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
"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我們上兩代的父母中間,普通人家養孩子很少有“照書養”的,一是經濟條件不允許,重點是解決家庭收入問題;二是沒有人會把養孩子當成一個“事件”來鑽研,大多都是放養。

到了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開始接觸了很多系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受啟發,恨不得一股腦地都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可是父母們往往用力過猛,矯枉過正,效果並不好。

不少媽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會迷信很多方法,尤其是一些西方的育兒方法,比如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等,可事實上這些方法並不能亂用,是需要看條件的,生搬硬套只會“坑”娃。

"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我們上兩代的父母中間,普通人家養孩子很少有“照書養”的,一是經濟條件不允許,重點是解決家庭收入問題;二是沒有人會把養孩子當成一個“事件”來鑽研,大多都是放養。

到了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開始接觸了很多系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受啟發,恨不得一股腦地都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可是父母們往往用力過猛,矯枉過正,效果並不好。

不少媽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會迷信很多方法,尤其是一些西方的育兒方法,比如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等,可事實上這些方法並不能亂用,是需要看條件的,生搬硬套只會“坑”娃。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當Time Out演變成“遺棄”,孩子的內心有多恐慌?

4歲的多多(化名)近來有些好動,不是弄壞了雨傘,就是在床上蹦來蹦去,家長怎麼說也不聽。寶媽偶然聽同事說起美國一種教育方法,叫Time Out,就是計時隔離的意思。

Time Out是讓孩子暫停手上的活動,遠離有衝突的環境,在指定區域獨處,給一點時間將情緒冷靜下來。等孩子能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了,就可以重新加入其他人的活動。

"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我們上兩代的父母中間,普通人家養孩子很少有“照書養”的,一是經濟條件不允許,重點是解決家庭收入問題;二是沒有人會把養孩子當成一個“事件”來鑽研,大多都是放養。

到了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開始接觸了很多系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受啟發,恨不得一股腦地都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可是父母們往往用力過猛,矯枉過正,效果並不好。

不少媽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會迷信很多方法,尤其是一些西方的育兒方法,比如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等,可事實上這些方法並不能亂用,是需要看條件的,生搬硬套只會“坑”娃。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當Time Out演變成“遺棄”,孩子的內心有多恐慌?

4歲的多多(化名)近來有些好動,不是弄壞了雨傘,就是在床上蹦來蹦去,家長怎麼說也不聽。寶媽偶然聽同事說起美國一種教育方法,叫Time Out,就是計時隔離的意思。

Time Out是讓孩子暫停手上的活動,遠離有衝突的環境,在指定區域獨處,給一點時間將情緒冷靜下來。等孩子能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了,就可以重新加入其他人的活動。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寶媽聽到這個信息後如獲至寶,有次多多亂扔玩具,寶媽越說他越來勁,情急之下媽媽把他關進了衛生間,多多在裡面連踢帶踹,媽媽絲毫不為所動。孩子開始在裡面怒吼,後來變成哭泣,再後來成為小聲的啜泣。等到孩子安靜了,寶媽才開門給他放出來,前後差不多能有40分鐘。

在此期間,寶媽狠下心來,一次都沒有去哄孩子,只隔著門對孩子喊“等你別鬧了再出來”。多多出來後顯得很疲憊,無精打采了好幾天。下次多多再“犯錯”,媽媽只要一指衛生間的門,孩子就害怕了。

寶媽更加相信Time Out這種方法的有效性了,她還特意感謝了那位分享的同事。可同事聽完後卻臉色大變,說Time Out的準則是孩子幾歲暫停幾分鐘,像多多4歲,最多暫停4分鐘就可以了,一下關了40分鐘,孩子是否感覺被“遺棄”了呢?他能受得了嗎?別給關出啥毛病來!

"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我們上兩代的父母中間,普通人家養孩子很少有“照書養”的,一是經濟條件不允許,重點是解決家庭收入問題;二是沒有人會把養孩子當成一個“事件”來鑽研,大多都是放養。

到了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開始接觸了很多系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受啟發,恨不得一股腦地都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可是父母們往往用力過猛,矯枉過正,效果並不好。

不少媽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會迷信很多方法,尤其是一些西方的育兒方法,比如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等,可事實上這些方法並不能亂用,是需要看條件的,生搬硬套只會“坑”娃。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當Time Out演變成“遺棄”,孩子的內心有多恐慌?

4歲的多多(化名)近來有些好動,不是弄壞了雨傘,就是在床上蹦來蹦去,家長怎麼說也不聽。寶媽偶然聽同事說起美國一種教育方法,叫Time Out,就是計時隔離的意思。

Time Out是讓孩子暫停手上的活動,遠離有衝突的環境,在指定區域獨處,給一點時間將情緒冷靜下來。等孩子能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了,就可以重新加入其他人的活動。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寶媽聽到這個信息後如獲至寶,有次多多亂扔玩具,寶媽越說他越來勁,情急之下媽媽把他關進了衛生間,多多在裡面連踢帶踹,媽媽絲毫不為所動。孩子開始在裡面怒吼,後來變成哭泣,再後來成為小聲的啜泣。等到孩子安靜了,寶媽才開門給他放出來,前後差不多能有40分鐘。

在此期間,寶媽狠下心來,一次都沒有去哄孩子,只隔著門對孩子喊“等你別鬧了再出來”。多多出來後顯得很疲憊,無精打采了好幾天。下次多多再“犯錯”,媽媽只要一指衛生間的門,孩子就害怕了。

寶媽更加相信Time Out這種方法的有效性了,她還特意感謝了那位分享的同事。可同事聽完後卻臉色大變,說Time Out的準則是孩子幾歲暫停幾分鐘,像多多4歲,最多暫停4分鐘就可以了,一下關了40分鐘,孩子是否感覺被“遺棄”了呢?他能受得了嗎?別給關出啥毛病來!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想學Time Out,你需要知道幾條準則

事實上就Time Out這種方法而言,本身就存在一些爭議,這種方式更像是中國的“面壁思過”,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更多的是覺得自己在接受一種懲罰,並不能冷靜下來思考問題,更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而只是想盡快逃離這種狀態。

"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我們上兩代的父母中間,普通人家養孩子很少有“照書養”的,一是經濟條件不允許,重點是解決家庭收入問題;二是沒有人會把養孩子當成一個“事件”來鑽研,大多都是放養。

到了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開始接觸了很多系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受啟發,恨不得一股腦地都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可是父母們往往用力過猛,矯枉過正,效果並不好。

不少媽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會迷信很多方法,尤其是一些西方的育兒方法,比如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等,可事實上這些方法並不能亂用,是需要看條件的,生搬硬套只會“坑”娃。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當Time Out演變成“遺棄”,孩子的內心有多恐慌?

4歲的多多(化名)近來有些好動,不是弄壞了雨傘,就是在床上蹦來蹦去,家長怎麼說也不聽。寶媽偶然聽同事說起美國一種教育方法,叫Time Out,就是計時隔離的意思。

Time Out是讓孩子暫停手上的活動,遠離有衝突的環境,在指定區域獨處,給一點時間將情緒冷靜下來。等孩子能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了,就可以重新加入其他人的活動。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寶媽聽到這個信息後如獲至寶,有次多多亂扔玩具,寶媽越說他越來勁,情急之下媽媽把他關進了衛生間,多多在裡面連踢帶踹,媽媽絲毫不為所動。孩子開始在裡面怒吼,後來變成哭泣,再後來成為小聲的啜泣。等到孩子安靜了,寶媽才開門給他放出來,前後差不多能有40分鐘。

在此期間,寶媽狠下心來,一次都沒有去哄孩子,只隔著門對孩子喊“等你別鬧了再出來”。多多出來後顯得很疲憊,無精打采了好幾天。下次多多再“犯錯”,媽媽只要一指衛生間的門,孩子就害怕了。

寶媽更加相信Time Out這種方法的有效性了,她還特意感謝了那位分享的同事。可同事聽完後卻臉色大變,說Time Out的準則是孩子幾歲暫停幾分鐘,像多多4歲,最多暫停4分鐘就可以了,一下關了40分鐘,孩子是否感覺被“遺棄”了呢?他能受得了嗎?別給關出啥毛病來!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想學Time Out,你需要知道幾條準則

事實上就Time Out這種方法而言,本身就存在一些爭議,這種方式更像是中國的“面壁思過”,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更多的是覺得自己在接受一種懲罰,並不能冷靜下來思考問題,更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而只是想盡快逃離這種狀態。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而在實施的過程中,家長還需要做到這樣幾點,才算入了Time Out的法門。

1、 幾歲暫停幾分鐘原則,比如2歲就暫停2分鐘,以此類推。

2、 孩子在暫停的時候,家長不要喋喋不休地繼續數落孩子,那樣等於換了個地方批評孩子。

3、 這種方法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他從思過角走出來的時候,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如果孩子太小,家長需要引導。必須讓孩子明白,Time Out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和父母的情緒對立。

4、 最好不要選擇封閉的空間作為思過角,一是不安全,二是容易造成和孩子間的感情割裂,影響親子關係。選擇一處在父母視線範圍內的,又無其他娛樂設施,可讓孩子專心思過的地方較好。

5、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先搞清楚他們基本的要求很有必要,比如餓了、渴了或者害怕了,不能粗暴地就讓孩子“閉關”,漠視孩子的生理要求,就是在破壞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如果過於疏忽還容易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我們上兩代的父母中間,普通人家養孩子很少有“照書養”的,一是經濟條件不允許,重點是解決家庭收入問題;二是沒有人會把養孩子當成一個“事件”來鑽研,大多都是放養。

到了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開始接觸了很多系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受啟發,恨不得一股腦地都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可是父母們往往用力過猛,矯枉過正,效果並不好。

不少媽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會迷信很多方法,尤其是一些西方的育兒方法,比如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等,可事實上這些方法並不能亂用,是需要看條件的,生搬硬套只會“坑”娃。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當Time Out演變成“遺棄”,孩子的內心有多恐慌?

4歲的多多(化名)近來有些好動,不是弄壞了雨傘,就是在床上蹦來蹦去,家長怎麼說也不聽。寶媽偶然聽同事說起美國一種教育方法,叫Time Out,就是計時隔離的意思。

Time Out是讓孩子暫停手上的活動,遠離有衝突的環境,在指定區域獨處,給一點時間將情緒冷靜下來。等孩子能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了,就可以重新加入其他人的活動。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寶媽聽到這個信息後如獲至寶,有次多多亂扔玩具,寶媽越說他越來勁,情急之下媽媽把他關進了衛生間,多多在裡面連踢帶踹,媽媽絲毫不為所動。孩子開始在裡面怒吼,後來變成哭泣,再後來成為小聲的啜泣。等到孩子安靜了,寶媽才開門給他放出來,前後差不多能有40分鐘。

在此期間,寶媽狠下心來,一次都沒有去哄孩子,只隔著門對孩子喊“等你別鬧了再出來”。多多出來後顯得很疲憊,無精打采了好幾天。下次多多再“犯錯”,媽媽只要一指衛生間的門,孩子就害怕了。

寶媽更加相信Time Out這種方法的有效性了,她還特意感謝了那位分享的同事。可同事聽完後卻臉色大變,說Time Out的準則是孩子幾歲暫停幾分鐘,像多多4歲,最多暫停4分鐘就可以了,一下關了40分鐘,孩子是否感覺被“遺棄”了呢?他能受得了嗎?別給關出啥毛病來!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想學Time Out,你需要知道幾條準則

事實上就Time Out這種方法而言,本身就存在一些爭議,這種方式更像是中國的“面壁思過”,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更多的是覺得自己在接受一種懲罰,並不能冷靜下來思考問題,更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而只是想盡快逃離這種狀態。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而在實施的過程中,家長還需要做到這樣幾點,才算入了Time Out的法門。

1、 幾歲暫停幾分鐘原則,比如2歲就暫停2分鐘,以此類推。

2、 孩子在暫停的時候,家長不要喋喋不休地繼續數落孩子,那樣等於換了個地方批評孩子。

3、 這種方法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他從思過角走出來的時候,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如果孩子太小,家長需要引導。必須讓孩子明白,Time Out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和父母的情緒對立。

4、 最好不要選擇封閉的空間作為思過角,一是不安全,二是容易造成和孩子間的感情割裂,影響親子關係。選擇一處在父母視線範圍內的,又無其他娛樂設施,可讓孩子專心思過的地方較好。

5、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先搞清楚他們基本的要求很有必要,比如餓了、渴了或者害怕了,不能粗暴地就讓孩子“閉關”,漠視孩子的生理要求,就是在破壞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如果過於疏忽還容易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哭聲能“免疫”嗎?信了它小心孩子成“機器”

對於一個大人來說,傷心時、激動時都會哭泣,這種情緒是最自然地流露,除非極大的意志力,或者特殊的情況,比如你是一個特工,否則實在想不出忍耐的理由。

"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我們上兩代的父母中間,普通人家養孩子很少有“照書養”的,一是經濟條件不允許,重點是解決家庭收入問題;二是沒有人會把養孩子當成一個“事件”來鑽研,大多都是放養。

到了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開始接觸了很多系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受啟發,恨不得一股腦地都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可是父母們往往用力過猛,矯枉過正,效果並不好。

不少媽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會迷信很多方法,尤其是一些西方的育兒方法,比如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等,可事實上這些方法並不能亂用,是需要看條件的,生搬硬套只會“坑”娃。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當Time Out演變成“遺棄”,孩子的內心有多恐慌?

4歲的多多(化名)近來有些好動,不是弄壞了雨傘,就是在床上蹦來蹦去,家長怎麼說也不聽。寶媽偶然聽同事說起美國一種教育方法,叫Time Out,就是計時隔離的意思。

Time Out是讓孩子暫停手上的活動,遠離有衝突的環境,在指定區域獨處,給一點時間將情緒冷靜下來。等孩子能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了,就可以重新加入其他人的活動。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寶媽聽到這個信息後如獲至寶,有次多多亂扔玩具,寶媽越說他越來勁,情急之下媽媽把他關進了衛生間,多多在裡面連踢帶踹,媽媽絲毫不為所動。孩子開始在裡面怒吼,後來變成哭泣,再後來成為小聲的啜泣。等到孩子安靜了,寶媽才開門給他放出來,前後差不多能有40分鐘。

在此期間,寶媽狠下心來,一次都沒有去哄孩子,只隔著門對孩子喊“等你別鬧了再出來”。多多出來後顯得很疲憊,無精打采了好幾天。下次多多再“犯錯”,媽媽只要一指衛生間的門,孩子就害怕了。

寶媽更加相信Time Out這種方法的有效性了,她還特意感謝了那位分享的同事。可同事聽完後卻臉色大變,說Time Out的準則是孩子幾歲暫停幾分鐘,像多多4歲,最多暫停4分鐘就可以了,一下關了40分鐘,孩子是否感覺被“遺棄”了呢?他能受得了嗎?別給關出啥毛病來!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想學Time Out,你需要知道幾條準則

事實上就Time Out這種方法而言,本身就存在一些爭議,這種方式更像是中國的“面壁思過”,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更多的是覺得自己在接受一種懲罰,並不能冷靜下來思考問題,更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而只是想盡快逃離這種狀態。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而在實施的過程中,家長還需要做到這樣幾點,才算入了Time Out的法門。

1、 幾歲暫停幾分鐘原則,比如2歲就暫停2分鐘,以此類推。

2、 孩子在暫停的時候,家長不要喋喋不休地繼續數落孩子,那樣等於換了個地方批評孩子。

3、 這種方法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他從思過角走出來的時候,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如果孩子太小,家長需要引導。必須讓孩子明白,Time Out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和父母的情緒對立。

4、 最好不要選擇封閉的空間作為思過角,一是不安全,二是容易造成和孩子間的感情割裂,影響親子關係。選擇一處在父母視線範圍內的,又無其他娛樂設施,可讓孩子專心思過的地方較好。

5、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先搞清楚他們基本的要求很有必要,比如餓了、渴了或者害怕了,不能粗暴地就讓孩子“閉關”,漠視孩子的生理要求,就是在破壞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如果過於疏忽還容易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哭聲能“免疫”嗎?信了它小心孩子成“機器”

對於一個大人來說,傷心時、激動時都會哭泣,這種情緒是最自然地流露,除非極大的意志力,或者特殊的情況,比如你是一個特工,否則實在想不出忍耐的理由。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大人控制哭聲尚且如此艱難,何況是小嬰兒呢?可是偏偏就有這樣一種“哭聲免疫法”,主張對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通過對孩子的睡眠進行訓練,以免讓孩子養成依賴父母的惡習。

提出這套理論的約翰·華生還為此專門做了實驗,並在自家孩子的身上進行演練。這種教育方法影響了美國整整一代人,最終因為結果的“殘忍性”而被拋棄。華生的孩子各個不成器,不是當乞丐需要父親支援,就是在成年後自殺,或者有酗酒的惡習,就連外孫女也深受荼毒。

這種在國外早已被叫停的育兒誤區,卻常常被國內的一些家長奉為圭臬,有的寶媽甚至以此為依據給孩子的哭聲掐表計時,一定要等到幾分鐘再餵奶,或者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強行和孩子分床睡。

在這點上,明星馬伊俐深受其害,她還曾發微博稱自己因為聽信哭聲免疫法,使得大女兒患上了嚴重的分離焦慮症。這種方法把孩子當成了毫無感情的機器,不是按需餵養,而是按時餵養,最需要父母安撫大哭的時候不去管,等到孩子毫無指望,哭得沒力氣了再去抱。

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建立起最基礎的安全感呢?他的內心秩序是混亂的,和最親密的人感情也是不堪一擊的。哭聲免疫法,可以免除了!

"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我們上兩代的父母中間,普通人家養孩子很少有“照書養”的,一是經濟條件不允許,重點是解決家庭收入問題;二是沒有人會把養孩子當成一個“事件”來鑽研,大多都是放養。

到了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開始接觸了很多系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受啟發,恨不得一股腦地都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可是父母們往往用力過猛,矯枉過正,效果並不好。

不少媽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會迷信很多方法,尤其是一些西方的育兒方法,比如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等,可事實上這些方法並不能亂用,是需要看條件的,生搬硬套只會“坑”娃。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當Time Out演變成“遺棄”,孩子的內心有多恐慌?

4歲的多多(化名)近來有些好動,不是弄壞了雨傘,就是在床上蹦來蹦去,家長怎麼說也不聽。寶媽偶然聽同事說起美國一種教育方法,叫Time Out,就是計時隔離的意思。

Time Out是讓孩子暫停手上的活動,遠離有衝突的環境,在指定區域獨處,給一點時間將情緒冷靜下來。等孩子能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了,就可以重新加入其他人的活動。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寶媽聽到這個信息後如獲至寶,有次多多亂扔玩具,寶媽越說他越來勁,情急之下媽媽把他關進了衛生間,多多在裡面連踢帶踹,媽媽絲毫不為所動。孩子開始在裡面怒吼,後來變成哭泣,再後來成為小聲的啜泣。等到孩子安靜了,寶媽才開門給他放出來,前後差不多能有40分鐘。

在此期間,寶媽狠下心來,一次都沒有去哄孩子,只隔著門對孩子喊“等你別鬧了再出來”。多多出來後顯得很疲憊,無精打采了好幾天。下次多多再“犯錯”,媽媽只要一指衛生間的門,孩子就害怕了。

寶媽更加相信Time Out這種方法的有效性了,她還特意感謝了那位分享的同事。可同事聽完後卻臉色大變,說Time Out的準則是孩子幾歲暫停幾分鐘,像多多4歲,最多暫停4分鐘就可以了,一下關了40分鐘,孩子是否感覺被“遺棄”了呢?他能受得了嗎?別給關出啥毛病來!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想學Time Out,你需要知道幾條準則

事實上就Time Out這種方法而言,本身就存在一些爭議,這種方式更像是中國的“面壁思過”,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更多的是覺得自己在接受一種懲罰,並不能冷靜下來思考問題,更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而只是想盡快逃離這種狀態。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而在實施的過程中,家長還需要做到這樣幾點,才算入了Time Out的法門。

1、 幾歲暫停幾分鐘原則,比如2歲就暫停2分鐘,以此類推。

2、 孩子在暫停的時候,家長不要喋喋不休地繼續數落孩子,那樣等於換了個地方批評孩子。

3、 這種方法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他從思過角走出來的時候,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如果孩子太小,家長需要引導。必須讓孩子明白,Time Out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和父母的情緒對立。

4、 最好不要選擇封閉的空間作為思過角,一是不安全,二是容易造成和孩子間的感情割裂,影響親子關係。選擇一處在父母視線範圍內的,又無其他娛樂設施,可讓孩子專心思過的地方較好。

5、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先搞清楚他們基本的要求很有必要,比如餓了、渴了或者害怕了,不能粗暴地就讓孩子“閉關”,漠視孩子的生理要求,就是在破壞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如果過於疏忽還容易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哭聲能“免疫”嗎?信了它小心孩子成“機器”

對於一個大人來說,傷心時、激動時都會哭泣,這種情緒是最自然地流露,除非極大的意志力,或者特殊的情況,比如你是一個特工,否則實在想不出忍耐的理由。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大人控制哭聲尚且如此艱難,何況是小嬰兒呢?可是偏偏就有這樣一種“哭聲免疫法”,主張對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通過對孩子的睡眠進行訓練,以免讓孩子養成依賴父母的惡習。

提出這套理論的約翰·華生還為此專門做了實驗,並在自家孩子的身上進行演練。這種教育方法影響了美國整整一代人,最終因為結果的“殘忍性”而被拋棄。華生的孩子各個不成器,不是當乞丐需要父親支援,就是在成年後自殺,或者有酗酒的惡習,就連外孫女也深受荼毒。

這種在國外早已被叫停的育兒誤區,卻常常被國內的一些家長奉為圭臬,有的寶媽甚至以此為依據給孩子的哭聲掐表計時,一定要等到幾分鐘再餵奶,或者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強行和孩子分床睡。

在這點上,明星馬伊俐深受其害,她還曾發微博稱自己因為聽信哭聲免疫法,使得大女兒患上了嚴重的分離焦慮症。這種方法把孩子當成了毫無感情的機器,不是按需餵養,而是按時餵養,最需要父母安撫大哭的時候不去管,等到孩子毫無指望,哭得沒力氣了再去抱。

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建立起最基礎的安全感呢?他的內心秩序是混亂的,和最親密的人感情也是不堪一擊的。哭聲免疫法,可以免除了!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延遲滿足是個美麗的“坑”,分清楚年齡再說

說到延時滿足,還是要從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說起。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和助手找來了數十名兒童,在他們面前放了曲奇、棉花糖等零食,告訴孩子們如果現在不吃棉花糖,等到工作人員回來後可以得到兩顆棉花糖,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延遲滿足成功,忍住了慾望,獲得了更多獎勵。

"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我們上兩代的父母中間,普通人家養孩子很少有“照書養”的,一是經濟條件不允許,重點是解決家庭收入問題;二是沒有人會把養孩子當成一個“事件”來鑽研,大多都是放養。

到了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開始接觸了很多系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受啟發,恨不得一股腦地都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可是父母們往往用力過猛,矯枉過正,效果並不好。

不少媽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會迷信很多方法,尤其是一些西方的育兒方法,比如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等,可事實上這些方法並不能亂用,是需要看條件的,生搬硬套只會“坑”娃。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當Time Out演變成“遺棄”,孩子的內心有多恐慌?

4歲的多多(化名)近來有些好動,不是弄壞了雨傘,就是在床上蹦來蹦去,家長怎麼說也不聽。寶媽偶然聽同事說起美國一種教育方法,叫Time Out,就是計時隔離的意思。

Time Out是讓孩子暫停手上的活動,遠離有衝突的環境,在指定區域獨處,給一點時間將情緒冷靜下來。等孩子能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了,就可以重新加入其他人的活動。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寶媽聽到這個信息後如獲至寶,有次多多亂扔玩具,寶媽越說他越來勁,情急之下媽媽把他關進了衛生間,多多在裡面連踢帶踹,媽媽絲毫不為所動。孩子開始在裡面怒吼,後來變成哭泣,再後來成為小聲的啜泣。等到孩子安靜了,寶媽才開門給他放出來,前後差不多能有40分鐘。

在此期間,寶媽狠下心來,一次都沒有去哄孩子,只隔著門對孩子喊“等你別鬧了再出來”。多多出來後顯得很疲憊,無精打采了好幾天。下次多多再“犯錯”,媽媽只要一指衛生間的門,孩子就害怕了。

寶媽更加相信Time Out這種方法的有效性了,她還特意感謝了那位分享的同事。可同事聽完後卻臉色大變,說Time Out的準則是孩子幾歲暫停幾分鐘,像多多4歲,最多暫停4分鐘就可以了,一下關了40分鐘,孩子是否感覺被“遺棄”了呢?他能受得了嗎?別給關出啥毛病來!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想學Time Out,你需要知道幾條準則

事實上就Time Out這種方法而言,本身就存在一些爭議,這種方式更像是中國的“面壁思過”,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更多的是覺得自己在接受一種懲罰,並不能冷靜下來思考問題,更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而只是想盡快逃離這種狀態。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而在實施的過程中,家長還需要做到這樣幾點,才算入了Time Out的法門。

1、 幾歲暫停幾分鐘原則,比如2歲就暫停2分鐘,以此類推。

2、 孩子在暫停的時候,家長不要喋喋不休地繼續數落孩子,那樣等於換了個地方批評孩子。

3、 這種方法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他從思過角走出來的時候,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如果孩子太小,家長需要引導。必須讓孩子明白,Time Out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和父母的情緒對立。

4、 最好不要選擇封閉的空間作為思過角,一是不安全,二是容易造成和孩子間的感情割裂,影響親子關係。選擇一處在父母視線範圍內的,又無其他娛樂設施,可讓孩子專心思過的地方較好。

5、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先搞清楚他們基本的要求很有必要,比如餓了、渴了或者害怕了,不能粗暴地就讓孩子“閉關”,漠視孩子的生理要求,就是在破壞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如果過於疏忽還容易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哭聲能“免疫”嗎?信了它小心孩子成“機器”

對於一個大人來說,傷心時、激動時都會哭泣,這種情緒是最自然地流露,除非極大的意志力,或者特殊的情況,比如你是一個特工,否則實在想不出忍耐的理由。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大人控制哭聲尚且如此艱難,何況是小嬰兒呢?可是偏偏就有這樣一種“哭聲免疫法”,主張對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通過對孩子的睡眠進行訓練,以免讓孩子養成依賴父母的惡習。

提出這套理論的約翰·華生還為此專門做了實驗,並在自家孩子的身上進行演練。這種教育方法影響了美國整整一代人,最終因為結果的“殘忍性”而被拋棄。華生的孩子各個不成器,不是當乞丐需要父親支援,就是在成年後自殺,或者有酗酒的惡習,就連外孫女也深受荼毒。

這種在國外早已被叫停的育兒誤區,卻常常被國內的一些家長奉為圭臬,有的寶媽甚至以此為依據給孩子的哭聲掐表計時,一定要等到幾分鐘再餵奶,或者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強行和孩子分床睡。

在這點上,明星馬伊俐深受其害,她還曾發微博稱自己因為聽信哭聲免疫法,使得大女兒患上了嚴重的分離焦慮症。這種方法把孩子當成了毫無感情的機器,不是按需餵養,而是按時餵養,最需要父母安撫大哭的時候不去管,等到孩子毫無指望,哭得沒力氣了再去抱。

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建立起最基礎的安全感呢?他的內心秩序是混亂的,和最親密的人感情也是不堪一擊的。哭聲免疫法,可以免除了!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延遲滿足是個美麗的“坑”,分清楚年齡再說

說到延時滿足,還是要從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說起。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和助手找來了數十名兒童,在他們面前放了曲奇、棉花糖等零食,告訴孩子們如果現在不吃棉花糖,等到工作人員回來後可以得到兩顆棉花糖,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延遲滿足成功,忍住了慾望,獲得了更多獎勵。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多年後調查發現,懂得延遲滿足的孩子,在學業和其他方面做的更出色,於是“延遲滿足”這一說法開始風靡全球。其實這個實驗講的就是孩子的自控力,他們暫時忍耐,就可以獲得更豐厚的獎賞,這本來是個勵志故事,雞湯意味很濃。

但國內一些家長的做法,卻和這個實驗的初衷有些偏離了。比如有的家長只把延遲當作一種臨時的藉口,事後並沒有信守承諾,孩子可能“連一顆棉花糖”都沒得到,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崩塌了,更不要說延遲滿足的美麗結果了。

更多的時候,孩子提出的要求並不過分,有的還是很基礎的一些生理要求,家長一味地推延,可能會讓寶寶忍飢挨餓,或者錯過了成長的最佳時機,這些家長是否想過呢?

"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我們上兩代的父母中間,普通人家養孩子很少有“照書養”的,一是經濟條件不允許,重點是解決家庭收入問題;二是沒有人會把養孩子當成一個“事件”來鑽研,大多都是放養。

到了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開始接觸了很多系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受啟發,恨不得一股腦地都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可是父母們往往用力過猛,矯枉過正,效果並不好。

不少媽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會迷信很多方法,尤其是一些西方的育兒方法,比如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等,可事實上這些方法並不能亂用,是需要看條件的,生搬硬套只會“坑”娃。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當Time Out演變成“遺棄”,孩子的內心有多恐慌?

4歲的多多(化名)近來有些好動,不是弄壞了雨傘,就是在床上蹦來蹦去,家長怎麼說也不聽。寶媽偶然聽同事說起美國一種教育方法,叫Time Out,就是計時隔離的意思。

Time Out是讓孩子暫停手上的活動,遠離有衝突的環境,在指定區域獨處,給一點時間將情緒冷靜下來。等孩子能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了,就可以重新加入其他人的活動。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寶媽聽到這個信息後如獲至寶,有次多多亂扔玩具,寶媽越說他越來勁,情急之下媽媽把他關進了衛生間,多多在裡面連踢帶踹,媽媽絲毫不為所動。孩子開始在裡面怒吼,後來變成哭泣,再後來成為小聲的啜泣。等到孩子安靜了,寶媽才開門給他放出來,前後差不多能有40分鐘。

在此期間,寶媽狠下心來,一次都沒有去哄孩子,只隔著門對孩子喊“等你別鬧了再出來”。多多出來後顯得很疲憊,無精打采了好幾天。下次多多再“犯錯”,媽媽只要一指衛生間的門,孩子就害怕了。

寶媽更加相信Time Out這種方法的有效性了,她還特意感謝了那位分享的同事。可同事聽完後卻臉色大變,說Time Out的準則是孩子幾歲暫停幾分鐘,像多多4歲,最多暫停4分鐘就可以了,一下關了40分鐘,孩子是否感覺被“遺棄”了呢?他能受得了嗎?別給關出啥毛病來!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想學Time Out,你需要知道幾條準則

事實上就Time Out這種方法而言,本身就存在一些爭議,這種方式更像是中國的“面壁思過”,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更多的是覺得自己在接受一種懲罰,並不能冷靜下來思考問題,更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而只是想盡快逃離這種狀態。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而在實施的過程中,家長還需要做到這樣幾點,才算入了Time Out的法門。

1、 幾歲暫停幾分鐘原則,比如2歲就暫停2分鐘,以此類推。

2、 孩子在暫停的時候,家長不要喋喋不休地繼續數落孩子,那樣等於換了個地方批評孩子。

3、 這種方法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他從思過角走出來的時候,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如果孩子太小,家長需要引導。必須讓孩子明白,Time Out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和父母的情緒對立。

4、 最好不要選擇封閉的空間作為思過角,一是不安全,二是容易造成和孩子間的感情割裂,影響親子關係。選擇一處在父母視線範圍內的,又無其他娛樂設施,可讓孩子專心思過的地方較好。

5、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先搞清楚他們基本的要求很有必要,比如餓了、渴了或者害怕了,不能粗暴地就讓孩子“閉關”,漠視孩子的生理要求,就是在破壞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如果過於疏忽還容易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哭聲能“免疫”嗎?信了它小心孩子成“機器”

對於一個大人來說,傷心時、激動時都會哭泣,這種情緒是最自然地流露,除非極大的意志力,或者特殊的情況,比如你是一個特工,否則實在想不出忍耐的理由。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大人控制哭聲尚且如此艱難,何況是小嬰兒呢?可是偏偏就有這樣一種“哭聲免疫法”,主張對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通過對孩子的睡眠進行訓練,以免讓孩子養成依賴父母的惡習。

提出這套理論的約翰·華生還為此專門做了實驗,並在自家孩子的身上進行演練。這種教育方法影響了美國整整一代人,最終因為結果的“殘忍性”而被拋棄。華生的孩子各個不成器,不是當乞丐需要父親支援,就是在成年後自殺,或者有酗酒的惡習,就連外孫女也深受荼毒。

這種在國外早已被叫停的育兒誤區,卻常常被國內的一些家長奉為圭臬,有的寶媽甚至以此為依據給孩子的哭聲掐表計時,一定要等到幾分鐘再餵奶,或者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強行和孩子分床睡。

在這點上,明星馬伊俐深受其害,她還曾發微博稱自己因為聽信哭聲免疫法,使得大女兒患上了嚴重的分離焦慮症。這種方法把孩子當成了毫無感情的機器,不是按需餵養,而是按時餵養,最需要父母安撫大哭的時候不去管,等到孩子毫無指望,哭得沒力氣了再去抱。

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建立起最基礎的安全感呢?他的內心秩序是混亂的,和最親密的人感情也是不堪一擊的。哭聲免疫法,可以免除了!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延遲滿足是個美麗的“坑”,分清楚年齡再說

說到延時滿足,還是要從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說起。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和助手找來了數十名兒童,在他們面前放了曲奇、棉花糖等零食,告訴孩子們如果現在不吃棉花糖,等到工作人員回來後可以得到兩顆棉花糖,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延遲滿足成功,忍住了慾望,獲得了更多獎勵。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多年後調查發現,懂得延遲滿足的孩子,在學業和其他方面做的更出色,於是“延遲滿足”這一說法開始風靡全球。其實這個實驗講的就是孩子的自控力,他們暫時忍耐,就可以獲得更豐厚的獎賞,這本來是個勵志故事,雞湯意味很濃。

但國內一些家長的做法,卻和這個實驗的初衷有些偏離了。比如有的家長只把延遲當作一種臨時的藉口,事後並沒有信守承諾,孩子可能“連一顆棉花糖”都沒得到,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崩塌了,更不要說延遲滿足的美麗結果了。

更多的時候,孩子提出的要求並不過分,有的還是很基礎的一些生理要求,家長一味地推延,可能會讓寶寶忍飢挨餓,或者錯過了成長的最佳時機,這些家長是否想過呢?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延遲滿足不是毫無道理,但是需要分情況來看,最基本的就是看孩子的年齡。對於一個5歲以下的孩子,家長的延遲不僅會失掉“民心”,還可能因此而漠視了孩子的基本要求,這絕對是不合格父母的做法。

而5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可以嘗試著用延遲滿足來磨一磨孩子的性子,讓他們擁有更佳的控制力,以便能在將來“泰山崩於前而不動”,臥薪嚐膽,一鳴驚人!

最後,沒有哪種育兒理論是萬能的,尤其是很多西方的教育理念都面臨水土不服的尷尬,家長學習可以,練習也可以,但前提是對這些育兒理論的知識點,能儘量全面的消化和吸收,入坑容易跳坑難,別讓孩子太為難!

"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我們上兩代的父母中間,普通人家養孩子很少有“照書養”的,一是經濟條件不允許,重點是解決家庭收入問題;二是沒有人會把養孩子當成一個“事件”來鑽研,大多都是放養。

到了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開始接觸了很多系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受啟發,恨不得一股腦地都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可是父母們往往用力過猛,矯枉過正,效果並不好。

不少媽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會迷信很多方法,尤其是一些西方的育兒方法,比如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等,可事實上這些方法並不能亂用,是需要看條件的,生搬硬套只會“坑”娃。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當Time Out演變成“遺棄”,孩子的內心有多恐慌?

4歲的多多(化名)近來有些好動,不是弄壞了雨傘,就是在床上蹦來蹦去,家長怎麼說也不聽。寶媽偶然聽同事說起美國一種教育方法,叫Time Out,就是計時隔離的意思。

Time Out是讓孩子暫停手上的活動,遠離有衝突的環境,在指定區域獨處,給一點時間將情緒冷靜下來。等孩子能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了,就可以重新加入其他人的活動。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寶媽聽到這個信息後如獲至寶,有次多多亂扔玩具,寶媽越說他越來勁,情急之下媽媽把他關進了衛生間,多多在裡面連踢帶踹,媽媽絲毫不為所動。孩子開始在裡面怒吼,後來變成哭泣,再後來成為小聲的啜泣。等到孩子安靜了,寶媽才開門給他放出來,前後差不多能有40分鐘。

在此期間,寶媽狠下心來,一次都沒有去哄孩子,只隔著門對孩子喊“等你別鬧了再出來”。多多出來後顯得很疲憊,無精打采了好幾天。下次多多再“犯錯”,媽媽只要一指衛生間的門,孩子就害怕了。

寶媽更加相信Time Out這種方法的有效性了,她還特意感謝了那位分享的同事。可同事聽完後卻臉色大變,說Time Out的準則是孩子幾歲暫停幾分鐘,像多多4歲,最多暫停4分鐘就可以了,一下關了40分鐘,孩子是否感覺被“遺棄”了呢?他能受得了嗎?別給關出啥毛病來!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想學Time Out,你需要知道幾條準則

事實上就Time Out這種方法而言,本身就存在一些爭議,這種方式更像是中國的“面壁思過”,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更多的是覺得自己在接受一種懲罰,並不能冷靜下來思考問題,更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而只是想盡快逃離這種狀態。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而在實施的過程中,家長還需要做到這樣幾點,才算入了Time Out的法門。

1、 幾歲暫停幾分鐘原則,比如2歲就暫停2分鐘,以此類推。

2、 孩子在暫停的時候,家長不要喋喋不休地繼續數落孩子,那樣等於換了個地方批評孩子。

3、 這種方法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他從思過角走出來的時候,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如果孩子太小,家長需要引導。必須讓孩子明白,Time Out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和父母的情緒對立。

4、 最好不要選擇封閉的空間作為思過角,一是不安全,二是容易造成和孩子間的感情割裂,影響親子關係。選擇一處在父母視線範圍內的,又無其他娛樂設施,可讓孩子專心思過的地方較好。

5、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先搞清楚他們基本的要求很有必要,比如餓了、渴了或者害怕了,不能粗暴地就讓孩子“閉關”,漠視孩子的生理要求,就是在破壞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如果過於疏忽還容易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哭聲能“免疫”嗎?信了它小心孩子成“機器”

對於一個大人來說,傷心時、激動時都會哭泣,這種情緒是最自然地流露,除非極大的意志力,或者特殊的情況,比如你是一個特工,否則實在想不出忍耐的理由。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大人控制哭聲尚且如此艱難,何況是小嬰兒呢?可是偏偏就有這樣一種“哭聲免疫法”,主張對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通過對孩子的睡眠進行訓練,以免讓孩子養成依賴父母的惡習。

提出這套理論的約翰·華生還為此專門做了實驗,並在自家孩子的身上進行演練。這種教育方法影響了美國整整一代人,最終因為結果的“殘忍性”而被拋棄。華生的孩子各個不成器,不是當乞丐需要父親支援,就是在成年後自殺,或者有酗酒的惡習,就連外孫女也深受荼毒。

這種在國外早已被叫停的育兒誤區,卻常常被國內的一些家長奉為圭臬,有的寶媽甚至以此為依據給孩子的哭聲掐表計時,一定要等到幾分鐘再餵奶,或者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強行和孩子分床睡。

在這點上,明星馬伊俐深受其害,她還曾發微博稱自己因為聽信哭聲免疫法,使得大女兒患上了嚴重的分離焦慮症。這種方法把孩子當成了毫無感情的機器,不是按需餵養,而是按時餵養,最需要父母安撫大哭的時候不去管,等到孩子毫無指望,哭得沒力氣了再去抱。

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建立起最基礎的安全感呢?他的內心秩序是混亂的,和最親密的人感情也是不堪一擊的。哭聲免疫法,可以免除了!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延遲滿足是個美麗的“坑”,分清楚年齡再說

說到延時滿足,還是要從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說起。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和助手找來了數十名兒童,在他們面前放了曲奇、棉花糖等零食,告訴孩子們如果現在不吃棉花糖,等到工作人員回來後可以得到兩顆棉花糖,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延遲滿足成功,忍住了慾望,獲得了更多獎勵。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多年後調查發現,懂得延遲滿足的孩子,在學業和其他方面做的更出色,於是“延遲滿足”這一說法開始風靡全球。其實這個實驗講的就是孩子的自控力,他們暫時忍耐,就可以獲得更豐厚的獎賞,這本來是個勵志故事,雞湯意味很濃。

但國內一些家長的做法,卻和這個實驗的初衷有些偏離了。比如有的家長只把延遲當作一種臨時的藉口,事後並沒有信守承諾,孩子可能“連一顆棉花糖”都沒得到,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崩塌了,更不要說延遲滿足的美麗結果了。

更多的時候,孩子提出的要求並不過分,有的還是很基礎的一些生理要求,家長一味地推延,可能會讓寶寶忍飢挨餓,或者錯過了成長的最佳時機,這些家長是否想過呢?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延遲滿足不是毫無道理,但是需要分情況來看,最基本的就是看孩子的年齡。對於一個5歲以下的孩子,家長的延遲不僅會失掉“民心”,還可能因此而漠視了孩子的基本要求,這絕對是不合格父母的做法。

而5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可以嘗試著用延遲滿足來磨一磨孩子的性子,讓他們擁有更佳的控制力,以便能在將來“泰山崩於前而不動”,臥薪嚐膽,一鳴驚人!

最後,沒有哪種育兒理論是萬能的,尤其是很多西方的教育理念都面臨水土不服的尷尬,家長學習可以,練習也可以,但前提是對這些育兒理論的知識點,能儘量全面的消化和吸收,入坑容易跳坑難,別讓孩子太為難!

闢謠:這三種風靡歐美的育兒良方別再用了,坑娃沒商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