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不完美媽媽 西紅柿媽媽 2019-07-16
"

文|西紅柿媽媽

小林家樓上住著一個“雙子”家庭,男孩天性調皮好動,不幸的是,孩子的父母脾氣火爆,每天打罵聲不斷,孩子哭鬧聲不絕於耳。住在他們樓下,小林叫苦不迭。其實,小林家也是兩個孩子,但他們家卻很和睦,孩子很少哭鬧。她常常想,經常這麼打罵孩子,真的好嗎?

一、那麼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呢?

"

文|西紅柿媽媽

小林家樓上住著一個“雙子”家庭,男孩天性調皮好動,不幸的是,孩子的父母脾氣火爆,每天打罵聲不斷,孩子哭鬧聲不絕於耳。住在他們樓下,小林叫苦不迭。其實,小林家也是兩個孩子,但他們家卻很和睦,孩子很少哭鬧。她常常想,經常這麼打罵孩子,真的好嗎?

一、那麼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呢?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火爆的父母認為: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才!

持這種觀念的家長,覺得打孩子只是一種懲戒方式,本身沒有好壞,打的初衷是為孩子好,他們認為該打就打,有以下理由:

1)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有些孩子比較頑皮,打過之後,孩子會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今後發生更大的傷害。比如,孩子喜歡玩水玩火,通過打來制止,他們會記憶深刻,避免今後發生重大事故。

"

文|西紅柿媽媽

小林家樓上住著一個“雙子”家庭,男孩天性調皮好動,不幸的是,孩子的父母脾氣火爆,每天打罵聲不斷,孩子哭鬧聲不絕於耳。住在他們樓下,小林叫苦不迭。其實,小林家也是兩個孩子,但他們家卻很和睦,孩子很少哭鬧。她常常想,經常這麼打罵孩子,真的好嗎?

一、那麼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呢?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火爆的父母認為: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才!

持這種觀念的家長,覺得打孩子只是一種懲戒方式,本身沒有好壞,打的初衷是為孩子好,他們認為該打就打,有以下理由:

1)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有些孩子比較頑皮,打過之後,孩子會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今後發生更大的傷害。比如,孩子喜歡玩水玩火,通過打來制止,他們會記憶深刻,避免今後發生重大事故。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2)打是使孩子變得溫順的最立竿見影的辦法。 有時給孩子反覆說,孩子不聽,家長耐心有限,動手開打。打過之後,孩子反而聽話了,他們由此認為打孩子可以讓孩子溫順聽話,簡單高效。

3)可以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裡捱打多的孩子,在社會上,不會那麼脆弱,受不得委屈,因為孩子在家已經“身經百戰,越挫越勇”。

2.溫和的父母認為:打孩子百害無一利。

。打孩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

文|西紅柿媽媽

小林家樓上住著一個“雙子”家庭,男孩天性調皮好動,不幸的是,孩子的父母脾氣火爆,每天打罵聲不斷,孩子哭鬧聲不絕於耳。住在他們樓下,小林叫苦不迭。其實,小林家也是兩個孩子,但他們家卻很和睦,孩子很少哭鬧。她常常想,經常這麼打罵孩子,真的好嗎?

一、那麼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呢?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火爆的父母認為: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才!

持這種觀念的家長,覺得打孩子只是一種懲戒方式,本身沒有好壞,打的初衷是為孩子好,他們認為該打就打,有以下理由:

1)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有些孩子比較頑皮,打過之後,孩子會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今後發生更大的傷害。比如,孩子喜歡玩水玩火,通過打來制止,他們會記憶深刻,避免今後發生重大事故。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2)打是使孩子變得溫順的最立竿見影的辦法。 有時給孩子反覆說,孩子不聽,家長耐心有限,動手開打。打過之後,孩子反而聽話了,他們由此認為打孩子可以讓孩子溫順聽話,簡單高效。

3)可以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裡捱打多的孩子,在社會上,不會那麼脆弱,受不得委屈,因為孩子在家已經“身經百戰,越挫越勇”。

2.溫和的父母認為:打孩子百害無一利。

。打孩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經常捱打的孩子更暴力。我們都知道,孩子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經常捱打的孩子會變得暴力,凡事用最野蠻的方式去解決。

2)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打孩子意味著對孩子的嚴重否定,特別是有些家長在外人甚至同學面前打孩子,讓孩子顏面盡失,這是對孩子的自尊心的致命打擊。

"

文|西紅柿媽媽

小林家樓上住著一個“雙子”家庭,男孩天性調皮好動,不幸的是,孩子的父母脾氣火爆,每天打罵聲不斷,孩子哭鬧聲不絕於耳。住在他們樓下,小林叫苦不迭。其實,小林家也是兩個孩子,但他們家卻很和睦,孩子很少哭鬧。她常常想,經常這麼打罵孩子,真的好嗎?

一、那麼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呢?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火爆的父母認為: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才!

持這種觀念的家長,覺得打孩子只是一種懲戒方式,本身沒有好壞,打的初衷是為孩子好,他們認為該打就打,有以下理由:

1)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有些孩子比較頑皮,打過之後,孩子會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今後發生更大的傷害。比如,孩子喜歡玩水玩火,通過打來制止,他們會記憶深刻,避免今後發生重大事故。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2)打是使孩子變得溫順的最立竿見影的辦法。 有時給孩子反覆說,孩子不聽,家長耐心有限,動手開打。打過之後,孩子反而聽話了,他們由此認為打孩子可以讓孩子溫順聽話,簡單高效。

3)可以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裡捱打多的孩子,在社會上,不會那麼脆弱,受不得委屈,因為孩子在家已經“身經百戰,越挫越勇”。

2.溫和的父母認為:打孩子百害無一利。

。打孩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經常捱打的孩子更暴力。我們都知道,孩子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經常捱打的孩子會變得暴力,凡事用最野蠻的方式去解決。

2)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打孩子意味著對孩子的嚴重否定,特別是有些家長在外人甚至同學面前打孩子,讓孩子顏面盡失,這是對孩子的自尊心的致命打擊。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3)孩子會變得懦弱、悲觀。在家就經常受到嚴厲打罵的孩子,他們往往對自己非常不自信,做事畏手畏腳。甚至受到了外人欺負,也忍氣吞聲,因為在家已經養成了打不還手的習慣,變得懦弱,悲觀。

4)孩子變得愛撒謊。孩子的思維是最簡單直接的,認為只要做錯事就會捱打,但自己難免犯錯,一旦犯錯,為了避免捱打,只能撒謊,甚至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

5)孩子變得膽小,不安。因為家長的不當管教,孩子越打越害怕,膽子越來越小,做事稍有閃失,就會惴惴不安。

"

文|西紅柿媽媽

小林家樓上住著一個“雙子”家庭,男孩天性調皮好動,不幸的是,孩子的父母脾氣火爆,每天打罵聲不斷,孩子哭鬧聲不絕於耳。住在他們樓下,小林叫苦不迭。其實,小林家也是兩個孩子,但他們家卻很和睦,孩子很少哭鬧。她常常想,經常這麼打罵孩子,真的好嗎?

一、那麼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呢?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火爆的父母認為: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才!

持這種觀念的家長,覺得打孩子只是一種懲戒方式,本身沒有好壞,打的初衷是為孩子好,他們認為該打就打,有以下理由:

1)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有些孩子比較頑皮,打過之後,孩子會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今後發生更大的傷害。比如,孩子喜歡玩水玩火,通過打來制止,他們會記憶深刻,避免今後發生重大事故。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2)打是使孩子變得溫順的最立竿見影的辦法。 有時給孩子反覆說,孩子不聽,家長耐心有限,動手開打。打過之後,孩子反而聽話了,他們由此認為打孩子可以讓孩子溫順聽話,簡單高效。

3)可以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裡捱打多的孩子,在社會上,不會那麼脆弱,受不得委屈,因為孩子在家已經“身經百戰,越挫越勇”。

2.溫和的父母認為:打孩子百害無一利。

。打孩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經常捱打的孩子更暴力。我們都知道,孩子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經常捱打的孩子會變得暴力,凡事用最野蠻的方式去解決。

2)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打孩子意味著對孩子的嚴重否定,特別是有些家長在外人甚至同學面前打孩子,讓孩子顏面盡失,這是對孩子的自尊心的致命打擊。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3)孩子會變得懦弱、悲觀。在家就經常受到嚴厲打罵的孩子,他們往往對自己非常不自信,做事畏手畏腳。甚至受到了外人欺負,也忍氣吞聲,因為在家已經養成了打不還手的習慣,變得懦弱,悲觀。

4)孩子變得愛撒謊。孩子的思維是最簡單直接的,認為只要做錯事就會捱打,但自己難免犯錯,一旦犯錯,為了避免捱打,只能撒謊,甚至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

5)孩子變得膽小,不安。因為家長的不當管教,孩子越打越害怕,膽子越來越小,做事稍有閃失,就會惴惴不安。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6)影響親子感情。打孩子,只會越打越疏遠,孩子對父母越來越不信任,遇事不敢更不想與父母溝通分享。

7)容易失手,造成終身遺憾。父母往往因為一時之氣,動手打孩子,有時候下手過重,孩子被誤傷,抑或孩子反抗時誤傷了父母,這些都將悔憾終身。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打孩子是弊大於利的。家長還是儘量少打孩子,先想其他辦法讓孩子明白道理,實在不行,再打也不遲。

二、那麼,那些很少捱打甚至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呢?

"

文|西紅柿媽媽

小林家樓上住著一個“雙子”家庭,男孩天性調皮好動,不幸的是,孩子的父母脾氣火爆,每天打罵聲不斷,孩子哭鬧聲不絕於耳。住在他們樓下,小林叫苦不迭。其實,小林家也是兩個孩子,但他們家卻很和睦,孩子很少哭鬧。她常常想,經常這麼打罵孩子,真的好嗎?

一、那麼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呢?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火爆的父母認為: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才!

持這種觀念的家長,覺得打孩子只是一種懲戒方式,本身沒有好壞,打的初衷是為孩子好,他們認為該打就打,有以下理由:

1)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有些孩子比較頑皮,打過之後,孩子會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今後發生更大的傷害。比如,孩子喜歡玩水玩火,通過打來制止,他們會記憶深刻,避免今後發生重大事故。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2)打是使孩子變得溫順的最立竿見影的辦法。 有時給孩子反覆說,孩子不聽,家長耐心有限,動手開打。打過之後,孩子反而聽話了,他們由此認為打孩子可以讓孩子溫順聽話,簡單高效。

3)可以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裡捱打多的孩子,在社會上,不會那麼脆弱,受不得委屈,因為孩子在家已經“身經百戰,越挫越勇”。

2.溫和的父母認為:打孩子百害無一利。

。打孩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經常捱打的孩子更暴力。我們都知道,孩子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經常捱打的孩子會變得暴力,凡事用最野蠻的方式去解決。

2)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打孩子意味著對孩子的嚴重否定,特別是有些家長在外人甚至同學面前打孩子,讓孩子顏面盡失,這是對孩子的自尊心的致命打擊。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3)孩子會變得懦弱、悲觀。在家就經常受到嚴厲打罵的孩子,他們往往對自己非常不自信,做事畏手畏腳。甚至受到了外人欺負,也忍氣吞聲,因為在家已經養成了打不還手的習慣,變得懦弱,悲觀。

4)孩子變得愛撒謊。孩子的思維是最簡單直接的,認為只要做錯事就會捱打,但自己難免犯錯,一旦犯錯,為了避免捱打,只能撒謊,甚至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

5)孩子變得膽小,不安。因為家長的不當管教,孩子越打越害怕,膽子越來越小,做事稍有閃失,就會惴惴不安。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6)影響親子感情。打孩子,只會越打越疏遠,孩子對父母越來越不信任,遇事不敢更不想與父母溝通分享。

7)容易失手,造成終身遺憾。父母往往因為一時之氣,動手打孩子,有時候下手過重,孩子被誤傷,抑或孩子反抗時誤傷了父母,這些都將悔憾終身。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打孩子是弊大於利的。家長還是儘量少打孩子,先想其他辦法讓孩子明白道理,實在不行,再打也不遲。

二、那麼,那些很少捱打甚至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呢?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不捱打的孩子總是那麼陽光自信

遇上一對溫和的父母,是孩子的福氣。有些家庭,即使孩子犯錯,甚至有些嚴重,父母也會耐心指出,循循善誘。孩子們在自由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勇於嘗試,不怕犯錯,自信陽光。

2、不捱打的孩子更願意和父母做朋友

不捱打的孩子,他們充分信任父母,他們喜歡與父母交流,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快樂和悲傷,甚至把父母視為自己最信任的朋友。

3、不捱打的孩子性格更溫和樂觀。父母溫和樂觀,不打孩子,他們的孩子也會效仿,凡事多溝通,積極生活,樂觀開朗。遇到矛盾爭執,想辦法協商解決,不喜歡與人發生爭執。

"

文|西紅柿媽媽

小林家樓上住著一個“雙子”家庭,男孩天性調皮好動,不幸的是,孩子的父母脾氣火爆,每天打罵聲不斷,孩子哭鬧聲不絕於耳。住在他們樓下,小林叫苦不迭。其實,小林家也是兩個孩子,但他們家卻很和睦,孩子很少哭鬧。她常常想,經常這麼打罵孩子,真的好嗎?

一、那麼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呢?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火爆的父母認為: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才!

持這種觀念的家長,覺得打孩子只是一種懲戒方式,本身沒有好壞,打的初衷是為孩子好,他們認為該打就打,有以下理由:

1)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有些孩子比較頑皮,打過之後,孩子會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今後發生更大的傷害。比如,孩子喜歡玩水玩火,通過打來制止,他們會記憶深刻,避免今後發生重大事故。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2)打是使孩子變得溫順的最立竿見影的辦法。 有時給孩子反覆說,孩子不聽,家長耐心有限,動手開打。打過之後,孩子反而聽話了,他們由此認為打孩子可以讓孩子溫順聽話,簡單高效。

3)可以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裡捱打多的孩子,在社會上,不會那麼脆弱,受不得委屈,因為孩子在家已經“身經百戰,越挫越勇”。

2.溫和的父母認為:打孩子百害無一利。

。打孩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經常捱打的孩子更暴力。我們都知道,孩子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經常捱打的孩子會變得暴力,凡事用最野蠻的方式去解決。

2)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打孩子意味著對孩子的嚴重否定,特別是有些家長在外人甚至同學面前打孩子,讓孩子顏面盡失,這是對孩子的自尊心的致命打擊。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3)孩子會變得懦弱、悲觀。在家就經常受到嚴厲打罵的孩子,他們往往對自己非常不自信,做事畏手畏腳。甚至受到了外人欺負,也忍氣吞聲,因為在家已經養成了打不還手的習慣,變得懦弱,悲觀。

4)孩子變得愛撒謊。孩子的思維是最簡單直接的,認為只要做錯事就會捱打,但自己難免犯錯,一旦犯錯,為了避免捱打,只能撒謊,甚至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

5)孩子變得膽小,不安。因為家長的不當管教,孩子越打越害怕,膽子越來越小,做事稍有閃失,就會惴惴不安。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6)影響親子感情。打孩子,只會越打越疏遠,孩子對父母越來越不信任,遇事不敢更不想與父母溝通分享。

7)容易失手,造成終身遺憾。父母往往因為一時之氣,動手打孩子,有時候下手過重,孩子被誤傷,抑或孩子反抗時誤傷了父母,這些都將悔憾終身。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打孩子是弊大於利的。家長還是儘量少打孩子,先想其他辦法讓孩子明白道理,實在不行,再打也不遲。

二、那麼,那些很少捱打甚至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呢?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不捱打的孩子總是那麼陽光自信

遇上一對溫和的父母,是孩子的福氣。有些家庭,即使孩子犯錯,甚至有些嚴重,父母也會耐心指出,循循善誘。孩子們在自由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勇於嘗試,不怕犯錯,自信陽光。

2、不捱打的孩子更願意和父母做朋友

不捱打的孩子,他們充分信任父母,他們喜歡與父母交流,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快樂和悲傷,甚至把父母視為自己最信任的朋友。

3、不捱打的孩子性格更溫和樂觀。父母溫和樂觀,不打孩子,他們的孩子也會效仿,凡事多溝通,積極生活,樂觀開朗。遇到矛盾爭執,想辦法協商解決,不喜歡與人發生爭執。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4、不捱打的孩子想象力更豐富。孩子犯錯的過程,正是他們探索和認識世界的過程。家長若僅僅簡單粗暴的打罵制止,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會放棄嘗試和探索,這樣的家長只會把孩子變得唯唯諾諾,缺乏想象力,按部就班。

5、不捱打的孩子更有自我保護意識。打孩子的父母往往是急脾氣,他們只想解決眼前的問題,但是,孩子在家總是捱打,漸漸地變得懦弱,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他們習慣了被動挨打,在學校受了欺負,同樣忍氣吞聲,沒有自我保護意識。

龍應臺的《目送》裡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其實,我們能夠陪伴孩子的時光很短很短,為什麼還不善待自己的孩子,不要用打罵給他們的小小心靈留下一道陰影。多陪伴、多溝通。

"

文|西紅柿媽媽

小林家樓上住著一個“雙子”家庭,男孩天性調皮好動,不幸的是,孩子的父母脾氣火爆,每天打罵聲不斷,孩子哭鬧聲不絕於耳。住在他們樓下,小林叫苦不迭。其實,小林家也是兩個孩子,但他們家卻很和睦,孩子很少哭鬧。她常常想,經常這麼打罵孩子,真的好嗎?

一、那麼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呢?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火爆的父母認為: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才!

持這種觀念的家長,覺得打孩子只是一種懲戒方式,本身沒有好壞,打的初衷是為孩子好,他們認為該打就打,有以下理由:

1)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有些孩子比較頑皮,打過之後,孩子會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今後發生更大的傷害。比如,孩子喜歡玩水玩火,通過打來制止,他們會記憶深刻,避免今後發生重大事故。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2)打是使孩子變得溫順的最立竿見影的辦法。 有時給孩子反覆說,孩子不聽,家長耐心有限,動手開打。打過之後,孩子反而聽話了,他們由此認為打孩子可以讓孩子溫順聽話,簡單高效。

3)可以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裡捱打多的孩子,在社會上,不會那麼脆弱,受不得委屈,因為孩子在家已經“身經百戰,越挫越勇”。

2.溫和的父母認為:打孩子百害無一利。

。打孩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經常捱打的孩子更暴力。我們都知道,孩子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經常捱打的孩子會變得暴力,凡事用最野蠻的方式去解決。

2)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打孩子意味著對孩子的嚴重否定,特別是有些家長在外人甚至同學面前打孩子,讓孩子顏面盡失,這是對孩子的自尊心的致命打擊。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3)孩子會變得懦弱、悲觀。在家就經常受到嚴厲打罵的孩子,他們往往對自己非常不自信,做事畏手畏腳。甚至受到了外人欺負,也忍氣吞聲,因為在家已經養成了打不還手的習慣,變得懦弱,悲觀。

4)孩子變得愛撒謊。孩子的思維是最簡單直接的,認為只要做錯事就會捱打,但自己難免犯錯,一旦犯錯,為了避免捱打,只能撒謊,甚至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

5)孩子變得膽小,不安。因為家長的不當管教,孩子越打越害怕,膽子越來越小,做事稍有閃失,就會惴惴不安。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6)影響親子感情。打孩子,只會越打越疏遠,孩子對父母越來越不信任,遇事不敢更不想與父母溝通分享。

7)容易失手,造成終身遺憾。父母往往因為一時之氣,動手打孩子,有時候下手過重,孩子被誤傷,抑或孩子反抗時誤傷了父母,這些都將悔憾終身。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打孩子是弊大於利的。家長還是儘量少打孩子,先想其他辦法讓孩子明白道理,實在不行,再打也不遲。

二、那麼,那些很少捱打甚至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呢?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1、不捱打的孩子總是那麼陽光自信

遇上一對溫和的父母,是孩子的福氣。有些家庭,即使孩子犯錯,甚至有些嚴重,父母也會耐心指出,循循善誘。孩子們在自由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勇於嘗試,不怕犯錯,自信陽光。

2、不捱打的孩子更願意和父母做朋友

不捱打的孩子,他們充分信任父母,他們喜歡與父母交流,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快樂和悲傷,甚至把父母視為自己最信任的朋友。

3、不捱打的孩子性格更溫和樂觀。父母溫和樂觀,不打孩子,他們的孩子也會效仿,凡事多溝通,積極生活,樂觀開朗。遇到矛盾爭執,想辦法協商解決,不喜歡與人發生爭執。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4、不捱打的孩子想象力更豐富。孩子犯錯的過程,正是他們探索和認識世界的過程。家長若僅僅簡單粗暴的打罵制止,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會放棄嘗試和探索,這樣的家長只會把孩子變得唯唯諾諾,缺乏想象力,按部就班。

5、不捱打的孩子更有自我保護意識。打孩子的父母往往是急脾氣,他們只想解決眼前的問題,但是,孩子在家總是捱打,漸漸地變得懦弱,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他們習慣了被動挨打,在學校受了欺負,同樣忍氣吞聲,沒有自我保護意識。

龍應臺的《目送》裡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其實,我們能夠陪伴孩子的時光很短很短,為什麼還不善待自己的孩子,不要用打罵給他們的小小心靈留下一道陰影。多陪伴、多溝通。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