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上週,人民網微博發佈了這樣一條視頻,堪稱“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孩子們坐著哭、躺著哭、成群結隊一起哭……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上週,人民網微博發佈了這樣一條視頻,堪稱“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孩子們坐著哭、躺著哭、成群結隊一起哭……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各位父母也紛紛留言表示自己內心的……複雜情緒……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上週,人民網微博發佈了這樣一條視頻,堪稱“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孩子們坐著哭、躺著哭、成群結隊一起哭……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各位父母也紛紛留言表示自己內心的……複雜情緒……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上週,人民網微博發佈了這樣一條視頻,堪稱“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孩子們坐著哭、躺著哭、成群結隊一起哭……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各位父母也紛紛留言表示自己內心的……複雜情緒……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上週,人民網微博發佈了這樣一條視頻,堪稱“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孩子們坐著哭、躺著哭、成群結隊一起哭……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各位父母也紛紛留言表示自己內心的……複雜情緒……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也有表現非常淡定的孩子,看看他們的父母做了什麼?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上週,人民網微博發佈了這樣一條視頻,堪稱“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孩子們坐著哭、躺著哭、成群結隊一起哭……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各位父母也紛紛留言表示自己內心的……複雜情緒……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也有表現非常淡定的孩子,看看他們的父母做了什麼?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上週,人民網微博發佈了這樣一條視頻,堪稱“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孩子們坐著哭、躺著哭、成群結隊一起哭……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各位父母也紛紛留言表示自己內心的……複雜情緒……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也有表現非常淡定的孩子,看看他們的父母做了什麼?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上週,人民網微博發佈了這樣一條視頻,堪稱“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孩子們坐著哭、躺著哭、成群結隊一起哭……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各位父母也紛紛留言表示自己內心的……複雜情緒……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也有表現非常淡定的孩子,看看他們的父母做了什麼?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寶爸寶媽們,孩子的那些“小情緒”你們真的理解嗎?心理學科普教育者託德老師在《超實用兒童心理學》一書中這樣分析“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的。

01 每個孩子都有分離焦慮

有很多父母不理解,為什麼好多小朋友上幼兒園都喜歡哭哭啼啼呢?

首先要告訴你,如果你離開的時候孩子大哭大鬧,那麼恭喜你,說明你們的親子依戀關係是安全的。

孩子從一出生就在家庭中,跟隨著父母慢慢長大,生活在有家人陪伴的熟悉溫暖的環境。進入幼兒園,意味著孩子開始從熟悉的家庭走向一個完全陌生的群體,是人生中的第一個重大轉變。

這個改變對孩子來說是巨大的,程度不亞於我們成年人要去經歷一次叢林大冒險,這會帶來壓力,焦慮和恐懼。可如果到了幼兒園就把孩子撲通一聲直接給扔了進去,對於孩子的安全感和依戀關係也是有傷害的。

在醫學上,所謂的兒童分離性焦慮障礙,專業解釋就是指兒童與其依戀的對象,養育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是他所熟悉的家庭環境分離後感到的過度焦慮。這種過度焦慮已經影響到孩子的健康和與其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功能狀態了,而且,兒童會極力迴避讓其與依戀對象分離的活動。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上週,人民網微博發佈了這樣一條視頻,堪稱“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孩子們坐著哭、躺著哭、成群結隊一起哭……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各位父母也紛紛留言表示自己內心的……複雜情緒……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也有表現非常淡定的孩子,看看他們的父母做了什麼?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寶爸寶媽們,孩子的那些“小情緒”你們真的理解嗎?心理學科普教育者託德老師在《超實用兒童心理學》一書中這樣分析“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的。

01 每個孩子都有分離焦慮

有很多父母不理解,為什麼好多小朋友上幼兒園都喜歡哭哭啼啼呢?

首先要告訴你,如果你離開的時候孩子大哭大鬧,那麼恭喜你,說明你們的親子依戀關係是安全的。

孩子從一出生就在家庭中,跟隨著父母慢慢長大,生活在有家人陪伴的熟悉溫暖的環境。進入幼兒園,意味著孩子開始從熟悉的家庭走向一個完全陌生的群體,是人生中的第一個重大轉變。

這個改變對孩子來說是巨大的,程度不亞於我們成年人要去經歷一次叢林大冒險,這會帶來壓力,焦慮和恐懼。可如果到了幼兒園就把孩子撲通一聲直接給扔了進去,對於孩子的安全感和依戀關係也是有傷害的。

在醫學上,所謂的兒童分離性焦慮障礙,專業解釋就是指兒童與其依戀的對象,養育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是他所熟悉的家庭環境分離後感到的過度焦慮。這種過度焦慮已經影響到孩子的健康和與其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功能狀態了,而且,兒童會極力迴避讓其與依戀對象分離的活動。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分離性焦慮會有哪些表現形式呢?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表現:

3歲左右:早上去幼兒園之前,即使媽媽給他們穿好衣服,寶寶也總是躲在某個角落不出來;送到幼兒園門口的時候,他們會大哭不已,抓住親人不放;在幼兒園裡哭泣吵鬧,拒絕吃飯,不聽老師指令,也不願意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5-8歲:孩子開始有了一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就會經常出現一些不切實際的擔心。比如擔心父母被傷害、擔心有災難降臨到親人身上、擔心自己會生病,甚至會經常做噩夢,不敢一個人睡覺。

9-12歲:孩子則會更多地出現對分離的過分苦惱,比如在分離前就過分地擔心將要到來的分離;分離的時候表現痛苦、依依不捨;分離後出現過度的情緒反應,比如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哭泣等;甚至只要是想象和爸爸媽媽分離,就會情緒波動,號啕大哭。

少年期:孩子的表現則是大量的軀體症狀。比如我們曾經在門診看到過很多孩子,他們會出現頭疼、頭脹、胃痛、噁心等說不明、道不清的症狀,而且,只有在學習的時候會特別嚴重,如果是打遊戲、看電視,症狀就會減輕。

02 改善孩子的“焦慮感”

那麼,碰到這些分離性焦慮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最好從兩個方向入手解決。

第一個方向是改善孩子對“焦慮感”的認知。孩子在安全感塑造期(6個月~3歲)這個階段,也往往是分離性焦慮出現最多的時候。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自我情緒的認識不是很到位。在他們眼中,可能只有“開心”“不開心”“身體很舒服”“身體不舒服”“害怕”“不害怕”幾種簡單的感受。

所以,每當因為“焦慮”而出現茫然、痛苦的時候,孩子們完全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應該怎麼辦,而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孩子知道他有焦慮情緒了,焦慮不是危險分子,是可以解決的。只要掌握了原則,每個爸爸媽媽都是天才創意者,肯定能創造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舉個例子,比如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或者不願意去小學,哭泣吵鬧,該怎麼辦呢?

我們先要肯定孩子的感受,並且要告訴他,這個就是焦慮的情緒,確實會讓你感覺到不舒服,爸爸媽媽在小時候也都經歷過。

千萬不能嘲笑或者呵斥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沒出息”“一點兒小事情就哭”等。也絕對不能因為孩子的哭泣,就心疼不已,對孩子上學後的情形自己也感到焦慮。

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時間來平復情緒,然後幫他一起想象,在幼兒園或者學校裡,可能會發生什麼開心的事情,或者碰到麻煩,應該如何處理。

當孩子對未來有了樂觀的預期,或者是對可能發生的糟糕的事情知道如何去應對了,他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上週,人民網微博發佈了這樣一條視頻,堪稱“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孩子們坐著哭、躺著哭、成群結隊一起哭……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各位父母也紛紛留言表示自己內心的……複雜情緒……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也有表現非常淡定的孩子,看看他們的父母做了什麼?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寶爸寶媽們,孩子的那些“小情緒”你們真的理解嗎?心理學科普教育者託德老師在《超實用兒童心理學》一書中這樣分析“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的。

01 每個孩子都有分離焦慮

有很多父母不理解,為什麼好多小朋友上幼兒園都喜歡哭哭啼啼呢?

首先要告訴你,如果你離開的時候孩子大哭大鬧,那麼恭喜你,說明你們的親子依戀關係是安全的。

孩子從一出生就在家庭中,跟隨著父母慢慢長大,生活在有家人陪伴的熟悉溫暖的環境。進入幼兒園,意味著孩子開始從熟悉的家庭走向一個完全陌生的群體,是人生中的第一個重大轉變。

這個改變對孩子來說是巨大的,程度不亞於我們成年人要去經歷一次叢林大冒險,這會帶來壓力,焦慮和恐懼。可如果到了幼兒園就把孩子撲通一聲直接給扔了進去,對於孩子的安全感和依戀關係也是有傷害的。

在醫學上,所謂的兒童分離性焦慮障礙,專業解釋就是指兒童與其依戀的對象,養育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是他所熟悉的家庭環境分離後感到的過度焦慮。這種過度焦慮已經影響到孩子的健康和與其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功能狀態了,而且,兒童會極力迴避讓其與依戀對象分離的活動。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分離性焦慮會有哪些表現形式呢?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表現:

3歲左右:早上去幼兒園之前,即使媽媽給他們穿好衣服,寶寶也總是躲在某個角落不出來;送到幼兒園門口的時候,他們會大哭不已,抓住親人不放;在幼兒園裡哭泣吵鬧,拒絕吃飯,不聽老師指令,也不願意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5-8歲:孩子開始有了一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就會經常出現一些不切實際的擔心。比如擔心父母被傷害、擔心有災難降臨到親人身上、擔心自己會生病,甚至會經常做噩夢,不敢一個人睡覺。

9-12歲:孩子則會更多地出現對分離的過分苦惱,比如在分離前就過分地擔心將要到來的分離;分離的時候表現痛苦、依依不捨;分離後出現過度的情緒反應,比如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哭泣等;甚至只要是想象和爸爸媽媽分離,就會情緒波動,號啕大哭。

少年期:孩子的表現則是大量的軀體症狀。比如我們曾經在門診看到過很多孩子,他們會出現頭疼、頭脹、胃痛、噁心等說不明、道不清的症狀,而且,只有在學習的時候會特別嚴重,如果是打遊戲、看電視,症狀就會減輕。

02 改善孩子的“焦慮感”

那麼,碰到這些分離性焦慮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最好從兩個方向入手解決。

第一個方向是改善孩子對“焦慮感”的認知。孩子在安全感塑造期(6個月~3歲)這個階段,也往往是分離性焦慮出現最多的時候。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自我情緒的認識不是很到位。在他們眼中,可能只有“開心”“不開心”“身體很舒服”“身體不舒服”“害怕”“不害怕”幾種簡單的感受。

所以,每當因為“焦慮”而出現茫然、痛苦的時候,孩子們完全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應該怎麼辦,而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孩子知道他有焦慮情緒了,焦慮不是危險分子,是可以解決的。只要掌握了原則,每個爸爸媽媽都是天才創意者,肯定能創造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舉個例子,比如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或者不願意去小學,哭泣吵鬧,該怎麼辦呢?

我們先要肯定孩子的感受,並且要告訴他,這個就是焦慮的情緒,確實會讓你感覺到不舒服,爸爸媽媽在小時候也都經歷過。

千萬不能嘲笑或者呵斥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沒出息”“一點兒小事情就哭”等。也絕對不能因為孩子的哭泣,就心疼不已,對孩子上學後的情形自己也感到焦慮。

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時間來平復情緒,然後幫他一起想象,在幼兒園或者學校裡,可能會發生什麼開心的事情,或者碰到麻煩,應該如何處理。

當孩子對未來有了樂觀的預期,或者是對可能發生的糟糕的事情知道如何去應對了,他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最後,還要跟孩子做一個很有儀式感的道別——爸爸媽媽很莊重地跟孩子說“再見”,讓孩子也很莊重地迴應“再見”。你們甚至可以約定一個有趣的表示“再見”的特殊的動作,比如揮手6下,敬個禮,然後再轉個圈等。這樣做,能夠增加孩子的掌控感,也能建立他的安全感。

第二個方向是要結合家庭的力量去處理。兒童分離性焦慮是有家族聚集性的,焦慮孩子的情緒體驗以及行為方式往往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所以,我們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情緒以及在孩子的問題上,是不是過度擔心和包辦,或者幾乎不管,這兩種情況都會使孩子的情緒出問題。

如果父母通過反思,發現自己和孩子互動的方式不對,可以先調整自己的心態或者是婚姻狀況,要記得,一定要為孩子設置恰當的空間和界限,給足他們自己去決定和承擔結果的空間,這樣才能讓他在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

03 50%的孩子都有幼兒園恐懼症

為什麼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家一切都很正常,卻不喜歡上幼兒園呢?

英國兒童心理學家安吉拉·克利福德-波士頓說過:“上幼兒園對孩子的生活來說看起來是如此普通和平常,以至於成年人很容易忘記這段經歷會對孩子們造成多麼強烈的影響。”

因為從家庭走向一個陌生的群體,這種轉變不亞於我們成年人去經歷一次叢林大冒險,這種生活簡直就是一次鉅變!也就是說,孩子要喜歡上幼兒園就必須冒險成功。

託德老師在新書《超實用兒童心理學》總結了每一個孩子從家庭到幼兒園,必須過五關。你們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孩子,如果他不想上幼兒園,到底是卡在哪個關口上了。

第一關,規則與習慣衝突。你們想一想,從家到幼兒園對孩子來說就是從一個世界邁入另一個世界,不同的“地盤”自然就有不同的規矩。

幼兒園也是有新規矩的!比如說,在家裡,孩子端著碗在電視機前吃午餐是被允許的,但在幼兒園不行;在家裡,孩子也許可以把薯片從袋子裡倒進碗裡吃,但在幼兒園的操場上根本不準吃零食。這個時候,孩子就可能產生第一個不適應:這個新碼頭的規矩摸不透啊!所以,孩子在第二天被送往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耍賴不去了!

第二關,文化差異。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都說普通話,結果你家孩子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操一口濃郁的方言,大家都聽不懂他說的話。其他孩子再有愛心,想和他玩,語言不通也是愛莫能助啊!

第三關,更少被人關注你可能會說,幼兒園不是有老師嗎?對,但是一個班頂多兩三個吧,可小朋友是十幾個,甚至幾十個。這就意味著教室裡的同學都是競爭對手,他們要爭奪僅有的成年人的關注

像父母一樣與孩子產生依戀關係,並不是老師的工作,他們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一個溫暖的、讓孩子信賴的環境,然後讓他們自己去探索。但這也意味著那些在家裡被過度滿足需求的孩子,會更難適應這種一對多的模式。

第四關,孩子擔心父母不快樂。對的,你沒有聽錯。託德老師曾經接受過一個家庭的諮詢,其中就有他們4歲的女兒珍珍非常不願意上幼兒園的問題,她的表現不是那種大哭大鬧的類型,而是表情很憂鬱,總帶著淡淡的憂傷。但是一回到家,一切就都變得正常了。其實幼兒園的同學們對珍珍都非常友好,孩子很適應集體生活,很多時候表現得也很出色。老師很細緻地觀察到了孩子大部分時間的情緒低落,所以及時反饋給了父母。託德老師與孩子玩了一會兒沙盤遊戲,在沙盤的模擬當中,瞭解到孩子確實會在上幼兒園期間擔心爸媽會在家裡吵架,希望能夠看到他們。

於是,託德老師就跟這對夫妻說:“你們兩人是不是都覺得現在的婚姻不幸福,卻不願意面對?”他們有點兒慚愧地說,兩人有時候會揹著孩子吵架,鬧離婚。結果有一次,孩子無意之間聽見了這樣一句話:“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跟你離婚了!”就是因為這句話,讓珍珍開始擔心,如果自己不在家,爸爸媽媽就會分手。所以,這一關屬於對父母親密關係的擔憂。

第五關和第四關正好相反,當爸媽對自己的關注有可能被分散的時候,孩子會開始擔心自己。比如說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家裡出生了一個更小的寶寶,而爸爸媽媽的做法不恰當的話,這時候孩子就有可能在幼兒園顯得焦慮不安,或者變得膽小退縮。孩子天生害怕最親近的人把愛分給別,這也是所有二孩家庭要共同面臨的問題。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上週,人民網微博發佈了這樣一條視頻,堪稱“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孩子們坐著哭、躺著哭、成群結隊一起哭……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各位父母也紛紛留言表示自己內心的……複雜情緒……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也有表現非常淡定的孩子,看看他們的父母做了什麼?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寶爸寶媽們,孩子的那些“小情緒”你們真的理解嗎?心理學科普教育者託德老師在《超實用兒童心理學》一書中這樣分析“幼兒園大型年度災難片”的。

01 每個孩子都有分離焦慮

有很多父母不理解,為什麼好多小朋友上幼兒園都喜歡哭哭啼啼呢?

首先要告訴你,如果你離開的時候孩子大哭大鬧,那麼恭喜你,說明你們的親子依戀關係是安全的。

孩子從一出生就在家庭中,跟隨著父母慢慢長大,生活在有家人陪伴的熟悉溫暖的環境。進入幼兒園,意味著孩子開始從熟悉的家庭走向一個完全陌生的群體,是人生中的第一個重大轉變。

這個改變對孩子來說是巨大的,程度不亞於我們成年人要去經歷一次叢林大冒險,這會帶來壓力,焦慮和恐懼。可如果到了幼兒園就把孩子撲通一聲直接給扔了進去,對於孩子的安全感和依戀關係也是有傷害的。

在醫學上,所謂的兒童分離性焦慮障礙,專業解釋就是指兒童與其依戀的對象,養育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是他所熟悉的家庭環境分離後感到的過度焦慮。這種過度焦慮已經影響到孩子的健康和與其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功能狀態了,而且,兒童會極力迴避讓其與依戀對象分離的活動。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分離性焦慮會有哪些表現形式呢?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表現:

3歲左右:早上去幼兒園之前,即使媽媽給他們穿好衣服,寶寶也總是躲在某個角落不出來;送到幼兒園門口的時候,他們會大哭不已,抓住親人不放;在幼兒園裡哭泣吵鬧,拒絕吃飯,不聽老師指令,也不願意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5-8歲:孩子開始有了一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就會經常出現一些不切實際的擔心。比如擔心父母被傷害、擔心有災難降臨到親人身上、擔心自己會生病,甚至會經常做噩夢,不敢一個人睡覺。

9-12歲:孩子則會更多地出現對分離的過分苦惱,比如在分離前就過分地擔心將要到來的分離;分離的時候表現痛苦、依依不捨;分離後出現過度的情緒反應,比如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哭泣等;甚至只要是想象和爸爸媽媽分離,就會情緒波動,號啕大哭。

少年期:孩子的表現則是大量的軀體症狀。比如我們曾經在門診看到過很多孩子,他們會出現頭疼、頭脹、胃痛、噁心等說不明、道不清的症狀,而且,只有在學習的時候會特別嚴重,如果是打遊戲、看電視,症狀就會減輕。

02 改善孩子的“焦慮感”

那麼,碰到這些分離性焦慮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最好從兩個方向入手解決。

第一個方向是改善孩子對“焦慮感”的認知。孩子在安全感塑造期(6個月~3歲)這個階段,也往往是分離性焦慮出現最多的時候。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自我情緒的認識不是很到位。在他們眼中,可能只有“開心”“不開心”“身體很舒服”“身體不舒服”“害怕”“不害怕”幾種簡單的感受。

所以,每當因為“焦慮”而出現茫然、痛苦的時候,孩子們完全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應該怎麼辦,而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孩子知道他有焦慮情緒了,焦慮不是危險分子,是可以解決的。只要掌握了原則,每個爸爸媽媽都是天才創意者,肯定能創造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舉個例子,比如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或者不願意去小學,哭泣吵鬧,該怎麼辦呢?

我們先要肯定孩子的感受,並且要告訴他,這個就是焦慮的情緒,確實會讓你感覺到不舒服,爸爸媽媽在小時候也都經歷過。

千萬不能嘲笑或者呵斥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沒出息”“一點兒小事情就哭”等。也絕對不能因為孩子的哭泣,就心疼不已,對孩子上學後的情形自己也感到焦慮。

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時間來平復情緒,然後幫他一起想象,在幼兒園或者學校裡,可能會發生什麼開心的事情,或者碰到麻煩,應該如何處理。

當孩子對未來有了樂觀的預期,或者是對可能發生的糟糕的事情知道如何去應對了,他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最後,還要跟孩子做一個很有儀式感的道別——爸爸媽媽很莊重地跟孩子說“再見”,讓孩子也很莊重地迴應“再見”。你們甚至可以約定一個有趣的表示“再見”的特殊的動作,比如揮手6下,敬個禮,然後再轉個圈等。這樣做,能夠增加孩子的掌控感,也能建立他的安全感。

第二個方向是要結合家庭的力量去處理。兒童分離性焦慮是有家族聚集性的,焦慮孩子的情緒體驗以及行為方式往往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所以,我們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情緒以及在孩子的問題上,是不是過度擔心和包辦,或者幾乎不管,這兩種情況都會使孩子的情緒出問題。

如果父母通過反思,發現自己和孩子互動的方式不對,可以先調整自己的心態或者是婚姻狀況,要記得,一定要為孩子設置恰當的空間和界限,給足他們自己去決定和承擔結果的空間,這樣才能讓他在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

03 50%的孩子都有幼兒園恐懼症

為什麼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家一切都很正常,卻不喜歡上幼兒園呢?

英國兒童心理學家安吉拉·克利福德-波士頓說過:“上幼兒園對孩子的生活來說看起來是如此普通和平常,以至於成年人很容易忘記這段經歷會對孩子們造成多麼強烈的影響。”

因為從家庭走向一個陌生的群體,這種轉變不亞於我們成年人去經歷一次叢林大冒險,這種生活簡直就是一次鉅變!也就是說,孩子要喜歡上幼兒園就必須冒險成功。

託德老師在新書《超實用兒童心理學》總結了每一個孩子從家庭到幼兒園,必須過五關。你們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孩子,如果他不想上幼兒園,到底是卡在哪個關口上了。

第一關,規則與習慣衝突。你們想一想,從家到幼兒園對孩子來說就是從一個世界邁入另一個世界,不同的“地盤”自然就有不同的規矩。

幼兒園也是有新規矩的!比如說,在家裡,孩子端著碗在電視機前吃午餐是被允許的,但在幼兒園不行;在家裡,孩子也許可以把薯片從袋子裡倒進碗裡吃,但在幼兒園的操場上根本不準吃零食。這個時候,孩子就可能產生第一個不適應:這個新碼頭的規矩摸不透啊!所以,孩子在第二天被送往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耍賴不去了!

第二關,文化差異。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都說普通話,結果你家孩子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操一口濃郁的方言,大家都聽不懂他說的話。其他孩子再有愛心,想和他玩,語言不通也是愛莫能助啊!

第三關,更少被人關注你可能會說,幼兒園不是有老師嗎?對,但是一個班頂多兩三個吧,可小朋友是十幾個,甚至幾十個。這就意味著教室裡的同學都是競爭對手,他們要爭奪僅有的成年人的關注

像父母一樣與孩子產生依戀關係,並不是老師的工作,他們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一個溫暖的、讓孩子信賴的環境,然後讓他們自己去探索。但這也意味著那些在家裡被過度滿足需求的孩子,會更難適應這種一對多的模式。

第四關,孩子擔心父母不快樂。對的,你沒有聽錯。託德老師曾經接受過一個家庭的諮詢,其中就有他們4歲的女兒珍珍非常不願意上幼兒園的問題,她的表現不是那種大哭大鬧的類型,而是表情很憂鬱,總帶著淡淡的憂傷。但是一回到家,一切就都變得正常了。其實幼兒園的同學們對珍珍都非常友好,孩子很適應集體生活,很多時候表現得也很出色。老師很細緻地觀察到了孩子大部分時間的情緒低落,所以及時反饋給了父母。託德老師與孩子玩了一會兒沙盤遊戲,在沙盤的模擬當中,瞭解到孩子確實會在上幼兒園期間擔心爸媽會在家裡吵架,希望能夠看到他們。

於是,託德老師就跟這對夫妻說:“你們兩人是不是都覺得現在的婚姻不幸福,卻不願意面對?”他們有點兒慚愧地說,兩人有時候會揹著孩子吵架,鬧離婚。結果有一次,孩子無意之間聽見了這樣一句話:“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跟你離婚了!”就是因為這句話,讓珍珍開始擔心,如果自己不在家,爸爸媽媽就會分手。所以,這一關屬於對父母親密關係的擔憂。

第五關和第四關正好相反,當爸媽對自己的關注有可能被分散的時候,孩子會開始擔心自己。比如說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家裡出生了一個更小的寶寶,而爸爸媽媽的做法不恰當的話,這時候孩子就有可能在幼兒園顯得焦慮不安,或者變得膽小退縮。孩子天生害怕最親近的人把愛分給別,這也是所有二孩家庭要共同面臨的問題。

大型年度“災難片”《開學第一週》繼續上演

面對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的這五種原因,我們該怎麼辦呢?

雖然說小朋友們逃避上幼兒園的原因五花八門,但細細分析就只有兩種,一種是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另一種是對失去愛的擔憂。只要你搞清楚這兩個內在需求,你就可以對以上的五個關口見招拆招了!

- 今日一撩 -

說一說你上幼兒園的時候,

發生過哪些奇葩的事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