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男子放棄外地的工作,回老家侍奉母親,還帶動村民一起致富!

作為家中長子,他幾年前放棄外地的工作和生活,告別妻兒,回到老家侍奉年事已高的母親,四次被所在村評選為“敬老愛老之星”。

回到家鄉後,他發展種植和養殖,依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在自己富起來的同時,他帶領本組十餘戶老人改種經濟作物實現增收。

4年來,不論是自己的“小家”,還是小組的“大家”,他都處理得井井有條。他就是謀道鎮中心村村民向科瓊。

利川男子放棄外地的工作,回老家侍奉母親,還帶動村民一起致富!

走在家與村委會之間小路上的向科瓊

向科瓊家有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老大。2006年,父親因病去世後,兄妹四家人全部外出務工。因母親年事漸高,且常年患有風溼病,為方便照顧,2014年年底,向科瓊專程回老家欲接母親前往上海,但母親習慣了農村生活,說什麼也不願意跟著去。讓年逾七十的母親獨自在家,向科瓊又實在放心不下。

留在老家掙錢門路不多,兄妹家孩子都還小,用錢的地方多,回來照顧老人經濟壓力會更大。“母親年齡大了,有個三病兩痛的,沒有子女在身邊是不行的。我是長子,又比弟弟妹妹多讀幾年書,要做榜樣,應該挑起這個擔子。”

妻子對他的想法表示支持,夫妻倆商量之後,決定讓妻子留在上海繼續務工,他先回老家照顧母親。於是,2015年年初,向科瓊收起行囊,告別妻兒,一個人從上海回到老家,照顧起母親的飲食起居。

利川男子放棄外地的工作,回老家侍奉母親,還帶動村民一起致富!

和母親一起做家務、閒話家常

回到中心村,向科瓊便盤算著,既然留在家中,還是要發展產業才行,不能為家人增添負擔。從回來的第一年開始,向科瓊就開始種植菸葉、西瓜,養殖土雞、生豬,每天起早摸黑。付出的汗水換來了收益,效益最好的一年要數2016年,3畝煙、3畝西瓜,豬圈裡最多的時候,大豬小豬有一百來頭,全年收入十八、九萬元。

“累是累了點,但是每個月收入都能過萬元,覺得日子很有奔頭。”向科瓊告訴記者,靠著這幾年在家發展產業,以及妻子在外務工的收入,他們家已在利川城區買了房。

據向科瓊介紹,他家所在的中心村11組,村民們都很勤勞,絕大多數都外出務工,全組三十五戶村民中,只有十一二戶的老人留在家中。

他回來以後,就成了組裡最年輕的。他發現,老人們在家都是力所能及地種些水稻、包穀,但刨去成本後收益並不高。於是,他勸大家跟著自己一起幹,“如果種菸葉,價格每斤40元左右,每次去趕場順便就帶幾斤賣了。別人來收購我的西瓜、土雞,順便也把你們的收了。不說多的,自己找點小用錢肯定是沒問題的。”

利川男子放棄外地的工作,回老家侍奉母親,還帶動村民一起致富!

觀察煙苗的長勢

在他的帶動下,十來戶老人都種上了菸葉、西瓜,養起中蜂、土雞。“我去年菸葉賣了三千多元,有兩家種得多點的收入有七八千元的,今年我準備也多種一些。”同組村民向長波說。

2015年,向科瓊被村民推選為本小組的小組長,2018年又被推選為村委會副主任。

“向科瓊做事很踏實,在帶動村民發展產業上作了很多工作,今年我們村發展了800畝花椒種植,基本上都是他在做宣傳發動。”中心村支部書記曾先平告訴記者。

從村委會到向科瓊的家通了組級路,有十幾分鍾車程,步行約一個小時,還有一條爬坡上坎的小路,步行較快只需半個多小時。任村幹部後,向科瓊手上的事情更多了,村委給他在辦公樓安排了宿舍,但他依然堅持每天回家。為節約時間,向科瓊往返經常走小路,“母親一個人在家,我還是想回去看看,說幾句話就行。”

向科瓊的付出,弟弟妹妹、兒子和兒媳婦都看在眼裡。雖不能留在身邊照顧,每逢年過節,向科瓊的弟弟妹妹們都要給母親零用錢,減輕大哥的經濟負擔。對於父親留在老家照顧奶奶的行為,兒子兒媳都很贊同,時常打電話問候,叮囑父親照顧好奶奶,也照顧好自己。

除了家人的理解支持,最讓向科瓊感到欣慰的是,78歲的母親近兩年身體狀況比較穩定,很多時候還能做些家務。“照顧父母是非常普通的事,也是為人子女應該做的事,每個人都會老去,怎麼對待家中老人,自己的後人都是看著的。”向科瓊如此評價自己的行為。

來源:指間利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