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逗我嗎?寶寶小時候抗爭了那麼久的“蠟燭包”竟是對的?'

"

這個故事還得從一次會議講起。某天,小翅膀部門開了個會,由公派美國參觀學習歸來的同事跟大家分享學習心得。在她分享到一張美國某著名幼教機構的照片時,我們發現裡面有個大約3個月的小寶寶被包裹得很嚴實,安穩地睡著。眼尖的我們立馬提問:“這不是被我們唾棄了很久的陋習‘蠟燭包’嗎?”話說當年小翅膀為了小小翅膀不被包蠟燭包可是抗爭了好久,當然最後的結果還是包了,所幸也正常長大了,髖關節發育沒有受到影響。

那麼,這個傳統的包“蠟燭包”又被美國人學去了並且套上了“理論基礎”證實是對的了嗎?對此,同事給出的解釋是:美國人把嬰兒出生的前三個月稱作“第四季”。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待了9個月,也就是三個季度,而這“第四季”就是寶寶離開子宮適應外面的世界的“過渡期”。因為寶寶在子宮裡的環境是溫暖、狹小、被包裹的環境,而在他出生的前三個月,通過把他包裹起來的方式可以模擬子宮環境,讓他感受到安全、舒適。可以看到,在寶寶被包裹起來時,他能夠睡得更安穩,減少哭鬧。此外,由於平時咱們周圍的室溫一般控制在25-26度之間(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所以是平均溫度),而子宮內的環境接近人體溫度37度,所以包裹寶寶也起到了保暖的作用,模擬子宮中的溫度。

"

這個故事還得從一次會議講起。某天,小翅膀部門開了個會,由公派美國參觀學習歸來的同事跟大家分享學習心得。在她分享到一張美國某著名幼教機構的照片時,我們發現裡面有個大約3個月的小寶寶被包裹得很嚴實,安穩地睡著。眼尖的我們立馬提問:“這不是被我們唾棄了很久的陋習‘蠟燭包’嗎?”話說當年小翅膀為了小小翅膀不被包蠟燭包可是抗爭了好久,當然最後的結果還是包了,所幸也正常長大了,髖關節發育沒有受到影響。

那麼,這個傳統的包“蠟燭包”又被美國人學去了並且套上了“理論基礎”證實是對的了嗎?對此,同事給出的解釋是:美國人把嬰兒出生的前三個月稱作“第四季”。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待了9個月,也就是三個季度,而這“第四季”就是寶寶離開子宮適應外面的世界的“過渡期”。因為寶寶在子宮裡的環境是溫暖、狹小、被包裹的環境,而在他出生的前三個月,通過把他包裹起來的方式可以模擬子宮環境,讓他感受到安全、舒適。可以看到,在寶寶被包裹起來時,他能夠睡得更安穩,減少哭鬧。此外,由於平時咱們周圍的室溫一般控制在25-26度之間(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所以是平均溫度),而子宮內的環境接近人體溫度37度,所以包裹寶寶也起到了保暖的作用,模擬子宮中的溫度。

你在逗我嗎?寶寶小時候抗爭了那麼久的“蠟燭包”竟是對的?

真的是這樣的嗎?作為辯證思維的嚴謹理科生,小翅膀回來後果斷又查閱了各種資料,仔細地研究了一下,發現了問題所在!

以上所說的“模擬子宮包裹法”絕對不是咱們傳統習俗意義上的包“蠟燭包”!想想咱們家裡的老人為什麼要給寶寶包蠟燭包?說是防止羅圈腿有木有!所以要把腿拉直了裹進去,然後再用繩子“五花大綁”有木有!以下這種綁手綁腳法真心要不得,影響寶寶四肢的發育。(所以該抗爭時即抗爭!)

"

這個故事還得從一次會議講起。某天,小翅膀部門開了個會,由公派美國參觀學習歸來的同事跟大家分享學習心得。在她分享到一張美國某著名幼教機構的照片時,我們發現裡面有個大約3個月的小寶寶被包裹得很嚴實,安穩地睡著。眼尖的我們立馬提問:“這不是被我們唾棄了很久的陋習‘蠟燭包’嗎?”話說當年小翅膀為了小小翅膀不被包蠟燭包可是抗爭了好久,當然最後的結果還是包了,所幸也正常長大了,髖關節發育沒有受到影響。

那麼,這個傳統的包“蠟燭包”又被美國人學去了並且套上了“理論基礎”證實是對的了嗎?對此,同事給出的解釋是:美國人把嬰兒出生的前三個月稱作“第四季”。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待了9個月,也就是三個季度,而這“第四季”就是寶寶離開子宮適應外面的世界的“過渡期”。因為寶寶在子宮裡的環境是溫暖、狹小、被包裹的環境,而在他出生的前三個月,通過把他包裹起來的方式可以模擬子宮環境,讓他感受到安全、舒適。可以看到,在寶寶被包裹起來時,他能夠睡得更安穩,減少哭鬧。此外,由於平時咱們周圍的室溫一般控制在25-26度之間(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所以是平均溫度),而子宮內的環境接近人體溫度37度,所以包裹寶寶也起到了保暖的作用,模擬子宮中的溫度。

你在逗我嗎?寶寶小時候抗爭了那麼久的“蠟燭包”竟是對的?

真的是這樣的嗎?作為辯證思維的嚴謹理科生,小翅膀回來後果斷又查閱了各種資料,仔細地研究了一下,發現了問題所在!

以上所說的“模擬子宮包裹法”絕對不是咱們傳統習俗意義上的包“蠟燭包”!想想咱們家裡的老人為什麼要給寶寶包蠟燭包?說是防止羅圈腿有木有!所以要把腿拉直了裹進去,然後再用繩子“五花大綁”有木有!以下這種綁手綁腳法真心要不得,影響寶寶四肢的發育。(所以該抗爭時即抗爭!)

你在逗我嗎?寶寶小時候抗爭了那麼久的“蠟燭包”竟是對的?

而正確的包裹方法如下圖,用柔軟舒適的毯子將寶寶緊緊裹起來,但保證他的手和腳都還是可以自由彎曲的。所以,與其說是做一個“蠟燭包”,還不如說是為寶寶創造一個像子宮裡那樣溫暖、舒適的襁褓。

"

這個故事還得從一次會議講起。某天,小翅膀部門開了個會,由公派美國參觀學習歸來的同事跟大家分享學習心得。在她分享到一張美國某著名幼教機構的照片時,我們發現裡面有個大約3個月的小寶寶被包裹得很嚴實,安穩地睡著。眼尖的我們立馬提問:“這不是被我們唾棄了很久的陋習‘蠟燭包’嗎?”話說當年小翅膀為了小小翅膀不被包蠟燭包可是抗爭了好久,當然最後的結果還是包了,所幸也正常長大了,髖關節發育沒有受到影響。

那麼,這個傳統的包“蠟燭包”又被美國人學去了並且套上了“理論基礎”證實是對的了嗎?對此,同事給出的解釋是:美國人把嬰兒出生的前三個月稱作“第四季”。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待了9個月,也就是三個季度,而這“第四季”就是寶寶離開子宮適應外面的世界的“過渡期”。因為寶寶在子宮裡的環境是溫暖、狹小、被包裹的環境,而在他出生的前三個月,通過把他包裹起來的方式可以模擬子宮環境,讓他感受到安全、舒適。可以看到,在寶寶被包裹起來時,他能夠睡得更安穩,減少哭鬧。此外,由於平時咱們周圍的室溫一般控制在25-26度之間(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所以是平均溫度),而子宮內的環境接近人體溫度37度,所以包裹寶寶也起到了保暖的作用,模擬子宮中的溫度。

你在逗我嗎?寶寶小時候抗爭了那麼久的“蠟燭包”竟是對的?

真的是這樣的嗎?作為辯證思維的嚴謹理科生,小翅膀回來後果斷又查閱了各種資料,仔細地研究了一下,發現了問題所在!

以上所說的“模擬子宮包裹法”絕對不是咱們傳統習俗意義上的包“蠟燭包”!想想咱們家裡的老人為什麼要給寶寶包蠟燭包?說是防止羅圈腿有木有!所以要把腿拉直了裹進去,然後再用繩子“五花大綁”有木有!以下這種綁手綁腳法真心要不得,影響寶寶四肢的發育。(所以該抗爭時即抗爭!)

你在逗我嗎?寶寶小時候抗爭了那麼久的“蠟燭包”竟是對的?

而正確的包裹方法如下圖,用柔軟舒適的毯子將寶寶緊緊裹起來,但保證他的手和腳都還是可以自由彎曲的。所以,與其說是做一個“蠟燭包”,還不如說是為寶寶創造一個像子宮裡那樣溫暖、舒適的襁褓。

你在逗我嗎?寶寶小時候抗爭了那麼久的“蠟燭包”竟是對的?

其實今天小翅膀為什麼會想要寫這篇文章呢?寫這個的目的是想跟大家說,有時候我們所謂的“科學育兒”理論都是道聽途說,不能偏聽偏信,為反對傳統而反對。尤其是爭議比較大的,需要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尋找答案。而尋找的過程很簡單,我們都是做家長的人,只要從自己寶寶的角度出發,去想想這個“育兒理論”對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好的?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寶寶?比如分床睡這個問題,有的“理論”會告訴你寶寶不能和家長一起睡,容易造成窒息啊缺乏獨立性啊等等;而西爾斯的親密育兒理論卻提倡“與寶寶同睡”,這就需要你自己去判斷和下結論……

"

這個故事還得從一次會議講起。某天,小翅膀部門開了個會,由公派美國參觀學習歸來的同事跟大家分享學習心得。在她分享到一張美國某著名幼教機構的照片時,我們發現裡面有個大約3個月的小寶寶被包裹得很嚴實,安穩地睡著。眼尖的我們立馬提問:“這不是被我們唾棄了很久的陋習‘蠟燭包’嗎?”話說當年小翅膀為了小小翅膀不被包蠟燭包可是抗爭了好久,當然最後的結果還是包了,所幸也正常長大了,髖關節發育沒有受到影響。

那麼,這個傳統的包“蠟燭包”又被美國人學去了並且套上了“理論基礎”證實是對的了嗎?對此,同事給出的解釋是:美國人把嬰兒出生的前三個月稱作“第四季”。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待了9個月,也就是三個季度,而這“第四季”就是寶寶離開子宮適應外面的世界的“過渡期”。因為寶寶在子宮裡的環境是溫暖、狹小、被包裹的環境,而在他出生的前三個月,通過把他包裹起來的方式可以模擬子宮環境,讓他感受到安全、舒適。可以看到,在寶寶被包裹起來時,他能夠睡得更安穩,減少哭鬧。此外,由於平時咱們周圍的室溫一般控制在25-26度之間(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所以是平均溫度),而子宮內的環境接近人體溫度37度,所以包裹寶寶也起到了保暖的作用,模擬子宮中的溫度。

你在逗我嗎?寶寶小時候抗爭了那麼久的“蠟燭包”竟是對的?

真的是這樣的嗎?作為辯證思維的嚴謹理科生,小翅膀回來後果斷又查閱了各種資料,仔細地研究了一下,發現了問題所在!

以上所說的“模擬子宮包裹法”絕對不是咱們傳統習俗意義上的包“蠟燭包”!想想咱們家裡的老人為什麼要給寶寶包蠟燭包?說是防止羅圈腿有木有!所以要把腿拉直了裹進去,然後再用繩子“五花大綁”有木有!以下這種綁手綁腳法真心要不得,影響寶寶四肢的發育。(所以該抗爭時即抗爭!)

你在逗我嗎?寶寶小時候抗爭了那麼久的“蠟燭包”竟是對的?

而正確的包裹方法如下圖,用柔軟舒適的毯子將寶寶緊緊裹起來,但保證他的手和腳都還是可以自由彎曲的。所以,與其說是做一個“蠟燭包”,還不如說是為寶寶創造一個像子宮裡那樣溫暖、舒適的襁褓。

你在逗我嗎?寶寶小時候抗爭了那麼久的“蠟燭包”竟是對的?

其實今天小翅膀為什麼會想要寫這篇文章呢?寫這個的目的是想跟大家說,有時候我們所謂的“科學育兒”理論都是道聽途說,不能偏聽偏信,為反對傳統而反對。尤其是爭議比較大的,需要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尋找答案。而尋找的過程很簡單,我們都是做家長的人,只要從自己寶寶的角度出發,去想想這個“育兒理論”對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好的?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寶寶?比如分床睡這個問題,有的“理論”會告訴你寶寶不能和家長一起睡,容易造成窒息啊缺乏獨立性啊等等;而西爾斯的親密育兒理論卻提倡“與寶寶同睡”,這就需要你自己去判斷和下結論……

你在逗我嗎?寶寶小時候抗爭了那麼久的“蠟燭包”竟是對的?

有位寶媽曾跟我說,她對自己的育兒方法很不自信,尤其當她的老公和婆婆都給她貼上“不會帶孩子”的標籤時,她有時候也會懷疑自己到底做得對不對。其實,小翅膀想說,適合自己寶寶的就是最好的育兒方法!而這些育兒理論基礎是基石,是為你掃除育兒道路障礙的武器,而不是你的終極信仰。所以,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一個好家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