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

TED是一個集合創新,優秀經驗和很多先進理念的地方,能在TED上演講的人一定是某一方面想的比一般人多,今天要說的這位演講者是來自美國的一位以研究現代育兒教育和人類學優秀人才:Jennifer Senior

關於育兒每天我們都會看到很多很多的文章,甚至會去買育兒書來希望孩子變得更好。但是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說的很少。

因為幸福和快樂對於我們而言太抽象了,如果人的一生如果能夠有獲取快樂的能力,大多數時間對生活的體驗度就會比其他人要好。

對父母來說快樂就是一個很高的門檻,如何能夠教會孩子感受快樂直到自己創造快樂呢?

"

TED是一個集合創新,優秀經驗和很多先進理念的地方,能在TED上演講的人一定是某一方面想的比一般人多,今天要說的這位演講者是來自美國的一位以研究現代育兒教育和人類學優秀人才:Jennifer Senior

關於育兒每天我們都會看到很多很多的文章,甚至會去買育兒書來希望孩子變得更好。但是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說的很少。

因為幸福和快樂對於我們而言太抽象了,如果人的一生如果能夠有獲取快樂的能力,大多數時間對生活的體驗度就會比其他人要好。

對父母來說快樂就是一個很高的門檻,如何能夠教會孩子感受快樂直到自己創造快樂呢?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優秀的育兒方法都適用於自己和孩子身上,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給與他們充分的自由,就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

Jennifer Senior說她童年出生的年代育兒書籍只有類似於本傑明史波克的《嬰幼兒護理常識》那種單純講述如何護理新生兒的書。

如今作為一個六歲孩子的母親,走進紐約最大的書店,看到的是成千上萬的育兒書籍塞滿了書架,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各取所需,育兒書籍的種類也是應有盡有。

各式指南指引著父母們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比如說:一個擁有環保意識的小孩,一個懂禮貌的小孩,一個不生病的小孩,一個未來可以成為科學家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小孩,甚至還有的書籍是說如何在單語環境中培養出一個能說雙語的孩子,如何讓孩子從小就有巴菲特的理財觀念,將來能成為財務小神童。

只要所需,育兒中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從書籍裡面瞭解到你需要的指南指導。

"

TED是一個集合創新,優秀經驗和很多先進理念的地方,能在TED上演講的人一定是某一方面想的比一般人多,今天要說的這位演講者是來自美國的一位以研究現代育兒教育和人類學優秀人才:Jennifer Senior

關於育兒每天我們都會看到很多很多的文章,甚至會去買育兒書來希望孩子變得更好。但是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說的很少。

因為幸福和快樂對於我們而言太抽象了,如果人的一生如果能夠有獲取快樂的能力,大多數時間對生活的體驗度就會比其他人要好。

對父母來說快樂就是一個很高的門檻,如何能夠教會孩子感受快樂直到自己創造快樂呢?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優秀的育兒方法都適用於自己和孩子身上,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給與他們充分的自由,就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

Jennifer Senior說她童年出生的年代育兒書籍只有類似於本傑明史波克的《嬰幼兒護理常識》那種單純講述如何護理新生兒的書。

如今作為一個六歲孩子的母親,走進紐約最大的書店,看到的是成千上萬的育兒書籍塞滿了書架,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各取所需,育兒書籍的種類也是應有盡有。

各式指南指引著父母們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比如說:一個擁有環保意識的小孩,一個懂禮貌的小孩,一個不生病的小孩,一個未來可以成為科學家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小孩,甚至還有的書籍是說如何在單語環境中培養出一個能說雙語的孩子,如何讓孩子從小就有巴菲特的理財觀念,將來能成為財務小神童。

只要所需,育兒中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從書籍裡面瞭解到你需要的指南指導。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所有的作者都是用心良苦,其中的很多見解也確實很棒很獨到,但是Jennifer Senior說,當她看到這些浩瀚如煙的書籍堆在書架上的時候,她看到的不是對孩子的益處,而是家長的焦慮。

彷彿看到了在這片集體恐慌的面前矗立著一尊糖果色的巨型碑石,這讓她想要一探究竟: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事會將如此多的苦惱和困惑捆綁在一起,為什麼在這條人類已經順利走了幾千年的道路上,父母們反而越來越跌跌撞撞,惴惴不安。

要知道曾經沒有這些育兒書籍的年代父母們沒有如此多的焦慮,可是現在即使有各種各樣的書籍來指導家長們,反而父母在親子關係中卻像是遇到了災難一般不知所措。

說“災難”似乎有些言辭過激,但是確實有資料顯示這些並非言過其實,曾經有一篇論文標題就是《為人父母就像遭災》這是一篇1957年的文章,而在接下來的50年中,也有很多學術研究,記錄在接下來的親子關係中,父母那些清晰而痛苦的圖像。

為人父母比起那些沒當爹媽的人承受了更多的壓力,他們對婚姻的滿意度也更低。

有一些課題旨在研究,父母們在與孩子相處時,內心惡感受如何,但結果通常不盡如人意。

去年作者在於一名學者進行交談的時候,他提出了自己正在進行一項研究,這個項目就是在追蹤人們的幸福感,他最後的研究成果是:“與朋友互動比和伴侶互動更加愉快,與伴侶互動比與親戚互動更愉快,與親戚互動比與一般人互動更愉快。”而排在這個榜單倒數第二的是與父母的互動,最下面的是與孩子互動。

與孩子互動帶給父母的幸福感其實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高。

孩子帶給父母的快樂很多,但是同樣痛苦也很多,因為他們會讓父母陷入焦慮,擔心甚至是痛苦和眼淚。

而這位演講者本人也做過三年的研究,探索結論和數據背後的因素,發現:孩子並非問題的癥結所在,真正出現問題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很多父母並沒有真正弄明白育兒這回事,育兒這個詞在美國是從1970年逐漸開始流行開來的,“作為父母,角色開始變化,孩子們的角色也在變化,雙方都在賣力的進行著即興表演,但可悲的是這場表演連最基礎的臺本都沒有。”

"

TED是一個集合創新,優秀經驗和很多先進理念的地方,能在TED上演講的人一定是某一方面想的比一般人多,今天要說的這位演講者是來自美國的一位以研究現代育兒教育和人類學優秀人才:Jennifer Senior

關於育兒每天我們都會看到很多很多的文章,甚至會去買育兒書來希望孩子變得更好。但是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說的很少。

因為幸福和快樂對於我們而言太抽象了,如果人的一生如果能夠有獲取快樂的能力,大多數時間對生活的體驗度就會比其他人要好。

對父母來說快樂就是一個很高的門檻,如何能夠教會孩子感受快樂直到自己創造快樂呢?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優秀的育兒方法都適用於自己和孩子身上,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給與他們充分的自由,就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

Jennifer Senior說她童年出生的年代育兒書籍只有類似於本傑明史波克的《嬰幼兒護理常識》那種單純講述如何護理新生兒的書。

如今作為一個六歲孩子的母親,走進紐約最大的書店,看到的是成千上萬的育兒書籍塞滿了書架,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各取所需,育兒書籍的種類也是應有盡有。

各式指南指引著父母們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比如說:一個擁有環保意識的小孩,一個懂禮貌的小孩,一個不生病的小孩,一個未來可以成為科學家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小孩,甚至還有的書籍是說如何在單語環境中培養出一個能說雙語的孩子,如何讓孩子從小就有巴菲特的理財觀念,將來能成為財務小神童。

只要所需,育兒中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從書籍裡面瞭解到你需要的指南指導。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所有的作者都是用心良苦,其中的很多見解也確實很棒很獨到,但是Jennifer Senior說,當她看到這些浩瀚如煙的書籍堆在書架上的時候,她看到的不是對孩子的益處,而是家長的焦慮。

彷彿看到了在這片集體恐慌的面前矗立著一尊糖果色的巨型碑石,這讓她想要一探究竟: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事會將如此多的苦惱和困惑捆綁在一起,為什麼在這條人類已經順利走了幾千年的道路上,父母們反而越來越跌跌撞撞,惴惴不安。

要知道曾經沒有這些育兒書籍的年代父母們沒有如此多的焦慮,可是現在即使有各種各樣的書籍來指導家長們,反而父母在親子關係中卻像是遇到了災難一般不知所措。

說“災難”似乎有些言辭過激,但是確實有資料顯示這些並非言過其實,曾經有一篇論文標題就是《為人父母就像遭災》這是一篇1957年的文章,而在接下來的50年中,也有很多學術研究,記錄在接下來的親子關係中,父母那些清晰而痛苦的圖像。

為人父母比起那些沒當爹媽的人承受了更多的壓力,他們對婚姻的滿意度也更低。

有一些課題旨在研究,父母們在與孩子相處時,內心惡感受如何,但結果通常不盡如人意。

去年作者在於一名學者進行交談的時候,他提出了自己正在進行一項研究,這個項目就是在追蹤人們的幸福感,他最後的研究成果是:“與朋友互動比和伴侶互動更加愉快,與伴侶互動比與親戚互動更愉快,與親戚互動比與一般人互動更愉快。”而排在這個榜單倒數第二的是與父母的互動,最下面的是與孩子互動。

與孩子互動帶給父母的幸福感其實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高。

孩子帶給父母的快樂很多,但是同樣痛苦也很多,因為他們會讓父母陷入焦慮,擔心甚至是痛苦和眼淚。

而這位演講者本人也做過三年的研究,探索結論和數據背後的因素,發現:孩子並非問題的癥結所在,真正出現問題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很多父母並沒有真正弄明白育兒這回事,育兒這個詞在美國是從1970年逐漸開始流行開來的,“作為父母,角色開始變化,孩子們的角色也在變化,雙方都在賣力的進行著即興表演,但可悲的是這場表演連最基礎的臺本都沒有。”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作為一個舞臺劇表演家,即興會帶給觀眾很多驚喜,但是父母如果總是即興演出,不僅不會有驚喜,反而會創造出更多的麻煩和問題。

所以,父母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在育兒的道路上前行,卻沒有任何基準和規範作為指引,取而代之的是千萬條並非適用與現狀的育兒指南。

首先要說的是美國曆史上的一個重大轉變,在過去孩子是作為勞動力在各種行業進行勞動來換取報酬的。

孩子們被看做是經濟意義上的資產,而在進步的某個時代點,才將這一切畫上了句號。

人們才開始意識到,孩子是有權利接受教育,有法律規定禁止使用童工,取而代之的是關注教育。

接受教育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工作,這樣的轉變在某種程度上讓父母的角色變得更加混亂,舊的做法不符合道德規範,但是卻明確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惠關係。父母承擔的角色是為孩子提供食品,住所,衣服等生存必備的物質條件,以及道德的引導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勞動後利益作為回報。

而當孩子停止了工作,失去了賺取利益的機會,養育孩子的經濟意義就發生了改變,用一位傑出或者無情的社會學家的話來說“孩子們在經濟上變得毫無價值,但在情感上卻成為了無價之寶。”

他們不再為父母工作,反過來讓父母為他們工作,這一點在接下來幾十年來愈發變得清晰:我們不求孩子能現在掙取利益,卻開始希望孩子變得成功,光靠學校是不夠的,時至今日,課外活動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工作。但是同樣也成為了父母們的工作,因為父母要接送孩子照顧他們外出的一切飲食和安全。

"

TED是一個集合創新,優秀經驗和很多先進理念的地方,能在TED上演講的人一定是某一方面想的比一般人多,今天要說的這位演講者是來自美國的一位以研究現代育兒教育和人類學優秀人才:Jennifer Senior

關於育兒每天我們都會看到很多很多的文章,甚至會去買育兒書來希望孩子變得更好。但是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說的很少。

因為幸福和快樂對於我們而言太抽象了,如果人的一生如果能夠有獲取快樂的能力,大多數時間對生活的體驗度就會比其他人要好。

對父母來說快樂就是一個很高的門檻,如何能夠教會孩子感受快樂直到自己創造快樂呢?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優秀的育兒方法都適用於自己和孩子身上,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給與他們充分的自由,就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

Jennifer Senior說她童年出生的年代育兒書籍只有類似於本傑明史波克的《嬰幼兒護理常識》那種單純講述如何護理新生兒的書。

如今作為一個六歲孩子的母親,走進紐約最大的書店,看到的是成千上萬的育兒書籍塞滿了書架,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各取所需,育兒書籍的種類也是應有盡有。

各式指南指引著父母們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比如說:一個擁有環保意識的小孩,一個懂禮貌的小孩,一個不生病的小孩,一個未來可以成為科學家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小孩,甚至還有的書籍是說如何在單語環境中培養出一個能說雙語的孩子,如何讓孩子從小就有巴菲特的理財觀念,將來能成為財務小神童。

只要所需,育兒中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從書籍裡面瞭解到你需要的指南指導。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所有的作者都是用心良苦,其中的很多見解也確實很棒很獨到,但是Jennifer Senior說,當她看到這些浩瀚如煙的書籍堆在書架上的時候,她看到的不是對孩子的益處,而是家長的焦慮。

彷彿看到了在這片集體恐慌的面前矗立著一尊糖果色的巨型碑石,這讓她想要一探究竟: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事會將如此多的苦惱和困惑捆綁在一起,為什麼在這條人類已經順利走了幾千年的道路上,父母們反而越來越跌跌撞撞,惴惴不安。

要知道曾經沒有這些育兒書籍的年代父母們沒有如此多的焦慮,可是現在即使有各種各樣的書籍來指導家長們,反而父母在親子關係中卻像是遇到了災難一般不知所措。

說“災難”似乎有些言辭過激,但是確實有資料顯示這些並非言過其實,曾經有一篇論文標題就是《為人父母就像遭災》這是一篇1957年的文章,而在接下來的50年中,也有很多學術研究,記錄在接下來的親子關係中,父母那些清晰而痛苦的圖像。

為人父母比起那些沒當爹媽的人承受了更多的壓力,他們對婚姻的滿意度也更低。

有一些課題旨在研究,父母們在與孩子相處時,內心惡感受如何,但結果通常不盡如人意。

去年作者在於一名學者進行交談的時候,他提出了自己正在進行一項研究,這個項目就是在追蹤人們的幸福感,他最後的研究成果是:“與朋友互動比和伴侶互動更加愉快,與伴侶互動比與親戚互動更愉快,與親戚互動比與一般人互動更愉快。”而排在這個榜單倒數第二的是與父母的互動,最下面的是與孩子互動。

與孩子互動帶給父母的幸福感其實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高。

孩子帶給父母的快樂很多,但是同樣痛苦也很多,因為他們會讓父母陷入焦慮,擔心甚至是痛苦和眼淚。

而這位演講者本人也做過三年的研究,探索結論和數據背後的因素,發現:孩子並非問題的癥結所在,真正出現問題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很多父母並沒有真正弄明白育兒這回事,育兒這個詞在美國是從1970年逐漸開始流行開來的,“作為父母,角色開始變化,孩子們的角色也在變化,雙方都在賣力的進行著即興表演,但可悲的是這場表演連最基礎的臺本都沒有。”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作為一個舞臺劇表演家,即興會帶給觀眾很多驚喜,但是父母如果總是即興演出,不僅不會有驚喜,反而會創造出更多的麻煩和問題。

所以,父母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在育兒的道路上前行,卻沒有任何基準和規範作為指引,取而代之的是千萬條並非適用與現狀的育兒指南。

首先要說的是美國曆史上的一個重大轉變,在過去孩子是作為勞動力在各種行業進行勞動來換取報酬的。

孩子們被看做是經濟意義上的資產,而在進步的某個時代點,才將這一切畫上了句號。

人們才開始意識到,孩子是有權利接受教育,有法律規定禁止使用童工,取而代之的是關注教育。

接受教育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工作,這樣的轉變在某種程度上讓父母的角色變得更加混亂,舊的做法不符合道德規範,但是卻明確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惠關係。父母承擔的角色是為孩子提供食品,住所,衣服等生存必備的物質條件,以及道德的引導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勞動後利益作為回報。

而當孩子停止了工作,失去了賺取利益的機會,養育孩子的經濟意義就發生了改變,用一位傑出或者無情的社會學家的話來說“孩子們在經濟上變得毫無價值,但在情感上卻成為了無價之寶。”

他們不再為父母工作,反過來讓父母為他們工作,這一點在接下來幾十年來愈發變得清晰:我們不求孩子能現在掙取利益,卻開始希望孩子變得成功,光靠學校是不夠的,時至今日,課外活動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工作。但是同樣也成為了父母們的工作,因為父母要接送孩子照顧他們外出的一切飲食和安全。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大堆大堆的家庭作業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工作,但是同時也成為了家長的工作一部分,家長要監督孩子寫作業甚至要動手幫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

現在的中產階級為孩子的教育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金錢,用時間和資源為孩子的成功鋪路。

自己省吃儉用,擁有的越來越少,相比1965年的媽媽們,現在的父母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儘管當時的女性都不需要工作,而現在的女性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間保持平衡。

如果父母們知道為孩子做這些是為了什麼,他們或許能夠在這樣的新角色中更加遊刃有餘。

這就是一件讓現代育兒教育支持如此令人困惑的事情了,家長們完全拎不清到底哪裡需要用力,哪裡需要用智慧才是對孩子最有用的。

世界瞬息萬變,一切都很難說,演講者說當她在高中的時候,有人就和她說你的未來將在社會的大潮中迷茫的沉浮,除非掌握××技能。

但是這就一定是金玉良言了嗎,沒有人能夠預知未來,身為父母的我們其實就是在做這件事,把自己認為對的和好的灌輸給孩子。

盡力去迎接孩子每一個可能的未來,只求當那天來臨之時,所有的努力並非白費。

我們教孩子下象棋,期盼有朝一日他們能夠掌握這種技能。

我們給他們報名團隊運動項目,覺得也許他們需要去學會團隊合作。說不定哪天上了哈佛就能用到。

"

TED是一個集合創新,優秀經驗和很多先進理念的地方,能在TED上演講的人一定是某一方面想的比一般人多,今天要說的這位演講者是來自美國的一位以研究現代育兒教育和人類學優秀人才:Jennifer Senior

關於育兒每天我們都會看到很多很多的文章,甚至會去買育兒書來希望孩子變得更好。但是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說的很少。

因為幸福和快樂對於我們而言太抽象了,如果人的一生如果能夠有獲取快樂的能力,大多數時間對生活的體驗度就會比其他人要好。

對父母來說快樂就是一個很高的門檻,如何能夠教會孩子感受快樂直到自己創造快樂呢?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優秀的育兒方法都適用於自己和孩子身上,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給與他們充分的自由,就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

Jennifer Senior說她童年出生的年代育兒書籍只有類似於本傑明史波克的《嬰幼兒護理常識》那種單純講述如何護理新生兒的書。

如今作為一個六歲孩子的母親,走進紐約最大的書店,看到的是成千上萬的育兒書籍塞滿了書架,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各取所需,育兒書籍的種類也是應有盡有。

各式指南指引著父母們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比如說:一個擁有環保意識的小孩,一個懂禮貌的小孩,一個不生病的小孩,一個未來可以成為科學家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小孩,甚至還有的書籍是說如何在單語環境中培養出一個能說雙語的孩子,如何讓孩子從小就有巴菲特的理財觀念,將來能成為財務小神童。

只要所需,育兒中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從書籍裡面瞭解到你需要的指南指導。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所有的作者都是用心良苦,其中的很多見解也確實很棒很獨到,但是Jennifer Senior說,當她看到這些浩瀚如煙的書籍堆在書架上的時候,她看到的不是對孩子的益處,而是家長的焦慮。

彷彿看到了在這片集體恐慌的面前矗立著一尊糖果色的巨型碑石,這讓她想要一探究竟: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事會將如此多的苦惱和困惑捆綁在一起,為什麼在這條人類已經順利走了幾千年的道路上,父母們反而越來越跌跌撞撞,惴惴不安。

要知道曾經沒有這些育兒書籍的年代父母們沒有如此多的焦慮,可是現在即使有各種各樣的書籍來指導家長們,反而父母在親子關係中卻像是遇到了災難一般不知所措。

說“災難”似乎有些言辭過激,但是確實有資料顯示這些並非言過其實,曾經有一篇論文標題就是《為人父母就像遭災》這是一篇1957年的文章,而在接下來的50年中,也有很多學術研究,記錄在接下來的親子關係中,父母那些清晰而痛苦的圖像。

為人父母比起那些沒當爹媽的人承受了更多的壓力,他們對婚姻的滿意度也更低。

有一些課題旨在研究,父母們在與孩子相處時,內心惡感受如何,但結果通常不盡如人意。

去年作者在於一名學者進行交談的時候,他提出了自己正在進行一項研究,這個項目就是在追蹤人們的幸福感,他最後的研究成果是:“與朋友互動比和伴侶互動更加愉快,與伴侶互動比與親戚互動更愉快,與親戚互動比與一般人互動更愉快。”而排在這個榜單倒數第二的是與父母的互動,最下面的是與孩子互動。

與孩子互動帶給父母的幸福感其實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高。

孩子帶給父母的快樂很多,但是同樣痛苦也很多,因為他們會讓父母陷入焦慮,擔心甚至是痛苦和眼淚。

而這位演講者本人也做過三年的研究,探索結論和數據背後的因素,發現:孩子並非問題的癥結所在,真正出現問題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很多父母並沒有真正弄明白育兒這回事,育兒這個詞在美國是從1970年逐漸開始流行開來的,“作為父母,角色開始變化,孩子們的角色也在變化,雙方都在賣力的進行著即興表演,但可悲的是這場表演連最基礎的臺本都沒有。”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作為一個舞臺劇表演家,即興會帶給觀眾很多驚喜,但是父母如果總是即興演出,不僅不會有驚喜,反而會創造出更多的麻煩和問題。

所以,父母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在育兒的道路上前行,卻沒有任何基準和規範作為指引,取而代之的是千萬條並非適用與現狀的育兒指南。

首先要說的是美國曆史上的一個重大轉變,在過去孩子是作為勞動力在各種行業進行勞動來換取報酬的。

孩子們被看做是經濟意義上的資產,而在進步的某個時代點,才將這一切畫上了句號。

人們才開始意識到,孩子是有權利接受教育,有法律規定禁止使用童工,取而代之的是關注教育。

接受教育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工作,這樣的轉變在某種程度上讓父母的角色變得更加混亂,舊的做法不符合道德規範,但是卻明確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惠關係。父母承擔的角色是為孩子提供食品,住所,衣服等生存必備的物質條件,以及道德的引導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勞動後利益作為回報。

而當孩子停止了工作,失去了賺取利益的機會,養育孩子的經濟意義就發生了改變,用一位傑出或者無情的社會學家的話來說“孩子們在經濟上變得毫無價值,但在情感上卻成為了無價之寶。”

他們不再為父母工作,反過來讓父母為他們工作,這一點在接下來幾十年來愈發變得清晰:我們不求孩子能現在掙取利益,卻開始希望孩子變得成功,光靠學校是不夠的,時至今日,課外活動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工作。但是同樣也成為了父母們的工作,因為父母要接送孩子照顧他們外出的一切飲食和安全。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大堆大堆的家庭作業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工作,但是同時也成為了家長的工作一部分,家長要監督孩子寫作業甚至要動手幫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

現在的中產階級為孩子的教育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金錢,用時間和資源為孩子的成功鋪路。

自己省吃儉用,擁有的越來越少,相比1965年的媽媽們,現在的父母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儘管當時的女性都不需要工作,而現在的女性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間保持平衡。

如果父母們知道為孩子做這些是為了什麼,他們或許能夠在這樣的新角色中更加遊刃有餘。

這就是一件讓現代育兒教育支持如此令人困惑的事情了,家長們完全拎不清到底哪裡需要用力,哪裡需要用智慧才是對孩子最有用的。

世界瞬息萬變,一切都很難說,演講者說當她在高中的時候,有人就和她說你的未來將在社會的大潮中迷茫的沉浮,除非掌握××技能。

但是這就一定是金玉良言了嗎,沒有人能夠預知未來,身為父母的我們其實就是在做這件事,把自己認為對的和好的灌輸給孩子。

盡力去迎接孩子每一個可能的未來,只求當那天來臨之時,所有的努力並非白費。

我們教孩子下象棋,期盼有朝一日他們能夠掌握這種技能。

我們給他們報名團隊運動項目,覺得也許他們需要去學會團隊合作。說不定哪天上了哈佛就能用到。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我們試圖教會他們精打細算,教他們如何學會思考問題,教他們環保,但是未來會證明,有些教導對孩子真的會有什麼作用嗎?

日益流行的假如學說卻讓父母越來越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不斷的向孩子灌輸可以讓孩子未來的路走的更好。

育兒焦慮讓父母們永遠覺得孩子需要更好的物質條件,各種方法都要試一遍,如果不嘗試孩子可能就會失去遠大前途,父母就沒有盡到教育孩子的義務。

很難界定作為父母這個角色到底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就像很多新婚夫婦不會定義自己的新角色。

大部分女性身在職場,對於孩子出生之後要如何平衡家庭與職場的角色,父母雙雙都需要養家,沒有規定養兒育女就是母親需要承擔更多。但是如今在美國,承擔更多養育責任的依然還是母親,而父親在家中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呆著和看電視。

但是我們不得不看到的是,男性雖然在家中承擔的事情並不多,可可是在其他方面他們卻也做了更多的事,和父輩相比,他們陪伴孩子的時間確實多了許多,他們的平均工時也超過了伴侶,而且他們從內心也確實更想成為一個好父親。

"

TED是一個集合創新,優秀經驗和很多先進理念的地方,能在TED上演講的人一定是某一方面想的比一般人多,今天要說的這位演講者是來自美國的一位以研究現代育兒教育和人類學優秀人才:Jennifer Senior

關於育兒每天我們都會看到很多很多的文章,甚至會去買育兒書來希望孩子變得更好。但是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說的很少。

因為幸福和快樂對於我們而言太抽象了,如果人的一生如果能夠有獲取快樂的能力,大多數時間對生活的體驗度就會比其他人要好。

對父母來說快樂就是一個很高的門檻,如何能夠教會孩子感受快樂直到自己創造快樂呢?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優秀的育兒方法都適用於自己和孩子身上,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給與他們充分的自由,就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

Jennifer Senior說她童年出生的年代育兒書籍只有類似於本傑明史波克的《嬰幼兒護理常識》那種單純講述如何護理新生兒的書。

如今作為一個六歲孩子的母親,走進紐約最大的書店,看到的是成千上萬的育兒書籍塞滿了書架,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各取所需,育兒書籍的種類也是應有盡有。

各式指南指引著父母們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比如說:一個擁有環保意識的小孩,一個懂禮貌的小孩,一個不生病的小孩,一個未來可以成為科學家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小孩,甚至還有的書籍是說如何在單語環境中培養出一個能說雙語的孩子,如何讓孩子從小就有巴菲特的理財觀念,將來能成為財務小神童。

只要所需,育兒中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從書籍裡面瞭解到你需要的指南指導。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所有的作者都是用心良苦,其中的很多見解也確實很棒很獨到,但是Jennifer Senior說,當她看到這些浩瀚如煙的書籍堆在書架上的時候,她看到的不是對孩子的益處,而是家長的焦慮。

彷彿看到了在這片集體恐慌的面前矗立著一尊糖果色的巨型碑石,這讓她想要一探究竟: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事會將如此多的苦惱和困惑捆綁在一起,為什麼在這條人類已經順利走了幾千年的道路上,父母們反而越來越跌跌撞撞,惴惴不安。

要知道曾經沒有這些育兒書籍的年代父母們沒有如此多的焦慮,可是現在即使有各種各樣的書籍來指導家長們,反而父母在親子關係中卻像是遇到了災難一般不知所措。

說“災難”似乎有些言辭過激,但是確實有資料顯示這些並非言過其實,曾經有一篇論文標題就是《為人父母就像遭災》這是一篇1957年的文章,而在接下來的50年中,也有很多學術研究,記錄在接下來的親子關係中,父母那些清晰而痛苦的圖像。

為人父母比起那些沒當爹媽的人承受了更多的壓力,他們對婚姻的滿意度也更低。

有一些課題旨在研究,父母們在與孩子相處時,內心惡感受如何,但結果通常不盡如人意。

去年作者在於一名學者進行交談的時候,他提出了自己正在進行一項研究,這個項目就是在追蹤人們的幸福感,他最後的研究成果是:“與朋友互動比和伴侶互動更加愉快,與伴侶互動比與親戚互動更愉快,與親戚互動比與一般人互動更愉快。”而排在這個榜單倒數第二的是與父母的互動,最下面的是與孩子互動。

與孩子互動帶給父母的幸福感其實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高。

孩子帶給父母的快樂很多,但是同樣痛苦也很多,因為他們會讓父母陷入焦慮,擔心甚至是痛苦和眼淚。

而這位演講者本人也做過三年的研究,探索結論和數據背後的因素,發現:孩子並非問題的癥結所在,真正出現問題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很多父母並沒有真正弄明白育兒這回事,育兒這個詞在美國是從1970年逐漸開始流行開來的,“作為父母,角色開始變化,孩子們的角色也在變化,雙方都在賣力的進行著即興表演,但可悲的是這場表演連最基礎的臺本都沒有。”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作為一個舞臺劇表演家,即興會帶給觀眾很多驚喜,但是父母如果總是即興演出,不僅不會有驚喜,反而會創造出更多的麻煩和問題。

所以,父母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在育兒的道路上前行,卻沒有任何基準和規範作為指引,取而代之的是千萬條並非適用與現狀的育兒指南。

首先要說的是美國曆史上的一個重大轉變,在過去孩子是作為勞動力在各種行業進行勞動來換取報酬的。

孩子們被看做是經濟意義上的資產,而在進步的某個時代點,才將這一切畫上了句號。

人們才開始意識到,孩子是有權利接受教育,有法律規定禁止使用童工,取而代之的是關注教育。

接受教育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工作,這樣的轉變在某種程度上讓父母的角色變得更加混亂,舊的做法不符合道德規範,但是卻明確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惠關係。父母承擔的角色是為孩子提供食品,住所,衣服等生存必備的物質條件,以及道德的引導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勞動後利益作為回報。

而當孩子停止了工作,失去了賺取利益的機會,養育孩子的經濟意義就發生了改變,用一位傑出或者無情的社會學家的話來說“孩子們在經濟上變得毫無價值,但在情感上卻成為了無價之寶。”

他們不再為父母工作,反過來讓父母為他們工作,這一點在接下來幾十年來愈發變得清晰:我們不求孩子能現在掙取利益,卻開始希望孩子變得成功,光靠學校是不夠的,時至今日,課外活動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工作。但是同樣也成為了父母們的工作,因為父母要接送孩子照顧他們外出的一切飲食和安全。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大堆大堆的家庭作業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工作,但是同時也成為了家長的工作一部分,家長要監督孩子寫作業甚至要動手幫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

現在的中產階級為孩子的教育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金錢,用時間和資源為孩子的成功鋪路。

自己省吃儉用,擁有的越來越少,相比1965年的媽媽們,現在的父母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儘管當時的女性都不需要工作,而現在的女性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間保持平衡。

如果父母們知道為孩子做這些是為了什麼,他們或許能夠在這樣的新角色中更加遊刃有餘。

這就是一件讓現代育兒教育支持如此令人困惑的事情了,家長們完全拎不清到底哪裡需要用力,哪裡需要用智慧才是對孩子最有用的。

世界瞬息萬變,一切都很難說,演講者說當她在高中的時候,有人就和她說你的未來將在社會的大潮中迷茫的沉浮,除非掌握××技能。

但是這就一定是金玉良言了嗎,沒有人能夠預知未來,身為父母的我們其實就是在做這件事,把自己認為對的和好的灌輸給孩子。

盡力去迎接孩子每一個可能的未來,只求當那天來臨之時,所有的努力並非白費。

我們教孩子下象棋,期盼有朝一日他們能夠掌握這種技能。

我們給他們報名團隊運動項目,覺得也許他們需要去學會團隊合作。說不定哪天上了哈佛就能用到。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我們試圖教會他們精打細算,教他們如何學會思考問題,教他們環保,但是未來會證明,有些教導對孩子真的會有什麼作用嗎?

日益流行的假如學說卻讓父母越來越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不斷的向孩子灌輸可以讓孩子未來的路走的更好。

育兒焦慮讓父母們永遠覺得孩子需要更好的物質條件,各種方法都要試一遍,如果不嘗試孩子可能就會失去遠大前途,父母就沒有盡到教育孩子的義務。

很難界定作為父母這個角色到底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就像很多新婚夫婦不會定義自己的新角色。

大部分女性身在職場,對於孩子出生之後要如何平衡家庭與職場的角色,父母雙雙都需要養家,沒有規定養兒育女就是母親需要承擔更多。但是如今在美國,承擔更多養育責任的依然還是母親,而父親在家中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呆著和看電視。

但是我們不得不看到的是,男性雖然在家中承擔的事情並不多,可可是在其他方面他們卻也做了更多的事,和父輩相比,他們陪伴孩子的時間確實多了許多,他們的平均工時也超過了伴侶,而且他們從內心也確實更想成為一個好父親。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今天在工作和生活兩者間發生衝突最多的是父親,並非母親。畢竟他們在經歷角色分配的轉變,而母親更多的是延續角色。如果你覺得對於傳統家庭來說區分這些角色人物很困難,想一想在非傳統家庭中,他們面臨的衝突更多。

在一些更先進的國家,比如瑞典,父母會依靠國家給予的支持,來減少角色身份轉變帶來的育兒焦慮。

孩子的快樂是至高無上的,這是世界範圍內認同的一個育兒目標。

這也是養育孩子的意義所在,這在經濟觀上看起來毫無價值,從孩子長遠的前途來看似乎也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在情感上卻是無價的。

父母是孩子自尊心的守護者,任何一個父母都不會質疑這樣的宣言:“物品想要我的孩子快樂和幸福!”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卻很難,快樂和自信,要教會孩子這兩點跟教會孩子們騎自行車,如何考高分是兩回事。

因為現有的教育體系中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課程,快樂和自信是從其他東西衍生而來的。但是並不能把它們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目標。

"

TED是一個集合創新,優秀經驗和很多先進理念的地方,能在TED上演講的人一定是某一方面想的比一般人多,今天要說的這位演講者是來自美國的一位以研究現代育兒教育和人類學優秀人才:Jennifer Senior

關於育兒每天我們都會看到很多很多的文章,甚至會去買育兒書來希望孩子變得更好。但是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說的很少。

因為幸福和快樂對於我們而言太抽象了,如果人的一生如果能夠有獲取快樂的能力,大多數時間對生活的體驗度就會比其他人要好。

對父母來說快樂就是一個很高的門檻,如何能夠教會孩子感受快樂直到自己創造快樂呢?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優秀的育兒方法都適用於自己和孩子身上,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給與他們充分的自由,就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

Jennifer Senior說她童年出生的年代育兒書籍只有類似於本傑明史波克的《嬰幼兒護理常識》那種單純講述如何護理新生兒的書。

如今作為一個六歲孩子的母親,走進紐約最大的書店,看到的是成千上萬的育兒書籍塞滿了書架,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各取所需,育兒書籍的種類也是應有盡有。

各式指南指引著父母們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比如說:一個擁有環保意識的小孩,一個懂禮貌的小孩,一個不生病的小孩,一個未來可以成為科學家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小孩,甚至還有的書籍是說如何在單語環境中培養出一個能說雙語的孩子,如何讓孩子從小就有巴菲特的理財觀念,將來能成為財務小神童。

只要所需,育兒中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從書籍裡面瞭解到你需要的指南指導。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所有的作者都是用心良苦,其中的很多見解也確實很棒很獨到,但是Jennifer Senior說,當她看到這些浩瀚如煙的書籍堆在書架上的時候,她看到的不是對孩子的益處,而是家長的焦慮。

彷彿看到了在這片集體恐慌的面前矗立著一尊糖果色的巨型碑石,這讓她想要一探究竟: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事會將如此多的苦惱和困惑捆綁在一起,為什麼在這條人類已經順利走了幾千年的道路上,父母們反而越來越跌跌撞撞,惴惴不安。

要知道曾經沒有這些育兒書籍的年代父母們沒有如此多的焦慮,可是現在即使有各種各樣的書籍來指導家長們,反而父母在親子關係中卻像是遇到了災難一般不知所措。

說“災難”似乎有些言辭過激,但是確實有資料顯示這些並非言過其實,曾經有一篇論文標題就是《為人父母就像遭災》這是一篇1957年的文章,而在接下來的50年中,也有很多學術研究,記錄在接下來的親子關係中,父母那些清晰而痛苦的圖像。

為人父母比起那些沒當爹媽的人承受了更多的壓力,他們對婚姻的滿意度也更低。

有一些課題旨在研究,父母們在與孩子相處時,內心惡感受如何,但結果通常不盡如人意。

去年作者在於一名學者進行交談的時候,他提出了自己正在進行一項研究,這個項目就是在追蹤人們的幸福感,他最後的研究成果是:“與朋友互動比和伴侶互動更加愉快,與伴侶互動比與親戚互動更愉快,與親戚互動比與一般人互動更愉快。”而排在這個榜單倒數第二的是與父母的互動,最下面的是與孩子互動。

與孩子互動帶給父母的幸福感其實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高。

孩子帶給父母的快樂很多,但是同樣痛苦也很多,因為他們會讓父母陷入焦慮,擔心甚至是痛苦和眼淚。

而這位演講者本人也做過三年的研究,探索結論和數據背後的因素,發現:孩子並非問題的癥結所在,真正出現問題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很多父母並沒有真正弄明白育兒這回事,育兒這個詞在美國是從1970年逐漸開始流行開來的,“作為父母,角色開始變化,孩子們的角色也在變化,雙方都在賣力的進行著即興表演,但可悲的是這場表演連最基礎的臺本都沒有。”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作為一個舞臺劇表演家,即興會帶給觀眾很多驚喜,但是父母如果總是即興演出,不僅不會有驚喜,反而會創造出更多的麻煩和問題。

所以,父母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在育兒的道路上前行,卻沒有任何基準和規範作為指引,取而代之的是千萬條並非適用與現狀的育兒指南。

首先要說的是美國曆史上的一個重大轉變,在過去孩子是作為勞動力在各種行業進行勞動來換取報酬的。

孩子們被看做是經濟意義上的資產,而在進步的某個時代點,才將這一切畫上了句號。

人們才開始意識到,孩子是有權利接受教育,有法律規定禁止使用童工,取而代之的是關注教育。

接受教育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工作,這樣的轉變在某種程度上讓父母的角色變得更加混亂,舊的做法不符合道德規範,但是卻明確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惠關係。父母承擔的角色是為孩子提供食品,住所,衣服等生存必備的物質條件,以及道德的引導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勞動後利益作為回報。

而當孩子停止了工作,失去了賺取利益的機會,養育孩子的經濟意義就發生了改變,用一位傑出或者無情的社會學家的話來說“孩子們在經濟上變得毫無價值,但在情感上卻成為了無價之寶。”

他們不再為父母工作,反過來讓父母為他們工作,這一點在接下來幾十年來愈發變得清晰:我們不求孩子能現在掙取利益,卻開始希望孩子變得成功,光靠學校是不夠的,時至今日,課外活動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工作。但是同樣也成為了父母們的工作,因為父母要接送孩子照顧他們外出的一切飲食和安全。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大堆大堆的家庭作業成為了孩子們的新工作,但是同時也成為了家長的工作一部分,家長要監督孩子寫作業甚至要動手幫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

現在的中產階級為孩子的教育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金錢,用時間和資源為孩子的成功鋪路。

自己省吃儉用,擁有的越來越少,相比1965年的媽媽們,現在的父母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儘管當時的女性都不需要工作,而現在的女性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間保持平衡。

如果父母們知道為孩子做這些是為了什麼,他們或許能夠在這樣的新角色中更加遊刃有餘。

這就是一件讓現代育兒教育支持如此令人困惑的事情了,家長們完全拎不清到底哪裡需要用力,哪裡需要用智慧才是對孩子最有用的。

世界瞬息萬變,一切都很難說,演講者說當她在高中的時候,有人就和她說你的未來將在社會的大潮中迷茫的沉浮,除非掌握××技能。

但是這就一定是金玉良言了嗎,沒有人能夠預知未來,身為父母的我們其實就是在做這件事,把自己認為對的和好的灌輸給孩子。

盡力去迎接孩子每一個可能的未來,只求當那天來臨之時,所有的努力並非白費。

我們教孩子下象棋,期盼有朝一日他們能夠掌握這種技能。

我們給他們報名團隊運動項目,覺得也許他們需要去學會團隊合作。說不定哪天上了哈佛就能用到。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我們試圖教會他們精打細算,教他們如何學會思考問題,教他們環保,但是未來會證明,有些教導對孩子真的會有什麼作用嗎?

日益流行的假如學說卻讓父母越來越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不斷的向孩子灌輸可以讓孩子未來的路走的更好。

育兒焦慮讓父母們永遠覺得孩子需要更好的物質條件,各種方法都要試一遍,如果不嘗試孩子可能就會失去遠大前途,父母就沒有盡到教育孩子的義務。

很難界定作為父母這個角色到底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就像很多新婚夫婦不會定義自己的新角色。

大部分女性身在職場,對於孩子出生之後要如何平衡家庭與職場的角色,父母雙雙都需要養家,沒有規定養兒育女就是母親需要承擔更多。但是如今在美國,承擔更多養育責任的依然還是母親,而父親在家中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呆著和看電視。

但是我們不得不看到的是,男性雖然在家中承擔的事情並不多,可可是在其他方面他們卻也做了更多的事,和父輩相比,他們陪伴孩子的時間確實多了許多,他們的平均工時也超過了伴侶,而且他們從內心也確實更想成為一個好父親。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今天在工作和生活兩者間發生衝突最多的是父親,並非母親。畢竟他們在經歷角色分配的轉變,而母親更多的是延續角色。如果你覺得對於傳統家庭來說區分這些角色人物很困難,想一想在非傳統家庭中,他們面臨的衝突更多。

在一些更先進的國家,比如瑞典,父母會依靠國家給予的支持,來減少角色身份轉變帶來的育兒焦慮。

孩子的快樂是至高無上的,這是世界範圍內認同的一個育兒目標。

這也是養育孩子的意義所在,這在經濟觀上看起來毫無價值,從孩子長遠的前途來看似乎也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在情感上卻是無價的。

父母是孩子自尊心的守護者,任何一個父母都不會質疑這樣的宣言:“物品想要我的孩子快樂和幸福!”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卻很難,快樂和自信,要教會孩子這兩點跟教會孩子們騎自行車,如何考高分是兩回事。

因為現有的教育體系中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課程,快樂和自信是從其他東西衍生而來的。但是並不能把它們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目標。

育兒建議千萬條,這條最重要:培養孩子永遠快樂的能力

把孩子的快樂強加在父母身上也是很不公平的,但更不公平的是,把快樂強加在孩子身上。

如今父母是如此焦慮般的要保護孩子,要將他們與這個世界的罪惡,醜陋隔離,比起快樂而言,這個目標更容易實現。

在生活中,哪個父母能保證自己沒有向孩子說過傷害他們心靈的話,做過讓孩子十分悲傷和痛苦的舉動。

下次站在這些育兒書籍面前,給自己鉚勁要讓孩子過得更好的時候,別忘了提醒自己:要注重培養能做事的孩子,培養品行端正的孩子,虔誠的期盼著孩子的所行之善舉,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們從父母那感受到的每一絲愛,都能將快樂召喚會自己的身邊。

雖然家長不是很確定如何給這個世界建立準則,但是Jennifer Senior真心覺得,拼死養育快樂孩子的同時,對於這場沒有劇本的養育孩子的大戲,父母需要遵循的是古書上所言的:培養孩子正直,職業操守以及愛,讓孩子的快樂和自尊自由的發展。

如果能遵守這一點,孩子們依然會很好,父母也會很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