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6歲前沒立好規矩,以後就管不了了

不完美媽媽 李玫瑾 大學 ?? 每天好習慣 2019-04-22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專注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號稱“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

她的育兒講座一直大受人們歡迎,總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的感覺。

所以她的課從沒有人逃課,即使別的年級的人都會來聽課。

為什麼一個研究犯罪心理專家在育兒方面如此出名呢?因為她認為沒有人是天生的犯罪,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通過一樁樁血淋淋的案件背後,她發現扭曲的靈魂離不開教養的問題,罪惡的背後是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不當。

尤其強調家長在孩子6歲前要說不,不給孩子立好規矩,以後就管不了了。

李玫瑾:孩子6歲前沒立好規矩,以後就管不了了

6歲前應該對孩子做到哪些方面的規矩呢?我們來看看:

1、不要給孩子沒有限制的愛

沒有限制的愛會不斷地擴大孩子的要求和慾望,一開始孩子會有些合理的要求,慢慢地就超出界限,越來越不合理了,家長如果不在臨界點及時說不,後面就很難管了。

當孩子鬧時就讓他鬧唄,他能鬧成什麼樣呢?就拿四歲的孩子來說,你對他說不,最多就是在地上打滾;但是等他16歲時,會怎麼鬧?會離家出走,會跳樓,會自殺,那時候就晚了。

所以在孩子行為還不能夠造成傷害的時候及時說不,才是對孩子的負責,而這個分水嶺往往是6歲。

因為6歲前是孩子形成一個人格的過程,以後就已經決定了他的成敗,0-6歲就是一個人生的縮影,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都濃縮在六歲之內。

李玫瑾:孩子6歲前沒立好規矩,以後就管不了了

網上經常看到12、3歲孩子自殺的新聞,大部分是因為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選擇自殺。

什麼要求比生命還重要?孩子哪裡來的勇氣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李教授的回答引人深思:“那是因為你(母親)的愛,在他的眼裡是沒有限制的。他用你的愛來威脅你,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義。”

沒錯,我們是愛孩子,但是不能讓孩子以愛來威脅我們,扭曲的價值觀終究會使人生道理走偏的,所以在孩子6歲前要說不。

2、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我們有一個大腦,但是裡面有兩個自我,就像電視演的那樣,一個是衝動的自我,貪圖享樂,隨心所欲;另一個是剋制的自我,理性,深謀遠慮。

人都是有懶惰性的,兩個自我不斷地拉鋸,往往是衝動的自我佔據上風,所以自控力一定要特地培養的。

李教授還特意舉了個小例子:

找點小吃的東西,剛開始有意識的三天給她一次。差不多成習慣的時候,某一次跟她提一個要求,能不能先不吃,“你保留三天,三天之後,我給你加三份”。

這種方法也就是所謂的“延遲滿足”,讓孩子知道“等待是為了更大的滿足”

李玫瑾:孩子6歲前沒立好規矩,以後就管不了了

我們還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a、引導孩子目標公開化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省得暗地裡孩子瞞著我們做不該做的事。

b、對孩子的“耍賴”行為說不

孩子玩的高興的時候,總是會說,再給5分鐘,給了5分鐘後,又要求5分鐘,家長一定要遵守規則說不,讓孩子知道通過情緒的方式讓父母妥協是行不通的。

c、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

自我管理就是自己管自己,該寫作業寫作業,該休息休息,但是離不開父母的監督

注意一點,自控力不代表壓制,當孩子提要求時,要滿足他的三分之一。

3、學會忍受、拒絕自私

孩子的自私都是父母造成的。

“你只管學習就行,什麼都不用管”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80%的父母都講過這話,讓孩子認為除了學習其他的跟自己無關,久而久之就自私了。

怎麼改正?拿吃飯來說,6歲前後告訴孩子:大人沒動筷子你就不能先吃飯。孩子餓了等不了也要等,第一:餓不死他,第二:餓不壞他。

飢餓是人世間最基礎的痛苦,只有讓他體會了,才能體諒別人。

李教授講了她女兒剋制自私的一個例子:

女兒剝橘子的時候,先讓她送給爺爺、奶奶、姑姑、爸爸各一瓣,最後自己才能吃。

孩子在吃東西時,一定要先給大人吃,自己最後吃,在這過程不僅學會分享和尊重,她也是快樂和有成就感的。

李玫瑾:孩子6歲前沒立好規矩,以後就管不了了

之前看過一段孩子與媽媽的對話

孩子說:“媽媽,為什麼別人不給我讓座啊?不是說大人要給小孩讓座嗎?我站的好累”。

媽媽解釋道:“大家下班都很累了,在外面辛苦了一天,只有車上才能休息一下,而你休息了一天,只是車上才辛苦了幾分鐘,到底誰更累呢?”

媽媽的回答很好,首先,沒有給孩子傳輸孩子理應有座位的概念;其次,把孩子當做大人看待,跟上班族同等比較,孩子心理更能接受。

所以,孩子自不自私,完全在於父母的教育,跟天性無關。

4、讓孩子經歷挫折,提高逆商

很多家長注重孩子的智商、情商,卻忽視了逆商,逆商不高的孩子活的也很艱難,他心理承受力不行,受不了一點委屈,一有委屈就鬧離家出走,鬧自殺。

昨天我在刷抖音時,打開界面就看到17歲孩子因與同學吵架,受不了母親的指責,當面跳橋自殺,一點都不猶豫,整個過程才5秒。

李玫瑾:孩子6歲前沒立好規矩,以後就管不了了

這就是逆商低的表現,父母一責怪,就受不了,鬧自殺。

李教授說,他們學校每年都有人自殺,論文延遲答辯跳下去,失戀了跳下去,搞得像家常便飯一樣,最根本的原因是抗挫折能力太差,心理承受能力太低。

最近,一位廣東的女大學生因感情受挫開煤氣輕生的事情讓人唏噓。
該名女大學生由於某些原因沒有住校,自己在外面租了房。剛開學沒幾周,消防隊就接到了電話,說是有人煤氣中毒了。等趕到現場,消防員立刻救出了女大學生。據瞭解,該名女大學生是由於感情問題而輕生的,自己交往了三年的男朋友突然說要分手,儘管女生如何挽留,男生也沒有回頭。以淚洗面一個星期之後,女生還是無法從中走出來,最終選擇開煤氣輕生。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提高,那有九條命都不夠用的。

李玫瑾教授說,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不是靠智力培養出來的,而是靠體力培養出來的。

例如學游泳:

到了游泳池,家長就應該扭頭就走。教練怎麼辦呢,拿杆把孩子往下轟,再不行抱起來扔下去了。孩子到水裡全撲騰,但別擔心、安全的很,教練看的好好的。領回來記著問孩子一個問題:“孩子你第一次下水什麼感覺?”他一定會說:“我喝了好幾口水,嚇死我了”。一定要告訴孩子:記住孩子,今後你長大了。一輩子都要記住這感覺。你無論到什麼情況,只要你撲騰肯定你死不了。

所以家長在平常生活中,應該有意地培養孩子的逆商,摔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遇到難題了讓孩子嘗試地解決,跟別的孩子吵架了,只要沒有動手,大人可以不干涉等等。

如果你能在孩子6歲前做到這些,相信你的孩子錯不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