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變教師劫是家長自找?要不要給班主任送禮如何不“兩難”'

不完美媽媽 叢林熱談 2019-09-13
"

教師節一大早。電梯裡,小學二年級學生小剛和媽媽,碰到同班同學沫沫和媽媽。

小剛媽媽問沫沫媽媽:“教師節,你們給老師準備禮物沒有?”

沫沫媽媽回答:“沒有。”

“那你們呢?”沫沫媽媽反問。

“我們也沒有。”小剛媽媽回答。

“媽媽,我書包裡不是有你讓我帶給老師的禮物嗎?”小剛疑惑的說。還好電梯到了一樓,小剛媽媽支支吾吾覺得很尷尬。小剛書包裡是一個小袋子裝好的小瓶香水。

沫沫媽媽的包裡,則是一張購物卡。

"

教師節一大早。電梯裡,小學二年級學生小剛和媽媽,碰到同班同學沫沫和媽媽。

小剛媽媽問沫沫媽媽:“教師節,你們給老師準備禮物沒有?”

沫沫媽媽回答:“沒有。”

“那你們呢?”沫沫媽媽反問。

“我們也沒有。”小剛媽媽回答。

“媽媽,我書包裡不是有你讓我帶給老師的禮物嗎?”小剛疑惑的說。還好電梯到了一樓,小剛媽媽支支吾吾覺得很尷尬。小剛書包裡是一個小袋子裝好的小瓶香水。

沫沫媽媽的包裡,則是一張購物卡。

教師節變教師劫是家長自找?要不要給班主任送禮如何不“兩難”


很多家長,更是把這種事情搞成了一場暗搓搓的“競賽”。要不要給孩子班主任送禮?很多家長嘴上說不送,行為很誠實。

事實上,叢林君和一位好友同學聊過這件事。他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所以相信他所說的真實性:“其實並沒有那麼在意家長是否送禮。但是送了的確實會記在心裡,對孩子多關注一些。”

老師的這種心理本身就是一種窘境,中國人講究伸手不打笑臉人,能完全拒絕“禮”的人,可謂少之又少、人中極品吧(比如海瑞?中國千年官場要不也就不會殺不盡、關不完了),即使是老師,也不能免俗。雖然沒到“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程度,但是能“多關注一下孩子”,不就是家長想要的結果嗎?

某種意義上,家長如果不搞小動作,相信給班主任送禮這件事,就不會是一個讓人尷尬的“風氣”了。但是,在社會上習慣迎來送往的一些家長們,“送禮辦事”成為他們的習慣,加上對孩子在學校如何度過的“不放心”,包括網上各種“不送禮孩子被另眼相待”、“不送禮被暗示”等真真假假的消息充斥他們周圍的時候,他們下意識的希望通過送禮,變相“綁架”班主任的情感關注,來達成某種內心的安全感。

"

教師節一大早。電梯裡,小學二年級學生小剛和媽媽,碰到同班同學沫沫和媽媽。

小剛媽媽問沫沫媽媽:“教師節,你們給老師準備禮物沒有?”

沫沫媽媽回答:“沒有。”

“那你們呢?”沫沫媽媽反問。

“我們也沒有。”小剛媽媽回答。

“媽媽,我書包裡不是有你讓我帶給老師的禮物嗎?”小剛疑惑的說。還好電梯到了一樓,小剛媽媽支支吾吾覺得很尷尬。小剛書包裡是一個小袋子裝好的小瓶香水。

沫沫媽媽的包裡,則是一張購物卡。

教師節變教師劫是家長自找?要不要給班主任送禮如何不“兩難”


很多家長,更是把這種事情搞成了一場暗搓搓的“競賽”。要不要給孩子班主任送禮?很多家長嘴上說不送,行為很誠實。

事實上,叢林君和一位好友同學聊過這件事。他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所以相信他所說的真實性:“其實並沒有那麼在意家長是否送禮。但是送了的確實會記在心裡,對孩子多關注一些。”

老師的這種心理本身就是一種窘境,中國人講究伸手不打笑臉人,能完全拒絕“禮”的人,可謂少之又少、人中極品吧(比如海瑞?中國千年官場要不也就不會殺不盡、關不完了),即使是老師,也不能免俗。雖然沒到“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程度,但是能“多關注一下孩子”,不就是家長想要的結果嗎?

某種意義上,家長如果不搞小動作,相信給班主任送禮這件事,就不會是一個讓人尷尬的“風氣”了。但是,在社會上習慣迎來送往的一些家長們,“送禮辦事”成為他們的習慣,加上對孩子在學校如何度過的“不放心”,包括網上各種“不送禮孩子被另眼相待”、“不送禮被暗示”等真真假假的消息充斥他們周圍的時候,他們下意識的希望通過送禮,變相“綁架”班主任的情感關注,來達成某種內心的安全感。

教師節變教師劫是家長自找?要不要給班主任送禮如何不“兩難”

一些家長本想秉持和老師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簡單關係,但是就可能因為“孩子個子小為什麼安排坐後面”、“孩子成績怎麼都提不上來”、“孩子怎麼老是悶悶的”這些情況,在無法完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再加上“聽多了、見多了”各種說法,架不住朋友過來人的“勸告”,最後不得不選擇“隨大流”。總而言之,這點投入和孩子在學校被“關照”的這種“心裡安全感”相比,實在不算什麼。

不過,現在因為微信“家長群”以及家委會的強大存在,另一種表達心意方式也出現了,就是“集體送禮”。事實上,叢林君是贊成這種方式的,在教師節的時候,大家集中精力搞一把,不用藏著掖著帶著孩子一起表達心意,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這樣的方式也引來了一些家長的反對:

"

教師節一大早。電梯裡,小學二年級學生小剛和媽媽,碰到同班同學沫沫和媽媽。

小剛媽媽問沫沫媽媽:“教師節,你們給老師準備禮物沒有?”

沫沫媽媽回答:“沒有。”

“那你們呢?”沫沫媽媽反問。

“我們也沒有。”小剛媽媽回答。

“媽媽,我書包裡不是有你讓我帶給老師的禮物嗎?”小剛疑惑的說。還好電梯到了一樓,小剛媽媽支支吾吾覺得很尷尬。小剛書包裡是一個小袋子裝好的小瓶香水。

沫沫媽媽的包裡,則是一張購物卡。

教師節變教師劫是家長自找?要不要給班主任送禮如何不“兩難”


很多家長,更是把這種事情搞成了一場暗搓搓的“競賽”。要不要給孩子班主任送禮?很多家長嘴上說不送,行為很誠實。

事實上,叢林君和一位好友同學聊過這件事。他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所以相信他所說的真實性:“其實並沒有那麼在意家長是否送禮。但是送了的確實會記在心裡,對孩子多關注一些。”

老師的這種心理本身就是一種窘境,中國人講究伸手不打笑臉人,能完全拒絕“禮”的人,可謂少之又少、人中極品吧(比如海瑞?中國千年官場要不也就不會殺不盡、關不完了),即使是老師,也不能免俗。雖然沒到“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程度,但是能“多關注一下孩子”,不就是家長想要的結果嗎?

某種意義上,家長如果不搞小動作,相信給班主任送禮這件事,就不會是一個讓人尷尬的“風氣”了。但是,在社會上習慣迎來送往的一些家長們,“送禮辦事”成為他們的習慣,加上對孩子在學校如何度過的“不放心”,包括網上各種“不送禮孩子被另眼相待”、“不送禮被暗示”等真真假假的消息充斥他們周圍的時候,他們下意識的希望通過送禮,變相“綁架”班主任的情感關注,來達成某種內心的安全感。

教師節變教師劫是家長自找?要不要給班主任送禮如何不“兩難”

一些家長本想秉持和老師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簡單關係,但是就可能因為“孩子個子小為什麼安排坐後面”、“孩子成績怎麼都提不上來”、“孩子怎麼老是悶悶的”這些情況,在無法完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再加上“聽多了、見多了”各種說法,架不住朋友過來人的“勸告”,最後不得不選擇“隨大流”。總而言之,這點投入和孩子在學校被“關照”的這種“心裡安全感”相比,實在不算什麼。

不過,現在因為微信“家長群”以及家委會的強大存在,另一種表達心意方式也出現了,就是“集體送禮”。事實上,叢林君是贊成這種方式的,在教師節的時候,大家集中精力搞一把,不用藏著掖著帶著孩子一起表達心意,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這樣的方式也引來了一些家長的反對:

教師節變教師劫是家長自找?要不要給班主任送禮如何不“兩難”


你們到底是有多糾結和佛系啊。設身處地想想,你作為班主任如果在教師節的時候收到一束花、一個小禮物,以及孩子們的心意傳達,是不是也格外開心呢?且,這也並談不上帶壞社會風氣啊。不好言說的暗搓搓的個人送禮行為,才是應該反對的。

其實,當下社會情況下的絕大多數老師,也神煩這種家長們的“算計”。正如揚州的一位老師在荔枝時評發表的文章所說的,“作為一個旁觀者,同時也是一名教師,我首先要說的是,感謝家長們的心意。教師節是一個契機,讓全社會更加關注教育事業,也使得教師獲得很大程度的重視和自我認同,這都是很好的。家長們熱心討論送禮,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有悠久歷史的風尚的延續。”

“但是,感謝心意,僅止於此!”

"

教師節一大早。電梯裡,小學二年級學生小剛和媽媽,碰到同班同學沫沫和媽媽。

小剛媽媽問沫沫媽媽:“教師節,你們給老師準備禮物沒有?”

沫沫媽媽回答:“沒有。”

“那你們呢?”沫沫媽媽反問。

“我們也沒有。”小剛媽媽回答。

“媽媽,我書包裡不是有你讓我帶給老師的禮物嗎?”小剛疑惑的說。還好電梯到了一樓,小剛媽媽支支吾吾覺得很尷尬。小剛書包裡是一個小袋子裝好的小瓶香水。

沫沫媽媽的包裡,則是一張購物卡。

教師節變教師劫是家長自找?要不要給班主任送禮如何不“兩難”


很多家長,更是把這種事情搞成了一場暗搓搓的“競賽”。要不要給孩子班主任送禮?很多家長嘴上說不送,行為很誠實。

事實上,叢林君和一位好友同學聊過這件事。他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所以相信他所說的真實性:“其實並沒有那麼在意家長是否送禮。但是送了的確實會記在心裡,對孩子多關注一些。”

老師的這種心理本身就是一種窘境,中國人講究伸手不打笑臉人,能完全拒絕“禮”的人,可謂少之又少、人中極品吧(比如海瑞?中國千年官場要不也就不會殺不盡、關不完了),即使是老師,也不能免俗。雖然沒到“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程度,但是能“多關注一下孩子”,不就是家長想要的結果嗎?

某種意義上,家長如果不搞小動作,相信給班主任送禮這件事,就不會是一個讓人尷尬的“風氣”了。但是,在社會上習慣迎來送往的一些家長們,“送禮辦事”成為他們的習慣,加上對孩子在學校如何度過的“不放心”,包括網上各種“不送禮孩子被另眼相待”、“不送禮被暗示”等真真假假的消息充斥他們周圍的時候,他們下意識的希望通過送禮,變相“綁架”班主任的情感關注,來達成某種內心的安全感。

教師節變教師劫是家長自找?要不要給班主任送禮如何不“兩難”

一些家長本想秉持和老師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簡單關係,但是就可能因為“孩子個子小為什麼安排坐後面”、“孩子成績怎麼都提不上來”、“孩子怎麼老是悶悶的”這些情況,在無法完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再加上“聽多了、見多了”各種說法,架不住朋友過來人的“勸告”,最後不得不選擇“隨大流”。總而言之,這點投入和孩子在學校被“關照”的這種“心裡安全感”相比,實在不算什麼。

不過,現在因為微信“家長群”以及家委會的強大存在,另一種表達心意方式也出現了,就是“集體送禮”。事實上,叢林君是贊成這種方式的,在教師節的時候,大家集中精力搞一把,不用藏著掖著帶著孩子一起表達心意,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這樣的方式也引來了一些家長的反對:

教師節變教師劫是家長自找?要不要給班主任送禮如何不“兩難”


你們到底是有多糾結和佛系啊。設身處地想想,你作為班主任如果在教師節的時候收到一束花、一個小禮物,以及孩子們的心意傳達,是不是也格外開心呢?且,這也並談不上帶壞社會風氣啊。不好言說的暗搓搓的個人送禮行為,才是應該反對的。

其實,當下社會情況下的絕大多數老師,也神煩這種家長們的“算計”。正如揚州的一位老師在荔枝時評發表的文章所說的,“作為一個旁觀者,同時也是一名教師,我首先要說的是,感謝家長們的心意。教師節是一個契機,讓全社會更加關注教育事業,也使得教師獲得很大程度的重視和自我認同,這都是很好的。家長們熱心討論送禮,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有悠久歷史的風尚的延續。”

“但是,感謝心意,僅止於此!”

教師節變教師劫是家長自找?要不要給班主任送禮如何不“兩難”

家委會這麼操心為大家著想,還各種七嘴八舌意見多多,連教師節適當的表達一些敬意、謝意都陰陽怪氣,怪不得很多人不想進家委會啊。

不過,也有很多進家委會的家長們,第一反應也是多做點事,自己再辛苦點也不打緊,和班主任混個熟,給孩子謀個好印象吧。

至少,這比絞盡腦汁暗搓搓的送禮競賽好多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