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

毛姆說過:“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責任感像是一個人品“照妖鏡”,讓我們看清一個人做人的底線。

一、別讓“他還是孩子”,毀了孩子的責任感

前段時間,一個23歲的“孩子”拆電梯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

毛姆說過:“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責任感像是一個人品“照妖鏡”,讓我們看清一個人做人的底線。

一、別讓“他還是孩子”,毀了孩子的責任感

前段時間,一個23歲的“孩子”拆電梯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這名男子和母親乘坐電梯時,發現電梯上有指紋鎖,而自家樓層未安裝心裡不平衡。

於是,他就在乘坐電梯期間將指紋鎖拆下,並從26樓扔下。

他的母親,在其拆卸過程中,只是輕輕拍打了他幾下,並未進行制止。在物業要求賠償時,母親還說出了“他才23,還是孩子”的奇葩理由。

母親的縱容,讓孩子成為了“成年巨嬰”。毀壞公共財物,高空拋物,沒有任何社會責任感。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用“他還是個孩子”,作為孩子犯錯的開脫理由。

當孩子習慣了家長的這種袒護,就會漸漸喪失責任感,容易喪失行為邊界。

二 、責任感缺失,會無視社會規則

今年6月,一男子因飲酒,將車停在了高速的導流帶上,自己趴在方向盤上昏睡。

被交警查處後,說自己91年的是“孩子”。

"

毛姆說過:“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責任感像是一個人品“照妖鏡”,讓我們看清一個人做人的底線。

一、別讓“他還是孩子”,毀了孩子的責任感

前段時間,一個23歲的“孩子”拆電梯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這名男子和母親乘坐電梯時,發現電梯上有指紋鎖,而自家樓層未安裝心裡不平衡。

於是,他就在乘坐電梯期間將指紋鎖拆下,並從26樓扔下。

他的母親,在其拆卸過程中,只是輕輕拍打了他幾下,並未進行制止。在物業要求賠償時,母親還說出了“他才23,還是孩子”的奇葩理由。

母親的縱容,讓孩子成為了“成年巨嬰”。毀壞公共財物,高空拋物,沒有任何社會責任感。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用“他還是個孩子”,作為孩子犯錯的開脫理由。

當孩子習慣了家長的這種袒護,就會漸漸喪失責任感,容易喪失行為邊界。

二 、責任感缺失,會無視社會規則

今年6月,一男子因飲酒,將車停在了高速的導流帶上,自己趴在方向盤上昏睡。

被交警查處後,說自己91年的是“孩子”。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28歲,卻還在以是“孩子”為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開脫。這種不肯承擔責任的行為背後,是家長無數次的縱容,使孩子雖成年,卻不成熟。

責任感是一個人行為規範的標尺,是立足於社會的根本。家長的一句“他還是個孩子”,會使孩子無法正確定位自己的責任,導致錯誤行為的發生。

家長以成年人的眼光對待孩子,減少對他們錯誤的包容,才能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三、父母的責任感,決定著孩子的品行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成才”的定義不應該只是學習成績的優異,更應該是一個孩子的品行。

責任感對一個人的品行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注重從小進行責任教育的家長,孩子更容易成長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能擔當大任的人。

美國前總統里根的父親,就很注重對他的責任教育。

"

毛姆說過:“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責任感像是一個人品“照妖鏡”,讓我們看清一個人做人的底線。

一、別讓“他還是孩子”,毀了孩子的責任感

前段時間,一個23歲的“孩子”拆電梯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這名男子和母親乘坐電梯時,發現電梯上有指紋鎖,而自家樓層未安裝心裡不平衡。

於是,他就在乘坐電梯期間將指紋鎖拆下,並從26樓扔下。

他的母親,在其拆卸過程中,只是輕輕拍打了他幾下,並未進行制止。在物業要求賠償時,母親還說出了“他才23,還是孩子”的奇葩理由。

母親的縱容,讓孩子成為了“成年巨嬰”。毀壞公共財物,高空拋物,沒有任何社會責任感。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用“他還是個孩子”,作為孩子犯錯的開脫理由。

當孩子習慣了家長的這種袒護,就會漸漸喪失責任感,容易喪失行為邊界。

二 、責任感缺失,會無視社會規則

今年6月,一男子因飲酒,將車停在了高速的導流帶上,自己趴在方向盤上昏睡。

被交警查處後,說自己91年的是“孩子”。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28歲,卻還在以是“孩子”為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開脫。這種不肯承擔責任的行為背後,是家長無數次的縱容,使孩子雖成年,卻不成熟。

責任感是一個人行為規範的標尺,是立足於社會的根本。家長的一句“他還是個孩子”,會使孩子無法正確定位自己的責任,導致錯誤行為的發生。

家長以成年人的眼光對待孩子,減少對他們錯誤的包容,才能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三、父母的責任感,決定著孩子的品行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成才”的定義不應該只是學習成績的優異,更應該是一個孩子的品行。

責任感對一個人的品行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注重從小進行責任教育的家長,孩子更容易成長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能擔當大任的人。

美國前總統里根的父親,就很注重對他的責任教育。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在里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踢球不小心踢碎了一家商店的玻璃。

當店主人找來時,他的父親照價賠償了老闆的損失。然後跟里根說:“玻璃窗是你打碎的,應該由你來承擔責任。由於你現在沒錢,所以我先暫時替你墊上這筆賠償。你要利用暑假去打工,把錢還上。”

小里根利用暑假時間,拼命打工,還上了那筆錢。

這段經歷真正讓他收穫的,不僅僅是一筆錢,更重要的是懂得要為自己的所有行為負責的責任感。

但是有些家長,教給孩子的,卻是怎樣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推卸責任,帶來的也是截然相反的教育結果。

17年12月,四川一小區內,五輛車被點燃,而縱火者是四名“熊孩子”。

這些孩子在小區內玩火,不慎將車輛點燃。

當車主索賠時,有一個女孩子的家長雖然承認了孩子玩火,卻認為孩子沒有直接燒車,所以不用承擔賠償責任。

"

毛姆說過:“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責任感像是一個人品“照妖鏡”,讓我們看清一個人做人的底線。

一、別讓“他還是孩子”,毀了孩子的責任感

前段時間,一個23歲的“孩子”拆電梯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這名男子和母親乘坐電梯時,發現電梯上有指紋鎖,而自家樓層未安裝心裡不平衡。

於是,他就在乘坐電梯期間將指紋鎖拆下,並從26樓扔下。

他的母親,在其拆卸過程中,只是輕輕拍打了他幾下,並未進行制止。在物業要求賠償時,母親還說出了“他才23,還是孩子”的奇葩理由。

母親的縱容,讓孩子成為了“成年巨嬰”。毀壞公共財物,高空拋物,沒有任何社會責任感。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用“他還是個孩子”,作為孩子犯錯的開脫理由。

當孩子習慣了家長的這種袒護,就會漸漸喪失責任感,容易喪失行為邊界。

二 、責任感缺失,會無視社會規則

今年6月,一男子因飲酒,將車停在了高速的導流帶上,自己趴在方向盤上昏睡。

被交警查處後,說自己91年的是“孩子”。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28歲,卻還在以是“孩子”為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開脫。這種不肯承擔責任的行為背後,是家長無數次的縱容,使孩子雖成年,卻不成熟。

責任感是一個人行為規範的標尺,是立足於社會的根本。家長的一句“他還是個孩子”,會使孩子無法正確定位自己的責任,導致錯誤行為的發生。

家長以成年人的眼光對待孩子,減少對他們錯誤的包容,才能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三、父母的責任感,決定著孩子的品行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成才”的定義不應該只是學習成績的優異,更應該是一個孩子的品行。

責任感對一個人的品行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注重從小進行責任教育的家長,孩子更容易成長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能擔當大任的人。

美國前總統里根的父親,就很注重對他的責任教育。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在里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踢球不小心踢碎了一家商店的玻璃。

當店主人找來時,他的父親照價賠償了老闆的損失。然後跟里根說:“玻璃窗是你打碎的,應該由你來承擔責任。由於你現在沒錢,所以我先暫時替你墊上這筆賠償。你要利用暑假去打工,把錢還上。”

小里根利用暑假時間,拼命打工,還上了那筆錢。

這段經歷真正讓他收穫的,不僅僅是一筆錢,更重要的是懂得要為自己的所有行為負責的責任感。

但是有些家長,教給孩子的,卻是怎樣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推卸責任,帶來的也是截然相反的教育結果。

17年12月,四川一小區內,五輛車被點燃,而縱火者是四名“熊孩子”。

這些孩子在小區內玩火,不慎將車輛點燃。

當車主索賠時,有一個女孩子的家長雖然承認了孩子玩火,卻認為孩子沒有直接燒車,所以不用承擔賠償責任。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這種推卸責任的方式不禁讓人無語,如果沒有孩子玩火,也不會有車輛被點燃的事故發生。

家長的這種說法,不止無法立足,也給孩子樹立了錯誤的責任觀念,從而影響著孩子的品行。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而父母的責任感,將對孩子的言行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5個方法,培養孩子責任感

一個人的責任感,除了父母的言傳身教,還需要父母採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從小培養。

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很多時候並不能判斷自己言行的正確與否,自然無法獲知是否需要承擔責任。

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同時需要讓他們學會認識錯誤。

"

毛姆說過:“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責任感像是一個人品“照妖鏡”,讓我們看清一個人做人的底線。

一、別讓“他還是孩子”,毀了孩子的責任感

前段時間,一個23歲的“孩子”拆電梯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這名男子和母親乘坐電梯時,發現電梯上有指紋鎖,而自家樓層未安裝心裡不平衡。

於是,他就在乘坐電梯期間將指紋鎖拆下,並從26樓扔下。

他的母親,在其拆卸過程中,只是輕輕拍打了他幾下,並未進行制止。在物業要求賠償時,母親還說出了“他才23,還是孩子”的奇葩理由。

母親的縱容,讓孩子成為了“成年巨嬰”。毀壞公共財物,高空拋物,沒有任何社會責任感。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用“他還是個孩子”,作為孩子犯錯的開脫理由。

當孩子習慣了家長的這種袒護,就會漸漸喪失責任感,容易喪失行為邊界。

二 、責任感缺失,會無視社會規則

今年6月,一男子因飲酒,將車停在了高速的導流帶上,自己趴在方向盤上昏睡。

被交警查處後,說自己91年的是“孩子”。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28歲,卻還在以是“孩子”為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開脫。這種不肯承擔責任的行為背後,是家長無數次的縱容,使孩子雖成年,卻不成熟。

責任感是一個人行為規範的標尺,是立足於社會的根本。家長的一句“他還是個孩子”,會使孩子無法正確定位自己的責任,導致錯誤行為的發生。

家長以成年人的眼光對待孩子,減少對他們錯誤的包容,才能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三、父母的責任感,決定著孩子的品行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成才”的定義不應該只是學習成績的優異,更應該是一個孩子的品行。

責任感對一個人的品行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注重從小進行責任教育的家長,孩子更容易成長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能擔當大任的人。

美國前總統里根的父親,就很注重對他的責任教育。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在里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踢球不小心踢碎了一家商店的玻璃。

當店主人找來時,他的父親照價賠償了老闆的損失。然後跟里根說:“玻璃窗是你打碎的,應該由你來承擔責任。由於你現在沒錢,所以我先暫時替你墊上這筆賠償。你要利用暑假去打工,把錢還上。”

小里根利用暑假時間,拼命打工,還上了那筆錢。

這段經歷真正讓他收穫的,不僅僅是一筆錢,更重要的是懂得要為自己的所有行為負責的責任感。

但是有些家長,教給孩子的,卻是怎樣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推卸責任,帶來的也是截然相反的教育結果。

17年12月,四川一小區內,五輛車被點燃,而縱火者是四名“熊孩子”。

這些孩子在小區內玩火,不慎將車輛點燃。

當車主索賠時,有一個女孩子的家長雖然承認了孩子玩火,卻認為孩子沒有直接燒車,所以不用承擔賠償責任。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這種推卸責任的方式不禁讓人無語,如果沒有孩子玩火,也不會有車輛被點燃的事故發生。

家長的這種說法,不止無法立足,也給孩子樹立了錯誤的責任觀念,從而影響著孩子的品行。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而父母的責任感,將對孩子的言行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5個方法,培養孩子責任感

一個人的責任感,除了父母的言傳身教,還需要父母採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從小培養。

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很多時候並不能判斷自己言行的正確與否,自然無法獲知是否需要承擔責任。

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同時需要讓他們學會認識錯誤。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以下5個方法,教孩子面對錯誤,學會承擔責任:

1、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很多人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是因為沒有同理心,不能換位思考。

因此,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體諒他人。

遇見問題的時候,多引導孩子思考: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有什麼感覺?

別人為此生氣的理由是什麼?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更容易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該做的。

2、讓孩子評價自己的行為

我們的潛意識裡,都會注意別人的錯誤,而忽視自己的錯誤。

家長引導孩子多去評判自己的行為,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比直接指出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可以等孩子情緒平靜的時候,讓孩子思考: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還會那樣做嗎?

自己當時的做法是對的嗎?

有沒有什麼更恰當的處理辦法?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經過這樣不斷地反思,可以讓他們一步步修正自己的言行,避免錯誤的發生。

"

毛姆說過:“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責任感像是一個人品“照妖鏡”,讓我們看清一個人做人的底線。

一、別讓“他還是孩子”,毀了孩子的責任感

前段時間,一個23歲的“孩子”拆電梯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這名男子和母親乘坐電梯時,發現電梯上有指紋鎖,而自家樓層未安裝心裡不平衡。

於是,他就在乘坐電梯期間將指紋鎖拆下,並從26樓扔下。

他的母親,在其拆卸過程中,只是輕輕拍打了他幾下,並未進行制止。在物業要求賠償時,母親還說出了“他才23,還是孩子”的奇葩理由。

母親的縱容,讓孩子成為了“成年巨嬰”。毀壞公共財物,高空拋物,沒有任何社會責任感。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用“他還是個孩子”,作為孩子犯錯的開脫理由。

當孩子習慣了家長的這種袒護,就會漸漸喪失責任感,容易喪失行為邊界。

二 、責任感缺失,會無視社會規則

今年6月,一男子因飲酒,將車停在了高速的導流帶上,自己趴在方向盤上昏睡。

被交警查處後,說自己91年的是“孩子”。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28歲,卻還在以是“孩子”為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開脫。這種不肯承擔責任的行為背後,是家長無數次的縱容,使孩子雖成年,卻不成熟。

責任感是一個人行為規範的標尺,是立足於社會的根本。家長的一句“他還是個孩子”,會使孩子無法正確定位自己的責任,導致錯誤行為的發生。

家長以成年人的眼光對待孩子,減少對他們錯誤的包容,才能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三、父母的責任感,決定著孩子的品行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成才”的定義不應該只是學習成績的優異,更應該是一個孩子的品行。

責任感對一個人的品行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注重從小進行責任教育的家長,孩子更容易成長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能擔當大任的人。

美國前總統里根的父親,就很注重對他的責任教育。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在里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踢球不小心踢碎了一家商店的玻璃。

當店主人找來時,他的父親照價賠償了老闆的損失。然後跟里根說:“玻璃窗是你打碎的,應該由你來承擔責任。由於你現在沒錢,所以我先暫時替你墊上這筆賠償。你要利用暑假去打工,把錢還上。”

小里根利用暑假時間,拼命打工,還上了那筆錢。

這段經歷真正讓他收穫的,不僅僅是一筆錢,更重要的是懂得要為自己的所有行為負責的責任感。

但是有些家長,教給孩子的,卻是怎樣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推卸責任,帶來的也是截然相反的教育結果。

17年12月,四川一小區內,五輛車被點燃,而縱火者是四名“熊孩子”。

這些孩子在小區內玩火,不慎將車輛點燃。

當車主索賠時,有一個女孩子的家長雖然承認了孩子玩火,卻認為孩子沒有直接燒車,所以不用承擔賠償責任。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這種推卸責任的方式不禁讓人無語,如果沒有孩子玩火,也不會有車輛被點燃的事故發生。

家長的這種說法,不止無法立足,也給孩子樹立了錯誤的責任觀念,從而影響著孩子的品行。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而父母的責任感,將對孩子的言行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5個方法,培養孩子責任感

一個人的責任感,除了父母的言傳身教,還需要父母採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從小培養。

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很多時候並不能判斷自己言行的正確與否,自然無法獲知是否需要承擔責任。

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同時需要讓他們學會認識錯誤。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以下5個方法,教孩子面對錯誤,學會承擔責任:

1、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很多人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是因為沒有同理心,不能換位思考。

因此,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體諒他人。

遇見問題的時候,多引導孩子思考: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有什麼感覺?

別人為此生氣的理由是什麼?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更容易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該做的。

2、讓孩子評價自己的行為

我們的潛意識裡,都會注意別人的錯誤,而忽視自己的錯誤。

家長引導孩子多去評判自己的行為,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比直接指出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可以等孩子情緒平靜的時候,讓孩子思考: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還會那樣做嗎?

自己當時的做法是對的嗎?

有沒有什麼更恰當的處理辦法?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經過這樣不斷地反思,可以讓他們一步步修正自己的言行,避免錯誤的發生。

23歲“孩子”破壞電梯|“成年巨嬰”的背後,是責任教育的缺失

3、鼓勵孩子主動道歉

不管對於任何年齡,主動道歉都需要一定的勇氣。因為這代表著承認自己的錯誤,但這也代表著一個人的擔當。

要讓孩子明白,對於一個成熟的人,哪怕事件本身自己的錯誤較少,也會承擔相應的責任。

4、告知孩子,不是所有人都會接受道歉

道歉對於孩子需要很大的勇氣,如果一旦被拒絕,就會讓他們產生挫敗感。

讓孩子在道歉前做好心裡建設,可以避免他們產生退縮,繼續用於承擔責任。

家長要提前告知孩子,並不是所有道歉都會得到原諒,這並不代表道歉是沒有意義的。

他們對於自己的言行,做出了反思,進行道歉,是自己犯錯時必須要承擔的責任。

5、養成解決問題的習慣

真正的責任感,絕不是自責、道歉就可以呈現,而是懂得解決問題。

家長在每次發生問題時,要引導孩子養成解決問題的習慣。

比如教會孩子:

損壞別人的物品時,不止要道歉,還要主動賠償。

答應過別人的事,哪怕實施的時候困難重重,也要想辦法完成。

一個學會解決問題,承擔責任的孩子,在長大後,才能堅守做人底線,在社會上贏得更多的認可和尊重。

家長能夠包容孩子,社會不能。發生問題時,家長能說“他還小”,社會卻要的是“負責任”。

責任感,是孩子做人的底線,也是孩子適應社會的根本。

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