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做了蘇明玉和樊勝美都不敢做的事,背後故事讓人心痛

不完美媽媽 抑鬱症 懷孕 666書友會官方號 2019-05-17

12歲男孩,做了蘇明玉和樊勝美都不敢做的事,背後真相讓人心痛

12歲男孩,做了蘇明玉和樊勝美都不敢做的事,背後故事讓人心痛

1

《都挺好》裡,蘇明玉從小被父母冷落,哥哥們在父母心裡永遠排第一位,而她可有可無。

12歲男孩,做了蘇明玉和樊勝美都不敢做的事,背後故事讓人心痛


蘇明玉在蘇家受盡委屈,默默付出,但大結局來了一個大團圓,蘇家四人在新年裡互送祝福,一派祥和。

《歡樂頌》裡,樊勝美母親咄咄逼人,一味壓榨女兒,供養兒子,樊勝美無奈,多次遂了母親的意。

12歲男孩,做了蘇明玉和樊勝美都不敢做的事,背後故事讓人心痛


說實話,看得真讓人憋屈。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不是蘇明玉,原生家庭受到的傷害,不會嗖一下就痊癒。我們也不是樊勝美,可以一忍再忍。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何以為家》,電影內容真實到讓人淚目。

12歲男孩,做了蘇明玉和樊勝美都不敢做的事:把父母控告到法庭!

法官問:“罪名是什麼?”

男孩鏗鏘有力地回答:“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主人公叫贊恩,他被父母帶到這世間,開始了苦難的一生。

12歲男孩,做了蘇明玉和樊勝美都不敢做的事,背後故事讓人心痛


他生活的環境極度惡劣,房子裡遍佈蟑螂老鼠。

父母面目可憎,經常吵得翻了天。

父母對他的教育,除了打就是罵。

一巴掌就可以把弱小的男孩扇到一邊,一個“滾”字更是從此烙印在他幼小的心靈裡。

12歲男孩,做了蘇明玉和樊勝美都不敢做的事,背後故事讓人心痛


耳濡目染下,贊恩學會了抽菸、打架、說髒話。

婊子、狗雜種等話信口就來……

12歲男孩,做了蘇明玉和樊勝美都不敢做的事,背後故事讓人心痛


父母沒有能力養育他,他只能被迫謀生:賣果汁、擺地攤、扛煤氣罐……

生活的重壓,過早地壓在這個小男孩身上。

家,不是避風的港灣,他在家感受不到一絲溫暖。

12歲男孩,做了蘇明玉和樊勝美都不敢做的事,背後故事讓人心痛


父母把贊恩的妹妹薩哈送給房東當媳婦,以便能換取房租。

才11歲的女孩,就懷孕了,流產,大出血,醫院拒收,生命過早凋零。

這是一個導火線,讓贊恩徹底爆發了,他拿出菜刀,衝向房東,隨後鋃鐺入獄……

突如其來的脾氣,背後是積攢了太久的委屈。

看到這裡細思極恐,遞刀的那個人,其實就是贊恩的父母,父母是整場悲劇的“策劃者”。

其中的一個策劃者還跑到監獄,對贊恩說:“我又懷孕了,如果是個女孩,我會取名叫薩哈。”

死去的女兒屍骨未寒,她已經計劃造人,還美其名“上帝把你的妹妹還給你了”。

男孩清楚地知道:母親肚子裡的孩子,也難逃被“賣掉”的宿命。

他徹底奔潰,最後決定起訴父母。

12歲男孩,做了蘇明玉和樊勝美都不敢做的事,背後故事讓人心痛


從原生家庭受到的傷害,是男孩一直痊癒不了的傷,他不忍讓自己的弟弟妹妹,再受這樣的疼痛。

而父母卻感到不可思議,看著兒子就像看著一個神經病:我們也是被打罵長大的!怎麼你就不行?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被父母罵得想自殺是種什麼體驗?

其中高贊回答讓人無比心酸:

在我傷心難過得哭到虛脫的時候,父母卻看著我說:發什麼神經。

滿目猙獰的施暴者,對自己的暴行卻一無所知,對孩子受到的傷害更是充耳不聞。

何以為家,何以為父母?


12歲男孩,做了蘇明玉和樊勝美都不敢做的事,背後故事讓人心痛



2

想起老家一個朋友小凡,出生那年,他父親經營的公司倒閉。

父母覺得他晦氣, 在往後的貧苦日子裡,有什麼氣都撒在他頭上。

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父親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下手賊狠,母親對他不管不顧,看著他被打,只會冷冷地來一句:打死了最好,不該生你的……

學生時代,他都要靠撿破爛來養活自己,經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鄰居看不下去,偶爾會拿些便當偷偷接濟一下。

為啥是偷偷?因為但凡被他的父母發現,那些便當,最後的宿命就是呆在垃圾桶,強勢的父母逼迫小小年紀的他,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有段時間,他患上了抑鬱症,母親卻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地說:“你就是太閒了,才會胡思亂想得抑鬱症。”

當晚,他吞下大量安眠藥,幸虧發現及時,鄰居施與援手,最後才撿回一條命。

如今他已長大成人,性格有點缺陷,敏感多疑,極度缺乏安全感,冷漠又不信任何人,但終究擺脫了父母非打即罵的陰影,慢慢學著治癒童年中的不幸。

無獨有偶,一個讀者曾經告訴我她的遭遇:

她的家境中等偏上,但父母從小對她極其摳門,她所有的生活用品,只許用打折或者過期的;

父母會帶著哥哥弟弟去旅行,徒留她一個人在家;

父親喝完酒心情不痛快的時候,會打她出氣,而母親就坐在一旁“欣賞”;

她和父母對抗了二十多年,才換回一個讀免費師範大學的機會;

出嫁時的嫁妝為0,父母還揚言: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

一個女孩,攢著很多委屈,跌跌撞撞活到了三十多歲,想到父母對她的傷害,淚水還是盈滿了整個眼眶。

在道德綁架下,她還需贍養父母,父母生病,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她,哥哥弟弟沒錢供孩子上學,就讓父母腆著臉來要。

但凡父母來要,她就一定會給,她想以討好的方式來證明當初父母對她的虧欠,徹徹底底錯了。

她想用錢鋪墊,換來父母真正的愛。

然而並沒有,無依如她,父母從沒有真正愛過她。

為此造就了一個極度缺愛的她,她在感情中充滿了不安全感,學不會愛一個人,婚姻一定雞毛,總感覺自己不配被愛……

如果出生時可以挑媽媽,我想她一定不會投胎到那個冷漠無情的家。


12歲男孩,做了蘇明玉和樊勝美都不敢做的事,背後故事讓人心痛


3

知乎上有這樣相關的問題:為什麼有人不願意生二胎?

答案五花八門,但大部分的人都行成了共識:如果不能保證孩子健康幸福,不能給與足夠的愛,那寧願不生。

很多父母生兒育女,都帶著目的而來,他們希望孩子成全自己的人生。

如果孩子違背了自己的意願,他們就會惡意攻擊,仗著自己孕育生命的身份,在孩子的世界裡為所欲為。

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

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語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每個孩子平均一天會得到超過400條的負面評論,而正面評論卻只有30多條。

很多孩子在等父母道歉,而父母理所當然地覺得他們應該用一生來詮釋一句“謝謝”,來回報他們的“孕育之恩”。

殊不知,很多孩子內心世界是這樣的:生而痛苦,不如不降生於世界。

古語有言:“生而不養,不如鳥獸,養而不教,愧為父母。”

每個父母把孩子帶到這世間來,都不能當甩手掌櫃。

《請回答1988》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

聽說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即使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的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

媽媽這個詞,只是叫一叫,也覺得喉間哽咽。媽媽,最有力量的名字。

其實,爸爸這兩個字同樣具有這種力量。

而只有那些生了孩子後,對孩子認真負責的人,才配得上這兩個最美的稱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