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母文——致已逝的母親'

不完美媽媽 小北說吧 2019-08-18
"
"
悼母文——致已逝的母親

為母親寫點什麼,是一直以來的夙願,特別是母親患病以來,但一直戰勝不了惰性,總認為來日方長,常常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母親這次病危,輾轉在千里奔喪途中,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情感,眼眶溼了又溼,幾度哽咽。也是應了那句俗語,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母親的病危,直戳我內心最柔軟的命門,內心久久難以平復。

母親今年不足52週歲,共生育我們姐弟3人,因計劃生育政策,家境清貧,以及重男輕女傳統思想的影響,二姐一出生就送人了,至今未曾謀面。這二十多年,母親雖然口上不曾唸叨過一句,但我還是堅信母親是深深愛著二姐的,掛念也是與日俱增的。偶爾談及二姐,她總是輕描淡寫的一句,“他們家境好,全家就一個女孩,受不了罪的”。

相對於母親對二姐沉默的愛,對於我和大姐,也就是現在唯一的姐姐,母親的愛是熱烈的,傾其所有的,毫無保留的。在母親身邊的18年,我曾盡情揮霍著這份母愛,幾乎每一餐都是母親親手烹煮,幾乎每一件衣服都是母親雙手清洗,幾乎每一次任性都是母親全盤接收。在外9載,仍忘不了母親在有限的條件下為我們姐弟倆所做的一切,記憶中母親多年難得為自己購置一件新衣,每當換季我們姐弟卻少不了增添衣物;記憶中母親不愛吃肉,不愛吃雞蛋,我們姐弟的碗裡卻從不缺少肉和雞蛋;記憶中母親性格內斂,不愛說笑,但對我們姐弟倆卻總是滿臉歡喜,有說不完的話。

小時候,在我們老家,有條不成文的鄉俗,如果家裡有多個兄弟,家裡老人大都跟小兒子過活,其他兒子一結婚就得和父母分開過,意味著獨當一面,開始經營自己的小窩。

作為長子,父親也不例外。從記事開始,父親就長年在外打工討生計,除了農忙,過年回家待幾天外,家裡裡裡外外全由母親一人操持,其中辛苦不言而喻。加之母親外柔內剛,是個不折不扣的女強人,總想把日子過上去,對自己近乎苛刻。母親這一生,種植過蘋果樹,核桃樹,辣椒;養過豬,牛,羊,甚至兔子;沒出過遠門,但為了生活曾遠赴新疆摘棉花;等等。但凡聽說能掙錢的行當,母親都幹過,苦都吃過,也幹出了一些名堂。被村裡人送上了“能人”的雅稱,但這其中滋味我們姐弟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母親為了這個家,真是操碎了心,累壞了身子。

母親傾注更多的還是子女教育。我們姐弟倆都隨母親,性格溫和,正直善良,踏實本分,是村子裡公認的好孩子。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母親的耳濡目染。

母親屬於那種天資聰穎型的,不過受當時大環境影響,沒讀出什麼名堂,但愛學習的本性一直陪伴著她的一生。小時候家裡窮,沒錢買什麼像樣的書,不過過時的書刊偶爾還是有的,比如《讀者》《青年文摘》《故事會》,甚至幾張地方日報。一有空閒,母親就會翻翻,家裡炕頭上的書堆是至今揮之不去的記憶,也成了我們姐弟倆難得的“圖書角”。此外,母親還自學了蘋果樹嫁接,母豬產崽等技術。在母親的感染下,我們姐弟也成為當時全村為數不多的雙高中生家庭,以致後來的雙大學生家庭。在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等方面,母親也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母親的一生滿是艱辛,健康時為生計,患病後為活著,終身為子女;母親的一生也算圓滿,一雙兒女在她的祝福下成家立業,一個孫輩在她的有生之年出生成長,家裡的日子也是蒸蒸日上。唯一遺憾的,或許是對外公在世時未盡完的孝,對外婆喪女之痛的愧疚。

"
悼母文——致已逝的母親

為母親寫點什麼,是一直以來的夙願,特別是母親患病以來,但一直戰勝不了惰性,總認為來日方長,常常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母親這次病危,輾轉在千里奔喪途中,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情感,眼眶溼了又溼,幾度哽咽。也是應了那句俗語,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母親的病危,直戳我內心最柔軟的命門,內心久久難以平復。

母親今年不足52週歲,共生育我們姐弟3人,因計劃生育政策,家境清貧,以及重男輕女傳統思想的影響,二姐一出生就送人了,至今未曾謀面。這二十多年,母親雖然口上不曾唸叨過一句,但我還是堅信母親是深深愛著二姐的,掛念也是與日俱增的。偶爾談及二姐,她總是輕描淡寫的一句,“他們家境好,全家就一個女孩,受不了罪的”。

相對於母親對二姐沉默的愛,對於我和大姐,也就是現在唯一的姐姐,母親的愛是熱烈的,傾其所有的,毫無保留的。在母親身邊的18年,我曾盡情揮霍著這份母愛,幾乎每一餐都是母親親手烹煮,幾乎每一件衣服都是母親雙手清洗,幾乎每一次任性都是母親全盤接收。在外9載,仍忘不了母親在有限的條件下為我們姐弟倆所做的一切,記憶中母親多年難得為自己購置一件新衣,每當換季我們姐弟卻少不了增添衣物;記憶中母親不愛吃肉,不愛吃雞蛋,我們姐弟的碗裡卻從不缺少肉和雞蛋;記憶中母親性格內斂,不愛說笑,但對我們姐弟倆卻總是滿臉歡喜,有說不完的話。

小時候,在我們老家,有條不成文的鄉俗,如果家裡有多個兄弟,家裡老人大都跟小兒子過活,其他兒子一結婚就得和父母分開過,意味著獨當一面,開始經營自己的小窩。

作為長子,父親也不例外。從記事開始,父親就長年在外打工討生計,除了農忙,過年回家待幾天外,家裡裡裡外外全由母親一人操持,其中辛苦不言而喻。加之母親外柔內剛,是個不折不扣的女強人,總想把日子過上去,對自己近乎苛刻。母親這一生,種植過蘋果樹,核桃樹,辣椒;養過豬,牛,羊,甚至兔子;沒出過遠門,但為了生活曾遠赴新疆摘棉花;等等。但凡聽說能掙錢的行當,母親都幹過,苦都吃過,也幹出了一些名堂。被村裡人送上了“能人”的雅稱,但這其中滋味我們姐弟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母親為了這個家,真是操碎了心,累壞了身子。

母親傾注更多的還是子女教育。我們姐弟倆都隨母親,性格溫和,正直善良,踏實本分,是村子裡公認的好孩子。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母親的耳濡目染。

母親屬於那種天資聰穎型的,不過受當時大環境影響,沒讀出什麼名堂,但愛學習的本性一直陪伴著她的一生。小時候家裡窮,沒錢買什麼像樣的書,不過過時的書刊偶爾還是有的,比如《讀者》《青年文摘》《故事會》,甚至幾張地方日報。一有空閒,母親就會翻翻,家裡炕頭上的書堆是至今揮之不去的記憶,也成了我們姐弟倆難得的“圖書角”。此外,母親還自學了蘋果樹嫁接,母豬產崽等技術。在母親的感染下,我們姐弟也成為當時全村為數不多的雙高中生家庭,以致後來的雙大學生家庭。在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等方面,母親也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母親的一生滿是艱辛,健康時為生計,患病後為活著,終身為子女;母親的一生也算圓滿,一雙兒女在她的祝福下成家立業,一個孫輩在她的有生之年出生成長,家裡的日子也是蒸蒸日上。唯一遺憾的,或許是對外公在世時未盡完的孝,對外婆喪女之痛的愧疚。

悼母文——致已逝的母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