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下了班不回家,坐在車裡發呆的中年男人,是多麼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18期“生活圓桌”欄目,原文標題《自己的時間》

文/孫欣

那些下了班不回家,坐在車裡發呆的中年男人,是多麼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有種說法是中年男人會夜晚回家且不上樓,默默在車裡坐著什麼也不做,這是因為他們需要“自己的時間”。白天是工作,晚上是家庭,中年男人彷彿被擠壓得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一樣。其實到了一定年紀拖家帶口以後,人人都是別人的工作,也是別人的家庭,為什麼只有中年男人才需要“自己的時間”,令人費解。

“自己的時間”是個經不住推敲的定義。如果時間能像金錢一樣從別人那裡巧取豪奪,秦始皇可能到現在還活著。鼓吹“時間就是金錢”的人賣弄他們嫻熟的算數技巧,說比爾·蓋茨面前如果有一百美元,他花一秒鐘彎腰去撿是一種損失,因為他在一秒鐘裡能賺的錢比一百美元多多了。比爾·蓋茨本人不知對這種說法有何評論。他居然還把時間浪費在親自吃飯睡覺上廁所上,而不是打著葡萄糖點滴插著尿袋把儘可能多的分分秒秒用來賺錢,可見算術不如寫勵志書的人高明。

當人們說“我需要一點自己的時間”時,他們到底想說什麼呢?追逐偶像的人不需要自己的時間,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全部可支配時間都用在追逐偶像上。把懷錶當成雞蛋煮的牛頓,還有靠寫字條跟管家交流的卡文迪許也不需要自己的時間,他們的時間都用在研究數學和物理上。追逐偶像和開拓數學物理的新知識領域,都是實現自我的方式,時間則是實現自我的必要資源。如果一個人覺得他在工作和家庭之外還需要自己的時間,那說明他在工作和家庭中都處在不情不願的被動位置上,能讓他實現自我的是別的東西,他可能不知道或者夠不著的東西。要解決這個問題,在車裡發發呆是不夠的。

獨處看似十分安靜,其實腦海中請的陪客比誰都多。你愛的恨的有點關切有點討厭的人,你方唱罷我登場,擠擠挨挨佔滿了意識流。阿Q是個有大把“自己的時間”的閒漢,在他的白日夢裡,他不僅要跟吳媽睡覺,還要算計這家那家的傢俱錢財。不知道那些坐在車裡發呆的中年男人在想什麼,是在痛罵老闆,還是為了孩子考試第一名笑逐顏開。他在車裡發呆的時候,老闆可能在酒場上一杯杯灌酒,慢慢殺死不堪重負的肝細胞;孩子則在樓上一邊寫作業一邊想爸爸怎麼還不回來。至於他的妻子,可能早就對一切瞭如指掌,因為她憑對方手機定位知道丈夫就在方圓十米之內一動不動,每天此刻皆如此。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在千萬人的發呆裡,有多少沉默的對話只能靠電影語言來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則是一分一秒地流去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