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咱家窮”,兩位寶媽不同回答,孩子的未來被影響了

“媽媽,為什麼咱家窮”,兩位寶媽不同回答,孩子的未來被影響了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金錢觀和價值觀都不是很成熟,對錢的窮的概念也比較模糊,這個時候總會在一些場景中提出疑問,比如,聽到別人說哪個小朋友家很窮,或者聽到大人說自己家裡很窮,孩子就會發問“窮是何原因?”

這個問題,大人經常會這樣回答

“因為我們沒有錢”,或者“因為小朋友家裡沒有很多錢”,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家長會回答,“因為我們不如別人家有錢”,“因為養你費很多錢,錢都用光了,等你長大去掙”。

聽到這些,孩子也許會再問,怎樣才能讓自己家有錢,或者知道自己家無法和別人想比時,就懵懂的結束了這個話題。

其實,大人的回答蘊含了大人自身的價值觀,在日常的教育中,難免會把這些觀點滲透給孩子,對孩子三觀影響很大,尤其是涉及金錢方面。

我們無法讓一個小朋友清晰的去了解錢的概念,我們最應該做的,是讓他們快樂,而且快樂的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從而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熱情賺到錢。但能做到這點的家長,真的不多。

“媽媽,為什麼咱家窮”,兩位寶媽不同回答,孩子的未來被影響了

媽媽為什麼咱家這麼窮?這兩個媽媽的回答值得思考

一次同學聚會,都以為人父母,一個朋友說,幾天前五歲女兒問自己自己的家裡為什麼這麼窮,朋友創業失敗,正在艱難度日,但奈何孩子依然上的高端幼兒園,他表示他大概是唯一一個騎著自行車送女兒上幼兒園的家長,她表示,小的時候她也這麼問過自己的媽媽,媽媽給她的回答影響了她一生,她的媽媽反問她,是有什麼不開心嗎?為什麼這麼問,她當時比較小,就直接說自己想要的都沒有,被同學說用錢就可以,可是自己沒錢,媽媽非常認真的告訴她,她還小,金錢需要自己長大來賺,咱們家的錢不多,但比起錢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而且爸爸媽媽會努力的,窮不是可恥的事,也不是值得反覆糾結的事。

這時候另一個同學表示,自己家裡非常有錢,媽媽一直瞞著她,然後問自己的媽媽,媽媽還和她哭窮,後來和自己的媽媽關係變得非常的不好。

“媽媽,為什麼咱家窮”,兩位寶媽不同回答,孩子的未來被影響了

因為大多數浸潤社會已久的家長,總會在回答中透露著這幾點:

1過分謙虛的哭窮

無論是真的窮還是過分謙虛,在孩子面前都要儘量避諱這個話題,不要對孩子講太多關於窮或者錢的事,只要讓他們知道購買東西需要用錢,不要浪費,錢可以通過努力獲取就可以了。

很多家長,對自己的生活永遠不滿足,話裡話外的哭窮,這就會放大孩子對錢的慾望,也會扭曲孩子對錢的認知,長大後就會容易見利忘義,或者野心過大得不到快樂。

“媽媽,為什麼咱家窮”,兩位寶媽不同回答,孩子的未來被影響了

2話裡話外的攀比

很多家長,無論回答孩子什麼問題,只要和別的小朋友有關的,都會攀比以一下,“比”這個字出現的次數太多,就會讓孩子變得特別好強,好強和上進不同,容易追求太過而錯失很多快樂,而且孩子再大點,會衍生一種特殊的嫉妒心。

比如,幼兒園門口,總能聽到這樣的對話,“你看,David的球比我這個好看,我這個有點小。”“我也想要一個奧特曼的衣服。”這時候家長就會說“David家很有錢,咱家比不了,就用這個也是一樣的。”或者,“奧特曼的衣服很貴,媽媽買不起,等以後你賺錢了自己買。”

其實,這樣的回答,都衍射了失敗的教育,攀比這個詞,不應該經常出現在孩子的日常對話裡,家長比,孩子就比,最後就出現了“比爹”的畸形現象。我們在回答孩子的問題時,可以轉移一些不屬於他們這個年紀的敏感詞彙,比如,我們可以回答他們“因為David高一點,所以他需要用大一點的球,而且他買的時候可能球得樣式多一點”,我們也可以回答他們“奧特曼得衣服不適合你,媽媽給你買一個更適合你得,或者給你買個奧特曼得玩具。”

不要讓孩子小小年紀活在物質和攀比中,而要花更多精力讓他們深刻的意識到努力得重要性,先形成正確得人生觀才是首要,金錢觀得形成於每個孩子得出身背景和父母情商都有極大關係,這是孩子無法選擇的,但讓他們從小就懂得努力,能夠在任何時候都不忘快樂,多讀書多微笑,卻是每個當父母都有能力做到的事。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