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頑童蔡志忠:人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這一輩子應該幹什麼?

此念:

如果你只有幾分鐘可以活了,那麼你將怎樣利用這段時間?如果還能活幾天?又或者是還能活幾十年呢?

蔡志忠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會成為很厲害的人,不是因為很努力,而是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怎麼做,怎樣把它做好。

每個人都要選擇自己的人生之道,但在這之前要先清楚: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去?

編輯 | 冬雪

精神頑童蔡志忠:人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這一輩子應該幹什麼?

漫畫家 蔡志忠

蔡志忠可能是上個世紀最知名的華人漫畫家。除此之外,他還有“禪學大師、物理學家、銅佛收藏專家、橋牌冠軍”等等標籤,外界對他有極高的讚譽。

他坦言已經想好了身後事:死前要辦一場60人的party,然後葬在少林寺,墓誌銘要寫“愛其所能、做其所做”。

蔡志忠說:“我有十項很厲害:橋牌(2006年亞洲第一名)、物理、數學、佛陀思想、道家思想、禪宗思想、中國智慧的起源、漫畫、動畫、收藏佛像。”

在蔡志忠眼中,這些“興趣”的核心,皆是尋找生命的大道與宇宙的真意。在他筆下漫畫的情,生活的簡,收藏佛像的痴,打橋牌和解題的趣,都是為了尋求美的感受。

他究竟是怎麼做到一面是禪宗、漫畫,還兼具詩性與幽默?一面又是物理、數學的邏輯可以那麼好?

一個人究竟可以讓自己的生命呈現怎樣的精彩?

01、童年確立志向

很多人誤以為一輩子好長,以為這輩子沒幹得好,下輩子可以重新來過。其實不是,一輩子是很短的。

我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我該幹什麼?多數人一生都不去思考這些問題,也無法找準自己的人生方向。蔡志忠老師則是:“在3歲半的時候,就開始思考了。”

1948年,蔡志忠出生在臺灣一個靠海的小村莊。小村莊有座教堂,有一個傳教士。受此影響,蔡志忠1歲開始看聖經,到了3歲半就會背誦經文。

但也因為那時的他大腦裡閃過無數個聖經裡的故事:摩西分開紅海,諾亞製造方舟,等等。可蔡志忠卻什麼都不會,一個3歲半的小孩為此陷入焦慮。

精神頑童蔡志忠:人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這一輩子應該幹什麼?

於是他躲在父親的書桌下思考,藏進棉被窩裡也思考,憑藉從小就有叛逆的、好奇的、拼搏的心日夜思考著,摸索著。

終於在4歲半的時候,父親為了教蔡志忠寫字,送給他一塊小黑板,蔡志忠就是在這塊小黑板上發現自己很愛畫畫,而且還畫得很好,因此開啟了他的“漫畫人生”之旅。

15歲時他便立下志向:“只要不餓死,就會一生一世永遠畫下去,一直畫到老、畫到死為止。”為了圓這個夢,他不停地看書,不停地畫畫。以終為始,活成了我們不得不由衷敬佩的一代足以留名千年的精神頑童。

2、人生處處是精彩

1、創作之道,唯有“專注”二字

蔡志忠說,他從很小便學會莊子“得魚忘筌、得兔忘蹄、得意忘言”的閱讀方式。看書時不會太理會文字,只是一心專注通過作者的表達方式,直接揣摩作者的意圖,用這個方法就會很容易看穿每一本書真正的內涵。

“書,是作者與讀者的心靈橋樑,而看一本書,就是在閱讀作者的靈魂。在讀一本書的時候,別理會作者的語言,應用自己的心觸摸作者的心靈。”

因此蔡志忠每研究一門學問,每畫一本書,都會花很長時間先研讀作者生平。畫諸子百家、佛學、禪宗思想之前,會先考察老子莊子、孔子、佛陀、開悟禪師的生平、由此更易於瞭解作者的心靈。

精神頑童蔡志忠:人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這一輩子應該幹什麼?

蔡志忠國學啟蒙系列——《論語》

比如從佛陀生前在反對什麼,才能更清楚到底他在宣揚什麼?從孔子一生的經歷,才能知道到底他在追求什麼?

就像他在《生命·覺者》紀錄片中所說:“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把它做到止於至善,不要到快要走的時候才後悔,才發現自己並沒有把該做的都做到、做好。”

“登上喜馬拉雅山頂那一個人,他不是體力最好的,他是死都要登上去的那個人。”

2、做自己所愛,達到極致

“置心一處,無事不辦”,這一點在蔡志忠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歲月在流逝,而他在沉澱。

他喜愛畫畫,曾經坐在椅子上58個鐘頭做一個4分鐘的電視片頭;曾經42天沒有打開門,關在屋子裡面只做一件事。他的畫圖速度極快,最高紀錄是一個月畫3000張草稿,一天最多45張完稿。

喜歡橋牌。秉承“要把喜歡的事做到極致”的人生態度,拿過120多個橋牌冠軍,還曾是臺灣橋牌代表隊的副隊長。

提及這一“愛好”的初衷,他說:“橋牌是一項很好的運動,能鍛鍊人的大腦,使思維可以變得敏捷。而對於繪畫的人來講,優雅是一種很重要的創作狀態。打橋牌就可以讓自己處於很優雅的狀態中,因為橋牌比賽是不能急的,一急就會慌,一慌大腦就會停止思考。而我發現厲害的人一定都是優雅的。”

精神頑童蔡志忠:人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這一輩子應該幹什麼?

蔡志忠在第48屆亞太橋牌錦標賽

他還喜歡收藏銅佛。起因是在他研究佛經想要畫佛時,不能決定是要把它畫成鎌倉大佛有鬍子式的,還是印度、西藏的造型;究竟要畫偏袒左肩呢?還是右肩的好?之後他買了幾尊古董佛像來參考,發現其中美妙不可言喻。於是便有了如今“坐擁三千金銅佛”。

只要他迷上的領域,他都會一頭扎進去鑽研,達到極致。

說蔡志忠“做什麼事都達到極致”一點都不為過。比如他收藏佛像,只收釋迦牟尼佛像,他說:“這跟信仰沒有關係,我又不是拿來拜拜的。”比如他想畫佛陀,“就從原始佛教著手,看完所有經典,消化後寫成數以百計的筆記本”。

當他出示這些圖文並茂為整齊的筆記本時,相信任何人都會不禁讚歎:那種絕對專注、深沉入定“就像照相的時候,把景深調得很淺,只聚焦在一朵花的花蕊”。

精神頑童蔡志忠:人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這一輩子應該幹什麼?

3、生命不息,思考不止

“先知道你是魚還是鳥,你才知道哪裡是天堂、還是地獄,如果魚在天上游,鳥在水裡飛,那兩個都死了”。改變你的想法,你就會厲害一百倍。

蔡志忠常常說“一個人會成為很厲害的人,不是因為很努力,而是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知道怎麼做,知道怎麼樣把它做好。”

每個人一定要先想通,我是魚還是鳥。就會很清楚什麼是我的天堂,什麼是我的地獄。而現在的大部分人其實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隨波逐流。

蔡志忠在《生命·覺者》紀錄片中說:“我每天是天黑就睡覺,基本上都是在凌晨1點就會醒來,起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窗前思考——聆聽宇宙的聲音,心靈會告訴你一些早該想到的事”。

人要先思考這一輩子要幹什麼,再思考目前要幹什麼,最後思考今天要幹什麼,想清楚才坐下來開始工作。這一生不停地在思考和讀書中瞭解自己,“一以貫之”,是人生的最大智慧。

3、最好的一生,源自每一刻

在「此念」出品的《生命·成長》紀錄片中,蔡志忠與我們分享了他對“成功”的看法——成功的意義,是讓多少人在多長時間獲益。成功的方法,是把最拿手最喜歡的事做到極致。(點擊藍字,閱讀原文)

“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並不是一場人生的拷問,應該是一座燈塔,始終為艱難和辛苦的生活帶來希望。”

他藉由漫畫,比如《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讓很多人,甚至是小朋友,跨入了關於禪宗、關於老莊、關於生命、關於有無的門檻,讓無數人獲得國學啟蒙;《東方宇宙四部曲》將東方哲學與物理融會貫通,啟發人們換種方式看待真理與常識;《參禪步道》中領悟自我認識與修行開悟,感受永無止境地發揮生命活力。

如今的蔡志忠,一頭長髮,身材瘦削,姿態飄逸。年齡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一個包袱,他依舊作畫、依舊工作、依舊思考。

他常說“人生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唯一要弄清楚的就是你自己要做什麼。”他彷彿洞悉天機,知曉自己的一生,所以回看自己的過去,他都是從容而欣喜,喜歡著每個時候的自己。

不管是鄉野田間拿著小黑板作畫的4歲小孩,還是初進臺北的15歲少年,亦或是23歲畫著四格漫畫的自己,甚至年近古稀依舊作畫鑽研,擁有一顆永遠積極地、好奇地童心的自己,他在每個時期都有那時最好的自我。

精神頑童蔡志忠:人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這一輩子應該幹什麼?

蔡志忠自畫像

結語:

人若沒有夢想,就像蝴蝶沒有翅膀,只要生命繼續,一個夢想就會導出另一個夢想。

在「此念」前去採訪蔡志忠老師的歷程中,我們不僅僅能體會到他的一身仙風道骨,更是被他幾十年如一日的那種“絕對專注、深沉入定”的狀態所折服,這是給當下的年輕人最好的啟示。

最後,回到開篇的那個問題:如果人生只有一天,你會怎麼過?

你會好好吃個早餐?然後好好談個戀愛?聽喜歡的音樂?如果生命只有一天,你一定不會加班到12點吧。如果做的是自己不喜歡的,那就不要加班,如果是自己喜歡的,這就不叫加班。

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做自己喜歡的事,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就會有全宇宙和你在一起的感覺。一剎那間,時間像水一樣慢慢流過你的身體,你只能聽到筆在紙上刷刷的聲音,甚至連心跳都聽不見,這就是你與世界同步的過程。

當你真正的投入到那個領域,你沒有一個念頭的多餘,萬籟寂靜,與天地同齊,那種高潮和幸福感不是外人能夠得到的。


精神頑童蔡志忠:人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這一輩子應該幹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