜相擁,引領著人們走進一塊連接著大地和天空的神祕之地。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大約4000年至8500年前,青藏高原處於暖溼期,森林、灌木在可可西里大範圍延伸。由於藏羚羊偏好棲息於開闊草地,其種群開始向較寒冷的北方遷徙。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到了冬天,隨著北方被大面積積雪覆蓋,可可西里及更南地區的樹葉開始脫落,藏羚羊又南遷覓食。這樣年復一年、代代相傳,季節性遷徙就成為藏羚羊種群的集體記憶,至今仍影響著它們的行為。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20世紀初,藏羚羊種群總數在100萬隻以上,是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的代表。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前,人們經常可以看到每群數以千計的藏羚羊在曠野中奔跑,鋪天蓋地,塵土飛揚的氣勢令人驚歎。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但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國內一些不法分子開始大肆捕殺藏羚,而且犯罪手段日益武裝化、團伙化,使藏羚遭到了空前的厄運: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分佈區域日益縮小。據1999年有關權威人士估計,藏羚種群總數大約不到7.5萬隻。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遍地藏羚羊的皮毛 電影《可可西里》

青海境內的淘金者也時常捕獵藏羚,據資料顯示,僅1989年-1990年間便盜捕了約1000多隻。此外,在西藏及新疆南緣的濫殺現象仍時有發生,除作肉食外,還把雄羊犄角製作裝飾品等等。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遍地藏羚羊的骸骨 電影《可可西里》

為了拯救瀕臨滅絕的藏羚種群,各級政府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在藏羚羊主要分佈區先後建立了青海可可西里、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等自然保護區,各保護區組織開展武裝反盜獵行動,並達成共識,通力合作,攜手保護藏羚羊。

特別是1999年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局組織青、新、藏三省區進行的“可可西里1號行動”對嚴厲打擊盜獵犯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2008年,藏羚羊成為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之一,這進一步促進了全世界對藏羚羊的認識。而隨著持續不斷打擊盜獵和建立保護區,藏羚羊數量已逐漸恢復。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福娃迎迎”原型藏羚羊,來自高原大地,代表健康

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藏羚羊從“瀕危”降為“近危”。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2017年7月7日,在波蘭克拉科夫召開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青海可可西里經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同意,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1處世界遺產,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攝影@哈哈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技術評估報告這樣評價可可西里:這片嚴酷的荒野一望無垠,美景令人讚歎不已,彷彿被凍結在時空中,然而其地貌和生態系統卻在不停地變化;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物種,保存著完整的藏羚羊在三江源和可可西里間的遷徙路線,支撐著藏羚羊不受干擾的遷徙。面積廣闊,幾乎沒有現代人類活動的衝擊……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雄性藏羚羊 攝影@奚志農

這十數年裡,之所以有這樣的成果。是人們做到了什麼?以及,現在的我們應該為它們做的是什麼?

首先,是反盜獵。

一來是用法律和武力打擊盜獵者。

如今,盜獵者幾乎已經沒有了。連續9年,未曾發現過一起盜獵藏羚羊的案件。

二來是將買賣運藏羚羊絨列為刑罰大罪。

(不只是中國把貿易藏羚羊定罪,國際上也都紛紛將這種行為定罪了哦。)

如果你有機會深入無人區腹地。也許會看到被狼吃掉後剩下的藏羚羊屍體。除了骨架,也就留下了皮毛。但是,你只能把皮毛留在原地。一旦撿走,你就是犯了法了,哪怕你未曾傷害任何生命。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攝影@哈哈

其次,是自然區的保護。

1. 保護區升級。

可可西里、羌塘、阿爾金、三江源,陸續成立自然保護區,並一再升級為國家級。恢復和維護無人區原有的生態。

2. 無人區的各種保護站、管理局,都會有巡山隊。

他們如今的職責已經不只是為了反盜獵(畢竟盜獵者幾乎難見了),還要查訪無人區裡是否有不規矩的旅行者。

比如,2017年下半年,藏地旅行圈裡出了一件眾人知曉、令人氣憤的新聞。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兩輛越野車追逐、碾壓藏羚羊,令人髮指,還好後來被警方控制了

3. 青藏鐵路、青藏公路,都穿過可可西里的邊緣,都是藏羚羊可能出沒的地方。

青藏鐵路許多設計,都有專門的通道,方便藏羚羊的遷徙和通過。

在川藏線上,還常常出現人們自發攔住過往大卡車,讓藏羚羊先行通過的溫馨畫面。

再然後,還有對藏羚羊的特殊照護。

比如,索南達傑保護站就有專門的人員,會將一些出生不久的小藏羚羊或者無人區深處發現的受傷的動物,都帶回保護站進行專門的照料和救治。

等它們有了好的狀態,再送回無人區深處放生。

可可西里的那些英雄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索南達傑:永遠的豐碑

索南達傑全名是:傑桑·索南達傑。1994年1月,這位藏族勇士死於可可西里的隆冬。

一顆價值兩毛錢的小口徑步槍子彈,擊中了他大腿和小腹之間的動脈,血凝結在他的黑色皮褲裡。他俯臥在地,雙眼圓睜,短鬚和頭髮上滿是灰塵,右手依然保持著扣動扳機的姿勢。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兩天後,當他的助手、雙手凍僵的勒炎祖用兩個指頭捏著一把馬刀,循著記憶中的路線回來找他時,索南達傑已經在滴水成冰的高原上被凍成了冰雕。

傑桑·索南達傑,簡而言之,英雄。

他成為可可西里一座無可替代的豐碑。而他死後,這片蒼茫大地上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傑桑·索南達傑紀念碑

▌奇卡·扎巴多傑:走上同一條路

扎巴多傑是索南達傑的妹夫,索南達傑去世後,扎巴多傑主動請纓,接替了索南達傑的工作。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將西部工委恢復,併成立野犛牛隊,在縣城張貼廣告、招募隊員,將隊伍擴大為五六十人,還有牧民趕著牛羊來加入這支反盜獵隊伍。

從1995年成立到2000年,野犛牛隊5年巡山上百次,抓獲盜獵藏羚羊團伙92個,收繳藏羚羊皮八千多張,這幾乎佔到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區全部藏羚羊反盜獵成績的一半。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1998年10月,扎巴多傑前往北京演講,引起了轟動,並獲得了實質性的承諾。這項承諾,意味著野犛牛隊終於擺脫了資金上的尷尬局面。從此以後,繳獲的藏羚羊皮將一律被封存或焚燬。

然而,那年11月8日,滿載而歸的扎巴多傑返回玉樹家中後,突然被一顆子彈近距離擊中頭部去世。公安局認定為自殺,但民間質疑一直未絕。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荒原中的紅房子,是巡山隊員的家

▌哈希·扎西多傑:跟隨索南達傑的腳步

哈希·扎西多傑(扎多)是索南達傑騎馬回家招到的學生。上中學,使扎多的命運第一次發生了改變:本該是學著剪羊毛的年齡,卻走進了學校。畢業後,扎多效仿索南達傑,放棄高收入,回到家鄉做了一名中學教師,渴望用教育改變家鄉。

索南達傑犧牲後,扎多離開了野犛牛隊,用兩年時間編寫了宣傳索南達傑事蹟的《巍巍忠魂》,促拍了電影《傑桑·索南達傑》,在劇中扮演了本人角色。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扎多發動村民,簽訂保護協議,政府把保護區下放給村民,與村民簽訂保護協議,村民仍舊住在保護區裡,但同時肩負著保護自然的相應責任。村民“監測”牛羊的同時,監測物候、野生動植物、草原和山水的變化。實現了自然保護與村落雙贏的方法,這種方法被人們習慣性地稱為“社區共管”,因為這項舉措,扎多獲得“2006年CCTV年度經濟年度人物公益獎”。

與此同時,扎多也積極投身環保事業,創建環長江源生態經濟促進會(UYO),啟動了“社區生態保護行動基金”、“鄉村影視教育計劃”,還開展天然林調查、法律援助、瀕危物種保護、綠色社區網絡等多個項目。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扎多抱著索南達傑的遺像

▌楊欣:從長江源探險者轉變為環保工作者

受索南達傑影響深遠的另外一個人是楊欣。

1994年夏天,楊欣從報紙上看到了索南達傑的事蹟。他悚然動容,次年即奔赴可可西里,與扎巴多傑相見。

楊欣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為野犛牛隊建一個保護站。當時,野犛牛隊常年在高原和盜獵者打游擊戰,資金困難。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之後,楊欣把自己之前的長江漂流經歷寫成書《長江魂》,通過義賣籌的第一筆款,是索南達傑保護站一期工程的建設資金。1997年年底,楊欣帶領11名志願者在海拔4500米的可可西里無人區,建了中國民間第一個自然保護站——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

當保護藏羚羊的工作好轉之後,楊欣又建立了第二個自然保護站:長江源水生態保護站。當地老百姓反映斑頭雁需要保護,於是楊欣他們便發起了保護斑頭雁的項目,現在每年依然有很多志願者去守護斑頭雁;當地老百姓反映煙瘴掛需要保護時,楊欣他們組織科考隊對煙瘴掛的生態環境進行科考,發現了雪豹,白脣鹿等大量珍惜野生動植物,成功阻止了當地政府要在此地建水電站的計劃。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首次長江漂流 攝影@楊欣

▌羅延海:不知道哪次巡山就會變成最後一次

羅延海,現為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森林公安局副局長。

20世紀90年代初,正在上中學的羅延海開始從廣播、電視裡瞭解到可可西里正在遭遇的災難。他才知道,原來不是所有生物都過著和人類一樣無憂無慮的生活,尤其是那些正被大肆屠殺的藏羚羊。他決定,將來要成為拯救這些動物於水火的人。

1997年,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由省級晉升為國家級後,他正式成為守護可可西里的一員。這片4.5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就是他此後20年全部的寄託。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2003年6月6日的傍晚,天色漸暗。羅延海正帶著主力巡山,在可可西里腹地發現了盜獵者的蹤跡。6名盜獵者一看到他們的巡邏車輛,當即落荒而逃,巡山隊員也驅車窮追不捨,卻追到了一個車輛無法通過的溝口。

此時,盜獵者已經棄車逃亡。追,溝內地形不明,盜獵者還帶著武器,基本有一定危險。不追,誰又知道下一次碰到神出鬼沒的盜獵者是什麼時候?羅延海當即下車,命令一名隊員守住溝口,反覆鳴槍。結果有3名盜獵者,膽戰心驚地自首。羅延海則是追擊其餘盜獵者,不間斷地喊話,又讓一名盜獵者選擇了自首。

這時,逃跑的盜獵者只有2人了。在平地追擊尚且費力,更何況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可可西里。沒多久,羅延海已經氣喘吁吁。為了不驚動逃進另一個溝口的盜獵者,他只能捂著口鼻向溝口看進去,卻不料盜獵者的槍口距離他不到1米!但此時,羅延海的槍裡只剩一發子彈了……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如果開槍,一旦盜獵者反撲,他必死無疑;如果返回取子彈,盜獵者一定會趁機再次消失無蹤。怎麼辦才好?羅延海靈機一動,竟將槍對著天空打出了最後一顆子彈,並大聲喊出:不準動!誰動就打死誰!把槍放下!

寂靜的山谷裡迴盪著槍聲和羅延海的吼聲,僅剩的2名盜獵者早已嚇軟,彷彿甕中之鱉。就這樣,羅延海僅用一顆子彈,憑一己之力抓獲2名盜獵者的故事,成為了“可可西里的傳說”。

“選擇了可可西里,就選擇了忠誠,這就是我人生的最佳方式。”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他拼了命,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可可西里

▌布周:勇士老去,誰來保護可可西里?

“在可可西里踏出的每一個腳印,都有可能是第一個人類印跡,在這裡的每一次巡山都是一次生命的冒險,儘管如此,我們的團隊一直在堅守,可以說是在用生命捍衛這片生態重地。”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布周至今還記得巡山過程中發生的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

普措才仁和秋培扎西在巡山隊中比較特殊,他們是一對兄弟,也是可可西里的英雄索南達傑之侄,扎巴多傑之子。

普措說,可可西里是無人區,一開始所有隊員也都不熟悉,迷路是常見的事。當時設備非常落後,要靠電臺和外界聯繫,由於山大溝深,信號不好,有時一連十多天和外界聯繫不上。有時食物不足,只能考驗隊員們的耐力。由於道路泥濘,行駛一天車可能陷在泥坑中多達三十次,這時,只好下車挖路。於是,一天下來,隊員們的衣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青海可可西里管理局局長布周獲頒世界遺產證書,圖源:青海新聞網

由於長期在高原上顛簸和窩在車裡睡覺,35名隊員中有一半患上腰椎間盤突出、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普措說,巡山隊是個吃“青春飯”的行當,基本上幹上5年之後就渾身是病。過了45歲之後,就算你有心上山,身體也不允許你上山了。

“我不知道自己能支撐多久,但會一直幹到腿腳上不了山了為止。”格來說,信仰的力量支撐著他在這裡戰鬥。“我是藏族,信佛教。我覺得保護生態,保護野生動物,是比較有意義的一件工作,可以為自己和後代積德。”他補充說:“如果我戰死在可可西里,那是命。”

一部艱難的藏羚羊保護史,可可西里保護區申遺成功的背後......

從保護站奠基那天起,一代又一代的衛士為這片淨土默默付出,他們或是堅守、或是奔走、或是傳承,無怨無悔……

(來源:西藏旅遊在線,小江的時間縫隙”“快搜西藏”等,僅限於非商業性信息傳遞之用。如有侵犯您正當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